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鋅刻度(ID:znkedu),作者: 李覲麟,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一邊是豐巢快遞櫃宣布收費政策,掀起了一場五毛錢的戰爭。另一邊,順豐又悄然殺入外賣賽道。
在順豐推出的「豐食」平臺上,已有德克士、必勝客、吉野家、俏江南等 52 家餐飲品牌入駐。豐食在個人用戶點餐服務之外,主打面向企業員工的團隊送餐服務。
這一差異化定位似乎是想在美團、餓了麼這兩大外賣平臺的競爭之外,撕出一條口子,謀求新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面對當前美團外賣平臺與商家屢次產生糾紛的佣金問題,豐食拿出的政策是「免費上線」,這或許也將為豐食的入場增發一張快速通行證。
外賣賽道的競爭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已經形成了全新的畫風。順豐此時入局,可以說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和挑戰。與此同時,外賣賽道的To B戰爭或許也將一觸即發。
順豐早有準備
順豐的入局,似乎是在打一場有準備的仗。
鋅刻度通過「豐食」小程序發現,當前豐食主打的是企業團餐,強調「集中配送」、「無接觸安全送餐」兩點,並且享受專屬優惠和安心品質準時達。
另外,對於商家來說,目前可以免費入駐,豐食強調能夠幫助商家「輕鬆單量翻倍」。
可以看出,無論是入駐商家還是用戶,順豐瞄準的都是企業級用戶。這是在美團與餓了麼雙雄爭霸戰中的一條裂縫,也是順豐一直以來在外賣領域的發力點。
早在 2019 年 10 月,順豐便宣布獨立運營「同城急送」業務,將觸手伸及餐飲外賣、商超、生鮮、蛋糕、鮮花等類似行業,提供圍繞店鋪周邊 3 或 5 公裡內的同城專人即拿即送服務。
此時,順豐的外賣配送主要是麥當勞、瑞幸等企業用戶。順豐集團助理CEO黃贇曾表示,「順豐派送瑞幸的平均時間是 16 分鐘,客戶滿意度達到99.7%。」這樣的成績,為順豐把握最後一公裡帶來了充足的信心。
在此之前,順豐曾是美餐的客戶。據啟信寶顯示,美餐是企業級餐飲消費平臺,致力於為行業構建多元供給數位化團餐平臺。
順豐員工的員工就餐卡接入了美餐的用餐管理系統,園區食堂就餐、在線訂餐和外出到餐廳用餐均使用卡片消費。不過目前,順豐豐食是在這類團餐服務基礎上,入局外賣業務,打通餐飲線上線下的最後一公裡。
面對叫板美團、餓了麼的疑問,順豐方面目前給出的回應是:「豐食平臺主要服務於企業團餐訂購,與美團、餓了麼的目標群體不同,尚處於商家入駐和試運營期,絕對不是要叫板美團、餓了麼。」
儘管如此,順豐豐食主打的免費入駐及低佣金條件,實際上卻是對當前外賣平臺飽受詬病的高佣金抽成問題推出的針對性舉措。比如在美團平臺上,入駐商家越來越多,每一家商戶能夠獲得的客流量相應就會減少,加之佣金的提升,平臺與商家間的矛盾便因利潤的擠壓而激化。
順豐豐食應勢推出的條件,對於商家而言可能是一次巨大的誘惑。
不過擺在順豐面前的,是進入新局面的外賣賽道所呈現的新競爭。與以往為商家提供配送服務的不同,獨立運營外賣平臺將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從後臺管理、商家維護到配送標準化等方方面面,都還需要順豐繼續摸索。
尋找全新發展邏輯
伴隨著疫情而湧現出的企業級用戶新需求,外賣平臺的全面建設能力迎來了新考驗,對於餐飲最後一公裡的較量也悄然展開。
不可否認,順豐通過在同城急送領域的發力,已經搭建起了線下強化運力布局,也在居民生活、商務企業等多元化場景中有了服務能力。但美團、餓了麼在行業的長期深耕與市場佔有率仍然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其難以逾越的鴻溝。
一方面是美團、餓了麼目前的市場佔有率極高。據Analysys易觀檢測數據顯示, 2019 年第三季度美團在外賣市場的交易份額佔比預計達53.0%,餓了麼與餓了麼星選的市場交易份額佔比預計達43.9%。外賣市場兩分天下,並且持續擠壓著市場空間。
因此對於順豐而言,佔領這僅剩的3.1%市場對於業務整體發展來說,效果微乎甚微。定位團餐業務算是差異化競爭的一項策略,但要實施起來也同樣不簡單。由於長時間的發展,美團與餓了麼已經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發展邏輯,在現有業務上增加團餐業務相比順豐的跨界嘗試,更加容易。
另一方面,擁有 10 年餐飲業從業經驗的雅妮告訴鋅刻度:「更主要還是看順豐能帶來哪些持久性賦能,目前開出的條件的確有優勢,但對於大型餐飲品牌來說還是更看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條件,包括順豐對全場景的布局。」
在雅妮看來,目前在順豐豐食入駐的大多是線下知名大型餐飲品牌,這些品牌原本的堂食生意不錯,並且也呈現出持續發展動力。無論是順豐豐食,還是美團、餓了麼,如果沒有長期賦能的能力,那麼疫情完全結束後,To B的團餐業務或許仍然不是他們的首選。
同時,這些餐飲品牌對自身品牌形象和會員體系的打造也十分重視,因此希望發力團餐業務的平臺們也應當考慮到這些具體因素,再做出針對性扶持舉措。
To B業務是行業新裂縫?
順豐的入局,是在美團、餓了麼兩大巨頭的競爭之外,撕開一條新的裂縫,也就是目前的重點放在方向——團餐業務。
團餐這項外賣的To B業務,也被稱作「目前餐飲市場的最後一片藍海」。
疫情期間,西貝莜麵村、老鄉雞、海底撈等大型餐飲品牌紛紛入駐外賣平臺,通過轉型線上來克服困難。大品牌的入駐,為外賣平臺的產品質量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後期企業團餐業務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與此同時,當疫情進入下半場,線下餐飲堂食受到持續影響,企業團餐市場自然迎來了一波新機遇。
大米先生在 3 月下旬復工之後,團餐業務貢獻了近40%的營業額;尊寶披薩的團餐業務涉及定製下午茶、生日會、外國旅行團定製接待用餐,目前復購率高達80%;專注海外旅遊定製業務的凱撒旅遊也與團餐品牌千喜鶴展開了合作……
美團、餓了麼兩大巨頭也早已作出反應,與地方政府、工業園區聯合發起「放心工作餐直供」、「企業團餐安心送」行動。但這塊需要挖掘的沃土,相較目前已經成熟的餐飲、外賣市場來說,卻同樣面臨著更多的困難。
例如,外賣平臺需要在流量分配上給予更多的針對性傾斜,以便適應不同企業級用戶的定製需求;在佣金的設置上也同樣需要重新規劃,因為團餐商家的客單價遠高於普通商家的客單價,如果採用同樣的佣金抽成,則會大大壓縮商家利潤空間,打擊參與積極性。
還有商家對鋅刻度表示,平臺提供挖掘公域、私域流量池的能力也將影響他們的選擇。將消費者一步步引導為長期消費者甚至會員,是團餐商家們尤為看重的。
除此之外,堂食企業轉型團餐也並非易事。團餐企業金茂聖潔創始人金福春曾談到,菜品中心溫度、菜品保溫、食品安全以及各地政策監管問題都是桎梏著行業發展的因素。
總的來說,團餐市場背後的潛力已經逐漸顯現出來,但這一萬億級市場還在等待著入局玩家們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