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祭財神,財神分文武,咱們來說說都有誰

2020-12-19 清閒民生

大家好,小編在此恭候多時了,感謝您閱讀小編今天給您帶來的文章「大年初二祭財神,財神分文武,咱們來說說都有誰」。如果您喜歡的話,請您點上方的藍色字體關注清閒農事,謝謝。

我國的北方流行在正月初二這一天祭財神,尤其是在農村都有請財神的習俗。在這一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家家戶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一般家庭中午這頓飯要吃餛飩,按餛飩的樣子起名叫做"元寶湯"。祭祀規模大的就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祭財神這個習俗來源於咱們老百姓的美好心願,從古至今都有這個說法,在我國財神還被百姓分為兩種,那就是文財神和武財神,那麼坐過財神的都有誰呢,今天小編跟大家說說。

綜合來說,我國的財神可分為文財神、武財神,共計七位財神。

其中文財神有五位,即:比幹(冀商)、管仲(徽商)、端木賜(儒商)、範蠡(浙商)、白圭(晉商)。以文求財、正當職業者,比如酒店、餐館、書店、旅社、報社等等,可請文財神。

武財神有兩位,即:趙公明、關羽。以武求財、偏財、投機性不正當職業者,比如KTV、足浴、歌舞廳、博彩等等,可請武財神。

這七位財神之中,以武財神趙公明神威最大,他文武雙全。若遇到不好選擇請哪尊財神的話,建議請趙公明。

趙公明

趙公明是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是主管財源的神明,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中國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中國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在傳說中,趙公明並沒有被封為財神,後來,中國民間認為趙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與財富有關的小神,其分別是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所以成為了財神。財神傾注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寄託著安居樂業,大吉大利的美好心願。

比幹

比幹,一生忠君愛國倡導「民本清議,士志於道。」他生前正直,死後無心,故不會心存偏袒成見,適合作為管理分配財富的神祇。顯然這是把公和正直當作理想中財神應有的特質,也表現出了一般大眾對於財富公平分配的渴望。

管仲

管仲是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後代,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他為東南財神,掌管三十歲人以前的財運。

端木賜

端木賜,複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以字行。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遺風」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成為中國民間信奉的財神。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後世商界推崇他為西南財神,掌管三十歲人以前的財運。

範蠡

範蠡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後人尊稱「商聖」。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輔佐越國勾踐,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乃我國儒商之鼻祖。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隨著年代的久遠和故事的傳奇性,範蠡被後世奉為財神。

白圭

白圭,戰國時期中原,有「商祖」之譽。在魏惠王屬下為大臣,善於修築堤壩,興修水利。《漢書》中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他的自成體系的商業經營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白圭為西北財神,掌管三十歲人以前的財運。

關公即關羽,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把關公作為全能保護神、行業神和財神。「關公被人視為武神、財神及保護商賈之神。人遇有爭執時,求彼之明見決斷。旱時人們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藥方,被人視為驅逐惡鬼兇神之最有力者」。關公為西路武財神,掌管三十歲人以後的財運。

有關財神的傳說在我國很多地方流傳著,人們都把這些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加以演化形成現在的稱號,目的也就是通過他們寄託自己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在繼承這些流傳下來的風俗時,我們唯一創造財富的手段就是靠著我們的勤勞和頭腦,過年了,祝大家新年快樂,財源廣進。

本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圖片的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為百家號首發,未經許可,嚴禁轉載。也請您為小編的辛苦寫作點個讚,謝謝。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二!回娘家,祭財神
    大年初二,祭財神、回娘家是很有特色的漢族風俗。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祈望今年財源廣進。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3、祭財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
  • 大年初二回娘家祭財神 還有哪些習俗?
    今天是正月初二,大家都知道這天有哪些習俗嗎?一起來看看!1、吃開年飯。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餈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在飲食習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2、回娘家,俗稱迎婿日。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和夫婿同行回娘家。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 大年初二;祭財神,回娘家
    初二祭財神的說法有很多,不過在我國古代就有著初一求平安,初二求富貴的說法,因此會在初一上寺廟點香求平安與還心願,同樣也會在在正月初二祭財神。 不過,關於初二祭財神這一行為大多是商貿店鋪,或者是說行商之人方才會舉行的一個活動。 至於拜祭的方法因為各地風俗的差距也就各有不同之處,也就不一一例出了。 至於回娘家。 卻是因為在我國古代,向來有男尊女卑之說法。
  • 【春節特輯】大年初二祭財神,可是你到底該拜哪一位?
    >這兩天已經被超市裡循環播放的這首歌好好的洗了個腦今天是大年初二按照民間習俗大年初二要祭財神>初二祭財神的習俗「祭財神」的習俗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大年初二,人們把準備好的祭品擺在供奉財神的桌前,將火燃於酒杯中供神
  • 大年初二吃什麼好?北方祭財神的好日子,這些吉祥食物要提早準備
    哈哈,丈母娘迎接女婿,  麻辣妹手託腮來揭開你們傷疤了~  好了,  閒話不多說,  不管是祭財神還是迎婿日,  正月初二都跟吃和美食脫不開關係。  俗話說得好,初一餃子初二面,大年初二的第一道傳統美食就是麵食。這可不是咱們大重慶大街小巷麻辣鮮香、味道巴適的重慶小面,而是為了迎接女兒回門特別準備的麵食。家中有老人的多數很講究,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麵條也要是冷麵。
  • 大年初二是指農曆一月二日祭財神,回娘家都是特色的中國歲時風俗
    過了"四始"日,人們就不再講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的說話。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大年初二民俗祭財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 農曆初二都有哪些民俗?除回娘家與祭財神外,還有什麼習俗
    中國人的年既神聖而又充滿歡樂,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講究,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習俗。比如農曆初二這一天,古時就有回娘家、祭財神等習俗。一、回娘家回娘家又稱歸寧,大年初二回娘家都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漢族傳統民俗,這一天漢族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俗稱迎婿日。
  • 「春節習俗」大年初二祭財神!
    恭喜發財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 大年初二迎財神,五大財神各有分工
    春節每一天都有著各種講究和不同的風俗習慣。今天我們先來說說初二這天的風俗。初二這天,人們都會早早起床來迎財神。在古時,人們早早就起來拜祭財神,有寺廟的地方人們還會早早趕到寺廟,希望自己能燒頭香,為自己在新的一年裡討個好彩頭,保佑自己財運滿滿。關於財神,還有好多版本有趣的傳說。
  • 大年初二!接財神!再接福!拜大年
    大年初二!接財神!一定要把財神爺接回家,讓你在新的一年,發大財,走大運!>財神到,運氣到,好運連連運勢俏!正月初二財神日,祝你財源滾滾,四季發財!手裡拿美金,車上裝元寶,家裡藏金山,脖子戴玉石,手上戴寶石,胸前掛水晶,後背貼瑪瑙,生的吉祥樣,長的有財命
  • 春節快到了,大年初一要迎財神,迎的是哪個財神?有什麼講究?
    春節快到了,大年初一要迎財神,迎的是哪個財神?有什麼講究?本文由【亮哥說史】獨家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在眾多的儀式中,許多人知道初一要祭拜財神,但他們不知道他們崇拜的是哪位財神。咱們先來講一下文財神,文財神一共有兩位,一名是商代的時候被紂王和妲己挖去心臟的比幹,比幹是一個異常端正的人,而且他還被挖去了心臟,沒有了心臟之後,自然是沒有什麼壞心思的,因此人們都認為比幹是公平公正的。
  • 正月初二除了回娘家,還有祭財神,祭的又是哪幾路財神?
    正月初二,除了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還有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 春節民俗日曆丨正月初二:回娘家、祭財神
    中國人的「年」既神聖而又充滿歡樂,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講究,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習俗。春節期間,央視新聞推出「春節民俗日曆」,為您呈現中華民族豐富的春節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和您一起歡喜過年。正月初二是我國農曆一年之中的第二天,亦是正月第二天,它一般在我國二十四節氣的立春和雨水兩個節氣之間。在這一天,我國舊時有回娘家、祭財神等習俗。
  • 咋不按黃曆迎財神呢,初二大寫的懵...
    現在朋友圈咋都不按黃曆辦事了呢?大家這麼強迫財神爺在大年初二加班,真的好嗎?以下是磚家給的解釋:大年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南方人都在正月初五祭財神。加上初五是"破五",商家多在初五開市,所以我們南方人選擇大年初五接財神很有道理。
  • 新年迎財神,老北京人初二都這麼做!這些禮儀不能忘
    「初二日,致祭財神,鞭炮甚夥,晝夜不休。」,每逢新春佳節,人們都會按習俗,去燒香拜佛,祈求全家平安幸福。等到了大年初二開始,全國人民都會去做一件事,祭財神!祭財神,說是這麼說的,但是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全國各地的人都在祭財神,那你知道住在都城的北京人,他們是怎麼祭財神的嗎,他們有時祭祀的哪一位財神呢?是範蠡、比幹、關羽還是趙公明 ?中國的財神爺那麼多,一般都有誰?我們先來看看這些財神。範蠡,是春秋時期勾踐手下的能臣,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之後,構件臥薪嘗膽,發誓要報仇雪恨。
  • 春節將至,大年初一迎財神,過年迎接的是哪位財神?有什麼講究?
    春節將至,大年初一迎財神,過年迎接的是哪位財神?有什麼講究?春節,一個中國人心中難以割捨的情懷,一年中即便在外面受盡委屈,即便在外面遭受排斥,只要春節回到家中, 一切的煩惱和憂愁都會消失。在諸多的活動中請財神就是最重要的一個活動。雖然很多人都知道有初一接財神,初二祭財神這個活動,但是他們大多數都不知道自己拜的是哪位財神。在我國的神話故事中,財神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神位的名字,我們國家有兩種財神,一是武財神,二文財神。
  • 大年初二3件事,一年的日子好不好過全靠這個了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裡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的思念。很多地方都有回娘家的習俗。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又稱「迎婿日」。
  • 老北京初二規矩多:喝元寶湯祭財神 不能單獨回娘家
    老北京初二規矩多:喝元寶湯祭財神 不能單獨回娘家 2017-01-《都門雜詠》載:「包得餛飩味勝常,餡融春韭嘴來香。」餡料有高低之分,高者烤鴨、冬筍、雞脯肉、碗豆為餡;一般者豬肉、韭菜為餡。  對此,高巍說:「元寶湯,連餛飩帶湯,有招財進寶的寓意,也有財源滾滾的期盼,民間又常以元寶象徵吉祥如意,是百姓希望新的一年生活更好的寄託。」
  • 春節習俗:大年初一接財神,財神都有誰?過年時接的是哪位?
    春節習俗:大年初一接財神,財神都有誰?過年時接的是哪位?眼看著春節越來越近了,每家每戶都開始準備貼對聯,張燈結彩,過春節的氣氛也是越來越濃烈了。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的前一個星期,大家就多多少少為春節做準備了,其中請神送神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 春節大年初二回娘家?大年初二各地習俗及禁忌盤點
    大年初二即正月初二,春節的第二天,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其實,除此之外,大年初二習俗還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習俗。大年初二各地習俗及禁忌盤點:習俗一:回娘家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