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編在此恭候多時了,感謝您閱讀小編今天給您帶來的文章「大年初二祭財神,財神分文武,咱們來說說都有誰」。如果您喜歡的話,請您點上方的藍色字體關注清閒農事,謝謝。
我國的北方流行在正月初二這一天祭財神,尤其是在農村都有請財神的習俗。在這一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家家戶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一般家庭中午這頓飯要吃餛飩,按餛飩的樣子起名叫做"元寶湯"。祭祀規模大的就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祭財神這個習俗來源於咱們老百姓的美好心願,從古至今都有這個說法,在我國財神還被百姓分為兩種,那就是文財神和武財神,那麼坐過財神的都有誰呢,今天小編跟大家說說。
綜合來說,我國的財神可分為文財神、武財神,共計七位財神。
其中文財神有五位,即:比幹(冀商)、管仲(徽商)、端木賜(儒商)、範蠡(浙商)、白圭(晉商)。以文求財、正當職業者,比如酒店、餐館、書店、旅社、報社等等,可請文財神。
武財神有兩位,即:趙公明、關羽。以武求財、偏財、投機性不正當職業者,比如KTV、足浴、歌舞廳、博彩等等,可請武財神。
這七位財神之中,以武財神趙公明神威最大,他文武雙全。若遇到不好選擇請哪尊財神的話,建議請趙公明。
趙公明是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是主管財源的神明,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中國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中國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在傳說中,趙公明並沒有被封為財神,後來,中國民間認為趙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與財富有關的小神,其分別是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所以成為了財神。財神傾注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寄託著安居樂業,大吉大利的美好心願。
比幹,一生忠君愛國倡導「民本清議,士志於道。」他生前正直,死後無心,故不會心存偏袒成見,適合作為管理分配財富的神祇。顯然這是把公和正直當作理想中財神應有的特質,也表現出了一般大眾對於財富公平分配的渴望。
管仲是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後代,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他為東南財神,掌管三十歲人以前的財運。
端木賜,複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以字行。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遺風」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成為中國民間信奉的財神。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後世商界推崇他為西南財神,掌管三十歲人以前的財運。
範蠡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後人尊稱「商聖」。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輔佐越國勾踐,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乃我國儒商之鼻祖。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隨著年代的久遠和故事的傳奇性,範蠡被後世奉為財神。
白圭,戰國時期中原,有「商祖」之譽。在魏惠王屬下為大臣,善於修築堤壩,興修水利。《漢書》中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他的自成體系的商業經營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白圭為西北財神,掌管三十歲人以前的財運。
關公即關羽,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把關公作為全能保護神、行業神和財神。「關公被人視為武神、財神及保護商賈之神。人遇有爭執時,求彼之明見決斷。旱時人們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藥方,被人視為驅逐惡鬼兇神之最有力者」。關公為西路武財神,掌管三十歲人以後的財運。
有關財神的傳說在我國很多地方流傳著,人們都把這些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加以演化形成現在的稱號,目的也就是通過他們寄託自己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在繼承這些流傳下來的風俗時,我們唯一創造財富的手段就是靠著我們的勤勞和頭腦,過年了,祝大家新年快樂,財源廣進。
本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圖片的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為百家號首發,未經許可,嚴禁轉載。也請您為小編的辛苦寫作點個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