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未成年人犯罪誘因 挽救才能「有的放矢」

2020-12-15 人民網

  視點

  未成年人犯罪不單是孩子一個人的錯,感化、挽救犯錯的孩子,也應該成為包括家庭、社區、政府、司法機關在內的全社會的責任。

  2018年以來,媒體報導了多起低齡化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案件,數次引發公眾對低齡少年犯罪問題的討論。這股討論熱潮也延續到了今年的「兩會」上。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檢察院副檢察長王悅群表示,「對涉罪未成年人,永遠都應該立足於教育挽救,而不是處罰犯罪。」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則提出具體的矯正思路:構建精密的罪錯未成年人研判機制,對罪錯未成年人的家庭環境、心理健康狀態、違法犯罪動機和原因等進行深層次探究。王悅群委員還建議,建立強制性親職教育制度、推廣引入社區服務令制度等。

  檢察機關對涉罪未成年人的處理,主要秉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鑑於此,在具體案例中,比起在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上打轉,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對這類未成年人進行幫教、幹預和事前預防。

  拿建立精密的罪錯未成年人研判機制來說,細緻了解未成年人的家庭、心理狀況和犯罪動機,對不同情況分類處理,則很有必要。只有找到具體原因,事前預防和事後挽救才能「有的放矢」。

  今年2月最高檢發布的《2018—2022年檢察改革工作規劃》中提出「探索建立罪錯未成年人臨界教育、家庭教育、分級處遇和保護處分制度」,也是著眼於根據不同情況、不同階段、不同程度,進行不同的處理方式。

  按照《刑法》第17條規定,對罪錯未成年人通常的處理方式是「責令家長或監護人管教」。但揆諸現實,很多未成年人犯罪背後都或多或少有家庭教育不當的影子,甚至有些家長或監護人本身就存在很多問題。如果簡單地把犯了罪的未成年人「還」給家長或監護人,有時無法達到挽救的目的,甚至容易再次走向犯罪。

  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司法又該如何補位?

  王悅群委員的提議是:管好「熊孩子」需要形成合力,積極促進黨委領導、政府支持、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未成年人犯罪幫教社會化體系建設。事實上,她提到的,也是我們當下實踐中正在探索的方向。

  近年來,我所在的廣東英德檢察院,會同當地政法委、教育局、司法局、公安局、團委、婦聯等機構,與學校合作建立了一個封閉式、準軍事化管理的學校型社會化幫教基地。

  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對基地的每個孩子都會做詳細評估,針對他們的犯罪原因、成長經歷、家庭情況等方面進行調查,再根據評估結果制訂具體的幫教計劃。

  同時,基地也成為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樣本庫,通過分析犯罪原因有針對性地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做到事先預防。

  總之,未成年人犯罪不單單是孩子一個人的錯誤,其中家庭教育缺位、社會不良影響、執法疏忽等都可能導致未成年人走向犯罪深淵。因此,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加以探究,並對症施策地教育、挽救孩子,也應該成為包括家庭、社區、政府、司法機關在內的全社會的責任。

  鄧揚城(廣東省英德市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主任)

(責編:嶽弘彬、曹昆)

相關焦點

  • 河南永城:「未檢三信」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薛某被拘留後,其父母痛心不已,並且認為孩子犯罪導致其無法抬頭做人。  針對這種情況,未檢部門給薛某父母精心製作了《給心痛家長的一封信》,信中從薛某的成長經歷、交友心理以及青春期困惑等方面剖析其走向犯罪道路的誘因,建議父母儘可能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幫助孩子重拾信心。薛某父母深刻反思了以往的不足和過失,毅然關停利潤豐厚的服裝生意,帶著被作出相對不起訴處理的薛某去了山東曲阜孔子文化學院學習。
  • 未成年人的犯罪預防與權益保護
    由於未成年人生理上還不成熟,僅只具備了初步辨別是非的能力,極易受到外部不良因素的引誘和侵襲,他們所實施的犯罪也往往與成年人犯罪具有不同的特徵。現階段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特點,主要表現如下:  1、從犯罪的組織形式來看,未成年人由於生理、智力發育尚不健全,認識能力有限,缺乏作案經驗,違法犯罪的心理壓力較大。
  • 未成年人犯罪現狀、特徵及成因的實證分析
    司法機關、政府部門、學校、家庭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打擊、處理、預防工作有的存在「重打擊處罰,輕教育挽救」的問題,對未成年人犯的教育、挽救工作還存在表面現象,預防工作缺乏深度,缺乏合力,整個社會沒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機制,對未成年人犯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 廣西全州縣檢察院"檢察官寄語"有效挽救失足未成年人
    5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檢察院辦案檢察官趙克強將精心製作的《檢察官寄語》贈送給涉罪未成年人唐某,並對唐某進行了思想教育。  今年初,全州縣檢察院為認真貫徹落實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挽救失足青少年、減少並預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創新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工作制度,推出「檢察官寄語」工作制度,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審查起訴時,在起訴書或不起訴決定書後附上《檢察官寄語》。
  • 為什麼會「流行」未成年人犯罪不追究
    聽到判決,兩人傻了:「不是說未成年人犯罪不用負刑事責任嗎?」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已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負法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可是,「18歲以下未成年人犯罪不追究法律責任」這種說法似乎在當前很「流行」。
  • 未成年人犯罪量刑問題研究
    而犯罪問題與裁判量刑密切相關,因為人們研究犯罪問題其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有效地預防犯罪,而準確地裁判量刑,不僅能實現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更能有效地預防犯罪。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了低齡化、暴力化、集團化的傾向並具有多次犯罪經歷者增多等特點,未成年人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未成年被告人的人身危險性在增加,未成年人犯罪形勢日趨嚴峻。
  • 廣州未成年人犯罪呈下降趨勢
    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他們為何走上犯罪道路?未成年人犯罪有哪些特徵?12月8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發布會,舉行少年家事訴調中心啟動儀式並發布少年司法品牌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廣州兩級法院共判決未成年罪犯1663人。
  • ...打擊性侵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公安部刑偵局二級巡視員王永明在會上回答了鳳凰衛視記者的提問,就近年來公安機關在打擊性侵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方面所做工作做了介紹,主要內容如下:公安機關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工作,近年來持續加大對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懲治和打擊力度,不斷完善辦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工作機制,有力維護了未成年人人身權益。
  • 婁星公安:最強陣容最強舉措打擊砸車窗盜竊違法犯罪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專門教育矯治來了人們常用「祖國的花朵」來形容未成年人,他們的身心能否健康成長,是關乎國家、民族前途和命運的大事。未成年人犯罪就如一個「毒瘤」,必須及時加以控制,不讓其蔓延成害。為了能將這群「小魔王」有效約束起來,及時剷除掉「毒瘤」,婁底市公安局婁星分局進一步加強與鄉鎮、教育、民政等相關部門的工作聯繫,主動向黨委政府報告,對多次犯案的未成年人打擊處理,採取專門教育的矯正措施,把對涉案罪錯未成年人的依法懲治、保護、教育和管束落到實處,教育挽救一批未成年人,防止繼續作案。
  • 關於全社會重視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提案
    統計表明,1994年至2004年十年間,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增長比率高達83%,97年開始未成年人犯罪率每年增長近10%,犯罪人數也佔到了總犯罪人數的10%左右。  未成年人犯罪不但人數上升,而且犯罪手段不斷向成人化、智能化和多元化發展。
  • 論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預防
    然而,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而且呈現出低齡化和智能化趨勢,未成年人犯罪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何防範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是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不得不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從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和當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入手,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觀原因,詳盡地闡述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五項措施。
  • 略談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及預防對策
    2、犯罪形態團夥化,且初犯、偶犯多。受理的19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3件是未成年人與成年人一起共同犯罪,別外16件是單純由未成年人實施的共同犯罪。受理的31名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中除2人有犯罪前科外,其餘29人均是初犯,佔受案總人數的93.5%。且從犯罪動機來看,這29名初犯都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產生犯罪意圖,具有一定的突發性和不確定性。
  • 論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應該作為我國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體現了法律對被害人和被告人自由處分行為的平衡和規制。對此,我們應該加快未成年人刑事和解的立法進程。  2、教育、感化、挽救原則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四條對該原則進行確定,具體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 從創新社會管理談未成年人的犯罪預防與控制
    因此,在創新社會管理過程中,加強對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更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一、研究內容、意義及方法    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與控制一直是政府及社會相關部門長期研究和探索的課題,本文將從區域性犯罪現狀為研究視角,徵對特定區域連續幾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對於實證研究後,結合該區的社會管理實際,從創新社會管理的思路來討論未成年人的犯罪預防與控制。
  • 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依靠降低刑責年齡就能有效解決嗎?
    如何才能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今年兩會,多位人大代表建議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以發揮法律的警示和威懾作用。人們認為更嚴苛的法律可以形成更強的威懾力,因而也能更有效地抑制未成年人犯罪。如果現實真是如此樂觀,那麼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將不會成為世界各國的一個長期困擾。從其他國家的實踐經驗看,法律的震懾作用往往是有限的;而在預防未成年人初次犯罪之外,如何降低犯罪者的再犯率是更棘手的問題。降低刑責年齡就能有效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率嗎?
  • 未成年人罪輕不捕被教唆犯罪可不訴
    最高檢要求最大限度降低涉罪未成年人批捕起訴監禁率 最高檢要求最大限度降低涉罪未成年人批捕起訴監禁率 未成年人罪輕不捕被教唆犯罪可不訴
  • 遼寧法院公布近五年未成年人犯罪審判工作情況
    東北新聞網訊(記者曹甄旎) 今天上午,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我省法院2010年至2014年未成年人犯罪審判工作情況,希望以此為契機,讓社會各界了解、關注未成年人犯罪,加強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預防和控制,共同做好未成年罪犯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
  • 人民法院需設立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專門機構
    新華社北京8月23日電(記者張宗堂 楊維漢)為更好地適應對未成年人進行司法保護的需要,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規定,人民法院需設立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專門機構。    草案規定,人民法院根據需要設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案件的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辦理。
  • 陳海儀代表:建立一體化處理機制,保護未成年人權益預防犯罪
    要讓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得到最大限度地保護,要讓青少年遠離違法犯罪的誘惑和侵蝕,不僅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引擎打通所有障礙還要有一套一體化處理機制,才能實現未成年人權益保護與犯罪預防的整體效果。 陳海儀認為,目前在未成年人權益保護與犯罪預防上還存在以下困難:1.前端宣傳指引機制缺失導致求助難、發現難,報告難。
  • 教唆指使未成年人盜竊 一犯罪團夥被打掉
    燕趙時訊消息(通訊員王麗霞)石家莊市公安局長安分局長徵街刑警中隊根據分局工作要求,嚴厲打擊多發性侵財犯罪,保護群眾財產安全。近日,成功打掉一個教唆指使未成年人流竄醫院盜竊手機犯罪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5名,追回被盜手機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