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紅色精神 紅蓮網走進山西呂梁山革命博物館

2020-12-09 紅蓮網

7月13日,為踐行「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經本網呂梁辦事處申請,山西呂梁山革命博物館同意,本網總經理彭飛攜呂梁辦事處走進山西呂梁山革命博物館,瞻仰革命烈士遺物。

上午,本網一行抵達了《山西呂梁山革命博物館》,館長高宇鋒同志熱情接待。

在閒談中,館長高宇鋒同志在茶桌下拿出一本厚厚的冊子。高宇鋒同志介紹,這是自己近日抽空整理出來的,自建館以來收藏的國內主流報紙對該館的報導,館長高宇鋒說這是歷史的定格,也是一種革命精神的傳遞。

隨後館長高宇鋒與其子兩人陪同本網總經理彭飛一行參觀了山西呂梁山革命博物館,高館長親自為本網總經理一行做講解,一件件烈士遺物,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深深的感動了本網一行。

最後本網總經理彭飛受高館長邀請在館內留言薄上留下了「紅蓮網感謝高館長的接待,感觸非常深刻,將傳承紅色文化進行到底」的寄語。

相關焦點

  •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紅蓮網走進運城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堆雲洞
    7月17日下午,為踐行「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紅蓮網深入基層,走進運城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堆雲洞。恆河瑞董事長康虎成和總經理彭飛在運城辦事處負責人段富群及副主任李永輝同志的陪同下參觀了運城紅色革命教育基地(河東特委革命舊址)堆雲洞。
  •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革命精神 紅蓮網走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2020年7月15日,紅蓮網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傳承「紅船精神」的倡議,紅蓮網公司總經理彭飛攜辦公室主任孫曉燕一行,走進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規陸軍軍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紅蓮網一行,在總經理彭飛的帶領下,參觀了「葉挺將軍生平展」、「頤養苑」、「尚武堂」等。《黨政周刊》雜誌社全國基層黨建論壇基地、北京粉畫研究會傳統文化教育基地董事長劉三贈送《江山聖石》一書寓意「聖石啟運,國泰民安」,與總經理彭飛,辦公室主任孫曉燕合影留念。
  • 賡續紅色基因 傳承革命精神
    傾聽英雄故事,賡續紅色基因,傳承革命精神,11月15日至11月28日,由省委宣傳部、省委黨史研究院、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山西廣播電視臺承辦的「我和我的祖國——山西省紅色故事巡講」走進了山西的學校、機關、軍營、企業、社區、農村……這股紅色暖風迴蕩在初冬的三晉大地,激發起人們內心深深的感動,凝聚起三晉兒女奮鬥的力量
  •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 2020-12-04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南梁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南梁精神」——南梁革命紀念館依託獨特地位優勢 傳唱講述紅色故事法制網訊(記者 蔡汶君)2014年以來,南梁革命紀念館堅持以「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南梁精神」為主題,以「紅色基因」為賡續,依託南梁——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優勢,深入學習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傳唱講述南梁紅色故事
  • 弘揚紅色基因、傳承革命精神
    本次活動是由太原臺駘山景區與三晉文化研究會紅色文化交流中心聯合舉辦,旨在弘揚紅色基因,傳承革命精神,告誡世人珍惜當前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負韶華,只爭朝夕。三晉文化研究會紅色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邢建青同志,介紹了本次活動的相關事宜,臺駘山景區負責人石彥龍現場致歡迎詞,以及介紹了臺駘山碉堡文化園的概況,並承諾一定會傾力打造碉堡文化園,為弘揚紅色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不惜餘力。
  •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東北抗聯精神
    為紀念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1948年10月,東北烈士紀念館建成開館。建館近71年的東北烈士紀念館,如今已成為宣傳東北地區革命烈士和抗聯精神的重要窗口,研究東北抗聯歷史和文化的重要陣地,展示中國共產黨在黑龍江地區發展歷程的重要平臺,更是激發廣大觀眾愛國熱情、凝聚民族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場所。
  • 弘揚井岡山精神 傳承好紅色文化
    今天,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年,也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90周年,吉安作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所在地,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將宣傳貫徹好黨的十九大精神與弘揚井岡山精神相結合,挖掘紅色資源,講述好紅色故事,搭建展示平臺,傳承好紅色文化。  挖掘紅色資源,提升紅色文化吸引力。
  • 煙臺牟平:弘揚革命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12月11日上午,「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駐寧海街道高金埠工作組組織高金埠村全體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赴膠東紅色文化陳列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在基地引導員的帶領下,黨員幹部先後參觀了膠東近代屈辱與抗爭史、膠東革命鬥爭史、煙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史、煙臺改革開放發展歷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徵程等5個展廳,在聽取了相關情況講解後,全體黨員紛紛表示,一定要繼承先輩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念、繼續前進,把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之情轉化為做好工作的強大動力;一定要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
  • 傳承紅色基因 唱響紅色主旋律
    敖坡村位於呂梁山支脈龍門山南麓,有梁如巨鰲飲水,古又稱鰲坡村。綠色鋪滿了這個村莊,當你走進這個小村,你會發現,這個小小的綠色山村竟然是一個紅色的山村,曾經上演過一曲曲英雄的壯歌。這裡曾是中共汾陽縣委、汾陽縣抗日民主政府的駐地。
  •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先烈精神 東莞長安建成葉挺、李秀文革命事跡...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 通訊員 長訊8月3日,葉挺、李秀文革命事跡陳列館在東莞市長安鎮正式開館。該館歷經9個月籌建,以「初心無悔 家國與共」為主題,展示了葉挺、李秀文為國家統一、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懼犧牲、不懈奮鬥的革命精神和家國情懷。
  •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內蒙古發布10大紅色旅遊線路
    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因地制宜的開展了「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紅色旅遊+教育培訓」等多種形式的積極探索,推出內蒙古10大紅色旅遊精品線路。10大線路以豐富的紅色文化旅遊資源為核心,突出紅色旅遊的教育功能,將革命精神融入紅色旅遊的線路設計、宣傳展示和講解體驗之中,增強了我區紅色文化旅遊品牌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 全省「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英烈精神」巡迴宣講活動走進台州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為大力弘揚英烈精神, 11月30日到12月2日,由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組織開展的「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烈精神」巡迴宣講活動走進台州。來自全省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的11位優秀講解員,用一個個感人至深、盪氣迴腸的英烈故事,詮釋了革命先烈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和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讓聽眾深受教育。
  • 傳承革命精神 弘揚山西紅色文化
    講中國革命的歷史繞不開山西, 作為著名的革命老區,八路軍總部舊址、黃崖洞兵工廠舊址、八路軍紀念館……見證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歷史,譜寫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鑄就了挺起中華民族脊梁的太行精神。  新的歷史關頭,紅色文化,太行精神任然是我們不可多得的珍貴財富,當年是《小二黑結婚》中小芹追求自由的歌聲,是劉胡蘭堅守正義的不屈脊梁,如今,紅色文化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重新審視中,又被賦予新的生機與活力。
  • 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重慶理工大學紅色故事會老中青三代...
    我是李玉珍,今年90歲,黨齡71年……」當下,全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為了進一步鞏固主題教育思想,昨(14)日下午,重慶理工大學在校舉辦了一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紅色故事會,引導黨員職工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 弘揚照金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參觀照金革命紀念館有感
    弘揚照金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參觀照金革命紀念館有感 發布時間: 2020-09-03 22:26:37   來源:  作者:王蕾
  • 電影《浴血廣昌》開機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
    電影《浴血廣昌》開機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 撫州是一片紅色的熱土,紅色資源極為豐富。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先後5次轉戰廣昌,並寫下了《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的壯麗詞章,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在這片土地上發生了許多具有重大歷史影響的事件。電影《浴血廣昌》,就是以全新的視角和電影語言講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發生在原中央蘇區北大門——廣昌的浴血奮戰故事。
  • 弘揚南梁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根據省委部署,省政協主席歐陽堅5月30日在慶陽市主持召開甘肅、陝西、寧夏三省區政協傳承和弘揚南梁精神研究座談會,討論南梁精神研究的方向、重點和目標要求,細化靠實責任分工,提出用1年左右時間形成一批有史料支撐和生動案例的研究成果,展示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
  • 講述紅色故事,弘揚革命精神
    選手們以「信仰的力量、奮鬥的小康」為主題,依託當地的革命紀念館、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旅遊資源和紅色景區,以其所承載的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為內涵,用各具特色的敘事方式和演說方式,生動講述了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革命英烈的故事,呈現了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別山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展現了全省上下牢記總書記囑託,迎難而上、攻堅克難,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
  • 安平:弘揚「臺城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記者 常虹 攝  長城網衡水訊 (記者 常虹)   今年是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臺城特支成立95周年,8月28日,中共安平縣委組織部、中共安平縣委宣傳部、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紀念館共同主辦了「傳承紅色基因 牢記初心使命」——紀念中共第一個農村支部成立95周年座談會,旨在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