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起於布衣,與髮妻呂雉相互扶持,患難與共,即便後來無愛,甚至動了易儲之心,也從未想過廢黜呂后。薄姬作為劉邦姬妾,即便生有漢文帝,做到了皇太后、太皇太后,也始終改變不了漢家禮法的限制,沒有成為皇后。
漢家禮法不同於後世,後世由妃而至皇太后一般都能附先帝諡,可與先帝合葬,稱皇后。比如宋仁宗追封生母李宸妃為章懿皇后,追贈養母楊淑妃為章惠皇后,而不是仁宗太后。薄姬作為漢文帝生母,劉邦姬妾,即便後來顯貴至極,依然只是文帝太后,而非漢高祖皇后。
薄姬嫁給劉邦之前,曾嫁給魏王豹,當時薄姬之母請人給女兒看相,說薄姬可以生下天子。因「生天子」預言,魏王豹高興不已,他認為自己的兒子能成為天子,與劉邦、項羽等人相爭就必贏無疑,卻沒有想到,全是為劉邦做嫁衣。
魏王豹死後,薄姬因姿色不錯,被劉邦納入宮中,加上「生天子」預言,讓劉邦有了成全之心,與薄姬同房。不久,薄姬有孕,生下漢文帝。從史料記載來看,自漢文帝劉恆出生後,劉邦對薄姬的愛幸很少,她也不爭不搶,一切隨遇而安。
漢高祖十一年,年僅8歲的劉恆被冊封為代王,次年漢高祖駕崩。因薄姬不與呂后交惡,得以保全自己與劉恆,隨劉恆前往代國封邑,被尊為代王太后,享受天倫之樂。呂后崩逝後,在漢高祖老臣的擁戴下,劉恆繼位為帝,是為漢文帝,薄姬由此成為皇太后。
薄姬為人仁慈寬厚,與漢文帝之間母慈子孝,家族也靠她得到蔭封,她信奉道家學說,對漢高祖、呂后的政令有所延續,漢文帝侍母至孝,為二十四孝之首。漢文帝駕崩之後,漢景帝繼位,尊薄姬為太皇太后,繼續安享天倫。
漢景帝前元二年,薄姬病逝,葬於南陵,未與漢高祖合葬,因是漢高祖妾室,依漢家禮法無法追尊其為高祖皇后,當時稱其為文帝太后。這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漢朝禮法嚴格,即便薄姬成為太皇太后,尊貴無比,但比起先帝原配,那仍是低人一等。
東漢建立後,光武帝劉秀感念漢文帝的歷史功績,感念薄太后母德慈仁,延祚至今,於是追尊薄姬為高皇后。但仍因薄姬為妾,呂后為正妻,不能貿然改變呂后原有的地位,所以薄姬的高皇后之名,只是虛名而已。
漢家禮法下,薄姬雖然做到皇太后,太皇太后,卻無皇后之實,無法與劉邦合葬,宗廟祭祀遠在劉邦原配呂后之下。但她的人生卻有許多傳奇,西漢王朝未給她的皇后名分,東漢皇帝卻給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