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一定要讀一讀的12部中國現當代經典名著小說

2020-12-04 讀書分享與推薦

好書推薦第182期:

現當代文學中,有著許許多多優秀的作品,下面所精選的這些,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每一本都值得我們去閱讀,每一本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所以愛讀書的朋友,如果有生之年不讀一讀這12本書,那遺憾當真是無窮也。當然,優秀的作品還有許許多多,你覺得還有哪些作品是不容錯過的當代經典?不妨留言和大家交流一下。

1.《圍城》,錢鍾書抗戰時期,有著一批鮮活的知識分子,錢鍾書在這本書中所塑造的人物,便是這群知識分子的形象,堪稱是中國現代的一部《儒林外史》,小說以幽默的語言,對當時特定情況下的某些知識分子進行了辛辣的嘲諷。

2.《邊城》,沈從文純美的愛情,好像在仙境一般,這是沈從文以湘西風土為背景所創作的絕美小說,有著一種似夢如幻的美感,雖然篇幅不長,但是卻將人類的美與愛展現得淋漓盡致。

3.《四世同堂》,老舍祁家人有著四世同堂的大家族,但是在抗戰和北平陷落的背景下,他們的生活卻不見得那麼容易,老舍為我們形象地描繪了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生死、榮辱和興衰,如史詩一般,向我展現了二戰時期中國人民為抗日戰爭所做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4.《黃金時代》,王小波王小波以其傑出的黑色幽默,向我們講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個叫做「王二」人的各種遭遇,他反抗,他遭到不公平,他有著被扭曲的心態和愛情,這部書是王小波最為傑出的代表作之一。

5.《白鹿原》,陳忠實五十餘年的歷史變遷全都通過作者的筆進行了高度概括和剪裁,渭河平原的這半個世紀,也是中國半個世紀的某些縮影,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故事在白鹿原上演,這是一部高度凝練的史詩級作品。

6.《秦腔》,賈平凹小說通過一個陝南的村鎮,向我們講述了土地和農民,土地和農民生存狀態的關係,通過一個「瘋子」的眼光,對中國農村世界進行了探索和思考,可謂是一部「反史詩的鄉土史詩」,是賈平凹最為優秀的作品之一。

7.《平凡的世界》,路遙路遙的這部巨著,可以說是一部極佳的現實主義小說,通過其筆下高度逼真的人物形象,為我們展現了中國農村世界的變遷,可以說,這部書達到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不讀一讀這本書,就很難真的去評價一下中國現當代文學。

8.《穆斯林的葬禮》,霍達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餘年的興衰過程,三代人的命運沉浮,雙線敘述為故事增加了一份更具吸引人的魅力。這本書向我們展現了人生,展現了穆斯林的生活變遷,以及命運加諸於人類之上的各種悲歡離合、酸甜苦辣。

9.《活著》,餘華福貴福貴,何福何貴?小說講述了一個人物悲慘的一生,當所有的悲痛都向一個人撲來的時候,他能怎辦?他什麼做不了,只能更加堅強的活著,年邁的他,年邁的牛,相依為命,相依活下去。

10.《蛙》,莫言一個從事婦產科的鄉村女醫生,在農村工作了五十多年,可以說,作者筆下的這個「姑姑」便是中國農村生育計劃的見證人,她經歷了中國人口劇增,計劃生育等重要階段。小說通過多方面的視角,為我們展現了農村人民的生育鬥爭史。

11.《塵埃落定》,阿來一個地位顯赫的土司,在酒後和一個漢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這個傻子雖然和現實生活處處不相容,但是卻有著超越一切的預見感,這個傻子也成為了土司制度興衰的第一見證人。這部小說情節動人,曲折而又飽含感情,是阿來的代表作。

12.《我的帝王生涯》,蘇童以第一人稱的視角,為我們敘述了一個傀儡國王眼中的焦慮和恐懼。這是蘇童的一部傑作,通過文學將虛構歷史進行了完美的結合,讀起來絲絲入縫卻又無複製歷史的嫌疑,可以說,這是一部將虛構歷史進行文學化的著名代表作。

相關焦點

  •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6部中國現當代經典名著
    【精讀君曰】經典之所以經典,正是因為它無論經歷怎樣的風霜打磨,依然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散發出思想和藝術的魅力。為什麼要閱讀經典呢?作家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要讀經典》中懇切地告誡:「每一次重讀經典,就像初次閱讀一般,是一次發現的航行。經典是這樣一種東西,它很容易將時下的興趣所在,降格為背景噪音」。
  • 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
    視覺中國供圖江蘇省第二十屆高中生閱讀與寫作作文大賽初賽命了兩道題《書裡書外》《線上線下》,筆者都做了指導。其中,對《書裡書外》的指導強調:「這裡的書,應當是文學名著或者理論經典。」原本,在筆者看來,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可是,作文收上來,有一篇讓筆者一驚,有喜歡,也有反省。
  • 推動人成長的難道一定要經典名著嗎?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
    其中,對《書裡書外》的指導強調:「這裡的書,應當是文學名著或者理論經典。」原本,在筆者看來,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可是,作文收上來,有一篇讓筆者一驚,有喜歡,也有反省。《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記敘了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裡的名著。
  • 七大世界名著,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原標題:七大世界名著,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你讀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嗎? 相信讀過的人,一定都被老漁夫聖地牙哥的精神所震撼。 1 教育部新課標推薦 青少年必讀的七部世界名著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
  •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名著,讀什麼,如何讀,才會更有效?
    好多家長從2017年的寒假開始就問我,為什麼要讓孩子讀名著?其實新教改也就是部編版語文也對名著有了更多、更細化的要求。而且名著不僅是閱讀的學習任務更是小升初、初升高必考的項目,各地的試卷中都增加了一定程度的名著閱讀試題:那麼問題來了,當你看到這裡時,腦子裡會有幾個疑問:什麼年齡的孩子適合讀名著?讀什麼樣的名著?讀名著能夠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 叔本華:不要讀當世暢銷書,要讀享有不朽聲譽的名著
    關於如何閱讀一本書的閱讀技巧方面的問題,是一項「細緻」的工作,我們在此之前必須明確一個問題,即哪些書是可以閱讀的?哪些書堅決不能閱讀?因為,好書有著豐富的營養,而壞書則會敗壞我們的心智,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災害。中國古話說「開卷有益」,這是不對的。開卷是否有益,這要看你開的是什麼卷。
  • 北大學者:充滿了人性之惡,四大名著真的適合孩子讀嗎?
    再往深裡想,書店裡形形色色各種版本的「四大名著」琳琅滿目,家長一摞一摞搬回家讓孩子讀,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可是,「四大名著」真的適合孩子閱讀嗎?四大名著半文半白,《三國演義》更近乎是完全的文言文,和現在的白話文其實還有相當的距離,小孩子讀起來困難很大。即使勉強讀下來也是囫圇吞棗,生吞活剝地看完故事了事。至於小說結構布局之宏大精巧,人物性格之生動鮮明,語言運用之神妙雋永,這些美學上的價值更非低齡兒童所能理解和領悟。
  • 讀名著的青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兩年以來,文藝界乃至整個中國社會對文藝創作的關注和努力更加升溫。文藝如何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如何更加有益於世道人心,怎樣以文化的方式塑造中國獨特的國家形象,以文化自信和中國精神助推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要扛起肩上的重任,中國文藝還需進行有闖勁、有韌性的不懈探索。
  • 「我」為什麼不喜歡讀名著?
    「我們看什麼樣的小說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引領,而不應該不分優劣全盤拒絕。」這選自一高三學生的參賽作文,可以看出,作者其實是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理解。然而,文中提到 「想到那些主角在逆境中成長的樣子,我想,我雖然不能像他們那樣強大,但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不難看出,這些「閒書」實實在在推動了作者認真學習,考上了理想的高中,而且整個高中成績也一直在進步。我不禁疑惑:豐富學習、推動進步的一定是所謂的經典名著嗎?
  • 名著「枯燥無味」,究竟應該怎樣讀?
    一直以來,我是比較喜歡讀名著的,最愛的小說是《平凡的世界》,而在我這種喜歡看名著的人眼中,依然覺得名著讀起來是索然無味的,相信孩子們也有同感。既然這樣,名著的價值在哪裡,我們究竟該怎樣讀呢?01 何為名著?
  • 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媒體刊文:順其興趣,積極引導
    其中,對《書裡書外》的指導強調:「這裡的書,應當是文學名著或者理論經典。」原本,在筆者看來,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可是,作文收上來,有一篇讓筆者一驚,有喜歡,也有反省。《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記敘了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裡的名著。
  • 怎樣教孩子讀名著?名師支招:陪孩子讀懂名著的多種色彩
    叢書主編、北京八中高級語文教師翁莉認為,親子共讀首先是學業的需要,名著經過歷史、文化、種族的考驗,流傳至今,讓我們看到了作品的閃光點,但是十三四歲的孩子不一定看到這點,尤其是成年人咀嚼起來內涵豐富的名著,比如《四世同堂》,對於閱歷淺的孩子讀來說,讀起來有困難難。
  • 南大教授教你如何讀經典,別讓名著死在「知識點」下
    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日前正式發布,《指導目錄》遴選了300種古今中外優秀讀物加以推薦,其中大部分是名著經典。那麼,對於年輕讀者來說,應該讀什麼,如何讀,又為什麼要讀名著呢?世界文學資深專家、南京大學教授餘斌在新近出版的外國文學通識讀本《譯林世界名著講義》中回答了上述問題。
  • 這10部經典國學名著,建議每位中國人都要讀!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來流傳的經典成千上萬,但是有十部經典是每個中國人都要讀的。這十部經典分別是:《周易》《論語》《孟子》《近思錄》《傳習錄》《老子》《莊子》《六祖壇經》《詩經》《史記》中國文化常被概括為「一源三流」,一源,指的是《周易》,三流,指的是儒釋道。
  • 孩子從小讀不讀名著,差別原來如此之大!
    正因為讀名著有諸多益處,目前全國各地小升初、中考乃至高考試卷中,名著閱讀的考題比例越來越大,閱讀經典成為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可以說,不讀名著的孩子,將遠遠落後他人。這套《DK彩繪經典名著》也維持了以往的一貫高品質。全套一共8冊,每一冊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兒童文學經典,其中好幾本,還被列入了新課標推薦書目。
  • 讀外國小說實在讀不下去怎麼辦?分享一點個人心得
    我覺得首先不管是外國作品還是中國作品,在質量上各有千秋,內容上各有特色,不是說誰就一定好,誰就一定不好。但是,假如你能讀一讀外國的小說,你會讀到更多精彩的故事、更多有意思的寫法。比如,《喧譁與騷動》講的就是美國南方家族的衰落,和中國作家阿來的《塵埃落定》類似。但是前者用的是意識流寫法,讀的時候你會驚訝小說竟然還能這麼寫。2.
  • 外國文學經典名著輕鬆讀「一本書讀懂大人物系列」新書發布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這部極簡「大人物」書系,讓孩子了解外國文壇大師,輕鬆閱讀文學經典名著,養成深度閱讀的習慣,使孩子終身受益!青少年閱讀無障礙,一本書讀懂文壇大師!莎士比亞、歌德、雨果、契訶夫、海明威外國文學經典名著輕鬆讀!
  • 為何說四大名著有「四不讀」?究竟是哪四類?
    《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其本身就受眾極廣,再加上這四部作品曾多次被翻拍成影視作品,所以國內上至老人,下至幼童,人們或多或少對這四大名著有所了解。老年不讀《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作為一本歷史演義小說,其以真實的三國歷史為基礎,對人物和歷史事件進行了誇張和美醜化,在使得小說更加豐滿有魅力的同時又給讀者科普了豐富的歷史和地理人文知識。《三國演義》雖然與真實的三國史有一定差別,但是對於想要了解歷史的人來講絕對不失為部本好讀物。
  • 孩子不願意讀名著怎麼辦?
    家教故事:小萍媽媽致電《家校心橋》欄目反映,她的女兒每天都沉迷於網絡言情小說、犯罪小說,甚至連吃飯時都不肯放下。但是當小萍媽媽建議女兒閱讀一些課外名著時,小萍卻總是拒絕。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名著等好書呢? 黃斐老師觀點:如今圖書市場魚龍混雜,市面上湧現大批的網絡小說。雖然其中不乏品質精良、文筆優美的作品。
  • 「陝西話讀陝西名著」丨賈平凹方言獻聲CCTV讀《山本》
    寫人更有意義,更能表達我所要寫的對於現實的恐懼和對於生命的無奈。從來的史書都不是簡單的記錄史事,都是在評論,將一種意義、一種思想通過歷史表達出來,何況《山本》是小說。從歷史到小說,它有個轉換問題,凡是歷史成為了一種傳說,這就是文學,而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