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很難,惟願活著:細數餘華《活著》中直擊人心的經典語句

2020-12-05 佳佳樂多

你能想像的最難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是家道中落?食不果腹?痛失親人?還是孤獨終老?

你能想像得到的生活的難全在餘華的小說《活著》裡。

有人說《活著》真的很苦,看完特別壓抑,難以想像的是被生活如此折磨的福貴怎麼還能一個人堅強地活下去?

忘不了家珍懷著孕被福貴猛踹的場景、忘不了鳳霞看到爹爹回來時無聲的喜悅、忘不了有慶每天按時餵養心愛的羊羔的純真......

一部作品的成功之處便在於此,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書中每個人物的神態、感受他們的情緒、融入他們的生活,仿佛他們就站在我的面前一樣。

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不是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

人總會思考活著的意義,卻忘了活著本身就是意義,那與生俱來的對活著的渴望也被生活折磨得所剩無幾,但《活著》讓我看到了活著最真實的樣子,那個幾乎什麼都沒有的年代,人最大的願望就是好好活著。

餘華在自序中更是多次表達了對「活著」的理解,這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中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生前和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 」

福貴家道中落之後,並沒有被家人責罵,反而得到了家人的寬慰,那個時候想的也只是活著就好,甚至是福貴被抓去當兵,他心裡想的也只是好好活著,回到家人的身邊。

「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競爭是這個世界永恆不變的生存法則,然而在競爭之外,是否還有更多值得我們去探尋的東西呢?

常言道:知足常樂。福貴早年的荒唐無度將他推向破產的深淵,正因如此,他懂得了珍惜,也明白了如何腳踏實地的生活。

「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如牛背一樣黝黑,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譁譁翻動,猶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隨後,我聽到老人粗啞卻令人感動的嗓音,他唱起了舊日的歌謠,先是咿呀咿呀唱出長長的引子,接著出現兩句歌詞——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

懂得生活的苦,才能嘗到生活的甜

「粥熬成後,我們一家四口人坐在桌前,喝起了熱騰騰的米粥。這輩子我再沒像那次吃得那麼香了,那味道讓我想起來就要流口水。有慶喝得急,第一個喝完,張著嘴大口大口地吸氣,他嘴嫩,燙出了很多小泡,後來疼了好幾天。」

很難想像究竟是餓到什麼程度才會這樣,後期的人民公社、大躍進讓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家家戶戶上山挖野菜、刨樹根、吃樹皮,個個餓得皮包骨頭,想想都不寒而慄。

記得媽媽經常說起姥爺年輕時候的事情,就像這裡的情節一樣,那幾年自然災害鬧饑荒,姥爺只能出門乞討,可他臉皮薄,要不來飯,只能空手回來,媽媽還說姥爺親眼看見路邊餓死的人,也正是有了這樣的經歷,姥爺對糧食特別的珍惜,即便是剩飯也不輕易扔掉。

真正經歷過苦難的人,對生活的甜異常敏感,更不會輕易地抱怨生活的苦難,因為活著就已經用光了他們所有的力氣!

有時候長大僅在一念之間

福貴輸光了家產回到家,終於醒悟過來,明白自己的行為造成的後果有多麼的嚴重,他的長大是用徐家幾代人的心血換來的,那樣的痛深深扎在他的心裡,逼著他瞬間長大!可現實中又有多少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人啊!

「我知道他不會和我拼命了,可他說的話就像是一把鈍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腦袋掉不下來,倒是疼得死去活來。」

後來福貴為了生活,只能向龍二低頭,從一個少爺變成了普通佃戶,雖然他有過自殺的想法,但已經醒悟的福貴要考慮家人的生活,這個時候還要什麼面子呀?

「我一個人種五畝地,差點沒累死。我從沒幹過農活,學著村裡人的樣子幹活,別說有多慢了。看得見的時候我都在田裡,到了天黑,只要有月光,我還要下地。莊稼得趕上季節,錯過一個季節就全錯過啦。到那時別說是養活一家人,就是龍二的租糧也交不起。俗話說是笨鳥先飛,我還得笨鳥多飛。」

福貴的長大源於一場賭局,那我們呢?

一家人整整齊齊的,比什麼都重要

鳳霞走到我身邊,我摸著她的臉說:「鳳霞,你可不要忘記我是你爹。」鳳霞聽了這話咯咯笑起來,她說:「你也不要忘記我是鳳霞。」那天晚上我抱著有慶往家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抱累了就把兒子放到背脊上,一放到背脊上心裡就發慌,又把他重新抱到了前面,我不能不看著兒子。

鳳霞和有慶有多懂事,我們就有多心疼,孩子所有的純真與美好全都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福貴的生活很苦,但對他來說,能娶到家珍,有鳳霞和有慶兩個水靈的孩子便是他最大的福分了吧。

家珍是個苦命的女人,恪守著封建教條,盡心盡力的照顧著一家老小的生活,卻從來沒有一句抱怨,即便是被打罵、在富貴落魄之後被父親接走仍然心心念念著回家,她的舉手投足間無不展示了那個時代大家閨秀的風範。

那四樣菜都是蔬菜,家珍做得各不相同,可吃到下面都是一塊差不多大小的豬肉。起先我沒怎麼在意,吃到最後一碗菜,底下又是一塊豬肉。我一愣,隨後我就嘿嘿笑了起來。我明白了家珍的意思,她是在開導我:女人看上去各不相同,到下面都是一樣的。我對家珍說: 「這道理我也知道。」 道理我也知道,看到上面長得不一樣的女人,我心裡想的就是不一樣,這實在是沒辦法的事。我娘常說,只要人活得高興,就不怕窮。家珍脫掉了旗袍,也和我一樣穿上粗布衣服,她整天累得喘不過氣來,還總是笑盈盈的。風霞是個好孩子,我們從磚瓦的房屋搬到茅屋裡去住,她照樣高高興興,吃起粗糧來也不往外吐。弟弟回來以後她就更高興了,再不到田邊來陪我,就一心想著去抱弟弟。

最終剩下福貴一人和一頭老黃牛,他在耕田的時候仍然不忘喚著他們的名字,仿佛他們從未離開過一樣,他嘗盡了生活的苦,卻仍在好好地活著,為了他們,也為了自己。

最後,生活本就很苦,需要我們加入一些甜去調和,如果感覺自己撐不下去,就看看書吧!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到——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這是一本不需要書籤的書,因為當你翻開這本書以後,就會被裡面的內容所感染,直到看完。

《活著》通俗易懂,幾乎沒有任何閱讀門檻,識字就都能讀。它的篇幅非常簡短,三四個小時就可以讀完。

但讀完之後,帶來的心理衝擊和震撼,不僅是讓你留下熱淚,更讓人若有所思、難以釋懷。

餘華這位作者,真的是寫活了書中的每個人,這樣的文筆和揭露真實的風格,讓人慾罷不能。

人生就跟樹一樣,當一個老人坐在你面前時,你就像是在仰望一棵老樹,無論他過去是輝煌還是潦倒,如今他都矗立在這裡,都值得驚嘆。

在你讀完之後,相信你一定會對人生有一遍新的感悟。

這本書原價129,現在只要28元,也就是幾包煙錢,一盒面膜錢,卻可以讓你得到更多對生命的感悟!

別人說的再好,也是二手的!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一睹為快!

相關焦點

  • 餘華的《活著》中經典10句話: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
    這個周末閒來無事,我也重新翻出了餘華的《活著》,讀完令我感觸頗深。曾經有人這樣評價餘華的文字:餘華的文字是地裡長出來的,散發著一股土腥味的苦澀,我相信每個光著腳在黃土地上奔跑過的人,都能從餘華的文字裡,感受到野蠻而強勁的生命力。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餘華《活著》中的10句經典語錄!
  • 餘華《活著》:直擊人生的苦難,才是活著的意義,活著就有希望
    這是餘華在《活著》中的感慨,是啊,你自己感受到你活著的意義與偉大,你才真正地活著。從小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上世紀80年代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餘華。餘華迷戀死亡,著迷血肉,所以他的作品中充斥著死亡、苦難的氣息,這也成為他作品中豐富內涵的主題。高考落榜,父親安排他去做了牙醫,5年之後再也不想做了,於是專心寫書,也是5年,寫了投,投了退,退了寫,如此往復。一直以殘酷為基礎,憤怒和叛逆逐漸佔據了餘華整個人的狀態。
  • 餘華很經典的語錄,卻寫盡了「活著」這個詞語的意義,成了永恆!
    ,去賺錢,有人很會賺錢,有人卻賺很少錢,甚至有人賺不到錢,那麼哪些賺錢少,賺不到錢的人,他拿什麼去享受生活呢?說起活著有什麼意義,我們不妨讀一下餘華很經典的語錄,卻寫盡了「活著」這個詞語的意義,成了永恆!
  • 冰心文學獎《活著》10大經典語句:句句精闢,總有一句刻骨銘心
    餘華說是聽到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餘華,促使他有了靈感,決定創作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 餘華《活著》經典語錄 以笑的方式哭
    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才發現,那麼樸實無華的語句,才最真實,最貼近生活,最能夠讓人醍醐灌頂。本期的七句話選自餘華的《活著》。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時間帶給我們的改變,是不經意的,卻又是猝不及防的。
  • 10句餘華《活著》裡的經典名句,最後一句講清楚了活著的意義
    這句話說的真好,毫無疑問,餘華的代表作《活著》就是這樣的一部偉大的作品,雖然小說只有12萬字,卻將其歷史性和文學行表達的淋漓盡致!1993年,一部偉大的著作在餘華的筆下誕生了。它們名字很簡單,就叫《活著》,小說主要講述了一個名叫徐富貴的人在大的歷史背景下一生的悲慘故事,從一個年輕時的地主少爺到老了只有一頭老牛陪伴,一生都在眼睜睜的看著身邊的妻兒老小一個個離奇的死去。在小說中,主人公許富貴活著接受了這一切的不幸,而且算是唯一活著一直見證了這些悲劇的人!
  • 餘華《活著》告訴我們:「活著」就是單純的活著,越早明白越好
    關於《活著》《活著》是我國著名作者餘華,當時他在寫這本書的時候還有一個小故事:餘華曾經不經意間聽到一首歌叫《老黑奴》,歌詞的大意講的是一個老黑人奴隸一生的苦難,親人們一個個離他走去,但是他不曾抱怨,依舊熱愛生活,好好地對待這個世界。
  • 賀仲明:在融合和創新中邁向經典——重讀《活著》並論餘華的文學史...
    然而,從另一方面說,作品中的這些細節描述,特別是借細節來渲染情感的方式卻是福貴本身很難具備的。換言之,在作品的細節藝術中,既有農民福貴的外在視野,也蘊含了知識分子作者的內在視野。
  • 餘華《活著》對人生的思考:生命是帶著沉重眼淚的笑渦
    這些人看似離我們很遠很遠,但卻離餘華的書很近很近,他們帶著不曾有過垂憐的命運,一躍而進餘華的書裡。活下來已經很難了,活著就更難了提起餘華,最應該被提到的就是《活著》。這本書是一本每個人都不應該錯過的書。我們總是在感慨生活很苦、生活很難,但其實我們都不明白,對於某些人而言,我們已經太過幸福。
  • 餘華《活著》的經歷
    《活著》的經歷正如一條顛簸在大海中的航船,始終會在浪尖與谷地起伏一樣,前行在寫作之路上的作家們的創作狀態無疑不可能穩定如一。餘華也不例外。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餘華在1995年前後,也就他在那篇《活著》的創作前期,餘華的文學創作進入了一個很微妙的時期。
  • 《活著》-餘華 讀後感
    書荒,百度搜索,一生必看的書籍,推薦小說《活著》,餘華著,當時還不了解作者餘華,抱著輕鬆的心態去看這本書,越讀越放不下,一口氣讀完整篇,故事不長,卻讓我內心越發沉重。>故事主人公名叫富貴,紈絝子弟,嗜賭如命,終於輸光了家業,一貧如洗,全家搬進茅草屋,父親悲傷過度,突然離世,接著母親積勞成疾病倒,前去求醫途中,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兩年後被解救歸家,母親已經離世,聰明伶俐的女兒鳳霞也應大病變成了聾啞,熬過了自然災害,大躍進極度貧困饑荒,為救縣長夫人,小兒子有慶被醫生抽血抽死,好不容易找到歸宿的聾啞女兒難產殞命,多年患軟骨病的妻子家珍不久去世,女婿二喜在一次事故中不幸身亡
  • 人到底為什麼活著?餘華的《活著》讓我看到了最好的答案
    但是,縱然生活有一百種不如意,我們也得咬緊牙關,堅持到底。就像餘華筆下的「福貴」一樣,縱然命運跌宕起伏,老無所依,孤苦一生,但是他仍然在努力的活著。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餘華的《活著》一經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更榮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第三屆世界文學「冰心文學獎」等眾多獎項。
  • 餘華《活著》:一本現代生活的「聖經」
    讀完《活著》也有一個星期了,這一個星期有幾次想動筆寫寫自己的感受,無奈都覺得自己還是沉浸在餘華所創造的故事氛圍中。魯迅先生說:「長歌當哭,必定是在痛定之後的。」餘華其人在國內,早就如雷貫耳,其書,更是受人追捧,尤其《活著》一書,在近幾年的圖書排行榜上,一直居高不下。筆者讀《活著》,一是出於對文學書籍的擴展閱讀,一是對它幾乎為人奉為現代生活的聖經的好奇,再者也有對餘華老先生的敬佩之情。
  • 《活著》:當富貴失去所有親人,活著的意義是啥?餘華這樣解釋
    莎士比亞的經典獨白中直白的講到了我們現在到底是活著還是不活做出了解釋,我們不禁深思一個問題,達爾文也在《進化論》當中給出了「適者生存」的生物學解釋。正當人逐漸脫離低級生物的時候,「活著」就被定義成了一個哲學問題。於是,作家餘華通過了富貴這個人物給了我們啟迪:人本身就是為了自己而活著,而不是為了外界的一切事物所活著。
  • 餘華《活著》:人為什麼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
    《活著》是餘華的中篇小說,並且本書獲得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多種獎項,本書主要講述了福貴這個人的一生,"我"去民間收集民謠時,偶遇了一個垂危的老人——福貴,由福貴講述了他的一生,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
  • 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網友: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感受
    用餘華自己的話說,《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自己生命的友情,講述了人如何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事物。福貴的不幸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是一個時代中所有像他一樣的人的寫照。餘華的每一部長篇小說,都震撼著一批又一批的讀者。他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當代文學中的經典之作。也是一位我很喜歡的當代作家。
  • 餘華《活著》:人生一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有人說,白活了
    什麼是活著?活著的終極意義是什麼?或許,不論男女老少談到這個話題,都能掰扯一二。然而,餘華一部《活著》,卻讓讀完小說的人,都默認了這個事實。其實,活著哪裡有人們口口聲聲說的那些大道理,用餘華自己的話來說,「活著跟生活不一樣,比生活更有力量,活著不是喊叫,不是攻擊,而是忍受生活」。
  • 當代中國文壇:有沒有哪部文學作品經久不衰,餘華的《活著》?
    是部書中的普世價值和人文關懷持續不斷地滋養著讀者,那麼它會是一部怎樣的書呢?《活著》論發行量,自然是餘華的《活著》,但也有民間說法,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發行量也超越了2000萬冊,不過餘華的《活著》官方統計出版數據已經超過2000萬冊,路遙的書賣得好,但具體數據沒有公布,大概也能和《活著》持平。
  • 餘華經典三部曲:《兄弟》、《許三觀賣血記》、《活著》
    餘華經典三部曲:《兄弟》、《許三觀賣血記》、《活著》編輯:笛簫談書 本文原創 抄襲必究歡迎大家來到笛簫談書,這裡有好看的書籍,還有有趣的書籍,這裡還有讓你讀了欲罷不能的書籍來到這裡還會收穫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想必大家都曾拜讀過餘華過的作品吧,大家是否也曾被他的作品所折服呢?今天笛簫為大家帶來餘華的專場,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中國現代最出名的作家之一。餘華出生於浙江杭州,曾經做過牙醫,後來模仿了哪裡都能出現的文學巨匠魯迅的經歷,棄醫從文,後來還進入魯迅文學院進行深造。
  • 餘華的《活著》為什麼讀完讓人熱淚盈眶?網友:寫的太真實了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創作《活著》的靈感來源於美國的一首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餘華,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