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生物都有各自的生物鐘,也就是有休息睡覺的時候。人類雖然是智慧生命,但是我們的身體也不是萬能的,同樣需要每天休息一定的時間。
通過研究發現,人類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覺,而有一小部分人,由於工作或者其它的原因,一生之中睡覺的時間可能更長一些。當我們休息睡覺的時候,往往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那就是做夢。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做夢,這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如果一個人都不會做夢,那說明他的身體可能出現問題了,或者壽命即將走到終點。做夢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生理現象,沒有什麼奇怪的,也沒有什麼研究價值。
可是在科學家的認知裡卻不同,事實上在古時候已經有一些智者開始思考研究,做夢到底是怎麼回事?著名的《莊周夢蝶》的故事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還有《周公解夢》也是古人對夢中的內容進行解釋的一個個猜想。
古人對於夢境的解釋更多的是趨向於神話,站在科學的角度,這個世界上是沒有神鬼的。那麼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做夢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人類睡覺的時候,大腦會出現各種夢?做夢有什麼意義?
要知道,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神秘的生命體,尤其是大腦更是核心所在。人類之所以能夠區別於其它的動物,是智慧生命,就是因為我們有一個發達智慧的大腦。既然大腦是人類的核心所在,那麼它的每一種表現都不可能是沒有意義的。大腦中出現的各種夢,對於人類來說必然代表著一些意義,那麼究竟有什麼樣的意義?
對於做夢的科學探索研究,在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就已經開始了。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左右,也就是50多年前,科學家就明白了人類的睡眠包括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都會做夢,都會有夢境的出現。
為了探索做夢的奧秘,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都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在心理學家看來,夢是現實生活當中的一種反應,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現實生活中的壓力越大,做夢的頻率可能也會越高。
要知道人類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雖然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是人們面臨的各種壓力也同樣越來越大。如果白天的各種壓力無法得到有效釋放,那麼必然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甚至影響健康。而做夢是釋放現實壓力的一種比較好的方式,這或許是大腦對身體的一種自我調節功能。
心理學家認為做夢是壓力的一種代表,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神經科學家並不認可這個說法,沒錯,有一些夢的確跟現實有一些關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也會有所表現。可並不是所有的夢都能夠跟現實聯繫在一起。
相信很多的朋友做過很多的夢,其中一部分夢的確是自己日有所思表現出來的,可是相當一部分夢卻非常奇怪,跟現實似乎沒有一定關係。例如:有的朋友是做軟體編程的,由於白天壓力大,晚上可能會做一些跟軟體編程有關的夢,可是有時候做的夢卻跟這個完全沒有關係,甚至你會做一些其它行業的夢,比如在夢中你成為了一名太空人,成為了一名醫生等等。
這些稀奇古怪的夢,你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沒有思考過,也就是你沒有做太空人的理想,也沒有想過做太空人。可是在夢中你卻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太空人。這樣的跟日有所思完全無關的夢,在所有的夢中佔據著很大的比例,這說明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並不是完全正確的。
如果夢不像心理學家說的那樣一種壓力的代表或者是日有所思的結果,那麼它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對人類有什麼樣的意義?2000年的時候,芬蘭圖爾庫大學的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安蒂·雷翁索提出了一個創新的理論,他認為夢境是用來模擬一個險境,做夢可以讓人學著更好地面對危險。
雷翁索通過研究發現,很多人的夢中都會出現攻擊,追逐和危險等畫面,而我們在夢中面對各種危險的時候,表現往往非常出色,比如你的身體非常敏捷,奔跑速度會非常快,甚至能夠像超人一樣飛翔。
這種夢境相信很多人都做過,小編自己也多次做過面對攻擊,追逐等危險場面,而在夢中,小編渾身充滿了不可思議的力量,各種危險都能夠輕鬆躲過。科學家認為,這其實就是做夢對人類的一個重要意義,那就是進行各種危險的訓練,讓我們能夠在夢境中的三維世界裡,身臨其境,感受真實環境中的情緒和各種反應。
夢中的場景我們都知道是非常真實的,有時我們會無法分清那是現實還是夢境,所以在這種接近真實的場景中,能夠更好地訓練我們的感官和運動器官。並且可以將我們在夢中面對各種危險的表現形成一種記憶,如果在現實世界中發生了同樣的危險,我們能夠迅速做出正確的應對方式。
還有科學家認為做夢可以更好地消化負面情緒,我們經常說,每一個人內心都有一個惡魔存在,而這個惡魔就是人類的負面情緒。由於每一個人都有工作,生活等各種壓力的存在,在各種壓力的作用下,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出現。
這些負面情緒儲存在人的內心中,一旦它們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徹底爆發出現,從而讓一個人的性格出現大變。負面情緒的誕生是很難避免的,除非你生活在深山老林,跟外界社會完全沒有聯繫。
只要跟現實社會有接觸,那麼負面情緒的出現就難免,而做夢卻可以有效去除消化這些負面情緒,讓我們時刻保持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科學家通過一些研究發現了快速眼動睡眠階段的夢中尤其容易充斥著負面情緒,這是因為該階段腦部杏仁體(腦的情緒中心)十分活躍。
在這個睡眠階段,腦的特殊配置讓其可以通過「空轉」來讓自己更好地適應記錄下的圖像和情緒。前一天產生的恐懼或困難情緒與其他一些可能不相關的、更加中性的事物結合起來,以便更好地「消化」這些負面情緒,這正是夢中一些毫不相干的事物會奇怪地聯繫起來的原因。所以,從絕望走向希望最短的路徑就是睡個好覺。
科學家研究還發現,夢會對前一天發生的真實事件進行重組並重現,從而加深對事件的記憶。許多實驗證實,在學習之後睡一段時間可以提高學習質量,比在同樣長的一段時間裡保持清醒記憶更深。這也是做夢的一個重要意義,那就是提高記憶,提高學習效果。
通過以上這些分析研究,我們會發現,做夢絕不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反而它對於人類的意義非常大。總體來說,大腦讓我們在睡覺的時候做夢,是為了人類好,為了讓人類文明有更好的發展前程。這再一次讓我們意識到大腦的偉大和神秘,而有關做夢還有很多的謎團沒有破解,只有等到未來科技更進一步,我們才有可能真正破解做夢的全部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