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求子觀音,求學孔聖,求財趙公明,求雨蕭敬騰,中國人真的是無神論者?(呃.好像有個奇怪的東西混進來了)。
當今世界,中國人被西方默認為是沒有信仰的「無神論者」。
《華盛頓郵報》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世界非宗教人口比例圖中,中國人超過半數以上都是「無神論者」。
然而矛盾的是,華人印象中的中國卻是一個信仰繁多,並且仍然大量保留祭祀傳統的地區。
在中國,人們對於信仰的標準和老外是截然不同的。
漢語中的「信仰」通常是指有組織宗教,絕大多數中國人對其的態度是避而遠之,不會信,更不會參與。
中國人的信仰,更多的是體現在各種傳統節日,習俗中。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2020年關將近,春節前後那幾天,所有中國家庭的父輩叔伯會帶著家族裡所有男丁祭祖,這是一個家族一年裡最隆重的時刻。
這個行為在中國會被視為「宗教」麼?
不會!至少按國人的標準來說不會。
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中國人相信來世和因果,但那更多是來自對於先輩的崇拜和尊重。
這種崇拜是來自於自己民族歷史上不同的傑出人物,是來自成千上萬的經典著作的高度文字精煉。
中國人祭拜的,是幾千年來在這片這地上曾經生活過得無數先輩集體的智慧結晶。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國人信仰的內核是「人」,是以歷史上曾經無數人傑為核心的信仰。
這就形成了中國人獨特的不信鬼神,「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仰體系。
中國人雖然敬拜天地,但秉著的卻是「與天鬥,其樂無窮」的態度。
中國人敬拜天地風雨,一是源自敬畏,二是來自亙古不變的鬥爭精神。
中國人對天地萬物信仰的根本是——勤勞與抗爭。
神話故事裡,填海,射日,鬧天宮這樣的場景在西方人眼裡簡直是大逆不道。
西方人之信仰,是源自給予,更多的是索取。
天破了就自己補,天熱乾旱就把太陽射下來,洪水來了就自己挖渠疏通,這才是中國人的態度。
另一方面,中國人是務實的,你看看中國財神爺的香火,大雄寶殿裡的菩薩都比不上。
中國人求什麼就拜什麼,求子拜觀音,求學拜孔聖,求財找趙公明,求雨找蕭敬騰,這是中國人的宗教觀。
有用就拜一拜,反正不要錢,沒用你愛幹嘛幹嘛去。
中國人信仰的「內在」是要高於西方的,而且我敢說,前者是那麼的無害。
中國從來沒經歷過因此而爆發的動亂,也不存在因派別不同引發的千年仇恨。
從來沒聽說過有誰為信仰而打架,因為中國的傳統神話來自祖先,相應的風俗也都是為了向逝去的先人表達敬意,不會對任何人構成傷害。
很多民族的文化都消失或者改變,中國還是中國。
一個民族飽含生機,強大千年的底蘊是什麼?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傳承先輩的精神信仰。
總是有人說「中國人是無神論者,沒有信仰」。
中華文明千百年來風雨跌宕,無數次跌倒,但從未趴下。
中國的信仰是傳承,就像早已消逝的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一樣,雖已不在,但各家精華已深深地融入國人的血脈之中,堅不可摧,我們要做的就是秉承著信仰,闖出自己的道路。
本文 丨 伯牙君,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