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38年,河北省會為何頻繁更換遷移?

2021-01-10 騰訊網

在民國時代,扮演過河北省省會角色的城市眾多,從天津、北平、大名,再到保定,每一次搬遷的背後都有著深遠的經濟政治思考。河北的省會變遷史,就是一部河北近代史。

清朝年間 河北省會三易其手

在石家莊、保定、邯鄲與秦皇島、唐山之間隔著京津。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座位置較偏,歷史短暫,城市規模還小的城市最終執河北牛耳,成為了河北省會。

截止到清朝滅亡,河北,也就是清朝的直隸省,省會已經遷了三次。先從大名府遷移到保定府,再從保定遷移到天津。當時誰也無法猜想,更波折的省會變遷故事還在後邊。

北伐成功 河北省會保留在天津

1928年6月20日,蔣介石北伐打敗張作霖北洋軍政府,統一中國後,南京國民政府按照唐代河北道的名稱,將直隸省改為河北省,又以冀州之地簡稱其為「冀」。北平、天津設為直接隸屬於南京國民政府的特別市,將河北省政府設立於保定。

保定在中國進入海洋時代後的幾十年裡,不斷衰落,此時已經「房屋年久失修,設備不全」,確實不具備擔負省會重擔的功能。京津衛戍總司令閻錫山在當時掌握了晉冀察綏四省和北平、天津兩特別市的軍政大權,他跟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多次協商後,把河北省會保留在了天津。

中原大戰 河北省會從北平遷到天津

但近代的天津是一個是非之地,北洋政客們一受到攻擊就通電下野,躲進天津伺機待發。駐紮在天津的河北省政府不好辦事,經常受到各位大佬的請託和指點。無奈之下,河北省政府又要遷移,這一次閻錫山聽取了中間人白崇禧的建議,把河北省會遷到了北平。所以北京也有過作為河北臨時省會的歷史。

1929年12月,唐生智聯閻倒蔣。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閻錫山被推舉為陸海空軍總司令。控制北方的馮、閻聯軍在大戰初期佔領了北平,驅逐了南京國民政府的辦事機關。閻錫山在北平被推舉為「國民政府主席」,跟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對峙。後來,東北張學良出手相助蔣介石,蔣介石的軍隊在中原大戰中擊敗了馮、閻聯軍,閻錫山於1930年10月宣布下野。南京國民政府要控制穩定河北,就必須把省府遷回天津。於是天津又從特別市降格為省轄市,成為河北省會。

抗戰爆發 河北省會遷到保定

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日寇借天津親日分子被殺的所謂「河北事件」,在省政府門口演習騷擾,導致天津的河北省政府又不能正常運轉。其實日方就是想藉機擠走蔣介石中國政府,獨佔天津港的控制權,為以後進一步入侵做好運輸上的準備。這樣,河北省會又只能遷到保定。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迅速侵佔了整個華北。國民政府河北省政府被迫遷離自己的省份,變成了一個流亡地方政府,先後在大名、洛陽、郿縣(陝西)等地辦公,居無定所。

從經濟角度來說,天津是最優的選擇,不僅位置靠中間,更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在海洋時代是最優選。但是正因為天津的經濟地位重要,它變成了各方爭奪的焦點。在民國軍閥混戰、抗戰一觸即發的年代裡,發達的天津並不能長久保持一個穩定的省府狀態。

抗戰勝利後 河北省會最後選擇在保定

抗戰勝利之後,國民政府河北省政府又經過了幾次搬遷,最後選擇落腳在保定。從歷史和腹地深度而言,保定的地位更優。在天津成為搶手香餑餑,還經常被列為特別市的時候,保定也往往成為備選方案。繼承了自清朝以來的省會正統性,保定的省內凝聚力也確實強勁。

細細數來,河北省會從晚清之後搬遷了將近20次,可以說是全中國最。

石家莊如今被定為省會 河北人並不滿意

今天的河北省會是依託交通興起的城市石家莊。1968年,中共中央把河北省會從保定遷到石家莊。但是在很多老河北人眼中,這座省會城市似乎並不特別讓人滿意:石家莊偏西南,對唐山、秦皇島等地影響力有限;說起名聲,石家莊又遠不如保定煊赫;即使拼最久遠的底蘊,邯鄲也勝過石家莊。

對河北現在省會的質疑,主要是出在對其位置偏僻、歷史不久、文化感召力不夠上。在這些方面確實無論是保定還是天津都具有更多優勢。石家莊被最終選為省會,提出異議的城市和民眾並不在少數。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1968年,作為河北的省會,為何要從保定遷移到石家莊?
    前兩天,我們先後聊了河南、安徽兩個地區的省會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河北省省會遷移的故事,與河南、安徽不同,河北省省會先後遷移了好幾次,而且在4個城市之間變化。直到1968年,河北省省會才確定為石家莊,在此之前,變化了好幾次。那麼,河北省省會的變化有什麼講究,為何最終會選擇石家莊作為省會呢?
  • 中國更換省會「最頻繁」的省份,共更換11次,當地人:有點麻木
    這個省是河北省,作為離首都最近的省份,河北省的歷史三天三夜說不完,河北省省內省級單位文物保護單位就有900多處,居全國第一,今天,我們知道河北省的城市是石家莊,1968年1月29日,石家莊正式成為河北省會,使這個城市一舉蛻變為河北省中心,但是,要把這個城市確立為省會城市是非常困難的。
  • 河北的省會搬遷有多頻繁?頻繁時一年一地,北京天津都是河北省會
    河北在清朝時期屬於直隸,是拱衛京畿的要地,在那會它的省會還算是比較穩定的,清順治年間,直隸總督府設在大名府,也就今天邯鄲大名,總領直隸、河南、山東事務!到了康熙末年因康熙覺得直隸總督府離京師太遠,下旨遷到了保定府,也就是今天的保定,隨後就一直安穩了兩百多年,一直到民國二年。這之後,河北的省會就開始了自己的傳奇旅程!
  • 河北省會之爭:天津也曾是河北的省會,最終省會為何確定石家莊?
    歷朝歷代每個地區的行政中心,有的長期不變,但也有的是頻繁更換。咱們今天就要說一說河北,這個省份的行政中心可是在短短的70年間變更了11次。清朝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步入「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而緊鄰都城的直隸省受到影響,被不斷更改行政中心。
  • 我國更換省會最頻繁的省,55年裡共變動11次,被稱為「省會之省」
    每一個行省只有自己的省會,省會一般都是一個省的中心。直到現在,省會在定下後,通常都不會輕易改變。當然,有時候因為種種原因,省會城市的選擇也要做一定的更改。我國就有一個省,55年裡,更換省會次數多達11次,是我國更換省會最頻繁的省份了,它就是河北省。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 河北省會為啥換的這麼頻繁?這裡資歷最老的省會是哪裡?
    所以,即使是到了民國時期,河北地區(今河北境域主要屬直隸省,後因直隸省名不符實,於1928年改為河北省今名)分為察哈爾、熱河、河北三省,河北省省會也設在清苑(1913年,民國全國範圍內廢府,保定府沒了,只剩下縣,而保定府的首縣,也就是附郭縣,保定府城就是清苑縣)。
  • 如果河北進行省會城市遷移,哪座城市有可能,這座城市呼聲最高
    河北省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五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三大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在河北從徵戰到融合,開創了中華文明史,說到河北,很多人想到的是被河北包圍的兩個城市,天津和我們的首都北京,另外,大多數河北人對河北省省會石家莊的認同感似乎並不強烈,河北省保定市的知名度也略高於石家莊,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如果推進河北省的省會遷移,哪個城市的呼聲最高呢。
  • 國內最「善變」的省份,56年更換了11次省會,北京也曾在其中
    國內最「善變」的省: 56年換了11次省會,北京也在其中!這個省是河北省,漢朝時期,河北主要屬於幽州,但幽州的治所在薊,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河北和北京的關係非常密切,相當於河北地區的中心城市, 現在北京已經是國家的首都,也是直轄市,但依然有密切的聯繫,北京的雄安新區在河北省一帶,河北省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開創了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目前河北文物保護機構達930個,位居國內第一, 現在河北省的省會是石家莊
  • 安徽太難了,自古戰爭洪水頻繁,連省會都反覆更換!
    安徽省會變遷:江寧(今南京)、安慶、蚌埠、六安、屯溪、蕪湖、合肥!安徽太難了,自古戰爭和洪水頻繁,連省會都反覆更換反覆折騰!1958年,毛澤東利用視察安徽和為新建立的「安徽大學」題校名的機會,以書信的形式明確了他的態度:合肥不錯,為皖之中。偉人一錘定音,合肥作為安徽省會至今。
  • 專家:日本首相更換頻繁根源在體制
    於2日辭職的鳩山由紀夫,從其上臺至辭職不足9個月,是近10年來執政時間最短的日本首相。不過,鳩山並不是日本政壇唯一一位「短命」的首相,近4年的日本首相任期都不足一年,日本首相更換頻率之高令人咋舌。為何日本首相更換如此之快?相比一些國家因更換領導人出現的混亂局面,日本社會為何又能基本保持平穩?
  • 河北省的省會為何選擇在石家莊,而不是保定或者邯鄲?
    在中國各個省份中,河北省的省會是變化最頻繁的。河北省先後8次更換自己的省會,比其他的省份多得多。保定、邯鄲、北平、天津都曾做過河北的省會,這是絕無僅有的。那麼,河北省的省會為何變化頻繁呢?其實每件事情都有背後的原因,省會的變化也不一樣。
  • 百餘年挪了十多次 河北省會怎麼成了「搬家公司」?
    但是,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的大名不僅與河北東北部聯繫不便,和京師聯繫也並不方便,因此,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改直隸治所為經濟發達且近臨北京的保定,開啟了保定作為河北省會的歷史。保定並沒有風光多久。鴉片戰爭之後,由於直隸總督常到天津口岸交涉涉外事宜。漸漸地,天津成為了事實上的直隸省會。這一格局也一直延續到民國初年。
  • 從保定到石家莊:七十年十一次變更,河北省會的漫漫漂流路
    1954年,河北省計劃將省會遷移到石家莊,他作為工作人員對這裡的城建、路網進行過可行性研究,一年後計劃暫停,沒想到十多年後又會回到當初的軌道。很快,他就投入到新省會建設中去了。 河北省會在20世紀內遷移了11次,省政府遷移的次數更是數不勝數。這一切終於在1968年塵埃落定,石家莊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省會,至今已經有51年沒有發生變化。
  • 中國省會變遷最為頻繁的省份,有六座城市做過省會,有山有水
    省會是全省最重要的城市,集中了本省最重要的資源,省內的人嚮往省會,能在省會生活的人感到自豪,中國有不少省份曾經有二三個城市做過省會,有個別省份多達六個城市,這個省會變遷最為頻繁的省份,你知道是哪嗎?位於華北地區的河北省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春秋戰國時期河北省隸屬燕、趙,清代隸屬直隸省,河北省的省會頻繁變遷,說也不敢相信,曾經北京和天津都是河北省的省會,當然,這一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國時期。
  • 【歷史】河北省會55年間竟然更換了11次,你知道都有哪些地方是曾經河北的省會嗎?不看不知道呀
    1.清順治十六年— 雍正七年(1659 —1729 年),直隸省巡撫駐大名府(今大名縣),1729 年保定直隸總督署竣工後,「省會」遷往保定。2.清雍正七年—民國二年(1729—1913年),直隸總督、巡撫均設於保定。1870—1902 年,夏季在天津辦公,到1913 年,直隸首府正式遷至天津。
  • 如果河北要更換省會,哪座城市呼聲最高,如今這座城市希望最大
    所以如今城市發展也變得十分的重要,不單單只是大城市發展起來,小城市也得跟上,所以小編今天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如果河北要更換省會,哪座城市呼聲最高,如今這座城市希望最大? 雖然河北跟天津和北京相隔不是很遠,獲得了很不錯的輻射,但就在這些年河北環境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整改,從而導致它的經濟方面不是很完美
  • 變遷最為頻繁的省,當屬河北省歷史上有六座城市做過省會?
    河北的省會變遷很頻繁,說出來你別不信,曾經北京天津都是河北的省會,當然,這段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國時期。公元1658年清朝正式設立直隸省,1659年大名縣屬直隸省大名府,巡撫駐大名府,大名縣由此成為河北最早的省會,只不過是時間很短,只有一年時間而已。
  • 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會,是石家莊嗎
    河北是近代更換省會最頻繁的省,省會一直在天津保定間遊走,最後卻落到了石家莊。石家莊經濟上地位不突出,就連重點大學都沒有一所,作為省會可以說非常普通了。石家莊的實力很難服眾,其他的城市一般都去和京津建立經濟聯繫。
  • 石家莊之前,河北的省會到底是哪裡?北京,天津,保定都當過
    所以,即使是到了民國時期,河北地區(今河北境域主要屬直隸省,後因直隸省名不符實,於1928年改為河北省今名)分為察哈爾、熱河、河北三省,河北省省會也設在清苑(1913年,民國全國範圍內廢府,保定府沒了,只剩下縣,而保定府的首縣,也就是附郭縣,保定府城就是清苑縣)。
  • 民國縣長好當嗎?不要被影視劇誤導,西北某縣38年換38任縣長
    提著腦袋去當官,稍不留神就如影視片那樣10年前,曾有一部描寫民國北洋時期的電影,名為《讓子彈飛》,說的是一位縣長去上任,半路上被土匪劫殺,於是縣長便被人冒名頂替而上任。那麼民國初年,當縣長真的那麼容易嗎?有人說亂世出英雄,亂世當官容易,其實亂世當官挺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