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通子:日本七寶燒與中國景泰藍的有何區別

2020-11-20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高橋通子:日本七寶燒與中國景泰藍的三大區別

  景泰藍傳自於西方,至今已有700餘年,其中,自誕生以來的600年間一直為宮廷御用之物,從未走出過皇宮,特別在明代景泰年間,景泰皇帝對景泰藍極端鍾愛,所有御用陳設無不用景泰藍製作,被稱為「天下一絕」。無獨有偶,一種與景泰藍相似的器物悄然出現,這就是在日本被奉為「無國上品」的七寶燒。

  「天下一絕」景泰藍 

  景泰藍,中國的著名特種工藝品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又名「琺藍」、「琺瑯」,別名「銅胎掐絲琺瑯」。「銅胎掐絲琺瑯」,顧名思義,是指在銅胎上,用細薄的扁銅絲掐成花樣,再在銅絲立面圍成的小隔間填充琺瑯釉彩,經過反覆燒制、鍍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彩爍目的琺瑯器皿。自元代從西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本身帶著伊斯蘭教藝術繁複綿密、蟠曲虯結、極重線條和設色的裝飾性特點。但是到了明代,工藝臻至成熟,不僅制胎巧奪天工,器型豐富多樣,釉色更是變幻萬端,在早期的寶石藍、菜玉綠、雞血紅、車渠白之上,又新添了葡萄紫、翠藍和玫瑰色,觀之愈加純淨透亮,泛出晶瑩可愛的寶石光澤。清代掐絲琺瑯技藝較之前朝已有長足的進步,其一大特點是體量宏偉,器型已從小巧物什,擴大到了日用家具,如今到故宮走一圈,幾乎各個殿廳裡都放著大而醒目的景泰藍擺件。

  依據在製作過程中具體加工工藝的不同,琺瑯可分為掐絲琺瑯器、鏨胎琺瑯器、畫琺瑯器和透明琺瑯器等幾個品種。在中國,琺瑯器的主要品種有兩類,一是源自波斯的銅胎掐絲琺瑯,約在蒙元時期傳至中國,明代開始大量燒制,並於景泰年間達到了一個高峰,在此期間,琺瑯器的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所以後世稱其為「景泰藍」。此後,景泰藍就成了銅胎掐絲琺瑯器的代稱。另一種是來自歐洲的畫琺瑯工藝,它在清康熙年間始傳入中國。

  景泰藍製作工藝繁複,有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十餘道主要工序,如果連小的工序也算上,一件製品要經過108道工序,且全部用手工精製而成。其中,最考驗功力的是掐絲與點藍。

  「無國上品」七寶燒 

  七寶燒是日語中對金屬琺瑯器的稱謂。因其燒制工藝源於中國的景泰藍,故又有「日本的景泰藍」之稱。16世紀末(即日本慶長年間),日本工藝美術家及其工匠們,在模仿學習製作中國「景泰藍」(琺瑯器)工藝品(明代萬曆年間創製)中,於不經意間竟然製造出屬於具有自己民族風格並被其命名為「七寶燒」的藝術品。七寶燒作為日本特有的傳統藝術,從創製之初,即體現出其獨特魅力:它以金屬為胎,表面裝飾以石英為主要原料並配合其他顏料燒制而成;其具有器形規整、胎骨輕薄、釉料細膩、色澤明快、璀璨華麗、紋樣典雅、線條纖細等諸多特徵。

  七寶燒按其工藝製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分為有線七寶燒和無線七寶燒兩種;伴隨其製作工藝的不斷發展,近現代又產生出了透明七寶、省胎七寶、透胎七寶、盛上七寶和罩釉七寶等。在數種七寶燒工藝品中,其以有線七寶製作最為複雜而考究,故此也最顯其珍貴性。有線七寶燒為一種掐絲琺瑯,是以銅或銀為胎,用金屬細絲製成各種圖案紋樣,再施以石英及其他顏料,遂經燒制而成,類似中國的景泰藍,但日本在工料和琺瑯用料上又有其自身特點。無線七寶燒為畫法琅的一種,它是用琺瑯直接塗畫在金屬胎上,經過燒制後顯色,富有畫繪的特色,類似於中國的畫琺瑯。不過日本的無線七寶燒骨胎較薄,釉面平滑,有玻璃光澤感。

  有線七寶燒整個製作過程需要30多道工序,其中主要工序有7道:制胎、掐絲、燒焊、點釉、燒釉、打磨和鍍光。各道工序中最為複雜的是掐絲和點釉技術,而燒釉和打磨一般也要經過多次。所用琺瑯顏色比較多,主要有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色。一般來說,單色七寶燒較為少見。透明釉七寶燒即是在經過藝術設計加工的金屬胚胎上,塗飾透明琺瑯釉,再經烘燒後露出胎上的花紋或圖案,從而顯現出亮麗獨特的藝術效果。

  七寶燒與景泰藍有何區別 

  關於七寶燒與景泰藍有何不同之處,日本宮城藝術協會參事、七寶燒領航人高橋通子表示,七寶燒雖與景泰藍在製作工藝方面極為相似,但在用料配比和藝術審美上,七寶燒則與景泰藍有很大不同:

  首先,在釉料選擇上景泰藍用的是不透明琺瑯釉,七寶燒用的是透明玻璃釉,景泰藍將顏料混入琺瑯質中,再填入銅絲掐成的框內,各色琺瑯質厚重而不透明,七寶燒則是在銅器上敷過一層紅色水銀,再在這層水銀上作圖案,最後施上玻璃釉,透明及底且反光;其次,景泰藍和七寶燒在掐絲方面所用材料有所不同,景泰藍用銅絲掐,七寶燒用銀絲掐;另外在紋飾布局即藝術審美上,景泰藍常常通體布滿紋樣,而七寶燒圖案通常在器物正面,並且在製作中融入了特有的民族風情,使之更加華麗多姿。

  人物簡介:高橋通子,日本宮城藝術協會參事、日本工藝會正會員、日本七寶燒指導者協會顧問、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名譽教授、北京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宮城國際美術交流會副會長,從事七寶燒創作至今已有50餘年,為當今日本七寶燒技藝的領航人。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張昆鵬 )

相關焦點

  • 七寶燒:別樣的日本「景泰藍」
    景泰藍,大家很熟悉了,葉聖陶先生的《景泰藍的製作》讓它這個常年出現在中國語文課本上,被大家所熟知。但是在我們的鄰國日本,它卻還有著一個雙胞胎兄弟,名為七寶燒。說到七寶燒就不能不說當代日本的燒制大師,高橋通子。日本的省胎七寶有家族式的傳承,高橋老師則是家族之外第一個會製作省胎七寶的人。
  • 天下一絕景泰藍PK無國上品七寶燒,見證中外琺瑯巔峰對話
    七寶燒,成器於十六世紀,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因其燒制工藝源於中國的景泰藍,故又有「日本的景泰藍」之稱。七寶燒在日本傳統工藝中佔極高的地位,更以精湛繁雜的技藝、明燦瑩潤的釉色和美妙絕倫的圖案著稱於世界,七寶燒被日本奉為「無國上品」。
  • 日本七寶燒與中國景泰藍的淵源
    七寶燒是日語中對金屬琺瑯器的稱謂。因其燒制工藝源於中國的景泰藍,故又有「日本的景泰藍」之稱。關於「七寶燒」如何在日本製作出來,曾有一段歷史故事和明確記載:日本自古即是製造銅器聞名的國家,當中國明代「景泰藍」發明製造出來後,很快便傳入鄰國日本;而日本工藝家和工匠們遂在不知所需材料和其製作方法的情形下,僅憑他們所見到的中國「景泰藍」器物,執意依樣模仿,結果仿造出來的誤以為是「景泰藍」的「非景泰藍」工藝品;即屬於他們自己燒制出來的後被命名為「七寶燒「的工藝品。
  • 七寶燒:日本的「景泰藍」
    無獨有偶,一種與景泰藍相似的器物悄然出現,這就是在日本被奉為「無國上品」的七寶燒。日本「景泰藍」——七寶燒江戶期七寶燒文案賞壺  16世紀末(即日本慶長年間),日本工藝美術家及其工匠們,在模仿學習製作中國「景泰藍」(琺瑯器)工藝品(明代萬曆年間創製)中,於不經意間竟然製造出屬於具有自己民族風格並被其命名為
  • 中國傳統景泰藍與日本七寶燒工藝比較
    本文來源於 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國景泰藍與日本七寶燒同為金屬胎琺瑯燒制工藝 , 不論在工藝還是材料上都有很多相似之處,七寶燒與景泰藍同源,但比景泰藍工藝更為豐富,材料使用也較廣泛隨著社會對傳統景泰藍工藝認知度的提高,充分研究其他琺瑯工藝,借「他山之石」克己之短,這既是傳統景泰藍工藝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繼承發展傳統景泰藍藝術的必要手段。傳統琺瑯器中,日本的七寶燒和中國的景泰藍屬於同一種工藝的不同演化,即同以銅、銀、金為地,其上施琺瑯釉料,並通過高溫燒結完成。 但兩者在材料選擇及工藝細節上又存在諸多差異,作品效果也有所區別。
  • 日本「七寶燒」就是景泰藍嗎?
    七寶燒成器於16世紀,不僅在日本的傳統工藝品中佔有相當高的地位,更以其精湛繁雜的技藝、明燦瑩潤的釉色和美妙絕倫的圖案著稱於世。而這種被稱為日本國寶的藝術品,恰恰又被稱為中國的景泰藍,是日本眾多文化藝術中深具中國烙印的一種。
  • 日本七寶燒和我國景泰藍的不同之處
    「七寶燒」這個詞,中國人一直認為是日本人對中國景泰藍的叫法,其實並不是這樣。七寶燒既不是日本人的名詞,也不完全是景泰藍。「七寶」這一說法,最先來自佛經。佛家七寶之說有4種說法:《盤巖經》說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琥珀、珊瑚為七寶。《阿彌陀經》則說七寶是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法華經》則說是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珍珠、玫瑰七寶。
  • 「日式景泰藍」 | 七寶燒
    精美絕倫的七寶燒日式琺瑯器,日長慶年間,景泰藍傳入日本,工匠們在圍觀讚嘆後,在「材料不知,技法不明」幾乎原創的情況下,以「景泰藍為本」造出了「心中的景泰藍」,即「七寶燒」。琺瑯顏色比較多,主要有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色。一般來說,單色七寶燒較為少見。不過,也有透明釉七寶燒,即在經過藝術加工的金屬坯胎上塗飾透明琺瑯釉,經烘燒後露出胎上的花紋或圖案。七寶燒的產地較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京都地區。
  • 當代名家景泰藍、七寶燒、油畫藝術珍品展盛大開幕
    圖1 「藝貫東西·世紀臻粹」當代名家景泰藍、七寶燒、油畫藝術珍品展在京開幕,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陳麗華(右一)、張同祿琺瑯藝術傳承人張穎(右二)、日本七寶燒領航人高橋通子(左二)、當代油畫名家王存玉(左一)作為主講嘉賓出席活動現場2014年10月18日下午14:58,由景泰藍泰鬥張同祿、七寶燒領航人高橋通子、當代油畫名家王存玉共同舉辦的「藝貫東西·世紀臻粹」當代名家景泰藍、七寶燒、油畫藝術珍品展在中外首工美術館隆重開幕,三位藝術名家通過各自數十年來的經典力作、原創新作向人們展現了融貫東西的藝術之美。
  • 日本陶瓷——七寶燒
    關於「七寶燒」如何在日本製作出來,曾有一段歷史故事和明確記載:日本自古即是製造銅器聞名的國家,當中國明代「景泰藍」發明製造出來後,很快便傳入鄰國日本;而日本工藝家和工匠們遂在不知所需材料和其製作方法的情形下,僅憑他們所見到的中國「景泰藍」器物,執意依樣模仿,結果仿造出來的誤以為是「景泰藍」的「非景泰藍」工藝品;即屬於他們自己燒制出來的後被命名為「七寶燒「的工藝品。
  • 七寶燒
    因其燒制工藝源於中國的景泰藍,故又有「日本的景泰藍」之稱。16世紀末(即日本慶長年間),日本工藝美術家及其工匠們,在模仿學習製作中國「景泰藍」(琺瑯器)工藝品(明代萬曆年間創製)中,於不經意間竟然製造出屬於具有自己民族風格並被其命名為「七寶燒」的藝術品。
  • 精美絕倫的七寶燒
    日式琺瑯器,日長慶年間,景泰藍傳入日本,工匠們在圍觀讚嘆後,在「材料不知,技法不明」幾乎原創的情況下,以「景泰藍為本」造出了「心中的景泰藍」,即「七寶燒」。各道工序中最為細緻複雜的是掐絲和點釉技術,而燒釉和打磨一般要經過多次。琺瑯顏色比較多,主要有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色。一般來說,單色七寶燒較為少見。不過,也有透明釉七寶燒,即在經過藝術加工的金屬坯胎上塗飾透明琺瑯釉,經烘燒後露出胎上的花紋或圖案。七寶燒的產地較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京都地區。
  • 日本七寶燒下月展出
    圖:展覽的宣傳海報  【大公報訊】香港志蓮淨苑與南蓮園池聯合舉辦的「精工巧藝:中國銅胎瑯器、日本七寶燒精品展覽」將於七月一日在鑽石山南蓮園池展出一批中國銅胎?瑯器及日本七寶燒,將同根同源又各具特色的兩種工藝瑰寶展現給市民。展出將持續至明年三月。  中國的掐絲?瑯(景泰藍)始於元代,盛於明清,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在元、明、清三朝均為宮廷工藝,在清宮內廷僅供皇帝於正式膳宴排場上使用,其象徵地位遠高於其他御用器皿。  掐絲?
  • 七寶燒,不經意間綻放的工藝奇葩
    陳芃芃   七寶燒工藝品   關於「七寶燒」的由來,曾有一段歷史故事和明確記載。日本自古便以製造銅器聞名,當中國明代「景泰藍」發明製造出來後,很快便傳入鄰國日本;而日本工藝家和工匠們遂在不知所需材料和其製作方法的情形下,僅憑他們所見到的中國「景泰藍」器物,執意依樣模仿,結果仿造出來的誤以為是「景泰藍」的「非景泰藍」工藝品,被命名為「七寶燒」。   因為沒有科學依據的仿製,所以不會產生必然的結果;而偶然的結果出現,竟又表現出奇異的美妙。
  • 七寶燒花瓶再現風採(圖)
    七寶燒花瓶再現風採(圖)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近日,上海市離休幹部王佐治將其珍藏多年的七寶燒小花瓶面世
  • 琺瑯藝苑,在金誠財富邂逅七寶燒之美
    七寶燒是日語中對金屬琺瑯器的稱謂。因其燒制工藝源於中國的景泰藍,故又有「日本的景泰藍」之稱。
  • 北京工藝美術學會舉辦日本著名「七寶燒」專家高橋通子第四期...
    北京工藝美術學會於2014年10月13日至10月17日在北京垡頭工美聚藝坊「高橋通子七寶燒工作室」舉辦了第四期「七寶燒」培訓班活動。參加培訓的學員有來自高校、企業、藝術工作室、技術中心的會員21名,培訓效果良好,成績顯著。學員對「七寶燒」工藝過程掐絲、施釉、燒制工藝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特別是對我國「景泰藍」工藝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借鑑作用。
  • 景泰藍鑑賞與傳承之十六 「景泰藍技藝洩密」案
    多年來,世界各國的首飾製造商對我國景泰藍的製作方法垂涎三尺,總想仿造,妄圖與我國平分秋色。」「一天,一個日本華僑突然以代理商的身份來到中國,對接待部門說他要參觀景泰藍的製造過程。工廠派專人陪同參觀工廠,詳細講解景泰藍的整個製造過程,說得這個華僑心花怒放,興致勃勃地對景泰藍的製作過程從頭至尾拍了照片。然而,這個『代理商』回到日本不久,國際市場上突然出現了『日本製造』的景泰藍。
  • 七寶燒 | 見過慾火重生的骨瓷,卻不知金屬燃燒也能美到窒息
    如果說有一件器物,總能讓人忍不住停下來盯著看上幾秒,它身上帶著一股攝人心魄的氣質,驚鴻一瞥間就讓人迷戀,這就是七寶燒。對於陶瓷我們知道的可能就是中國古代的五大名窯宋代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卻造就了五大名窯這樣極高的藝術品為後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而如今在日本卻有一種
  • 金屬琺瑯器--七寶燒
    製作工藝有線七寶燒整個製作過程需要30多道工序,其中主要工序有7道:制胎、掐絲、燒焊、點釉、燒釉、打磨和鍍光;各道工序中最為複雜的是掐絲和點釉技術,而燒釉和打磨一般也要經過多次。所用琺瑯顏色比較多,主要有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色;一般來說,單色七寶燒較為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