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遊客在黃河沿岸遊玩。 韓章雲 攝
中新網鄭州1月13日電 (記者 韓章雲)「把『地上懸河』改造為地下河,消除黃河決堤隱患,降低黃河水患風險,使黃河兩岸人民能夠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獲得感,消除後顧之憂,安居樂業。」正在召開的河南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泵閥業商會會長張朝祥就黃河生態保護提出建議。
自古以來,治理黃河都是歷朝歷代的大事,如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保障黃河流域生態安全,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在今年的河南「兩會」上是個熱門話題。
在張朝祥看來,近些年通過有效治理手段,黃河實現歲歲安瀾,但是「地上懸河」的不爭事實,也讓黃河的潛在隱患仍在,「黃河目前已是一條易淤、易決、易陡且年流量大大減弱和豐水期交替的河流。」
河南鄭州,遊客遠眺黃河。 韓章雲 攝
在解決黃河「地上懸河」的問題上,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徐金柱建議,一方面做好黃河水沙科學調控,充分發揮小浪底調水調沙與下遊河道減淤、灘地治理的作用,構建完善黃河水沙調控體系。
「另一方面還要做好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徐金柱認為,應從從編制生態廊道升級空間規劃、建設生態廊道核心示範區、規範創新多元化投資融資模式、重視供水區域水土資源四個方面做好黃河生態廊道建設。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為「地上懸河」降低「身高」,在河南省政協委員、鄭州師範學院鄭州自然博物館副館長張強看來,溼地保護對黃河生態修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河南鄭州,遠眺中的黃河景象。 韓章雲 攝
「目前,黃河溼地開發利用過度,生態退化嚴重,農業生產汙染嚴重,破壞溼地生態環境;溼地不溼,溼地旱化。」張強認為,應積極開展黃河河南段退耕還溼和溼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恢復集中連片退化溼地,改善溼地生態狀況,維護區域生態安全。「可以通過建立溼地公園等保護地形式,完善保護管理體系,加強對黃河河南段重要溼地的保護。」
民進河南省委在提案中也建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需要統籌考慮黃河流域自然生態各要素以及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遊,系統保護、宏觀管控、綜合治理,以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
河南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徐金柱還建議,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黃河水利委員會和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和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開展基礎性研究,為黃河的長治久安和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