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蕭邦振、李明三 國家人文歷史
本 文 約 6000 字
閱 讀 需 要 21 min
朝鮮空戰中,志願軍空軍共擊落敵機330架,擊傷95架;自己被擊落231架,被擊傷151架,戰果與損失基本相當。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同美國空軍打成平手,著實不易。
空1師(原空4師)的首任師長方子翼,生前曾接受《國家人文歷史》記者採訪,說起朝鮮空戰,老人兩眼放光,談興不減。
方子翼1917年出生於安徽省金寨縣,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參加了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反「圍剿」鬥爭和長徵;抗日戰爭期間,被派往新疆航空隊學習飛行;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老航校主管飛行訓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參與組建人民空軍,先後5次率部參加朝鮮空戰。
他的娓娓口述,將我們帶回烽火連天、碧血長空的朝鮮戰場。(以下文字由方子翼口述,蕭邦振、李明三整理)
方子冀
從華東到東北:空軍第一師的建軍之路
空軍第4師,前身是混成第4旅,1950年6月19日在南京成立,最初是準備配合陸軍和海軍解放東南沿海島嶼和中國臺灣的。但是混4旅成立第6天,鄰國朝鮮就爆發了內戰。為了加強東北地區的防空力量,軍委命令混4旅移防東北,改編為空軍第4師,駐在遼陽。
先從組建混4旅說起,我還記得是5月中旬,我在航校的飛行課目剛剛飛完,進京開會。空軍司令員劉亞樓當面對我說:「好好休息一下,我有重要任務給你。」「為了華東的海防和空防問題,軍委已請蘇聯派一個混合防空部進駐上海,幫助防空。但是,長期依靠外來力量不是長久之計,軍委決定在華東地區成立一支空軍部隊,擔任東南沿海的空防和海防任務。目前,各航校速成班的學員行將畢業,準備以這批畢業學員為主,接收蘇聯部隊的裝備,成立一支空軍部隊。」
劉司令將這支部隊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混成旅,下轄四個不同機種、不同性質的戰鬥團,讓我任11團團長。11團為護航戰鬥團,開始駐南京明故宮機場,後轉大校場機場,7月份又移駐上海江灣機場,接收蘇聯空軍的活塞式拉—11戰鬥機。
混4旅是解放軍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我當時還挺納悶,怎麼不叫第一旅而叫第四旅呢?後來聽混4旅政委李世安說,這是劉亞樓的「版權」:叫「第一」容易產生天下第一的驕傲情緒,空軍部隊從軍到營的第一番號全都空缺,今後哪支部隊打得好,就把第一的榮譽授給誰(編者註:另有一種說法,劉亞樓有意仿照毛澤東創建工農紅軍時定名紅4軍的做法,也從第4軍開始)。
朝鮮抗美援朝空戰區域圖
1950年10月27日午夜,空軍首長急電:「奉軍委命令,駐滬的第4混成旅旅部暨第10驅逐團於10月底移防東北遼陽,改編為第4驅逐旅,請方子翼接電後立即赴遼陽接應4旅,並任旅長。」
我接電後,下半夜無眠。次日上午即去見東北空司段蘇權司令,問是什麼情況這麼緊急?段說情況非常急促,據說是志願軍要空軍派飛機掩護作戰,而蘇聯空軍部隊不準飛過鴨綠江,軍委便將華東的混4旅旅部及第10團調到東北,準備參加抗美援朝,支援志願軍作戰。
10月31日,混4旅機關及部隊進駐遼陽,即接空軍電示,改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驅逐旅」,建制由3團制改為2團制。自11月起,為了統一部隊番號和便於保密,又將飛行部隊番號中的機種名稱取消,並將旅改為師。據此,空4旅改為空4師,下轄第10團、第12團兩個團及其供應大隊,全師2000餘人。
11月25日,在瀋陽專家招待所,由東北軍區司令員高崗監督,我和蘇聯空軍28師師長阿列柳亨籤字接收蘇聯空軍28師的裝備:
噴氣式米格-15驅逐機:60架
活塞式雅克-12通信機:2架
指揮雷達п-3:1臺
對空指揮電臺:3部
至此,空4師改編組建完畢,待命出徵。
入朝作戰,劉亞樓面授機宜
1950年12月4日,空軍司令員劉亞樓來電,正式給空4師下達了作戰命令,令全師以大隊為單位輪番進駐安東(今丹東)浪頭基地,進行實戰鍛鍊,並指定從10團28大隊開始。
1950年12月21日,由師長方子翼率領的空四師10團28大隊進駐安東浪頭機場
電報說:「我10團28大隊在準備工作完成後,可立即進駐安東進行實戰鍛鍊,並由方子翼師長到安東直接領導」。「這次參戰的目的主要是取得空戰經驗。每次戰鬥出動以2架最多4架飛機為單位,在敵情不太嚴重的情況下隨友軍參加空戰;每個飛行員少則參加2次多則參加4次空戰即可;一個大隊參戰完畢後即轉回遼陽休整,換另一個大隊前去。」
接電後,師黨委常委進行了研究和分工:師長方子翼去安東領導實戰鍛鍊;師政委李世安在遼陽基地領導師的全面工作;副師長袁彬在遼陽領導全師的飛行訓練;參謀長王香雄負責組織作戰指揮及機務、通信、供應等保障工作。
分工完畢,我召集各團團長和28大隊的幹部作了傳達布置,並組織一個精幹的指揮班子去安東開設指揮所。
我在得知鞍山的蘇聯友軍已於12月上旬進駐安東基地後,便於12月14日動身去安東開設前指。途經瀋陽時,特地晉見司令員劉亞樓,請求指示。劉司令特別囑咐說:「方子翼啊,你要記住,人民空軍初建,訓練很不成熟,毫無作戰經驗,你的部隊打頭陣,首次作戰,你作為闖關的指揮員,責任重大,勝負成敗全靠你了,你要特別小心謹慎。」
劉司令給我面授五條機宜:
第一,為了慎重穩妥,我給你一個緊箍咒,在初期階段,只允許你派一個雙機或4機出去的指揮權限,前4機不落地不得出動後4機;何時能指揮8機作戰,要聽我的命令(編者註:1951年1月17日,方子翼獲得8機出動指揮權;1951年秋,取得指揮全權,全師60架飛機,可以一次出動)。
第二,作為指揮員,指揮決心一定要根據實情決定,膽大心細果斷,不要優柔寡斷,不要盲目蠻幹;敵情和天氣合適則果斷出動,不宜則堅決不出動。
第三,要同友軍搞好關係,以期得到他們盡心盡力的帶領和掩護。
第四,你不要怕麻煩,每天戰鬥結束後,第一件事就是發電報給我,報告當日戰況,我的復電於次日5時準時到達你手。
第五,到安東後,立即同友軍協商一個實戰鍛鍊計劃送我批准。
12月15日,我來到安東友軍前指,見到的友軍指揮員是蘇聯空軍第50師師長巴什蓋維奇(以下簡稱巴師長),他帶領第29團於12月上旬進駐安東。巴什蓋維奇此前曾在上海虹橋機場幫助我混4旅改裝米格-15飛機。熟人見面,格外親熱。寒暄之後,我們立即研究28大隊的實戰鍛鍊計劃。計劃分為地面教育和空中實施兩個部分。
地面教育3天:主要是了解敵人的機種性能及其作戰任務、活動規律、戰鬥動作、慣用的戰術、協同動作等等,請友軍派人講解。
空中實施3-4天:先在無敵情的情況下,試飛戰區航行,熟悉戰區地形,練習出航和返航以及戰鬥動作;然後在敵情不太嚴重的情況下,由友軍帶領或掩護進行空戰鍛鍊。
這個計劃送到瀋陽後,劉司令立即批准了。
為了便於向巴師長學習對空指揮,我們將兩個師指揮所設在一起,從浪頭鎮搬到機場北頭西側山坡的木板棚裡。這個木板棚面積不到15平方米,泥土地,木板牆,四面透風。指揮所裡只設一張標圖桌,桌上鋪設中文和俄文兩塊地圖,外加兩個對空臺和5部電話機。我和巴師長就站在標圖桌兩邊,拿著話筒各自指揮部隊作戰。
這就是中國空軍的第一個戰地指揮所。我們第一次空戰的勝利就是在這個簡易指揮所裡運籌取得的。
中美空戰第一仗:李漢擊落一架F-84
第10團28大隊的10名飛行員(分別是李漢、李憲鋼、趙明、張洪清、孫悅昆、宋亞民、褚福田、吳奇、趙志才、魏夢雲),奉命於1950年12月21日,駕著10架米格-15戰鬥機,飛赴安東浪頭基地,進行實戰鍛鍊。
劉亞樓曾對我說過,「我建設空軍是準備過三關的,第一關是自己辦航校,培養航空技術人員;第二關是自己建部隊,培養空中戰鬥員;第三關是打空戰,在空中消滅敵人。」前兩關,我都順利闖過來了,現在率28大隊實戰鍛鍊,擔負著過第三關的任務。
28大隊隨友軍29團的部隊混合編組,但是一連5天戰鬥出動,每當敵我相距30公裡時,友軍的前後編隊都加速向敵機方向衝去,將我們28大隊的編隊丟在後面,等友軍打完了仗,我們連敵機的影子都未見到。顯然,友軍有意不盡心帶領,這樣下去,100年也打不上空戰。
飛行員們要求單幹,我也想試著自力更生。1951年1月1日,我將情況報告劉司令。劉司令次日復電,要我再向巴師長懇談一次,希望他盡心帶領,起碼讓28大隊打上一仗,否則,只有自力更生,獨立單幹。不過,劉司令交待,一定要在敵少我多的優勢條件(我4-8機對敵2-4機)下,力爭每個飛行員都打上一兩次空戰。
當天,我和巴師長懇談。巴師長答應儘量滿足我的要求,但又解釋說,空戰不比陸戰,既無後方又無陣地,敵機可以從前後左右上下進入,如果中國同志受到嚴重損失,我們不好交代。他還比方說:「一個大人領著一個小孩走路,途中遇到歹徒攔截,這個大人一隻手牽著孩子,一隻手同歹徒打鬥,肯定打不過,與其這樣,不如把孩子放下,兩隻手戰鬥,豈不容易取勝?」友軍飛行員也有顧慮,一怕承擔中國朋友損失的責任;二怕中國新手把他們當敵機打;三怕中國人搶功。
話說到這個份上,情況不容我再躊躇猶豫。俗話說,「捨不得孩子打不著狼」。為了突破現狀,我決心脫離友軍,自己單幹。有可能吃點虧,受點損失,只要不吃大虧,不受嚴重損失就行。
決心下定後,我和28大隊大隊長李漢研究了一個方案:在形式上,我們與友軍仍按協同計劃值班、出戰;但是,空中編隊當聽到我通報敵我相距30公裡及其關係位置時,便一面向敵機方向嚴密搜索,一面取500-1000米的正高度差,區分好攻擊和掩護梯隊,飛向敵機,發現敵機後衝下去打一個攻擊即行退出,不戀戰。就這樣一仗一仗打,定能取得經驗,學會空戰。
定下了方案,我特意向巴師長借了一功率較大的短波電臺做對空臺,解決了空地聯絡問題,我決心就這樣幹了。
1951年1月5日,第一次執行該方案。當天上午,出動到鴨綠江南的龜城地區作戰。友軍起飛8機,28大隊起飛6機,編隊過江後,距龜城30公裡時,我和巴師長同時向空中編隊通報:「敵機在我機左前方30公裡,高度2000米。」友軍編隊加速向前衝去,李漢也率隊加速前衝。敵機發現我機後迅速逃入黃海去了,友我雙方均未接敵。但28大隊真實地擺出了打的陣勢,等於實戰了一次,大家非常高興。
當時,志願軍第三次戰役把美軍趕到三八線以南,駐漢城周圍的美國空軍撤至大邱和日本去了,敵機到清川江以北的活動銳減,友軍擬從安東撤出一部分回鞍山休整。空軍首長來電指示:敵機活動減少,友軍準備後撤,但我們不要後撤。因為前方實戰鍛鍊比後方訓練逼真得多,首長指示第10團的29、30大隊於1月17日進駐安東基地,進行實戰鍛鍊。
美國陸軍少校哈裡·貝利向士兵簡要講解空襲新義州的戰鬥目標,駐防在日本衝繩的美方 B-29 轟炸機,韓戰期間對新義州進行過多次狂轟濫炸
1951年1月21日,終於迎來了第一次空戰。上午,雷達發現在平壤西面有數批敵機沿鐵路線北上,巴師長令其29團出動8機截擊,我亦令28大隊李漢率8機迎敵。李漢為了爭取在友軍前面發現敵機,高度不足3000米就出航過江。編隊接近安州時就發現敵機在攻擊清川江橋,遂即迂迴到敵機後面,在距敵400米處,用固定光環瞄準,三炮齊發,將美國空軍的一架戰鬥轟炸機F-84擊落。回來判讀射擊膠捲時,蘇軍29團的大隊長們都說這架敵機被擊落了,但該團的射擊主任硬說是擊傷。他是權威,只好按他的結論,判為擊傷。
空軍戰鬥英雄李漢(由李漢夫人姜宗芝提供)
實際上,這架敵機確實被擊落了。美國出版的《韓戰中的美國空軍》寫道:「1951年1月21日,16架米格表現得異乎尋常的積極,打破慣例飛到很南的地區,在這次空戰中,米格擊落了一架F-84。」
空軍首長對初戰勝利非常重視,來電說:「這次空戰的勝利,證明年輕的中國人民空軍是能夠作戰的,是有戰鬥力的。這是志願軍空軍繼續取得更大勝利的開端。」
「米格走廊」:
「中國飛行員佔了幾乎是絕對的統治地位」
初戰勝利,28大隊士氣高漲,在1月23日、29日又接連打了兩次大勝仗。
23日打了一次出色的反封鎖、反轟炸的大空戰。當日晨,美國空軍出動20多架F-80掩護10多架F-84偷襲新義州地區的機場,友軍和28大隊都出動反擊。28大隊起飛時,有10多架F-80戰鬥機竄到浪頭機場上空封鎖跑道,壓制起飛。飛行員們毫無畏懼,強行起飛,堅決反擊。編隊尚未集合就將敵機擊退,乘勝追擊到新義州上空,與友軍一起同數十架敵機展開激烈空戰。空戰打了半個小時,雖未擊落敵機,自己也未受損,取得了反封鎖和大規模空戰的經驗。
1951年6月,朝鮮戰場,美國空軍某基地,F-86佩刀式戰鬥機準備起飛投入戰鬥
美國空軍對這次空戰反應非常強烈。第5航空隊說:「這是一次規模最大的噴氣飛機的大空戰。」《韓戰中的美國空軍》說:「1月23日空中活動的這個高潮過去以後,遠東空軍希望能夠在朝鮮西北部所保持的air superiority(空中優勢,即制空權)的程度日益減弱了,第5航空隊在一般情況下避免在朝鮮西北部進行空戰。」「共軍的飛行員在清川江與鴨綠江之間地區佔了幾乎是絕對的統治地位。」第5航空隊把這個地區稱為「米格走廊」。這個具有特定涵義的稱謂,在韓戰期間一直被沿用。
29日下午,雷達發現在新安州、清川江橋地區有敵機活動,我令28大隊出動打擊。李漢率8機起飛,編隊飛過定州後,發現敵機在攻擊地面目標。李漢率隊利用陽光蔭蔽接敵,迅速發起攻擊,擊落F-84一架,在追擊敵機時,李漢又擊傷F-84一架。一個空戰新手在一次空戰中連續取得擊落擊傷敵機的戰果,真是難能可貴。
10天單獨打三仗,28大隊擊落擊傷敵機三架,打破了美國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實現了他們自己「堅決打好第一仗」的誓言,揭開了空戰之謎,完成了劉亞樓司令員建設空軍過第三關的任務。29、30大隊雖然多次出動,但因敵機活動減少而未與敵空戰。1950年2月2日,第10團奉命轉回遼陽基地休整。
擊斃美軍王牌飛行員戴維斯
空軍參戰,毛主席的設想主要是鍛鍊隊伍。他曾經說過,新兵種初次參戰,不必等到完全準備充分;初次打仗不要設想一鳴驚人,一鳴則已,不必驚人。
兩年零8個月的抗美援朝作戰中,空4師先後5次輪戰,擊落敵機64架,擊傷24架,其中70%是美軍最新式戰鬥機F-86殲擊機。我們損失也不少,起碼有二三十架。但成績斐然,超過了軍委領導的出兵預期。1951年10月2日,毛主席在看了空4師戰報後,欣然命筆嘉勉:「空四師奮勇作戰,可喜可慰!」據說他後來還將「一鳴則已,不必驚人」,改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毛主席的嘉勉,極大地鼓舞了部隊的戰鬥意志。第二年,我們第四次赴安東參戰時,只在戰鬥機上飛行100來小時的張積慧,擊落了美國空軍王牌飛行員戴維斯。
喬治·阿·戴維斯時任美國空軍第334中隊中隊長,少校軍銜,有著3000小時以上的飛行經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參加戰鬥飛行266次,戰功卓著。1951年8月來朝後,在朝鮮戰場屢屢得手,先後執行過60次戰鬥任務,擊落過11架殲擊機,3架轟炸機,是朝戰中戰績最高的「王牌飛行員」。美國遠東空軍司令威蘭中將稱其為「百戰不倦的戴維斯」。
1951年12月16日,美國王牌飛行員戴維斯(中)和他的隊友們在朝鮮,其身後為殺傷力頗強的F-86「佩刀」式殲擊機
1952年初,美國空軍在「絞殺戰」失敗後,從1月份開始實施所謂的「飽和轟炸」。恰在此時,志願軍空軍調集大量新部隊(如6、12、15、17師)同時進駐安東,進行實戰鍛鍊。空軍首長命令4師再赴安東作戰,掩護交通運輸線和帶領新部隊作戰,空4師遂於1952年1月16日第四次進駐安東作戰。
2月10日天剛亮,雷達發現在平壤西北有10多批近100架敵機在鐵路線上活動。友軍出動4個團的兵力,飛到南市、龜城以北地區,被F-86截住空戰。接著空聯司(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首長令4師兩個團出動到軍隅裡地區打戰鬥轟炸機。7點30分,4師兩個團共起飛36架飛機,由10團團長阮濟舟帶隊,10團18架飛機編成蛇形隊在前,12團18架飛機在後,組成師編隊。10團編隊飛到大館洞地區被F-86阻擊機群截住空戰;12團編隊與10團編隊失去目視聯繫,飛到龜城地區也被F-86阻擊機群截住空戰。12團3大隊大隊長張積慧與團編隊失散,在追趕編隊中於博川上空與敵空戰。
當時,敵機迎面撲來,最前面兩架迅速右轉,企圖偷襲我機。張積慧即令僚機隨其右轉,轉到70-80度時,突然向左反扣,咬住了敵機。敵機隨後做出俯衝增速和躍升等動作,企圖擺脫,張積慧緊隨其後,瞄準敵長機射擊,三炮(37毫米炮一門,23毫米炮兩門)齊發,擊中敵長機,當即起火墜落。隨後,張積慧又將另一架敵機擊落。僚機在掩護張積慧擊落戴維斯後,也被敵方擊落,飛行員單子玉犧牲。而張積慧本人,在準備退出戰鬥返航時,遭遇敵增援機群,飛機被擊中,張積慧跳傘逃生,被志願軍第50軍149師收容。在大機群空戰中,照相膠捲判讀是確定飛行員戰績的重要依據。張積慧自報擊落了敵機,可自己也被擊落,沒有射擊膠捲證明,證據不足,後來確定是誰擊落了戴維斯時,頗費了一番功夫。
這一仗,敵我損失相當,打得不理想,得不償失。幾天來,我們都在檢討原因。2月15日,空軍首長向空聯司和空4師發電說:「據《參考消息》載美國合眾社華盛頓2月12日報導的消息,美國空軍第5航空隊的空中英雄戴維斯於2月10日在朝鮮北部上空被擊落,請用一切手段迅速查明,戴維斯是被我空4師擊落,還是蘇聯友軍擊落,還是高炮部隊擊落。」次日,空聯司打來電話說,經核查,10日上午友軍部隊未到清川江地區,只有12團的少數飛機在清川江地區作戰,請即派人去現場調查。
我接到指示後,即於2月16日18日連派兩個調查小組實地調查。結果,他們在博川郡青龍面三光裡山坡上找到了戴維斯的飛機殘骸,機型F-86E,機號307,戴維斯的屍體尚在飛機座艙裡,身上尚有飛行頭盔、血型牌、飛行護照、左輪手槍等。同時,還在500米外找到了張積慧的飛機殘骸。我們和空聯司一致確認:戴維斯為張積慧所擊斃。
張積慧和他的戰鷹。1952年2月10日,張積慧駕駛米格- 15 戰鬥機擊落了戴維斯的飛機
但是美國人一直不承認戴維斯是被我志願軍空軍擊落的,直到2001年,退役的蘇聯空軍將領撰文證實了張積慧的戰績,美國空軍這才不得不承認。
戴維斯被擊斃,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美國國會要員為這一慘敗大發雷霆。2月13日,美國遠東空軍司令威蘭發表特別聲明,哀嘆戴維斯之死「是一個悲慘的失敗」,「是對遠東空軍的一大打擊」,「給在朝美國噴氣飛機飛行員們帶來一片暗淡的氣氛」。威蘭事後還回憶說:
那段時間,對遠東空軍來說是一個災難重重的日子,我們就像是在黑暗之中,迷失了方向。中國空軍對我們來說,一直是一個謎,他們好像一個晚上便學會了一切,飛行員只要很少的時間,就能夠空戰,他們好像在冥冥之中似有神助,對於我們來說很多事情不可思議!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果粒歷史」限時特惠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享89元/年會員續費
168元/年新會員優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裡
原標題:《朝鮮戰場上的中美空戰:剛剛建立的人民空軍如何擊落美軍王牌飛行員?》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