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喜歡簡體字

2020-11-20 搜狐網

  曾幾何時,臺灣人對大陸使用簡體字還頗有微詞,如今簡體字卻在臺灣大行其道。大陸原版的簡體字書籍更是越來越受到島內民眾的歡迎。繁簡之間,已經看出兩岸形勢的變遷。

  在島內政治禁錮的年代,繁體字、簡體字可是涉及意識形態和中華文化正統的大事,不僅不能使用簡體字,連文字橫排都是禁忌。社會的變遷以及兩岸的交流,使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接受了簡體字。「不懂簡體字,就落伍了!」臺灣的大學生如是說。不少大學還舉辦比賽,幫助學生認識簡體字。

  簡體字流行,簡體字書籍生意也越來越紅火。價格便宜是一個因素,內容精彩更重要。至於因字體差異所造成的閱讀障礙,幾個小時就能克服。在臺灣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書的作家黃錦樹說,中文系的教科書、參考書幾乎都從大陸進口,因為現在「中文領域最好的學術研究都在大陸」,所以簡體字書非看不可。黃錦樹還記得,他讀大學時只能偷看盜版大陸書,但現在可以光明正大地在臺灣買到大陸書。臺灣戒嚴時期,簡體字書常常被視為「通匪」罪證,業者只能盜版銷售,讀者也只有老手才能在臺灣大學附近找到購買門路。當時,即使是正式進口大陸書籍,臺灣業者也必須在海關留下記錄,並被「請」去談話。2003年,臺灣當局重新修訂法令,有條件放開大陸簡體字學術書籍在島內銷售。

  如今,臺灣的大學校園附近,出現不少大陸簡體字書專賣點。「上海書店」在臺北繁華的忠孝東路四段開業後,生意相當興旺。它由臺灣聯經出版公司和大陸季風書園合作成立,已成為島內規模最大的中文簡體字書店。書店董事長林載爵坦言,臺灣高中以上程度的讀者看簡體字並不吃力,因此當初決定開書店時,根本不擔心讀者範圍太窄。統計顯示,臺灣讀者在「上海書店」的單次消費金額比在其他書店多很多,大到中外經典名著、傳統文化典籍和歷史書,小到孩子用的鋼琴琴譜、圍棋棋譜都頗受歡迎。由於簡體字書籍的銷售情況非常理想,臺北不少書店都計劃在臺中、高雄開分店,為中南部讀者提供服務。

  簡體字風行臺灣,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最主要的恐怕還是像臺灣媒體所說的,是因為大陸政治經濟實力的不斷上升。

  《環球時報》 (2005年06月20日 第十三版)

相關焦點

  • 臺灣人為什麼也會寫簡體字?
    前幾天看到有人在QQ群裡問大家,臺灣人能看懂簡體字嗎?這個問題我覺得大部分人都能回答的出來,現在兩岸交流比較密切了,經常有臺灣的朋友來大陸工作或者旅遊,也沒有聽說過哪個臺灣人來之前還要專的學習簡體中文的。
  • 臺灣寫真:簡體字圖書銷售在臺灣逆勢成長
    中新社臺北12月14日電 題:簡體字圖書銷售在臺灣逆勢成長中新社記者 路梅第四屆大陸優秀圖書臺灣高校巡迴展正在臺北舉辦,內容豐富、品類齊全的簡體字圖書在臺灣受到歡迎,經營簡體字書籍的書店在臺灣蕭條的實體書店群體中逆勢成長
  • 簡體字在臺灣:從「不能碰」到隨處可見
    豐子愷畫臺海網8月27日訊 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簡體字在臺灣越來越常見。臺灣很多餐廳、旅館都推出簡體字菜單,以招徠大陸顧客。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籍,近來也在島內賣得很紅火。但有些島內人士看不慣簡體字,認為繁體字才能代表「中華民族文化之美」。
  • 簡體字圖書在臺灣走紅(兩岸聚焦)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曾幾何時,臺灣人對大陸使用簡體字還頗有微詞,現如今,許多臺灣人有意識地認識簡體字,有臺灣高校甚至開設簡體字課程,而大陸原版的簡體字書籍,也越來越受島內讀者歡迎,創造了不一樣的「臺灣奇蹟」。簡體字風行臺灣,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最主要的恐怕還是像臺灣媒體所說的,是因為大陸綜合實力不斷上升。
  • 臺灣人在大陸:入境隨俗學簡體字 如今沉浸其中
    臺灣人在大陸:入境隨俗學簡體字 如今沉浸其中   中新網12月6日電 臺灣《旺報》今天刊登讀者「青檸檬」的文章,作者分享了她來大陸學習、工作後,為適應當地生活,努力學認簡體字、學寫簡體字的過程,其中也不乏樂趣。
  • 簡體字:從「不能碰」到隨處可見(臺灣在線)
    臺灣很多餐廳、旅館都推出簡體字菜單,以招徠大陸顧客。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籍,近來也在島內賣得很紅火。但有些島內人士看不慣簡體字,認為繁體字才能代表「中華民族文化之美」。近日,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表示,簡體字與繁體字之爭,並列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簡繁之爭」的政治色彩   從大陸推廣簡體字起至今,臺灣當局對簡體字的態度常帶政治色彩。
  • 臺灣漢字繁簡之爭:蔡英文曾用簡體字給同僚寫信
    臺灣很多餐廳、旅館都推出簡體字菜單,以招徠大陸顧客。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籍,近來也在島內賣得很紅火。但有些島內人士看不慣簡體字,認為繁體字才能代表「中華民族文化之美」。近日,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表示,簡體字與繁體字之爭,並列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簡繁之爭」的政治色彩  從大陸推廣簡體字起至今,臺灣當局對簡體字的態度常帶政治色彩。
  • 營收不利又對兩岸關係失望 臺灣最大的簡體字書店關門了
    全臺最大連鎖簡體字書店「若水堂」因不堪長期虧損,決定在9月底熄燈,消息一出令不少書友大感惋惜。若水堂董事長、臺灣夏潮基金會(這是個統派組織)董事長宋東文21日說,若水堂在臺營運18年,虧損16年,賠掉新臺幣7千多萬。這次他認輸,決定不想再運營下去了。
  • 大陸輸出中文教育資源 臺灣吹起簡體字風潮
    大陸有十多億人口,政治經貿往來的國家遍布世界,「以流通的程度來說,簡體字早就打敗繁體字。」臺灣的文化大學國語研習班主任王玉琴說。臺灣聯經出版公司成立「上海書局」展售簡體字書,業績出乎意料的好。盧瑞平說,臺灣移民子女,會選擇教繁體字和注音符號的中文學校;大陸移民子女則學簡體字,「背景不同,這很自然。」
  • 長期虧損、對島內「反中」思維失望,臺灣最大簡體字書店結業
    圖源:中評社海外網8月21日消息,臺灣最大連鎖簡體字書店「若水堂」將於9月結業,「若水堂」、夏潮基金會董事長宋東文表示,兩岸民間交流受到民進黨蔡英文當局打壓,已到了非理性地步,他認為,臺灣島內不應陷入「反中」氛圍
  • 臺灣最大簡體字書店將關閉
    眾所周知由於歷史遺留問題,我國的臺灣省目前還是在使用繁體字,跟港澳地區有些類似但是又不一樣。在臺灣很少看到簡體字,但是有一家書店卻實簡體字書籍,這就是臺灣最大的簡體字書店「若水堂」。另外據負責人表示,臺當局總認為「若水堂」賣簡體字書籍,會從大陸得到很多「好處」,臺灣稅務部門經常來查帳,可這根本是莫須有。所以綜合以上因素,「若水堂」將在9月底關閉。「若水堂」關閉意味著兩岸文化交流又缺少了一個可靠的平臺,希望有更多的像「若水堂」這樣的交流平臺勇於擔當。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
  • 綠媒小編簡體字痛罵蔡英文:丟臺灣人的臉!
    昨日(2月21日),有臺灣網友發現,島內一親綠媒體竟在其官方臉書帳號公然痛罵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評論內容如下↓↓「不是打壓你,而是選你,你亂來,丟臺灣人的臉,所以不支持你連任」。有臺灣網友錯愕表示,為什麼《民報》小編要用簡體字?此事被臺灣網友及媒體關注後,在島內持續發酵。隨後,《民報》將涉及該留言的貼文刪除,並在臉書發文澄清,由於所有編輯和記者均有使用官方帳號回復網民留言的權限,其中某位權限使用者忘記切換帳號才導致此事發生,目前該編輯已被移除相關權限。
  • 臺灣最大簡體字書店結業 老闆 :島內不應落入「反中」氛圍
    圖源:中評社海外網8月21日電 臺灣最大連鎖簡體字書店「若水堂」將於9月結業,「若水堂」、夏潮基金會董事長宋東文表示,兩岸民間交流受到民進黨蔡英文當局打壓,已到了非理性地步,他認為,臺灣島內不應陷入「反中」氛圍。
  • 為什麼臺灣香港仍在使用繁體字?他們一直這樣「解析」簡體字!
    大陸人基本上都已經習慣了簡體字,繁體字是寫不出的,有時候連看都看不懂。
  • 臺灣堅持繁體字:不為內地遊客使用簡體字
    去臺灣旅遊的國內遊客不少,而在字體上,他們要多多習慣了,因為臺灣多時繁體字。環球時報報導稱,對於這個情況,臺灣政府建議當地商家,不要為了中國內地的觀光客改用簡體字,這樣反而使他們失去認識繁體字的機會。對於這樣的做法,有臺灣網友稱,這管得太多了,商家招攬顧客,有自由選擇使用漢字的權利,誰說內地遊客就一定特別想認識正體字?
  • 為什麼臺灣和香港至今不用簡體字?
    中國大陸在1949年全國開始推行文字改革,而簡體字則是這場文字改革的產物,當時的臺灣和香港還不屬於大陸直接管轄,所以仍然保留著使用繁體字的習慣。在上個世紀初,不斷有人提出將漢字變化成字母文字,因為這一提議得不到政府的允許,所以才有今天我們仍然使用的簡體字和拼音。錢玄同曾說過「改用拼音是治本的辦法,減省現行漢字筆畫是治標的辦法」,1935年曾經由民國政府出臺過一版由423個簡體字組成的字表,但是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就被停用。
  • 香港前議員:香港人也應學習簡體字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15日文章,原題:使用簡體字不是磕頭同我合作的一個教育機構最近收到一個投訴,對該機構教師教學生們寫中文簡體字提出指責。關於中文簡體字有很多爭議。推廣簡體字的初衷在於提升識字率,但學者們至今仍在爭論這一文字系統是否真的簡易適用。一些人堅信簡體字切斷了中華民族與傳統遺產之間的聯繫。
  • 臺灣商家為內地遊客丟繁體字 簡體字:易交流
    香港被冷落後,臺灣商家正在積極向國內遊客示好,為的是讓他們多去旅遊的同時並努力消費。現在臺灣媒體報導稱,為了讓國內遊客更好的去臺灣旅遊,很多本地商家拋棄繁體字,積極的改用簡體字,為的是他們更好的遊玩和消費。
  • 新加坡為什麼用簡體字?而香港臺灣反而不用?
    新加坡為什麼用簡體字?而香港臺灣反而不用?二戰結束後,任何一個正常的漢語地區,都會使用簡體字了,因為這是大勢所趨。先說中國大陸為何使用簡體字?可是人們發現,能夠熟練使用漢字的人,就已經算是知識分子了。剩下的文盲半文盲,佔全國總人口的80%以上,還有8%是少數民族,不用漢字。這種文化狀況,對於和平建設新國家,是極其嚴重的一個制約因素。因此,我們以推廣簡體字和推廣普通話位抓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掃盲運動。漢字簡化運動,直接產生的結果就是,創造了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蹟。中國從原來的八成文盲,變成了二成文盲。
  • 香江漫話:香港人閱讀簡體字書風氣漸濃
    中新社香港二月九日電題:港人閱讀簡體字書風氣漸濃  中新社記者張淑琴  在香港這個被誤為「文化沙漠」的城市,喜歡讀書的大有人在。大大小小的書店遍布街頭巷尾,售賣書籍種類繁多,涵蓋中外。走入書店,總遇見不少人在「打書釘」,每每在書店關門前十數分鐘還有不少人排隊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