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為什麼也會寫簡體字?

2020-12-05 因果中的歷史

前幾天看到有人在QQ群裡問大家,臺灣人能看懂簡體字嗎?這個問題我覺得大部分人都能回答的出來,現在兩岸交流比較密切了,經常有臺灣的朋友來大陸工作或者旅遊,也沒有聽說過哪個臺灣人來之前還要專的學習簡體中文的。而且有的時候我們也會去臺灣香港的論壇發帖,用簡體字他們也一樣能很好的和你交流。這是因為我們現行的這套簡體中文其實並不全是簡化字,很多字是沒有變化的。我們平時閱讀繁體字的文章,因為有了這樣的基礎,所以即使有幾個不認識的繁體字,通過上下文的意思也能輕鬆的理解閱讀。

但是文字閱讀和書寫確實是兩個概念,讓我們寫繁體中文,我覺得除了個別一些喜歡書法創作的,沒有幾個人能知道怎麼寫。但是臺灣人寫簡體卻和我們不太一樣,很多臺灣人日常也習慣寫一些簡體字,因為打字和書寫不一樣,寫字的話,簡體畢竟是比繁體方便多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但是很多人也要問了,臺灣人又是從哪學會的書寫簡體字呢?他們那邊不是一直學的都是繁體字嗎?

臺灣蔡姓領導寫的簡體字

說到這個話題就有必要說一下我們漢字的歷史了,漢字現在我們發現最早的是商朝時候的甲骨文,到後來演變為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在後來繼續進化成篆書,這個些古文字,尤其是篆書我們現在也能在一些書法作品中見到,篆書大家可以搜索來看一下,書寫起來非常之複雜麻煩。到後來又逐漸的在歷史的發展中進化出了更容易書寫的隸書,楷書等等。可以看到不是僅僅在現代,古代漢字也是處在一個不斷簡化書寫的發展過程中的,發展肯定是越來越方便人們書寫,方便知識的傳播。這是一個不能改變的趨勢。

篆書你認得幾個?

很多人認為臺灣人或者香港人不了解簡體字,這都是犯了一個認識上的錯誤,認為簡體字是在建國後才開始在大陸發明推廣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簡體字的出現由來已久,只不過是建國以後我們以官方的形式推進了漢字往簡體字方面整體的快速改變。

豐子愷先生推廣簡體字的漫畫

遠的歷史先不說,近代從太平天國開始,一直到民國,政府和民間都在逐步的推廣簡體字,只不過這樣的過程是比較緩和緩慢的,由於很多人有不同的意見,所以並沒有強制推行,也是給人們自由選擇簡體字和繁體字。這就和文言文逐步轉化為白話文的情況差不多。只不過簡體字轉換較慢還是沒有成為主流,繁體字一直還是佔有主要的地位。

所以當你看到民國時期甚至晚清的人寫出簡體字的時候不要大驚小怪驚呼穿越。那個年代寫簡體字已經是很正常了。

民國時期推廣的簡體字

有學者對《簡化字總表》做過一個統計,其中常用的500多個字中,建國後或者解放區時候才出現的只佔20%,剩下80%都是建國前就已經出現使用了。按年代分,先秦時期就出現的有68個,秦漢時期出現的有96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出現的有32個,隋唐五代出現的有29個,宋遼金元出現的有82個,明清53個,民國60個

可見大部分簡化字都是歷史上就已經出現很長時間的了,並不是我們建國後的發明創造。所以你應該就很容易理解臺灣人為什麼能書寫簡化字了吧。

實際上正如我前面也說過的,古代漢字的發展也是一個逐漸簡化方便書寫學習和傳播的趨勢,這是歷史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並不是如很多人所說的我們現在使用簡化字就是拋棄了傳統的中國文化,而恰恰相反,這正是從古代一直傳下來的傳統文化發展趨勢。文化總是要隨著時代一起發展演化。文字總是要適應社會生活需要。各種文字其實都在書法藝術中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而社會生活的實用文字確實需要簡化。如果說拋棄文化,那寫繁體字也是對更早的文字文化的拋棄,不如回去寫甲骨文好了。

甲骨文書法作品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臺灣香港仍在使用繁體字?他們一直這樣「解析」簡體字!
    大陸人基本上都已經習慣了簡體字,繁體字是寫不出的,有時候連看都看不懂。
  • 為什麼排斥簡體字?
    ,超過八成受訪市民贊成在中小學教授普通話,但在學習簡體字方面則意見分歧,有超過一半人贊成,但也有百分之四十一的人反對。後來也發生激進派人士煽動燒毀圖書館內簡體字書籍的事件,一時間簡體字成為眾矢之的,彷彿學簡體字就等於跟香港文化對?幹,甚至是中國文化沒落的表現。  這種顛倒是非、混淆視聽的說法?實令人失笑,打從何時我們這些自稱思想開放的香港人狹隘得連簡體字也容不下?其實就算香港不推行簡體字都無所謂,我們以前讀書讀到中學、大學以後自然會接觸到簡體字,躲都躲不開。
  • 臺灣人喜歡簡體字
    曾幾何時,臺灣人對大陸使用簡體字還頗有微詞,如今簡體字卻在臺灣大行其道。大陸原版的簡體字書籍更是越來越受到島內民眾的歡迎。繁簡之間,已經看出兩岸形勢的變遷。  在島內政治禁錮的年代,繁體字、簡體字可是涉及意識形態和中華文化正統的大事,不僅不能使用簡體字,連文字橫排都是禁忌。
  • 臺灣人在大陸:入境隨俗學簡體字 如今沉浸其中
    臺灣人在大陸:入境隨俗學簡體字 如今沉浸其中   中新網12月6日電 臺灣《旺報》今天刊登讀者「青檸檬」的文章,作者分享了她來大陸學習、工作後,為適應當地生活,努力學認簡體字、學寫簡體字的過程,其中也不乏樂趣。
  • 新加坡為什麼用簡體字?而香港臺灣反而不用?
    新加坡為什麼用簡體字?而香港臺灣反而不用?二戰結束後,任何一個正常的漢語地區,都會使用簡體字了,因為這是大勢所趨。先說中國大陸為何使用簡體字?可是人們發現,能夠熟練使用漢字的人,就已經算是知識分子了。剩下的文盲半文盲,佔全國總人口的80%以上,還有8%是少數民族,不用漢字。這種文化狀況,對於和平建設新國家,是極其嚴重的一個制約因素。因此,我們以推廣簡體字和推廣普通話位抓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掃盲運動。漢字簡化運動,直接產生的結果就是,創造了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蹟。中國從原來的八成文盲,變成了二成文盲。
  • 大陸人天生就能看懂繁體字,那為什麼還要改成簡體字?
    大陸人天生就能看懂繁體字,那為什麼還要改成簡體字?文|薦文史中國的漢字是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中國的歷代都是以漢字為主要的文字的,中國的漢字不僅僅中國人在使用,一些東亞一些地區還是唯一的交流文字。為什麼大陸人天生能看懂繁體字?
  • 大陸輸出中文教育資源 臺灣吹起簡體字風潮
    王玉琴說,外國學生來臺灣學中文,多半也會要求學漢語拼音和認識簡體字;過去教注音符號和繁體字的課程,已經不能滿足老外的需求。再者,大陸推出「漢託」,即如同英語「託福」考試的「漢語水平考試」,外國人為了取得中文程度的證書,簡體字一定得懂。
  • 為什麼臺灣和香港至今不用簡體字?
    中國大陸在1949年全國開始推行文字改革,而簡體字則是這場文字改革的產物,當時的臺灣和香港還不屬於大陸直接管轄,所以仍然保留著使用繁體字的習慣。比如說美國的一些地方仍然會使用一些古老的詞彙和句子,港澳臺仍然使用繁體字,這是相同的概念,使用字體的不同肯定有其中的原因,但是多樣文字的存在給我們帶來的是更多的選擇,我們可以看到,繁體字的使用對港澳臺的發展沒有任何影響。這是毋庸置疑的一點。在上個世紀初,不斷有人提出將漢字變化成字母文字,因為這一提議得不到政府的允許,所以才有今天我們仍然使用的簡體字和拼音。
  • 為何臺灣港澳用繁體字,中國大陸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用簡體字
    我們大家都知道呢,在我國的港澳臺地區啊,依然使用繁體字,在大陸地區呢,那麼為什麼在港澳臺地區,而在大陸地區使用簡體字呢,歷史哥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簡化漢字的小歷史,很多人呢都以為簡體字呀,是在新中國之後才開始發明的,其實不是這樣的,在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當中呢,簡體字啊經常出現
  • 為什麼有人主張恢復繁體字?與簡體字相比哪個好?
    為什麼有人主張恢復繁體字?與簡體字相比哪個好?繁體字和簡體字的爭論一直是一個很熱烈的話題,無論哪一方都有絕對的支持者,那麼我們今天也來討論一下,繁字體和簡體字到底哪個更加優秀?是不是應該恢復繁體字,放棄簡體字。
  • 為什麼大陸人天生就能看懂繁體字?將繁體字改為簡體字真的好嗎?
    為什麼大陸人天生就能看懂繁體字?將繁體字改為簡體字真的好嗎?文/古今名將錄我們都知道,現如今人們使用的大多數都是簡體字,無論是平常所見,還是平常所寫,很少再看見繁體字,因為簡體字相比較於繁體字更能讓人看懂,更能讓人明白,其實我國不是一開始就使用的而是簡體字,在正式推行簡化字之前,使用的都是繁體字,但是現如今也是有地區依然在使用繁體字,比如臺灣、香港以及澳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疑惑
  • 臺欲禁用簡體字發現一個罰百萬,網民放出菜寫的信,16個簡體字
    對此,臺「資深媒體人」邱明玉指出,網管法草案引人爭議的是,上字幕一定用繁體字,若用簡體字就會被重罰新臺幣100萬元,對小成本經營的網路平臺是無法承受的。這一消息一出,島內輿論一片譁然。有臺網民就指出,臺當局將政治玩兒到這般地步,是真服了它們!
  • 簡體字圖書在臺灣走紅(兩岸聚焦)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曾幾何時,臺灣人對大陸使用簡體字還頗有微詞,現如今,許多臺灣人有意識地認識簡體字,有臺灣高校甚至開設簡體字課程,而大陸原版的簡體字書籍,也越來越受島內讀者歡迎,創造了不一樣的「臺灣奇蹟」。簡體字風行臺灣,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最主要的恐怕還是像臺灣媒體所說的,是因為大陸綜合實力不斷上升。
  • 推行簡體字之後,大陸人不學習繁體字,為什麼有些人天生能看懂?
    推行簡體字之後,大陸人不學習繁體字,為什麼有些人天生能看懂?文/燕姑娘說史我國的文明起源非常悠久,而文字的出現和演變也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創造文字的應該是倉頡,但其實這只是一個傳說,文字是由古人從象形文字慢慢演變而來的。
  • 簡體字在臺灣:從「不能碰」到隨處可見
    豐子愷畫臺海網8月27日訊 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簡體字在臺灣越來越常見。臺灣很多餐廳、旅館都推出簡體字菜單,以招徠大陸顧客。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籍,近來也在島內賣得很紅火。但有些島內人士看不慣簡體字,認為繁體字才能代表「中華民族文化之美」。
  • 毛筆寫簡體字,書友表示不能稱為書法
    說起書法,現在很多人略懂。這就是一個拿毛筆來玩墨水的遊戲。很多大師把墨水玩得非常到位。書法不外乎就是:筆墨紙硯加漢字。幾千年了,前面幾種工具沒有太多變化。變化最快的就是漢字。很多人好奇,毛筆字一定要用繁體字寫嗎?簡體字寫書法真的不行,還是說不好看。
  • 簡體字:從「不能碰」到隨處可見(臺灣在線)
    臺灣很多餐廳、旅館都推出簡體字菜單,以招徠大陸顧客。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籍,近來也在島內賣得很紅火。但有些島內人士看不慣簡體字,認為繁體字才能代表「中華民族文化之美」。近日,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表示,簡體字與繁體字之爭,並列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簡繁之爭」的政治色彩   從大陸推廣簡體字起至今,臺灣當局對簡體字的態度常帶政治色彩。
  • 臺灣人不懂:為啥內地沒學過繁體卻能看懂字,而他們卻不懂簡體字
    現在臺灣所使用的還是繁體字,有些去臺灣旅遊回來的朋友說,他們覺得很是奇怪自己沒有學過繁體字,但是在臺灣也是能看懂他們的繁體字的。 不過臺灣朋友對於這件事情感覺很是奇怪,因為大陸的人從小接觸的都不是繁體字,按理來說,他們在看到繁體字的時候應該感到很陌生才對
  • 綠媒小編簡體字痛罵蔡英文:丟臺灣人的臉!
    昨日(2月21日),有臺灣網友發現,島內一親綠媒體竟在其官方臉書帳號公然痛罵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評論內容如下↓↓「不是打壓你,而是選你,你亂來,丟臺灣人的臉,所以不支持你連任」。有臺灣網友錯愕表示,為什麼《民報》小編要用簡體字?此事被臺灣網友及媒體關注後,在島內持續發酵。隨後,《民報》將涉及該留言的貼文刪除,並在臉書發文澄清,由於所有編輯和記者均有使用官方帳號回復網民留言的權限,其中某位權限使用者忘記切換帳號才導致此事發生,目前該編輯已被移除相關權限。
  • 臺灣寫真:簡體字圖書銷售在臺灣逆勢成長
    中新社臺北12月14日電 題:簡體字圖書銷售在臺灣逆勢成長中新社記者 路梅第四屆大陸優秀圖書臺灣高校巡迴展正在臺北舉辦,內容豐富、品類齊全的簡體字圖書在臺灣受到歡迎,經營簡體字書籍的書店在臺灣蕭條的實體書店群體中逆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