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1955年解放了這個小島,只可惜該島現在屬於別人管轄!

2021-01-08 文史雜談

今天講一個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的小島,別看這個島不大,但是這個島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我們的解放軍曾經在1955年解放了該島,但是後來由於各種原因,至於什麼原因,總是就是很多,反正最後此島歸了別人。

這個島叫白龍尾島,也叫浮水洲島。

這個島在哪裡呢,他在我國海南島和越南之間的那一片海的中間,也就是北部灣的中間。

北部灣是一個類似於圓形的海域,這個白龍尾島幾乎就在北部灣的中間,也就是圓心的位置,地裡位置重不重要,大家想想也知道。

白龍尾島的沙灘和朝間帶約為1.3平方千米,面積雖然不大,但是憑現在的技術,在上面蓋點房子,建點雷達什麼的,簡直是綽綽有餘,這個不用說大家都懂。

對於該島的歸屬問題,一直都存在一些爭議。1750年當時的清朝對於此島沒有過多的過問,只是說可能屬於越南,也就是說不清楚是誰的。

1962年,法國對越南的戰爭結束之後,該島又成了三不管的地帶,那個時候中國的漁民就開始陸續登島去捕魚,實際上由中國人慢慢的開始控制白龍尾島。

1887年,當時的清朝與盤踞越南的法國籤訂了條約,以茶谷線為界,劃分了北部灣沿岸的島嶼歸屬,但是這個島離劃的這條線較遠,於是這個白龍尾島,又被落下了,這個島的歸屬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那個時候的人,對於海洋權益還沒有多少概念,這樣導致了白龍尾島的歸屬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當時估計很多的人覺得如此的一個小島,簡直不值一提,所以也沒有人在意。

可是後來的幾十年,海南文昌縣的漁民,大量的走上該島開始捕魚,並且在島上發現了淡水。1934年當時的廣東省政府還專門派了專員到白龍尾島了解水產資源,居民的生活情況,還寫成了調查報告發表。後來法國人侵犯西沙,並佔領了白龍尾島,並且在島上建立了哨所,開始駐軍,當時的國民政府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聽之任之。

1943年,法國被日本人打跑,日本人佔領了該島。日本投降之後,國民政府又把白龍尾島移交給了法國人,法國恢復了在該島的殖民統治。

1950年解放軍解放海南,國民黨的一些殘部就逃到了白龍尾島上,但是當時有法國的艦艇保護,所以暫時放棄了對白龍尾島的解放。1955年解放軍海軍司令員毛和發率部解放了白龍尾島,掃清了國民黨在島上的殘餘勢力。

只可惜的是兩年之後,由於越南認為白龍尾島是他們的領土,經過多方的談判和考慮,將白龍尾島移交給了越南。

從大局出發,有些東西可能不得不放棄,只是我們轉了一大圈,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得不讓人覺得有些小小的遺憾和唏噓。

相關焦點

  • 白龍尾島是越南的還是中國的?歷史上曾屬於中國,現在屬於越南
    在廣西南部,海南西部,越南東部的北部灣上,有一座小島,名叫浮水洲島,別名白龍尾島和夜鶯島。這個島嶼呈三角形,退潮時面積為3平方公裡,漲潮時只有1.78平方公裡。直接從谷歌地球上看不清這個島的詳細情況,因為被模糊處理了,所以只能從資料圖片上對它了解。
  • 一江山之戰:解放軍首次三軍聯合登島戰役(圖)
    近幾年,圍繞我國周邊一些島嶼主權、海洋權益的紛爭愈演愈烈,周邊個別國家製造奪島作戰的緊張氣氛,使得一些軍迷和網友越來越關注島嶼攻防作戰。  島嶼攻防作戰是十分複雜的作戰樣式,包括登陸、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等系列問題。研究島嶼攻防作戰有一個鮮活的標本,1955年1月,解放軍首次進行的三軍聯合登島戰役——一江山之戰。結合一江山島作戰,講一講島嶼爭奪作戰的一些情況。
  • 日本一小島,島上百姓說中文,還想回歸中國管轄!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日本一小島,島上居民說中文,還想回歸中國管轄!早在隋朝時期,隋煬帝就派人來到了琉球島,不過那時的琉球還不叫「琉球」,而叫琉虯,後來被改名為琉球,據記載琉球在元朝時曾出現在中國的史書上,這個名字是隋唐時期的客家話「留仇」演變而來。因此可見,琉球跟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很深的聯繫。
  • 它離海南省130公裡,處新通道咽喉部位,今卻屬於越南管轄
    白龍尾島地理方位白龍尾島位於北部灣西部,在紅河入海口與瓊州海峽的同緯度間。北緯21°1』,東經107°42』,控制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咽喉部位。雖然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但現在屬於越南管轄範圍。歷史上中國漁民曾長期在該島周圍活動,越南也知道夜鶯島的存在。17~18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在地圖上將該島稱之為德梅約島。1750年清兩廣總督陳大受上書乾隆皇帝奏摺中寫道,廣東欽州龍門廣東欽州龍門即龍門群島一帶,界連安南國之白龍尾海面。認為當時廣東欽州龍門群島以及白龍尾半島對面的白龍尾海面當屬於當時的越南。
  • 解放軍解放大陳島
    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議籤字,韓戰正式結束,解放軍主力部隊撤回國內。韓戰一結束,美國便與臺灣籌劃籤訂《共同防禦條約》。1954年7月,休整一年後的解放軍再次提出「解放臺灣」的口號。同年9月,解放軍兩次炮擊金門,一方面抗議美國插手臺海事務,表示不承認美國的軍事幹涉和對臺灣的佔領,一方面試探臺灣與美國的反應。
  • 解放軍這兩場登陸奪島作戰值得深思,一場勝利一場失敗
    解放軍的戰役史比較強調1949年至1950年對廈門、金門的兩棲作戰行動,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次大規模海上穿越行動。這些最初的兩棲作戰行動,為解放軍準備當時擬定的解放臺灣軍事計劃提供了兩棲作戰經驗和教訓,也為解放軍在1954年至-1955年第一次展開聯合行動奪取一江山島提供了可以借鑑的經驗。1949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了奪取福建省的軍事行動,在一定程度上,福建是未來作戰的基地。
  • 美國溜了,國民黨軍艦沉了,解放軍為何停止對該島進攻?
    1954年12月2日,雙方籤訂了《共同防禦條約》。其中所規定的範圍,明確提者只有「臺灣與澎湖諸島」。就這樣,美國終於為蔣介石畫下了保護圈。對於保護圈之外的沿海島嶼,解放軍要如何下手呢?1955年初依然處於國民黨控制下的沿海島嶼,大致可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福建方向,以馬祖、金門為中心;一個是浙江方向,以上、下大陳為中心。
  • 【你好,小島】血染的小島:尋訪舟山登步島紅色記憶
    然而在70年前,這座小島曾經歷了一場慘烈異常的戰役,史稱「血戰登步島」。  島上的八旬老人王厚祥,是這場戰役的親歷者之一。老人帶著記者登上小島東北部的一處山崗,「這裡就是烈士紀念碑了。」  登高四望,山下繁忙的漁港和錯落有致的村莊清晰可見,島上山脊蜿蜒,山巒重迭,炮臺山、野豬塘山、流水巖……  隨著老人的敘述,記者的思緒也跟著回到了70年前:  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舟山大部分海島還在國民黨統治下。解放軍決定進攻登步島,以解放舟山本島。
  • 毛澤東為何暫不解放金門、馬祖
    他說,朝鮮停戰了,我們身上的擔子輕了許多,但是,不能大意,要做好準備,防止戰火又起,同時,他又指出,這兩年蔣介石先生趁我們在朝鮮作戰無暇顧及之際,仗著美國人在背後撐腰,很是興風作浪,在做反攻大陸的黃粱美夢呢,現在我們可以騰出手了,我看應該去解決臺灣問題了。  毛澤東在這時提出解放臺灣,在座的好幾位軍委委員提出了不同看法,他們認為現在解放臺灣機會尚不成熟。
  • 解放軍五大戰區管轄地區!你的家鄉屬於哪個戰區?
    原標題:解放軍五大戰區管轄地區!你的家鄉屬於哪個戰區?> 解放軍五大戰區管轄地區你的家鄉屬於哪個戰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已經建立整整40年的熱河省,為什麼會在1955年被撤銷
    這也很正常,因為這個地區在建國不久後,就被撤銷了,成為了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遼寧省的一部分,當然除了熱河以外,還有察哈爾、綏遠、寧夏。這四省就是民國時期的「塞北四省」。塞北四省1914年2月,中華民國政府設立熱河特別區域,脫離直隸省直屬於民國政府。同年7月,成立熱河道。
  • 福建的一個傳奇小縣,距離廈門很近卻被泉州管轄,還被外省控制
    福建省是我國東南沿海經濟較為發達、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地方,在其東部沿海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附近有個傳奇的小縣,準確來說是由幾個島嶼組成的縣,它與廈門市緊密相連,僅隔一水,卻是被更遠的泉州市所管轄,最神奇的是現在還被其他省份(臺灣省)所控制和管理,這個縣可以說是我國身份歸屬最複雜的縣份了
  • 假如1949年金門戰役大勝,解放軍能乘勝解放臺灣島嗎?
    然而我軍在解放戰爭時期,面對手下敗將國軍,是吃過一次大虧的,同時此戰也遲滯了解放軍收復臺灣島的步伐,此戰便是金門戰役。金門戰役發生在1949年10月25日,此時的蔣介石大勢已去,大陸全境幾乎都已解放,國軍退守東南沿海島嶼等地。
  • 清末民國前廈門島與泉州府的管轄問題
    那些與泉州府有關的「道」,明代的漳泉道、福寧道、興泉道泉州府都在轄區內,如果這樣算來明代的泉州府到底該屬於哪裡管轄?再看下清代的「興泉永道」是什麼機構?什麼作用?由此可見在清末的鴉片戰爭後廈門開放為通商口岸至廈門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前,廈門島都是屬於泉州府管轄的一部分,(雖因臺海戰略位置重要廈門島駐地官員級別相對同安縣城較高,但管理廈門島的地方長官仍是泉州知府派出的副手,泉州府城知府在泉州城內),直至民國廈門島才獨立出泉州府的管轄。說清朝廈門島管轄泉州兩百多年的言論真的是本末倒置。
  • 本屬廣東管轄的這座神秘小島,如今竟由臺灣當局實際掌控
    ,由於該艦隊3月15日離開帛琉,到4月9日進入左營港,一共長達26天,遠多於當初開往帛琉的8天時間,艦隊究竟去了哪裡?下面就跟隨著大師兄,去認識一下這兩個神秘的小島。東沙島 曾是國民黨對大陸滲透的據點小學課本上曾講到祖國在南海的四大群島,分別是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與南沙群島。其中以東沙群島的島礁數量最少,只有一個島叫「東沙島」,其它則屬於暗礁。
  • 1949年北京解放,解放軍為什麼一定要經過這個地方?
    1949年2月3日,北平城,解放軍入城,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這之前的1月21日,我人民解放軍已經和守衛北平的傅作義將軍達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協議,這座北地第一雄城、元明清600多年的故都是和平解放的,這無疑是中華民族的一大幸事,我人民解放軍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三萬多名官兵雄赳赳氣昂昂地邁進了北京城。
  • 1955年國慶閱兵:解放軍將士換新裝
    受閱裝備數量基本同於1953年閱兵。閱兵式歷時50分鐘。首都群眾50餘萬人參加了慶典和遊行。1955年國慶6周年慶典閱兵式,最耀眼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士在實行軍銜制後換了新裝,使這次閱兵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受閱部隊指戰員,佩帶肩章、領章、軍銜,軍容嚴整地通過天安門廣場,展示了人民軍隊的嶄新風貌和豪邁英姿,標誌著我軍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 1950年5月1日 解放軍解放海南島
    1950年5月1日 解放軍解放海南島  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全島解放,海口市民集會慶祝中南大陸解放後,盤踞在海南島和由大陸逃向該島的國民黨軍約10萬人,在國民黨瓊崖保安司令兼防衛總司令薛嶽指揮下,妄圖據島頑抗。
  • 解放軍報:境外人員欲行賄南海南澎島守島官兵 被嚴詞拒絕
    《解放軍報》4月10日刊登報導:追尋天涯哨兵的戍邊情——廣東省軍區某海防團「南澎守備模範連」打造強軍文化記事,報導披露,曾有境外人員欲行賄南澎島守島官兵,被嚴詞拒絕。軍旅詩人柯原曾這樣形容南澎島的狀態。駐島的廣東省軍區某海防團「南澎守備模範連」官兵長年堅守,把青春和熱血獻給了這座小島。 是什麼讓前哨兵紮根南澎、建功海防?該團政委史日升說,這離不開強軍文化的力量。這些年,該連廣集兵智,蓄力打造群雕與陳列室、摩崖石刻與南澎十景、島曲與電影等強軍文化,培育新時期的海防衛士。
  • 解放崇明島之戰
    原標題:解放崇明島之戰   1949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五軍(軍長成鈞,政治委員黃火星),隸屬於第三野戰軍第八兵團,下屬部隊為第七十三、第七十四、第七十五師,全軍共3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