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當年老闆劉會平身上只有4000塊錢現金,他靠著這點錢在上海開了一家叫「劉師傅大包」的店。
後來「劉師傅大包」變成了「巴比食品」。
再後來「巴比食品」上市成為了市值百億的早餐第一股。
一個人如果能將一件事情專一地做到極致,那麼量變最終一定會轉化為質變。誰能想到,一個土裡土氣的賣包子的早餐小店最終能走上A股市場呢,賣著最簡單的產品卻賺了最多的錢。
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剛上市沒倆月的巴比食品。從一家小門頭變身為兩千多家連鎖門店的上市公司,巴比的順利擴張可能是因為有了這些優勢。
1.支撐擴張的財務底子好
先不談什麼行業賽道、經營模式等虛的東西,財務指標一定是我們分析的起點。
翻開巴比的財務報表看看結構,發現確實簡單得沒話說,因為全是錢。2020年三季度公司的流動資產14.29億,其中有13.3億元都是貨幣資金,佔比高達92.9%。而且公司的負債中根本沒有長短期借款,基本都是經營性負債。
利潤表中可以看到近年來公司的業績是在穩步增長的,而且銷售費用佔比不高,一是因為早餐產品的特性不需要大幅打廣告,二是公司向下鋪設的加盟店本身就能起到很好的營銷作用。
簡單總結來看就是健康、有錢。有了錢才會有進一步擴張的想像空間。
2.擴張速度有保障
有些讀者可能只知道巴比是賣包子賣饅頭的,具體怎麼賣的並不了解。其實巴比的業務模式非常簡單清晰,一眼就能看懂:
公司在城市裡建立工廠進行生產,下面的門店設立使用加盟模式。店員提前一天根據需求在手機上給工廠下單,工廠次日將速凍的包子等產品送過來。店員只需要將產品蒸一下或者其他的方式簡單加工然後上架售賣。
根據招股說明書,公司90%左右的營業收入都是來自加盟模式,部分直營店只是起到品牌宣傳的作用。而根據巴比現在的經營模式來看,加盟由於易複製性可以對擴張速度有所保障
根據巴比的門店增長速度,公司在上海、浙江等大本營地區仍保持了樂觀的擴張進度,在北京等新地區則保持了高速的開拓進度。
3.擴張質量有保障
食品安全一直是很多食品飲料公司的殺手,在財報中巴比也將食品安全風險放在了風險的第一條。從產品的質量上看,巴比只有北京地區很小的一部分在使用代工,其他都是自主生產,從食品源頭上能做到高質量的品控。
對於下遊的售賣環節,因為加盟商只需要將廠家提供的食材使用廠家提供的機器按照廠家規定的操作程序簡單加工一下,能涉及質量安全的環節並不多,所以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也能很好地保證質量——畢竟蒸個包子能有多大的失敗率呢。
而且巴比對加盟的要求也比較嚴格,隔夜的包子不能留,公司隨時派送督導員進行巡查。
4.擴張的大賽道前景好
早餐是個充滿機會的大賽道,尤其是對年輕上班族來說,早上時間緊,在外面買早飯比自己在家做飯更省時間而且還不貴。據統計,2014-2019年外食早餐市場增長速度要高於居家早餐增速。
而且近年來隨著市容市貌的不斷整改,感覺周圍街頭的早餐攤越來越少了,更不用說巴比的主戰場一線城市了。人們購買早餐的消費地點逐漸轉移到連鎖門店。就像濟南,身邊的同事們都從公司旁邊的超意興、金得利等連鎖中式快餐店買早飯了。
而巴比的門店做得更簡單,直接就是面朝大街的門頭房,為節約時間的人群提供了一種即買即走的快捷感。這種店要是開在人流量大的學校、CBD等區域那肯定不愁賣。
5.品牌+渠道是保障擴張的護城河
早餐這個大市場之所以那麼長時間都沒有跑出一家像樣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因為市場太過於分散了,而且產品的地域性較強、同一地域的產品同質性也強。做早餐門頭的很多都是個體戶,市場屬於完全競爭狀態。
但就是這種小散亂的市場對於像巴比這樣,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口碑與渠道的小龍頭更加有利。先發優勢讓巴比搶到了一些位置有利的門店渠道,品牌口碑的積累能讓公司更容易形成滾雪球優勢,發揮馬太效應。
有些人對於巴比向北方擴張會對口味差異、飲食習慣等產生擔憂,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這麼嚴重。我們可以類比做湯圓的三全食品,南北方的湯圓有不小差異,但三全還是能夠調整口味,賣得很好。
可以看到巴比的產品類別十分豐富,而且口味偏好非常具有特色。這些特色口味對於消費者來說具有更強的普適性,也就是能很好地淡化地域帶來的口味偏好差異。全國人民在吃包子這件事上還是很有共識的。
總結一下
以前去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尤其是到了高樓聳立的商業區,街邊小販早已絕跡,路邊門店都是精緻規整的裝潢,總讓人感覺少了很多煙火氣。
其實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環境,沒有了許多個體經營者的競爭才讓巴比食品能在一線城市快速發展起來。什麼時候巴比有能力將門店大幅擴張到三四線城市、真刀真槍地打敗你家門口的早餐攤時,我們就可以知道,它離早餐寡頭的位置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