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後,決心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下令減輕捐稅,釋放奴婢,興修水利,因此在東漢初年,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同樣是開國皇帝,但劉秀在對待功臣的問題上,顯然比劉邦更有辦法。劉秀對開國功給予優厚的爵祿,給予他們大量財產,但是嚴格禁止其幹政。
另外劉秀將三公的官職保留,但名稱和職掌範圍都發生了變化。大司馬改成太尉,大司徒改司徒,分別管軍事、土木工程和民政,權力比過去大大減小。同時他還規定,國家大事必須三公一起討論,共同負責,一人有罪,三人同當。與此同時,尚書臺的權力漸漸加重,尚書直接對劉秀負責,也就是說,實際的權力都掌握在劉秀一人手裡。史稱劉秀此舉是「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歸臺閣」。
由於劉秀的政策和他本人的勤政節儉,使經濟有了明顯的恢復,政治也相對穩定,沒有出現過大的戰爭和內訌。劉秀在位期間,採用「柔道」法治理國家,減輕賦稅,精簡行政機構,下令釋放戰爭期間被賣為奴婢之人。劉秀還興建太學,推尊儒學,他曾派大司空祀孔子,並加封孔子後裔孔志為褒成侯。他的一系列舉措使社會矛盾有所緩和,社會生產逐漸恢復,社會穩定,人口增長。
因為劉秀的諡號是光武,史稱劉秀統治的東漢時期為「光武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