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光武帝劉秀,妥善安置眾開國功臣,柔道治國創光武中興

2020-09-23 老wu侃國學今用

大家都知道,劉秀是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他出生時適逢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亂。劉秀隨兄劉演起兵於南陽郡,更始三年(公元25年),劉秀公開與更始政權決裂,即位稱帝,史稱後漢或東漢。之後經過長達十二年的東漢統一戰爭,陸續消滅了河北、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勢力,結束了農民戰爭、軍閥混戰與地方割據的局面。在平定動亂之後,我們來看看劉秀是怎樣安邦治國的?

  

東漢光帝劉秀

一。 仁慈皇帝,優待功臣

與東漢之前各開國皇帝相比,劉秀應該是最仁慈的開國皇帝了,他最突出的表現是成功安置了各位開國功臣,比他的前輩漢高祖劉邦要高明得多了。

劉秀的創業團隊擁有一大批傑出人才,這在後世所排列的雲臺二十八將、三十二名臣中都能見到,俗話說&34;,加上當年漢高祖劉邦曾經翦滅一批開國功臣,尤其是功勳卓著的異姓諸侯王,讓劉秀的這些開國元勳心神不定。

而仁慈的劉秀早已為這些功臣想好了退休方案,即用優厚的俸祿和隆重的禮儀來回報功臣,讓老同志們吃好喝好,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但同時削奪其權力。

 

雲臺二十八將

在建武十三年,吳漢徵蜀凱旋時,劉秀設宴犒賞將士,並大封功臣。此次受封者多達365人,其中鄧禹為高密侯,食邑四縣;李通為固始侯,賈復為膠東侯,食邑六縣。

此時有人提出異議:&34;劉秀聽後很不以為然:&34;

在大封功臣的同一年,劉秀就罷免了左、右將軍,轉而採用&34;、&34;的政治路線。這是一個信號,是劉秀對功臣的友善提醒。

  

東漢開國功臣鄧禹【劇照】

好在東漢的開國功臣們都是明事理之人,他們得知劉秀有意收繳權力後,就紛紛主動交出兵權。有的回家研究儒家經典;有的離開京城安享退休生活。因此,漢光武帝一朝,封侯的開國功臣中只有高密侯鄧禹、固始侯李通、膠東侯賈復三人曾和朝中大臣一起議論過國事,其餘功臣都安然無恙地退隱,&34;。

劉秀還接受前朝教訓,不任命開國將帥為輔政大臣,另一方面又&34;,任用一大批懂得治國安民之術和封建典章制度的文人儒士治理國家。

漢光武帝

可以說自古以來,開國君臣之間能保持這樣善始善終的美好關係,只有東漢做得最好。

二.&34;治國,創光武中興

劉秀的&34;治國,首先體現在經濟上,東漢初年,針對戰亂之後,生產凋敝,人口銳減的情況,他注意實行與民休養生息政策,減輕百姓賦稅。到建武六年(公元30年),他下詔恢復了西漢前期三十稅一的賦制。

漢光武帝劉秀【劇照】

同時,他還致力於穩定統治的經濟建設和政治建設,實行加強中央集權為中心的軍制改革,針對周邊少數民族的威脅,制定了以保守為主的邊防政策。劉秀的邊防政策基本上維護了東漢政權邊境安全與社會穩定。讓人民不再受戰爭的傷害,一心從事經濟發展。

劉秀崇尚儒術洛陽修建太學,設立五經博士,恢復西漢時期的十四博士之學;重用文人賢士,極為重視圖書文化建設和皇家藏書的收藏,讓數十年間,藏書的規模和數量超過了西漢。

然而,光武帝以&34;治國,卻是以鐵腕治吏的。無論是掌權的尚書,還是虛位的三公,一旦有過錯或者不合皇帝心意,往往會受到嚴懲。最典型的案例是平定&34;叛亂。


度田是東漢前期最重要的基本國策之一,所謂度田就是丈量田地同時統計戶口,中央政府可據此分配地方應當承擔的賦稅和勞役。這關係到中央政府能否有效地維護專制皇權和統治秩序,從而更加有效地控制廣袤的國土。

但是實施&34;觸動了豪強勢力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抵制,當豪強勢力威脅到專制皇權和國家利益的時候,光武帝體現出了壯士斷腕的勇氣,決不姑息。他除嚴懲了國家一等高官,又兼學界領袖的大司徒歐陽歙(因受賄),還有河南尹張伋等十多名郡守都因度田不實而被處死,被處刑和免職的郡縣級官員更是不計其數。從而平定了&34;叛亂。

  

劉秀半身像

因圍繞&34;各項政策措施的實行,為恢復發展社會生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使得墾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

總之,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後剛柔並濟對待開國功臣,從而妥善解決了這一歷史難題,另外在政治上,提倡&34;治國,改革官制,整飭官風吏治,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休養生息,恢復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開創了中國歷史上&34;的&34;時代。


本文由&34;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相關焦點

  • 東漢的建立與劉秀的「光武中興」
    東亞歷史第32篇:遠古中國之漢光武帝中興。 漢光武帝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不過他的父親已經不是王侯,只是居住在南陽郡蔡陽(竟湖北棗陽縣西南)的地方望侯。劉秀的哥哥劉演性格剛毅,慷慨豪放,結交天下英雄;劉秀個性謹慎,不露鋒芒,只是讀書種田,學一點武術。
  • 「中興之君與定鼎帝王」,漢光武帝劉秀的後世評價為何如此之高?
    所以在劉秀統治初期就一直奉行十分柔和的治國政策,從其政策的主要內容來看仿佛是西漢初期黃老思想的再次回歸。同時跟隨劉秀一起建立東漢的功臣武將們在建國初期也得到了劉秀的妥善安置,沒有引發不和諧的現象。但是我們在看東漢光武帝劉秀對於功臣的安置就明顯要比劉邦高明的多。《後漢書》:"帝曰:我自樂此,不為疲也。雖身濟大業,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體,總權綱,量時度力,舉無過事。退功臣而進文吏,雖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 為什麼光武帝劉秀能夠開創聞名於世的「光武中興」?
    西漢末年紛爭四起之際,漢光武帝劉秀,順天意應民聲,平息群雄。他在位33年,以柔術治國,統一了分崩離析的中華民族,開創了「光武中興」的盛世。劉秀為人寬宏大度,非常謙遜,尊重別人,平易近人;從不自以為是,妄自尊大,輕賤他人。
  • 漢光武帝劉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他的功績為什麼在歷史上默默無聞
    我們都知道漢朝在歷史上分為西漢和東漢中間還有一個王莽篡權。而東漢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我們都知道他打敗了王莽,收復了混亂的河山,繼續讓大漢王朝中興,延續了漢朝的血脈。我們知道漢光武帝劉秀在平定天下大亂之後,他勵精圖治、恢復元氣。提倡「柔道」治國,改革官制,整飭吏治,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休養生息,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開創古代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
  • 漢光武帝劉秀的千秋功績評價。
    所處時代:新末→東漢民族:漢族出生地:陳留郡濟陽縣出生時間:公元前5年1月15日去世時間:公元57年3月29日主要成就:起兵反抗王莽,建立東漢,重新統一全國,開創「光武中興」在位時間:公元25年登基(在位33年)
  • 漢武帝劉秀締造的「光武中興」,真的讓大漢王朝又活過來了嗎?
    今天要講的「光武中興或稱建武盛世,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他以「柔道」治天下,採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發展社會生產,緩和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危機,也是他將中國重新歸為大一統的局面。鄗城的千秋亭上宣告即皇帝位,國號沿用漢,史稱後漢、東漢,改元建武,劉秀是為光武帝。
  • 光武中興之帝-劉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
    光武中興之帝-劉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東漢自劉秀公元25年光復漢朝稱帝,到公元220年漢獻帝禪位曹丕,歷經14帝,國祚196年,史稱「後漢」。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漢高祖九世孫,漢景帝第六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生於公元前6年,公元25年在鄗(河北柏鄉北)稱帝,隨後定都洛陽。公元57年,劉秀死於南宮前殿,享年62歲,在位33年。舂陵起兵劉秀本為漢景帝一脈,雖為皇室貴族,但到劉秀父親劉欽這輩已經因為因為「推恩令」緣故只是濟陽縣小官吏。沒有封地,以經營田莊為生。
  • 作為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為何能夠善待開國功臣
    作為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為何能夠善待開國功臣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大漢王朝分為兩個時期,一個為西漢,一個為東漢,都姓劉,同出一支,而劉秀就是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但是劉秀卻是一位不同的開國之君,他的不同之處,也許並不是他延續了漢家天下
  • 東漢光武帝劉秀
    此時劉縯、劉秀兄弟威名遠揚,尤其是劉縯在更始政權剛成立之時,很多人便認為應該立劉縯為帝,而不是更始帝,如今劉縯聲威更重,不免使更始帝產生更多的擔憂,在一些將領的唆使下,更始帝竟然找藉口殺死劉縯,劉秀也瞬時陷入極端危險的處境。劉秀再一次做出出人意料的舉動,這一次他急匆匆趕往的是更始帝所在的宛城。
  • 漢光武帝劉秀是個怎樣的皇帝,為什麼史書對其描述較少?
    漢光武帝劉秀是個怎樣的皇帝,為什麼史書對其描述較少?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 劉秀也是東漢開國皇帝,面對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亂,隨兄劉演起兵於南陽,號稱「舂陵軍」。昆陽之戰,大敗王莽軍隊。
  • 「棗陽人」東漢光武帝劉秀
    棗陽出過兩位皇帝,一個是劉秀,一個是劉玄。公元前6年(西漢哀帝建平元年), 劉秀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九歲時,劉秀喪父,舉家遷往到蔡陽(今湖北棗陽縣西南),寄養在叔父劉良家。20歲左右時,劉秀到長安求學。
  • 漢光武帝中興
    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後,決心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下令減輕捐稅,釋放奴婢,興修水利,因此在東漢初年,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同樣是開國皇帝,但劉秀在對待功臣的問題上,顯然比劉邦更有辦法。劉秀對開國功給予優厚的爵祿,給予他們大量財產,但是嚴格禁止其幹政。
  • 光武中興 建武盛世
    指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 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採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發展社會生產,緩和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危機。
  • 東漢王朝的締造者,漢光武帝劉秀墓
    漢光武帝陵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白鶴鎮鐵謝村,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和光烈皇后陰麗華的合葬墓,當地人稱「漢陵」,俗稱「劉秀墳」。始建於公元50年的漢光武帝陵,整體由神道、陵園、祠院三部分組成。【陵冢環境】光武帝陵冢位於陵園北部,佔地面積一百餘畝,整體呈長方形、坐北朝南向,陵冢由祠廟、方丈院、陵園三部分組成。陵冢上下松柏掩映、森然靜謐,陵前有穹碑一通,碑身上刻「東漢中興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從陵冢到門闕修有神道,神道兩側原排列有石像、石馬等石雕和整齊蔥蘢的柏樹。
  • 不可思議的劉秀——漢光武帝 劉秀
    《中國帝王奇聞趣事》不可思議的劉秀——漢光武帝 劉秀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西漢漢景帝後裔,東漢開國皇帝。新朝末年,一介布衣的劉秀趁勢起兵,最終於公元25年於河北稱帝,建立東漢。後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結束自新朝末年以來軍閥混戰的割據局面。
  • 劉秀的軍事體制改革,是實現光武中興的必然之選
    軍事領導體制的這種轉變充分體現了他獨特治國理念,有利於進一步集中軍事力量和集結皇權,為光武中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建立了東漢政權,創造了光武中興的局面。這與東漢初期穩定的軍事指揮系統和統一後軍事領導體制的變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漢光武帝劉秀,白手起家締造東漢王朝,親賜漢委奴國王金印!
    漢光武帝劉秀,漢高祖劉邦九世孫,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28歲起兵,31歲稱帝,在位33年,享年61歲。漢光武帝劉秀,稱得上是中國最勇敢、最勵志的皇帝。為了繼承先祖遺願復興漢室,劉秀依然使用漢朝年號,建立東漢王朝,被人們尊稱為漢光武帝!
  • 中國古代名帝:漢光武帝劉秀
    由於這時爆發了赤眉起義,劉秀利用機會加大收編起義軍,壯大自己的力量,而劉玄這時也被起義軍擊敗。劉秀經過幾年的戰爭後使割據的局面得到了統一,並於建武元年(公元25年)登帝,史稱漢光武帝。光武帝即位後,在總結前朝的基礎上,確立了一套新的治國方略,其核心是好儒任文、以柔治國。為了穩定和鞏固封建統治,首先致力於整頓吏治,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 劉秀建立東漢時,天下兵戈如火,為何能快速實現「光武中興」
    但是光武帝劉秀直接讓國家步入中興,與他後世的三代帝王迅速開創了一個持續近百年的治世:公元36年劉秀統一中國到公元57年駕崩,他用21年的時間創建了被史學大家司馬光和梁啓超讚美為「 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光武中興」。
  • 金融五千年——《光武中興》
    《金融五千年》第二十二集《光武中興》,精彩內容如下: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省棗陽市)人 [1] 。東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九世孫,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