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真紀念亭(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2013年6月13日,農曆五月六日,是唐代高僧鑑真大師圓寂紀念日。
鑑真大師(688~763),唐代高僧,又稱過海大師、唐大和尚,東渡日本弘法,成為日本律宗始祖。鑑真大師是廣陵江陽人,俗姓淳于,早歲出家學律、天台,又至長安、洛陽參學,後歸揚州,於大明寺講律傳法。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日僧榮睿、普照來唐留學,見中國戒律之盛況,遂於天寶元年(742)懇請鑑真大師東渡弘傳律法。大師深有所感,決心赴日弘布戒律,當時請求隨同前往弘法之弟子共有祥彥、道興、道航等二十一人。大師先後五次東渡,皆因國人不舍,又遭海賊、暴風等而未能成行,其間顛沛各地達十一年之久。其後大師雙目失明,卻不稍減赴日之志。
天寶十二年間,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再次懇請大師東渡,已經是第六次啟航,當時與大師同往者共有法進、曇靜、思託等十一人,大師時年六十有六。日本天皇遣使慰問,並詔賜「傳燈大法師」之號。大師依道宣律師之戒壇圖經,於東大寺毗盧遮那佛前營建戒壇,師親為君民上下傳授菩薩戒,又為日僧重授戒法,此為日本登壇授戒之始。其後,大師於大佛殿西創立戒壇院,又於院北建唐禪院,盛化四眾。日本天平勝寶七年(755),大師受賜新田部之邸,乃建寺為結界道場。次年,大師受任夏大僧都,未久任大僧正,然以教務繁雜之由請辭。天平寶字元年(757),日本天皇賜「大和尚」之號,並賜備前國水田一百町,大師於上園地啟建伽藍,寺成,日本天皇又賜「唐律招提」之額,不久下令修建戒壇,並敕日本國人入此學律受戒,乃成為授戒傳律之根本道場。此外,大師復請於下野藥師寺、筑紫觀世音寺啟建戒壇,這兩所戒壇和東大寺戒壇並稱為日本三大戒壇,從此以後,日本律法大興。天平寶字七年五月六日,大師面西結跏趺坐示寂,世壽七十有六。
鑑真大師東渡日本傳戒弘法,同行者有揚州白塔寺僧法進、泉州超功寺僧曇靜、台州開元寺僧思託、揚州興雲寺僧義靜、衢州靈耀寺僧法載、竇州開元寺僧法成、藤州通善寺尼智首、揚州優婆塞潘仙童、胡國人安如寶、崑崙國人軍法力、瞻波國人善聽等數十人。帶去經像法物眾多,包括如來舍利、彌陀、藥師、觀音、彌勒等造像,金字《華嚴經》《大佛名經》《大品經》《大集經》,南本《涅槃經》《四分律》,法礪、光統《四分律疏》,天台《止觀法門》《法華玄義》《法華文句》《天台四教儀》《小止觀》《六妙門》等,定賓《飾宗義記》,觀者寺亮律師《義記》,南山道宣《含注戒本疏》《行事鈔》《羯磨疏》,懷素《戒本疏》,《比丘尼傳》《大唐西域記》《戒壇圖經》等共四十八部,菩提子、青蓮華莖、天竺革履及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之真跡行書等,對發展日本醫學、雕塑、美術、建築等皆有極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