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初年,玄琬大師奉詔為皇后、太子、諸王等授菩薩戒。(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1月26日,農曆十二月七日,隋代高僧玄琬大師圓寂紀念日。
玄琬(562~636),隋唐時代著名高僧。雍州(陝西)新豐(一說弘農華陰)人氏,俗家姓楊。十五歲從曇延出家,受具足戒;後就洪遵律師,學四分律,涉獵律部三年;復依曇遷法師,研習《法華》《大集》《楞伽》《勝鬘》《地論》《中論》《百論》等諸經論。曇延法師欲造立丈六釋迦牟尼像,未果而寂。玄琬大師繼承其志,於隋文帝仁壽二年,在長安延興寺鑄成此像。造像之外,玄琬大師還曾造經四藏,備盡莊嚴。
到唐太宗貞觀初年,玄琬大師奉詔為皇后、太子、諸王等授菩薩戒,當時朝廷特意為師建普光寺。又受敕為皇后、六宮及妃主等授菩薩戒,不久又於苑內德業寺為皇后書寫先有經藏。太宗敕令讓玄琬大師監督在延興寺中另造經藏,玄琬大師認為身受天子之託,又能藉此大弘佛法,務必盡心竭力。但自北周滅法、隋朝再興以來,傳世佛經大都雜亂混合、文理乖背,玄琬大師聯合義學沙門,開始整理勘定。經過幾年整理,所存經藏面貌一新,綱領清楚,條順理通。佛教史曾有佛教經典之結集,玄琬大師整理經藏之意義也與此相同。在此期間,玄琬大師還撰有《唐眾經目錄》五卷。
玄琬大師又曾上書太子,勸行行慈、減殺、順氣、奉齋四事。太宗聞其說後,特於貞觀九年下詔,自三月至五月斷殺。唐貞觀十年十二月七日,玄琬大師示寂於延興寺,世壽七十有五。太宗敕賜葬具,唐朝沙門之有敕葬,實以師為嚆矢。玄琬大師著有《佛教後代國王賞罰三寶法》《安養蒼生論》《三德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