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軍閥吳俊升之子吳泰勳——民國公子將軍4

2020-12-16 澎湃新聞
吳俊升三次婚姻換來唯一親生兒子

       在眾多民國公子將軍中,吳泰勳是比較特殊的一位。作為黑龍江軍閥吳俊升的獨子,他是民國時期最年輕的將軍,也是 「落馬」最快的將軍。我們先從他的父親吳俊升說起吧。

       吳俊升,遼寧昌圖人,這位東北王張作霖的左膀右臂,為奉系的壯大和鞏固出力頗多,在民國成立前就已官拜奉天后路巡防隊的統領,被譽為張作霖手下的「三駕馬車」之一,此後更是坐上黑龍江督軍的寶座。吳俊升在仕途上春風得意,但家事上卻有無限憂愁,最大的煩惱就是沒繼承人。  

吳俊升(1863-1928),原名兆恩,字秀峰,後字興權,又字子琴,綽號吳大舌頭,奉天昌圖人,奉系軍閥。


       吳俊升娶過兩個老婆,大老婆生過一子一女,但都不幸夭折。二老婆因過早去世,無所出。年近半百的吳俊升只能將弟弟吳俊武的兒子吳泰來過繼過來,聊解膝下無子的憂愁。  

       弟弟的孩子畢竟不是親生的,吳俊升還是想要一個親生兒子,於是他又娶了第三個老婆石氏。終於,在民國成立的同一年,也就是1912年8月,吳俊升盼來了他日思夜想的親生兒子,也是他唯一的一個兒子——吳泰勳。  

       老年得子,吳爸爸對兒子自然是寵愛有加。他給兒子取字號時定為「幼權」。吳俊升字興權,兒子字幼權,可見他對兒子抱著多大的希望。但過度的溺愛,鑄就了吳泰勳恣意妄為的性格。畢竟有著督軍爸爸這棵大樹的保護,誰敢反對他呢?吳泰勳在這種情況下逐漸成長起來。    

民國史上最年輕的將軍

       轉眼間吳泰勳16歲了。民國時期,16歲的男性可以獨當一面。所以吳俊升不僅給兒子解決了婚事,還決定讓他踏入軍旅,完成繼承人的養成計劃。

       怎麼培養兒子呢?吳俊升決定效仿頂頭上司張作霖,讓兒子張學良從上校幹起。1927年2月,吳俊升大筆一揮,以黑龍江督軍的身份任命兒子為督軍公署衛隊騎兵營營長,兩個月後又通過張作霖掌握的安國軍政府正式任命兒子為陸軍步兵上校。  

       民國軍閥中不乏父親讓兒子從校官起步的事例,但16歲就當上校還是首例。即便如此,吳俊升還不滿意,又在兩個月後通過安國軍政府晉授兒子為陸軍少將。就這樣,吳泰勳的上校還沒捂熱呢,就當上將軍了,這絕對創下「世界紀錄」,可以申報吉尼斯了。要知道張學良是19歲當的上校,20歲當的少將。而青海軍閥馬步芳的兒子馬繼援也只是在上校的記錄上與吳泰勳打平,升少將則是19歲的事情了。

       但年輕的吳泰勳真的能扛起重任嗎?答案是否定的。作為「京城五大少」之一,吳泰勳習慣了公子哥的生活,對衛隊營完全不管不問,不僅賭毒全染,還泡上了父親的丫鬟,並成功讓吳俊升升級為爺爺。這下吳爸爸又氣又喜,氣的是兒子不爭氣,喜的是這個丫鬟生的是男娃,也就是說吳家第三代後繼有人了!

       為了讓兒子有出息,吳俊升痛下決心,要讓兒子戒菸。他下令將吳泰勳關起來,並戴上枷鎖,門口安排貼身警衛看守,不讓家屬有提供鴉片的機會,也不讓泰勳有逃跑的機會。在接下來的七天裡,吳泰勳菸癮屢次復發,但任憑他如何痛哭流涕,吳俊升始終不為所動。七天後,看著瘦弱的兒子,吳俊升下了一個決定,他對兒子說:「你那個營別管了,少將銜也別掛了,讀軍校去吧!」   

       1927年9月,吳泰勳以黑龍江督軍公署上校參謀的名義被保送到位於瀋陽的東北講武堂第八期騎兵科學習。吳泰勳的少將當了才三個月,就沒了。就在這時,一樁意外使他的人生發生了巨大改變。      

父親被炸死後,投靠張學良

       1928年6月4日,東北王張作霖在乘坐火車抵達皇姑屯時被日軍埋設的炸彈炸斃,連帶著陪同在旁的吳俊升也成了犧牲品。其實吳泰勳還是比較幸運的,因為當時講武堂正好放假,他決定隨侍大帥一同出關,順帶回家見見父親。不想車抵山海關,已在那裡迎駕的吳俊升要兒子轉坐轎車先行出發,去瀋陽準備迎接事宜,自己要和大帥在山海關停留一些時間。吳泰勳遵命下車,改道出發。不想這一別,竟成了父子間的訣別,卻使他躲過了皇姑屯之難。

       當噩耗傳到時,吳泰勳悲痛萬分。失去了父親的庇護,自己將來的命運會怎樣呢?作為黑龍江督軍的繼承人,自己太年輕了。想去繼位?在軍隊中根本沒有地位,再加上那個非嫡親的哥哥、時任第18師師長的吳泰來也不會答應。事實上在皇姑屯事發的第三天,吳泰來就公開宣布代理黑龍江督軍。吳泰勳思之再三,決定去找張學良。

       有道是同命相憐,不親也親。同樣失去父親的張學良在見到吳泰勳之後,「觸人傷情」,兩人相擁大哭。事畢,張、吳結為金蘭,成為義兄弟。就這樣,吳泰勳找到了比父親實力更強的新靠山。不過黑龍江督軍之位最後落於吳俊升的另一部下——萬福麟之手,與吳家再也無緣了。

       1928年11月,吳泰勳在講武堂畢業,但他並沒有重回軍旅。孝字為先的吳泰勳為父親守喪一年,在此期間他辦起了慈善,比如以父親的名義在瀋陽創辦興權中學堂,學堂的經費以及學生的學費,全由吳家承擔,此舉為吳家爭得不少美名。  

       一年很快就過去了。義兄張學良覺得吳泰勳該在軍隊中有所作為,子承父業才是對亡父最好的報答。正好張學良要組建一支新的警衛部隊,便問吳泰勳有沒有興趣「出山」。家仇在身的吳泰勳當即答應,並主動出資購買組建部隊所需的馬匹。  

       部隊很快就組建起來了,番號是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衛隊團(對外稱東北陸軍步兵第61團)暫編騎兵隊,由吳泰勳任隊長。這個騎兵隊轄四個大連,編制等同於騎兵團。可是作為隊長的吳泰勳該佩戴什麼軍銜呢?        

       前面說過,吳泰勳16歲就被任命為陸軍少將,即便是進入講武堂學習,也是以上校的名義。可騎兵隊隸屬衛隊團,團長劉多荃也只是一個上校,總不能讓隸屬於衛隊團的騎兵隊長也佩戴上校軍銜啊。好在吳泰勳並沒有計較這些,沒等張學良與他「交流」意見,就主動找來中校軍銜戴上了。        

       1930年1月20日,19歲的吳泰勳被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正式任命為暫編騎兵隊中校隊長。這是吳泰勳第二次踏入軍旅,起步軍銜是中校。一年後,衛隊團擴編為衛隊統帶部,原團長、現統帶劉多荃升為少將,吳泰勳也隨之升任為上校。       

吳泰勳的騎兵隊正在接受張學良的檢閱,1930年10月攝。


       吳泰勳的騎兵隊執行的是保衛張學良及其家眷的任務,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質,可見張學良對他的信任。但吳泰勳卻對張學良逐漸產生了不滿,究其原因,主要是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東北軍不戰而丟失東三省。正在北平隨侍張學良的吳泰勳驚聞此事,痛惜萬分,家都被佔了,為什麼還不打回去?張學良卻堅持由南京中央解決此事,不願調動部隊打回東北。待到被國民政府寄予厚望的國聯調查團無所作為之後,東北已經建起了滿洲帝國,反攻東北也已失去最佳時機。吳泰勳一怒之下,辭去軍職,以示抗議。

為救東北變「漢奸」,侍候戴笠私生活       

       隨後,對打回東北不死心的吳泰勳和軍統負責人戴笠搭上了線。事實上張學良與戴笠相識,吳泰勳便是中間人。吳泰勳還介紹了一批父親的老部下為軍統效力,比如著名的「藍衣社」五虎將之一王天木,就是他介紹給戴笠的。給吳俊升當過副官的李萬正、裴級三、吳安知等人,也是吳介紹的,他們經過特務訓練後潛往東北建立情報站。不想功敗垂成,李萬正和裴級三在天津剛剛建起情報站就被日本憲兵隊破獲。不僅如此,李、裴在被逮捕後不久叛變,反成了日本人的高級特務,迫使正在天津當寓公的吳泰勳避居香港,不再想著去報父仇了。     

       吳泰勳在香港住了一年多,當他發現日本人和偽政權都沒有動他在北平和天津的資產後,便決定冒險回津居住,畢竟一個東北人在香港的生活很不習慣。不料他坐船抵達上海的當天,就被日本憲兵隊逮捕了。        

       日本人會因為天津情報站的事情找自己麻煩嗎?這是吳泰勳在被關押期間一直想的問題。好在沒過多久,新在南京建都的汪偽政權特務頭子李士群出面,將他放了出來,日本駐上海的憲兵司令也對吳泰勳表示歉意。或許是汪偽政權考慮到吳泰勳是吳俊升兒子的這個身份會對東北軍有一些號召力吧,他就這麼安全地回到了北平的家。        

       吳泰勳見汪偽和日方對他十分客氣,竟逐漸萌發了曲線救東北的念頭。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吳泰勳和汪偽政權開始頻繁聯繫,日方甚至還將黑龍江的部分吳家資產還給了他。在這種情況下,吳泰勳一方面繼續保持與戴笠的聯繫,一方面主動要求去河南的國統區策動吳俊升舊部反正。雖然這件事沒成,但他還是被汪偽國民政府任命為少將參贊武官,時為1944年6月2日。這一年吳泰勳33歲,再次當上了將軍。        

       有了官方身份,吳泰勳在建軍不成的情況下,乾脆大肆在北平和天津開設「交易所」,發展投機生意,靠此獲利銀圓百萬。抗戰勝利後,大部分汪偽高官都在為出路而苦惱時,吳泰勳卻是一身輕鬆,因為戴笠已經任命他為軍統局的少將額外參議,並陪伴戴笠視察了軍統的天津站和北平站。       

       吳泰勳究竟在戴笠身邊具體幹些什麼呢?文強有過專文回憶:「戴(笠)身邊帶著一名特別的副官,人稱之為『活王八』……立前站後,唯唯諾諾,甚至是鬼鬼祟祟的,主要是侍侯其荒淫無恥的私生活。入夜戴假裝回到由平津頭頭安排的住地,實際上則宿在吳所準備的『香巢』」。       

       靠著與戴笠的關係,吳泰勳繼續在國民政府當少將。與此同時,吳泰勳還不忘與戴笠的部下拉好關係。當戴笠遭遇空難身亡後,吳泰勳不僅沒有失勢,反在保密局長鄭介民的庇護下官拜少將設計委員。       

吳泰勳騎兵圖,1930年10月攝,時任騎兵隊隊長。


       好日子終究是要到頭的,對於完全放棄重振吳家聲威的吳泰勳來說,1949年是他的命運轉折點。這一年,國民黨軍隊經過三大戰役之後精銳盡失,國府的倒臺已成必然。由於吳泰勳與中共沒有任何交集,他只能想辦法離開大陸。於是他和老婆商量,決定舉家遷居香港,靠著在北平、天津的資產安度餘生。不想他前腳抵達香港,後腳就得到老婆遭遇空難的消息。不僅如此,他的所有家產在變現之後,也伴隨墜毀的飛機盡數喪失。        

       1949年10月15日,華北人民法院以大漢奸的罪名通緝吳泰勳,但這個消息對於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此時的吳泰勳貧困交加,又身染疾病,同年12月因病去世,年僅38歲。這位生於民國元年的少年將軍,隨著國府在大陸的垮臺一同消逝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他是民國史上最年輕的將軍,也跟張學良拜過把子
    ——魯迅 在眾多民國公子將軍中,吳泰勳是比較特殊的一位。作為黑龍江軍閥吳俊升的獨子,他是民國時期最年輕的將軍,也是 「落馬」最快的將軍。我們先從他的父親吳俊升說起吧。 民國史上最年輕的將軍 轉眼間吳泰勳16歲了。民國時期,16歲的男性可以獨當一面。所以吳俊升不僅給兒子解決了婚事,還決定讓他踏入軍旅,完成繼承人的養成計劃。 怎麼培養兒子呢?吳俊升決定效仿頂頭上司張作霖,讓兒子張學良從上校幹起。
  • 狗肉將軍還是牌九將軍?民國奇葩軍閥中的戰鬥機
    民國時代軍閥當道,各類「奇葩將軍」層出不窮,但在所有的奇葩中,張宗昌也是最突出的一個。他草根出身,長大後成了混子——俗稱無賴,官方名稱是流氓無產者,後隨著山東人闖關東的大潮北飄到了東北,在給中東鐵路當築路工時,因人高馬大得到俄方賞識,當上了工頭,並藉此拉起一個胡幫組織,逐漸成為海參崴一霸,據說當地所有妓女上崗時都要先由他「抽頭」,儼然有了收「初夜權」的領主派頭了。
  • 大名鼎鼎的民國四公子是誰?他們的結局又怎樣?—四公子之張學良
    大清滅亡之後我們華夏就進入了軍閥混戰、外敵入侵的民國時期,這一段歷史中有著說不完的歷史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有關民國四公子的故事,他們都是誰?結局又怎樣?今天請各位讀者跟著星漢的文字走進他們所生活的那個亂世。
  • 西北軍閥馬步芳之子馬繼援——民國公子將軍1
    熟悉中國近代史的朋友們可能會有所耳聞,他是民國時期常年割據青海的軍閥——馬步芳的獨子,也是指揮青馬部隊在隴東地區與彭德懷第一野戰軍鏖戰達三年之久的一名國軍悍將。高中生成為現役軍官       馬繼援,生於1921年1月18日,甘肅河州(今臨夏)人,字少香。作為青海軍閥馬步芳的唯一繼承人,馬步芳是極其注重培養這個兒子的。
  • 民國四公子都有誰? 盧小嘉和張學良相比如何?
    民國四公子主要指代民國時期四位有名的世家子弟,不過關於四公子人選一直以來也受到爭議,而人們現在所認可的民國四君子主要是張伯駒,袁克文,張學良,溥侗四人,不過在其他的版本中也有盧小嘉說法。其二袁克文,是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的第二子,因為本身出生於軍閥世家,所以能夠從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後的袁克文更是軍閥家族中的一股清流,喜好詩文,琴棋書畫,和喜歡權勢的父親袁世凱截然不同。為了不參與父親的政權,袁克文後來隱居起來,在1931年時病逝,享年41歲。
  • 四川軍閥楊森之子楊漢烈——民國公子將軍3
    子承父業,這是民國期間大部分軍閥給兒子們安排的人生道路。對眾多「少帥」們來說,在「老帥」的精心安排下,他們中間很少有人能夠從基層鍛鍊起步。比如馬步芳的兒子馬繼援,還沒進部隊就給按了個上校參謀長的名義,等讀完軍校直接當上了少將旅長,更奇怪的是軍政部對這些還竟然都承認了……       四川軍閥楊森是極少數做到從基層培養兒子的軍閥之一。他的邏輯是,要想成為他楊家軍的接班人,必須在戰場上歷練,而且還得從基層起步。就這樣,楊家次子楊漢烈從一名小小的少尉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為一名將軍。
  • 民國四公子中最低調的一位,父親是大軍閥,他58歲做一事感動中國
    民國是一個相當紛亂的社會,軍閥橫行,戰爭不斷,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那就是一個亂世,我們都知道,亂世出英雄,不僅如此,亂世也出佳話,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位民國四大公子中的一位,他的父親是一位大軍閥,而他卻是一位鼎鼎大名的愛國收藏家,他就是張伯駒。
  • 民國軍閥混亂,十大軍閥是怎麼排序的
    原標題:民國軍閥混亂,十大軍閥是怎麼排序的 段祺瑞(1865—1936),原名啟瑞,字芝泉,晚號正道老人,中國安徽合肥(今屬肥西縣)人,民國時期政治家,皖系軍閥首領,北洋三傑」之一。
  • 民國五大軍閥「綽號」,一個比一個奇葩,最後一個叫「廁所將軍」
    【民國五大軍閥「綽號」,一個比一個奇葩,最後一個叫「廁所將軍」】段祺瑞,叫「歪鼻將軍」,因為他一生氣就把鼻子氣歪了,所以就有了這個外號。馮國璋,叫「糊塗將軍」,馮國璋的夫人是袁世凱安插在他身邊的眼線,這位當過大總統的人到死都沒明白為什麼袁世凱能知道他的一舉一動,夠糊塗了吧。
  • 民國軍閥知多少(一): 北洋混戰時期的民國軍閥,有沒有你們省的
    民國軍閥是20世紀初影響中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他們名義上服從中央政府的統治,但實際上卻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勢力並想方設法擴大自己的勢力,軍隊是他們的主要政治資本。延續時間從中華民國成立到1949年,分為兩大階段,北洋軍閥混戰階段和國民黨新軍閥階段。我們今天講的是北洋混戰時期,從1912年民國建立到1928年。
  • 真正的「官二代」,民國四公子,後來他們都怎麼樣了
    為了保存實力,避免禍端,背負罵名「不抵抗將軍」。作為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大兒子,再加上少帥學良被後人津津樂道的風流韻事,我想,沒有人會反對作為民國四公子之一。作為民國四公子之一,他一生並不熱心政治,爭權奪利,然而,在他身上,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溫文爾雅,與世無爭,在自己的圈子裡,熱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雖最後落魄,不幸病逝,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完自己的一生,也是無憾了。
  • 真正的「官二代」,民國四公子,後來他們都怎麼樣了
    簡單說就是都有個很牛的老爸,或是一方軍閥土皇帝,或是大總統,要不就是富商巨賈。總之,他們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官二代」,又因為在他們身上都有著一些傳奇色彩的故事,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因此,稱他們為「民國四公子」。但是,具體都是誰,有不同的版本,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四公子都是誰,後來他們都怎麼樣了呢?
  • 民國軍閥混戰時期十大特色軍閥
    自1916年袁世凱死後,軍閥分裂,各方混戰不堪,直到張學良率領東北軍宣布「易幟」,民國政府才算是名義上統一了全國,在這十三年的時間裡,各路軍閥你方未罷我便登場,其中有英雄,亦有敗類,今天為大家盤點下民國軍閥中的十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 民國風雲之亂世軍閥
    ,號稱「北洋之虎」,皖系軍閥的首領。段祺瑞執政府製造了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三一八」慘案。其本質,也不過軍閥而已。民國時期直系軍閥首領。「二七慘案」是吳佩孚一生之中最大的黑點,使之被唾棄百年,甚至萬年!然而在民族大義上,這個秀才將軍,卻一點也不含糊。九一八事變後,吳佩孚多次參加反日活動。日本特務機關想選擇其為傀儡,建立全國性政權,被吳佩孚嚴詞拒絕,保持了晚節,保持了民族大義。也正因為此,吳佩孚死因至今成謎。
  • 風華時代的民國四公子都是誰? 四大公子究竟是哪四位?
    風華時代的民國四公子都是誰? 四大公子究竟是哪四位?時間:2016-08-24 12:37   來源:百山探索編輯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風華時代的民國四公子都是誰? 四大公子究竟是哪四位? 民國四公子都是誰?
  • 民國四公子都有誰?
    今天小編和大家聊一聊民國期間被譽為民國四公子的都有誰? 首先袁克文 (1890年—1931年),字豹岑,又字抱存、抱公,號寒雲,又署龜庵,河南項城人,崑曲名票,被稱為民國四公子之一。
  • 民國四大公子都是誰?居然還有袁世凱溥儀的至親
    二.袁克文:(1890年—1931年),字豹岑,又字抱存、抱公,號寒雲,又署龜庵,河南項城人,崑曲名票,被稱為民國四公子之一。袁世凱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朝鮮人)所生。1931年死於天津。長兄袁克定。袁克文是袁世凱的次子,1890年7月出生於朝鮮漢城。他從少年時代即有過目成誦的天賦,記憶力非一般人能比。因此,袁世凱對所生17子、15女最寵愛者就是袁克文。
  • 民國四公子,時代造英雄,張學良說自己:唯有好色似英雄
    引言民國時期,風起雲湧,各路英雄,盡顯本事。談起民國,不得不說一說「民國四公子」,因為在他們身上有著許多的共同點,都家世顯赫,俗稱為世家子弟。簡單說就是都有個很牛的老爸,或是一方軍閥土皇帝,或是大總統,要不就是富商巨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