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古代勞動人民對未來總是充滿了希望,從很多傳說,故事都看得出來,人說正月裡面都是年,那今天就是年裡的最後一天。
非常時期買菜很困難,今天筆者排了好久的隊買了豬頭肉和黃瓜,晚上家裡做了一盤豬頭肉拍黃瓜,這麼好的下酒菜,豈有不飲一杯的道理?於是乎三杯兩盞淡酒,盤子裡就剩下了一塊略大的豬頭肉,和若干塊黃瓜。
筆者看著最後一塊豬頭肉,夾起來後又放了下去,為何?因為筆者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道理,是什麼呢?就是有這一塊豬頭肉在,它不論大還是小,這盤菜就是豬頭肉拍黃瓜,如果這塊肉不在了,剩下的這些黃瓜又該如何自處?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跟這個道理還是很像的,可是他們不一樣。沒有皮,毛就沒用了。可沒有了豬頭肉,就只有無法自處的黃瓜了。並且它還不能另做他用。
忽然想起來小的時候,家裡第一次賣房子,搬家。那時候非常不舍。對媽媽說,家沒有了。媽媽說,有我的地方就是你家。用現在的話講,媽媽特別A。
筆者喜歡看一些野史的書籍,之前看桃花扇,覺得有一段特別有趣,就是最後的時候左良玉起兵靖難,用的原因是崇禎太子尚在,他不能效命於金上。當然歷史評價是如何成為忠臣的,筆者不知道,也不想評論,孰是孰非其實也不是那麼重要,但,師出有名實在太重要了。
那位崇禎太子就好比豬頭肉拍黃瓜裡最後的那一塊豬頭肉,就好像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的天子,劉備的衣帶矯詔,項羽手中的楚王,等等等等,在歷史上幾乎數之不盡。什麼名正言順,天理正義,到頭看來,其實無非就是豬頭肉拍黃瓜裡的最後一塊豬頭肉。
不過歷史的亭臺樓閣,終究是南國寺,鏡中花,說得近,離得遠,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然後現實生活中呢,這塊豬頭肉又是什麼,缺是一個仁者見仁的故事了。
他是筆者媽媽說的那句話,有我的地方,就是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