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知道李嘉誠是華人首富,資產數以千億計算,那麼李嘉誠是如何從一個窮小子變成了大名鼎鼎的華人首富呢?
如今回首李嘉誠一生,其中最關鍵的一戰,就是1978年李嘉誠以6億資產控制了60億的和記黃埔,這次成功以小搏大,奠定了李嘉誠的華人首富的地位。讓李嘉誠從此開始真正平步青雲。
其實許多人不知道,李嘉誠在50歲之前事業並不算成功。當時李嘉誠雖然小有成就,但是不過是香港的中等商人而已。1978年,李嘉誠50歲,這一年他開始了人生最大的一次冒險。
1972年李嘉誠把長江實業在香港上市,開始懂得了利用資本運作。李嘉誠後來回憶,60年代開始,他發現很多英國公司利用資本運作,然後通過很少的資本就可以控制很龐大的資產,這讓他得到了很大的啟發。
於是1978年,李嘉誠決定冒險收購九龍倉。當時九龍倉是怡和洋行旗下兩大公司之一,不過由於業績不好,導致股價非常低迷。怡和洋行當時是香港最大的洋行之一,實力非常驚人。李嘉誠發現怡和對於九龍倉的控股並不牢固,而且九龍倉的股價非常低迷,如果自己可以趁機在市場吸納九龍倉的股票,那麼就可以控制九龍倉,並且最終利用九龍倉旗下的地皮來開發房地產。
當時九龍倉的市值遠遠低於他們的淨資產。李嘉誠隨後偷偷在股市收購九龍倉的股票,不過很快有一個記者也發現了九龍倉的價值,並且發現了李嘉誠正在偷偷吸納九龍倉的股票,他把消息爆出來,於是很多股民跟著瘋搶九龍倉的股票,結果九龍倉股價就開始暴漲。
李嘉誠沒有想到這個情況,他手裡的現金並不充裕,隨著股價大漲,他已經無法繼續收購,這個時候李嘉誠只持有20%的九龍倉股票,還不及最大股東怡和洋行的股份。怡和洋行也發現了李嘉誠的收購,於是他們也開始布局反收購。
怡和為了對付李嘉誠,不惜請出了滙豐銀行,因為當時怡和自己的現金儲備也不足。滙豐出面讓李嘉誠停止收購。李嘉誠知道得罪怡和可以,卻不能得罪滙豐,因為自己以後很多生意還必須依靠滙豐的支持。
於是李嘉誠口頭上答應了滙豐放棄收購。不過李嘉誠知道,如果自己現在放棄,那麼就會功虧一簣,而且自己還會虧掉一大筆錢。李嘉誠四處打聽,發現了兩個事情,第一個事情是滙豐託管了和記黃埔的股份,但是卻一直希望可以為和記黃埔找到一個合適的大班,另外一個事情發現當時的世界船王包玉剛也有意收購九龍倉。
於是李嘉誠就約了包玉剛見面。李嘉誠提出了一個一石二鳥的計劃。李嘉誠答應包玉剛,把手裡的九龍倉股份以低於市場價格轉賣給包玉剛,不過包玉剛需要利用跟滙豐的關係,幫助自己收購和記黃埔。
包玉剛認為此舉自己也非常有利,於是就答應了李嘉誠。於是包玉剛受讓了李嘉誠手裡的九龍倉股票,李嘉誠雖然賣便宜不少,但是依然獲利5千萬。同時包玉剛牽線搭橋,讓滙豐銀行把和記黃埔的股份轉讓給了李嘉誠,而且售價只有市場價格一半,同時還可以分期付款。
最終李嘉誠以區區3千萬美元的首期款就收購了市值60億的和記黃埔。當時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市值才6億,和記黃埔的市值卻高達60億。李嘉誠成功以小搏大,成為了人生最關鍵一戰,從此李嘉誠開始一步登天。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