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15號線貫通的消息不光炸裂了閔行南部的各位親們,長寧徐匯普陀寶山的部分小夥伴也澎湃不已,這意味著離預計的年底建成開通又近了一步!環境良好、運行整點、性價比高的軌道交通已成為上海市民出行的不二之選。在全市軌交站點越來越星羅棋布的同時,你可知道1號線最初的起點並不在莘莊,5號線的誕生也有波折和傳奇故事。時任閔行區副區長汪祖超近日走進黨建服務中心,在「四史學習」欄目中為大家講述《打通最後五公裡—閔行城市交通發展歷程》。
(全文根據錄音摘編整理)
閔行「撤二建一」時,提出發展交通
閔行發展歷史,建設情況比較簡單,閔行區成立以來,在建設方面為當時的規劃、城市管理做了些超前的工作。1992年9月26日新的閔行區成立到現在,27年。90年代初期上海的形勢是,1990年左右中央批准上海改革開放,決定開發浦東,對上海是重大舉措,決定了上海發展的方向,1992年10月市委到閔行,區縣合併成立新的閔行區,對全市來說,決定開發浦東,對上海是機遇,對閔行是挑戰。
90年代初整個上海的實力——1992年我作為上海市教育代表團一員到日本考察大阪教育,大阪報出的GDP數字,嚇了一大跳,差不多是上海的20倍,當時上海人口很多了,各方面建設也可以,但大阪的GDP比上海高几十倍,事實就是這樣。開發浦東,需要做的事很多,市裡壓力也很大。當時外灘,對過看上去一片農田,對我們撤二建一的閔行區是很大的挑戰——閔行區要發展,依靠市裡重大傾斜,可能性很小,全市的建設重點放到浦東去,好多事要縝密思考。
正在改建中的地鐵莘莊站 攝於2020年6月底
區縣合併後,區委區政府深刻體會到發展的方向是招商引資,依靠土地發展經濟,這種條件下,一手發展經濟,一手抓基礎設施,雖然閔行跟徐匯較接近,發展條件也較好,有漕寶路、吳中路、滬閔路,但真正要城市化建設,困難還是很多,包括所有的基礎設施,水電煤路,幾乎都還是零——現在每人至少一部手機,當時通信是個大問題,當時的電話還不是數字的,是程控的,為了招商引資,每個鄉鎮拿出土地,第一個就是造電話局。
基礎設施和經濟發展同步發展,區委區政府在抓這兩個重點的同時,又提出抓交通。新的區政府是1993年三四月份成立,當年就提出要發展軌交,1993年3月份就成立了莘閔輕軌(現在的5號線)指揮部,現在都很明白,這件事很重要,地鐵的好處不言而喻。
「兩個創新」,市領導當場拍板
軌交的優點是整點,這是其他公共運輸都不能代替的,但在90年代上海絕大多數老百姓和幹部沒概念。1990年開工1號線,1993年從徐家匯到錦江樂園,1994年試通車,車子裡幾乎沒什麼人。客觀上,錦江樂園到徐家匯沒多少人流量,閔行人不可能乘車到錦江樂園換地鐵到徐家匯,大多數老百姓對軌交的概念還是很陌生的,但我們在1993年區委區政府成立後,馬上決定把軌道交通引進來。
施工中的莘莊地鐵1號線工地 攝於1995年8月31日
當時上海建設軌交的模式是,市政府負責資金,區政府負責動遷。1993年決定要搞1號線時,差不多已到家門口了,當時市裡也有難處,要開發浦東,1號線是上海市第1條線路,後面要做的事很多,這種情況下,區委決定我們要搞新的思路,一是建1號線,將1號線引到閔行區,二是採取新的模式,發揮閔行區的土地優勢。
1994年2月份,時任閔行區委書記黃富榮,也是當時的區長,我們兩個去找當時的副市長夏克強,提出1號線延伸到莘莊,最後5公裡——實際是4.65公裡,操作模式跟其他區不一樣:所有土地我們騰出來,所有動拆遷我們負責,所有路基我們來做,閔行當時有很多幹部是鐵道兵出身,做路基有優勢。我們提出後,夏市長馬上拍板「可以試試」。這樣1994年2月份就把這件事定下來了。
說「敲定」其實也沒那麼簡單,地鐵這麼大的項目是要國家批的,上海的第1條軌交當時現代化程度是最高的,車輛系統是最新的。當時第1條地鐵從新客站到錦江樂園16公裡,還在試運行,還沒驗收,還要延伸5公裡,難度很大,即使市長同意,還要報國家計委。理論上,要運行、驗收、移交後才能延伸,當時市政府就同意了。
接下來,閔行就決定用自己的力量做這三件事,把土地騰出來。當時做了預算,大概要7個多億,當時的閔行,七八億是大數字。我們決定土地和動遷梅隴鎮負責,區裡造3個車站,路基我們自己做。1號線延伸段,上海地鐵1號線的正式試通車是1994年4月份,而我們的延伸段是1994年11月份正式開通,在試通車的當年。
最早是作為觀光線來運營的
上海出現了一個名詞「地鐵房」
這條線路花了兩年,到1996年底開通,最後財政花了1.8億,梅隴鎮拿了445畝土地。兩年後我們就把1號線延伸到了莘莊。當時還有個想法,蓮花路站,外環路站,莘莊路站,建成後要開發房地產,把這些錢賺回來,有3個多億嘛,但在地鐵1號線即將完工時,我們又做了個決定:所有沿線的開發都放棄,搞環境建設,為什麼?
1993年剛剛成立閔行區時,四五月份,黃菊市長到閔行參加一個現場會,黃富榮書記去接,當時的滬閔路全部是建設堆場,當然黃菊市長說得很委婉,說「我這個市長沒當好」。回來後,富榮就說,市長批評我了,滬閔路一塌糊塗。所以1996年1號線延伸段正式試通車時,我們把準備開發房地產的這些錢拿回來搞環境建設。後來黃菊市長又從徐匯到閔行,說「眼睛一亮,全部都是綠化」。
地鐵的開通將窗外的農田變成了高樓
1號線延伸到莘莊後,產生了巨大受益,這是我們始料未及的,「地鐵房」不是閔行區發明的,是上海老百姓叫出來的。當時說「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通了後,上海人認可了閔行的一套房,到市區上班準點方便,上海市出現了一個名詞「地鐵房」,在閔行。吸引了大片的年輕白領,人口比例相當一部分是年輕人,他們大多是80年代恢復高考後,90年代買房到閔行,這些年輕人在閔行成家立業,也為後來閔行發展貢獻了力量。
地鐵給閔行帶來了進一步的發展機遇,房地產幾乎一下子在全市名列前茅,相當長一段時期,比浦東還要高。1號線建設中,閔行區敢為人先,取得了先發效應。如果當時不建設延伸段,今天它也會來,但可能是5年10年後,先發效應就沒有了。
建設5號線,十年磨一劍
接下來是5號線。1993年閔行區就成立了指揮部,決定把5號線延到老閔行去,當時匯報的思路是新的思路,用BOT的辦法,目的是告訴市政府,這個錢你不用出,我們自己想辦法解決。所以1994年,我們拿到國家計委批覆的時候,我們項目融資的方式是BOT,也是中國的軌道交通第一個BOT項目,這樣就通過了立計劃。
後面還是很艱苦的,誰也沒搞過,國際上的模式,當時跟5個國家談,韓國、日本是我帶隊去的兩個國家,原來第一個準備跟大阪的一家地鐵公司合作,後來跟澳大利亞一個公司建設。日本的公司很感興趣到中國來,但也非常懷疑、不相信能搞得起來。後來跟澳大利亞籤約,1994年立項,1995年籤約,1996年動工。後來發生了變故,董事長過世,內部意見不統一,他們覺得在閔行這個項目到底有沒有前途——國外對我們的看法很有意思,一方面很感興趣,另一方面對上海的建設速度規模抱懷疑態度。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上海的發展是超越一般的發展思維模型。
2003年11月25日,上海軌道交通5號線是國內第一條採用高架輕軌制式建成試運營的軌道線,也是第一條上海自行生產的輕軌車輛上線運營的軌道線。
1996年我們繼續尋找新的方式,找到了久事公司,區政府出資50%,久事公司出40%,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出10%,地鐵5號線整整花了10年。差不多2002年建成,總算把地鐵通到了昆陽,昆陽當時號稱「閔行的西伯利亞」,昆陽的老百姓做夢都想不到地鐵會到家門口。不到3年,我離開的時候2003年,5號線已經沒位子坐了。
正因為有了5號線,現在奉賢才有延伸段,否則可能到今天還沒有地鐵。這兩條線路都是閔行區委區政府下了很大力氣做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敢為人先,我們得到的是先發效應。沒有5號線,後面在馬橋的開發也不太可能。這兩條線路對改變閔行的交通環境,提高閔行的地位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全市也是領先的。
縱觀閔行區發展的過程,有一條很重要,就是抓住機遇,鍥而不捨。當然現在做事情對程序的要求不一樣,有一條是一樣的,敢為人先。改革開放中,有好多機遇,瞬間就變了,錯過就沒有先發效應了。
上海地鐵1號線
1990年1月19日,上海地鐵1號線正式開工建設。
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鐵1號線南段(徐家匯站至錦江樂園站)開通觀光試運營,線路全長6千米,共設車站5座,開啟上海的軌道交通時代。
1995年4月10日,上海地鐵1號線全線(上海火車站站至錦江樂園站)開通試運營。
1996年12月28日,上海地鐵1號線南延伸段(莘莊站至錦江樂園站)開通試運營。
1997年7月1日,上海地鐵1號線南延伸段與主線貫通運營。
2004年12月28日,北延伸段一期(上海火車站站至共富新村站)試運營。
2007年12月29日,北北延伸到(共富新村站至富錦路站),線路總長達到36.89千米。
上海地鐵5號線
2000年8月8日,上海地鐵5號線開工建設。
2001年10月,上海地鐵5號線高架橋全線貫通。
2003年11月25日,上海地鐵5號線(莘莊站至閔行開發區站)開通運營。
2014年4月,上海地鐵5號線南延伸工程獲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同年6月30日,5號線南延伸工程正式開工。
2018年12月30日,上海地鐵5號線南延伸段(東川路站—奉賢新城站)開通運營。
BOT: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縮寫,通常直譯為「建設-經營-轉讓」。BOT實質上是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經營的一種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機構之間達成協議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機構頒布特許,允許其在一定時期內籌集資金建設某一基礎設施並管理和經營該設施及其相應的產品與服務。
本文為閔行區融媒體中心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記者:崔松鴿
編輯:崔松鴿
欄目統籌:方雨斌
部分圖片摘自「上海地鐵」
↑保存圖片-打開抖音
和我們一起抖吧↑
猜你喜歡
△
△
△
△
原標題:《1號線延伸,5號線誕生,「地鐵房」萌芽……閔行都經歷了什麼?》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