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在電影《天堂電影院》中的運用

2020-12-09 牧心微筆記

淺析"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在電影《天堂電影院》中的運用

原創 牧心微筆記 2020-02-14 10:13:28

文/牧心圖/網絡

《天堂電影院》是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時空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是《海上鋼琴師》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2,長達2小時53分鐘的電影,通過「現實」與「回憶」兩條主線,講述了主人公多多在小鎮的老放映師艾弗來多的影響下,離開家鄉,成長為一個著名導演的故事。這一對「忘年之交」,也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角色之一。

這部電影看起來節奏平緩,敘事也沒有太多的跌宕起伏,但越看到最後,內心的震撼卻越來越大。對於回憶、成長、夢想、童年、初戀……這些每一個人似乎都要經歷的因素,在這部電影當中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而這,要歸功於導演對鏡頭語言的運用,尤其是對「蒙太奇」的表達手法的運用,這種表現手法不僅使電影看起來連貫有序,並且在推進影片敘事、渲染影片情緒、詮釋影片主題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最終讓這部電影成為人們心中的經典。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在電影《天堂電影院》中的運用。

01 什麼是「蒙太奇」?

「蒙太奇」是音譯單詞,來源於法語單詞Montage,本來是建築學的一個專業術語,意思是重組、裝配。後來被引申到電影領域中,指的是有意識的時空與鏡頭的組接方法。簡單來理解的話,就是電影當中,一個影像與另一個影像的拼貼方式。

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影漸漸地有了聲音和色彩,「蒙太奇」手法就成了影像、聲音、色彩、光影之間聯結與切換的關係,蒙太奇的手法也因此有了更加廣闊的使用天地。

對於影視當中「蒙太奇」手法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過。比如蘇聯的庫裡肖夫,還有艾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他們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總結了蒙太奇的規律與理論,並開創了電影的蒙太奇時代。

在這些人當中,把整個蒙太奇藝術理論「集大成」的人,當屬世界級電影大師艾森斯坦。他提出的「 1 + 1 = 3」公式把蒙太奇藝術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為完整的蒙太奇理論的形成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那什麼是「 1 + 1 = 3」理論呢?在艾森斯坦的著作《 蒙太奇論》一書當中,他指出:

把兩個不同性質的鏡頭組接在一起,必然會產生一種衝突,這個衝突會產生第三重含義,從而形成一個新的鏡頭概念。

簡單來說,每一個電影鏡頭都有各自的含義,如果把兩個含義不同的鏡頭組合在一起,又會產生這兩個鏡頭之外的第三層含義。三層含義加在一起,達到帶動觀眾情緒,引起觀眾共鳴的目的。艾森斯坦作為世界級電影大師,在蒙太奇理論和實踐方面所做的大膽的實驗和探索是非常重要的,也為電影得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02 「蒙太奇」的3種表現手法及在電影中的應用分析

在艾森斯坦的電影蒙太奇理論中,提出了幾種表現手法。其中包括平行蒙太奇、復現蒙太奇、隱喻蒙太奇等等。

1.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也稱作「交叉蒙太奇」。在電影語言當中,有「時間平行,空間交叉」的說法,因此,平行蒙太奇指的是不同地域,不同時間的鏡頭組接到一起,形成一種多條線共同敘述的方式,從而能夠讓電影的情節更加豐富。並且由於平行蒙太奇過濾掉了其他所有繁瑣的情節,讓情節更加緊湊,也節省了電影的篇幅,擴大了影片的信息量,並且加強了影片的節奏,讓整部影片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在《天堂》電影院當中,總共有3處非常明顯的「平行蒙太奇」的運用方式。我們知道,這部電影其實是男主角多多的「回憶錄」。那麼「回憶」與「現實」就構成了這部電影的兩條敘事主線,也是兩條平行線。

第一處運用,是多多回憶起他的忘年交艾弗多,在一次放映電影的時候,沒有留意到膠捲過熱引發了火災,艾弗多本人差點喪命,被多多從火海當中救了出來。演到這裡的時候,鏡頭從回憶切換到「現實」當中,多多眉頭緊鎖,雙目圓睜,可以感受到多多現在對這件事仍心有餘悸,也可以體會到艾弗多對多多的重要。因為艾弗多可以說是改變多多命運走向的最重要的人。

第二處運用,是多多的初戀女友艾蓮娜在一個雨夜突然出現,吻上多多的雙唇。就在這個回憶中美好的雨夜,導演突然將畫面切回到現實中,此時的多多悵然若失,雙目空洞。這代表了他們戀情的終結,和男主角心中的無限的遺憾。僅僅幾秒鐘的切換,導演就將多多人生中最重要的感情線、至今單身的原因表達了出來,當然也暗含了他離開西西里島的原因。

第三處運用,是多多離開西西里島,艾弗多告訴多多:「離開這裡,去羅馬,這個地方被詛咒了,離開這裡才能實現夢想。」當天晚上多多一夜未眠,坐在臺階上思考自己的將來。這個時鏡頭又切回到現實中的多多,他從床上坐起來,一臉痛苦地扶著頭,暗示那個晚上所做出的「離開」的決定,依然讓現在的他非常痛苦和不舍。但正是這次離開才讓多多真正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有了一定的成就。

以上3處蒙太奇的運用,既清晰有力地點明了多多成長過程中三個重要的轉折點,也增加了每個轉折點的情感飽滿度,讓人回味無窮。這就是「平行蒙太奇」的魅力所在。

2.復現蒙太奇

復現蒙太奇相當於文學作品中的重複手法,能夠揭示電影主旨或者能夠刻畫關鍵人物的重點鏡頭重複出現,從而達到刻畫人物、深化主題的作用。

在這裡,重複性並不是指的是同一個鏡頭的重複,而是同一件事物在不同鏡頭中以不同方式的出現,而這些重複性也不僅指的是物品,也有可能是色彩、對白、聲音等。

在《天堂電影院》中,也有3處明顯的「復現蒙太奇」的運用。

一是物品檸檬的復現,體現出多多對家庭、母親的懷念。在「回憶線」的敘述中,不管多多在放膠捲還是對著膠捲說臺詞,畫面背景都有一盤檸檬,似乎是一個恬淡家庭生活的象徵,檸檬的不斷復現就像是在一遍遍地傳達對家庭、母親的思念。

二是小鎮上一個瘋子的復現。瘋子總是出現在他們經常活動的廣場上,大叫著「廣場是我的!」成年多多回來參加艾弗多葬禮看到電影院被拆除時,瘋子又出來喊:「這是我的廣場!」多多笑了,或許始終不變的瘋子讓多多依然感受到故鄉的溫度,小鎮生活還是那麼熟悉。瘋子每出現一次,多多對這種生活的懷念便增加一分。

而第三處就是電影院場景的復現。不論是一遍遍出現的放映窗,還是每部電影放映結束的「Fine」,還是那個大的「獅子口」,每一次復現都體現著時間的流淌與變化。通過對檸檬、瘋子、電影院場景的不斷復現,導演展示出多多對家庭、小鎮生活、電影院的思念之情,通過一遍遍地復現,對故鄉的思念一層層加深,讓人身處其中無法自拔。

因此,對關鍵人物和關鍵事物的不斷重複,能夠強化整部電影的主題,讓導演的思想和電影主旨更容易被觀眾所理解。

3.隱喻蒙太奇

隱喻蒙太奇的手法,可以說是最終讓我們看懂這部電影的關鍵所在。看懂了其中的「隱喻」,才能真正看懂這部電影。

艾森斯坦認為:

隱喻蒙太奇就是把創作者要表達的寓意或感情植入到影片中的某個鏡頭或場景中,通過鏡頭或場面的對列,達到創作者的表現意圖。

在《天堂電影院》中,導演一直沒有明確地說明小鎮的落後、封建、保守,也沒有說明小鎮的愚昧落後會對多多的電影夢產生什麼影響,卻通過「獅子頭放映口」的一系列變化暗示小鎮對夢想的「吞噬」過程,這也是艾弗多執意讓多多離開小鎮的原因。

第一個場景:神父進電影院審片,搖鈴表示要切下吻戲時,獅子頭張大嘴巴的形象出現;

第二個場景:官員來審查電影,要求插播新聞片時,獅子頭的形象又出現。

在這裡,獅子頭隱喻著當時的社會中,教會與權力控制和禁錮著人們的思想。

還有一次,多多看電影的時候,想像中的獅子頭突然張開了大口,好似暗示著如果多多成為天堂電影院的放映員,他的夢想與將來,也將被吞噬。

這種隱喻最直觀的一次表述,是在那場電影院的火災當中。老放映員艾弗多為了讓大家可以看到電影,放映機投射到電影院外的白牆上,卻沒有注意膠捲的溫度,突然膠片著火了,蔓延到整個電影院。這時候火從獅子頭中噴出,灼傷了艾弗多的眼睛。

這暗喻著如果想在小鎮上追求電影夢想,必然會被這裡權力至上的現實所毀滅,被吞噬。也為艾弗多要求多多離開埋下伏筆。

通過「隱喻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導演將小鎮的落後、愚昧與對人們權力思想的控制表達了出來。同時,也為多多離開西西里島去追求自己的電影夢埋下了伏筆,也增加了這部電影的主題深度。

03 結 語

在《天堂電影院》中,導演通過對平行蒙太奇、復現蒙太奇、隱喻蒙太奇的運用,將故事的主線與重大轉折巧妙地安排在了一起,將「美好」與「愚昧」、「進步」與「落後」「離開」與「守候」的糾結情感在看似平淡的故事講述中表達了出來。這種電影手法,不僅僅是一種技巧性的安排,更是主題表達的需要,讓我們在影片中感受到了主角多多痛苦的掙扎會議,以及艾弗多對多多情感的真摯,讓我們在感動之餘唏噓不已,回味無窮。

相關焦點

  • 淺談蒙太奇手法在電影中的運用
    蒙太奇是一個外來用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裝配、構成。而在電影中,蒙太奇則是將不同的鏡頭組合在一起,俗稱剪輯。通過蒙太奇,也能為鏡頭賦予與它們單獨存在時不同的意義。對於非專業的觀眾們來說,其實未必能看出某處使用了蒙太奇手法,但在身臨其境的觀影中,也不知不覺的受到了蒙太奇的影響。那這篇文章,就來聊聊電影中常見的蒙太奇手法。
  •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淺析電影的蒙太奇手法及藝術特色
    除了感人的故事情節之外,電影最大的藝術特色在於影片中蒙太奇手法的應用,以及鏡頭語言的使用。蒙太奇是什麼?蒙太奇(Montage)在法語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國它被發展成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是俄國導演發展出來的理論。
  • 幾種常用的蒙太奇手法解析及在剪輯中如何運用?
    一部電影的剪輯,時常會有多種蒙太奇手法交叉混合使用,剪輯的好壞最後很大程度會影響整部影片的觀感。電影蒙太奇方法,就是把兩個或者多個元素合成一個具有全新內容的方法。早在十九世紀末期的時候,電影大師們就開始使用蒙太奇——這個使電影產生了飛躍的手法。蒙太奇在電影創作中呈現了驚人的藝術效果並創造了感人的藝術力,在流動的畫面結構裡面,蒙太奇成了最有效的創作方法。
  • 生於520年,創吳均體,1500年前小詩,運用電影蒙太奇手法
    說起蒙太奇,大家會想到電影的拍攝剪輯手法。蒙太奇手法是電影拍攝中的一種常見表現手法,簡單地理解,就是將不同的鏡頭組合在一起,形成了重新的排列組合。電影剛剛出現的時候,攝像機擺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進行拍攝,所以拍攝出的內容類似於舞臺劇。而蒙太奇手法的出現就打破了這種時空上的局限,可以按照不同的目的進行組合。
  • 視聽語言中蒙太奇的手法運用是什麼?看看下面的案例就知道了!
    蒙太奇是視聽語言中的一種運用手法,那麼蒙太奇的運用手法是什麼呢?本文,小編給大家分享一篇案例,大家看完之後應該會有一定的理解。此處運用平行蒙太奇,不同時空發生的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故事情節並列表現,揭示柯布是由於對茉兒的內疚導致潛意識裡一直會出現茉兒的影像。2、交叉蒙太奇在亞瑟的夢裡即第二層夢境中,柯布盜取齋藤保險箱裡的秘密文件,亞瑟甦醒導致夢境崩潰。
  • 這些電影中經典的蒙太奇手法了解一下!
    蒙太奇多運用於專業的電影領域,是一種視頻剪輯手段;在影視藝術中,蒙太奇是指電影創作中的剪輯組合,當不同的鏡頭拼接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特定意義。這就是蒙太奇的魅力所在,選擇不同的蒙太奇手法,同樣的鏡頭片段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會產生不同的主題以及劇情。
  • 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你都知道哪些?
    電影,作為一門光影藝術的同時,它也是一門剪輯藝術,剪輯藝術以蒙太奇手法為重要手段。蒙太奇(法語:Montage)是音譯的外來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電影發明後又在法語中引申為「剪輯」。通俗來說,蒙太奇就是通過不同的鏡頭剪接,從而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手法。
  • 藝考大辭典|電影中經常出現的蒙太奇手法,究竟是指什麼?
    當不同鏡頭拼接在一起時,往往又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特定含義,通過人為的拼貼剪輯,形成「有意涵的時空」,大的方面可以分為表現蒙太奇和敘事蒙太奇。3、表現蒙太奇也被稱為對稱蒙太奇。5、平行蒙太奇以不同時空(或同時異地)發生的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情節線並列表現,分頭敘述而統一在一個完整的結構之中。幾條線索平列表現,相互烘託,形成對比,易於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效。裡菲斯格、希區柯克都是極善於運用平行蒙太奇的大師。
  • 《誤殺》:詳解電影裡兇案的蒙太奇手法
    《誤殺》海報下面我來解析一下這部影片(以下部分有劇透):詳解影片中出現的蒙太奇手法電影裡男主角李維傑掩蓋真相使用的最核心手法,靈感來自於韓國電影《蒙太奇》,即利用「時間的剪輯」來欺騙所有的人,這裡面邏輯鏈有些複雜,下面我就展開來給大家剖析一下
  • 以《南極大冒險》為例:分析蒙太奇的三種表現手法及實際應用
    電影中,最基本的元素是鏡頭。而連接鏡頭的主要方式是蒙太奇,可以說,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獨特的表現手段。今天,我將以《南極大冒險》為例來簡單分析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分析其帶來的獨特魅力所在。一、什麼是蒙太奇?蒙太奇(Montage)在法語裡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國它被發展成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它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它可以劃分為:敘事蒙太奇、表現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其中前一種是敘事方式,後兩種主要用以表意。
  • 從唐詩宋詞中的蒙太奇手法,讀懂古人意境中的情感之美
    但蒙太奇並非深奧,可以簡單理解為剪輯手法,是為了呈現電影主題而運用的通用、多變的剪輯、拼接鏡頭的方法。 組合鏡頭的手法、水準不同,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情感、心理感受,但蒙太奇手法並非是現代人的專利。 早在千百年前,古代文人墨客早就把蒙太奇手法玩得出神入化。
  • 淺析電影鏡頭語言——蒙太奇剪輯(上)
    蒙太奇原為建築學術語,是由法國音譯而來,意為構成裝配。最早被延伸到電影影像上,後來逐漸在視覺藝術等衍生領域被廣為運用。在愛森斯坦看來,蒙太奇不僅是電影的一種技術手段,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哲學理念。講到這裡,各位似乎仍然沒有理解蒙太奇的具體含義與實際應用。
  • 《瘋狂約會美麗都》:淺析人物、聲畫、手法在荒誕派電影中的運用
    與寫實型的作品不同,荒誕派作品通常是奇特怪異的,使用誇張甚至是荒謬的表現手法,以喜劇的形式向我們展示現實的醜惡與恐怖,人生的痛苦與絕望。在觀看荒誕派電影捧腹大笑的同時,能感受到作品向我們傳達的悲哀與絕望。
  • 誤殺所使用的蒙太奇手法解析
    首先什麼叫做蒙太奇呢。其實蒙太奇是一種電影的剪輯手法,就是將不同的片段剪輯在一起的時候產生特定的含義。電影誤殺中使用了四中蒙太奇手法。分別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顛倒蒙太奇,反射蒙太奇這四中手法,那我們就來列舉一下片段中所使用這些手法的案例。首先我們看看平行蒙太奇的案例:素察不是平平和她母親打死的:將不同的時空的多條情節進行平行表現,包裹在一個完整的情節構架中。電影《誤殺》中的明顯表現就是:賽場上的李維傑向旁邊的觀眾解釋為什麼醫護人員上場的原因。
  • 李白《春思》中的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的剪輯組合,以及鏡頭的有機組接等形式,與古詩詞的意象並列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李白的《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這又進一步說明了,「燕草如碧絲」應當是思婦想像中的景象,思念是溫柔的,想像中的燕地的春草也如碧絲一般纏綿柔軟,是思婦移情於物的結果,因為燕地是丈夫所在的地方,那裡的春色也應當美好吧。而「秦桑低綠枝」是個近景鏡頭,是思婦目睹之景,才能見其低垂貌。 兩個意象,其實是同一時間內,不同空間的事物的組合,這是典型的並列蒙太奇手法,這也體現了蒙太奇跨越時空的藝術能力。
  • 《一秒鐘》VS《天堂電影院》:我們都在追逐一顆星星
    《一秒鐘》近乎全程是圍繞著膠片進行,《天堂電影院》被剪下的膠片、引發火災的膠片等等,都是預示主人公即將到達命運轉折點的標誌。膠片本身,也是一個特定時代裡電影的化身,在曾經技術尚不發達的年代,影片多由膠片攝製並放映,這是一代人的情懷,也是許多人夢的起點,也是記憶的載體。同時,在影片中,放映員的特殊地位也是有固定代表的,比如《一秒鐘》裡範電影的搪瓷茶缸,《天堂電影院》艾費多的放映機。
  • 天堂電影院,是往昔歲月的天堂、是淳樸人情的天堂、是電影的天堂
    若說電影是造夢的藝術,那麼電影院就是上帝遺落人間的魔盒,其中上演的悲歡喜憂,都引領觀眾體會不曾經歷的人生。電影是生命的延展,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電影《天堂電影院》,就是為電影藝術送上的一首抒情散文詩。我們隨著鏡頭,一同在歲月斑駁、光影明暗中,徜徉在電影的異色世界中。
  • 《誤殺》中出場率最高的蒙太奇主要講的是什麼
    在影片中,李維傑說自己看過一千部懸疑電影,雖然影片開頭只是當作笑話看,但是他是真正將自己看的影片運用在這場瞞天過海的大戲之中。其中運用最多的就是蒙太奇,那蒙太奇主要講的是什麼?什麼樣的影片才可以成為蒙太奇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
  • 電影理論學家庫裡肖夫,蒙太奇美學理論體系,奠定了畫面的魅力
    ,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蒙太奇這個詞,它原本其實是建築學裡面的術語,如果翻譯過的話就是腳手架的意思那麼放在電影中,它講的是電影鏡頭的結構,如何理解這個結構,就是一種表情會被解讀出不同的含義,這就是電影有趣和它的神奇之處,根據庫裡肖夫的實驗表明,影響觀眾對畫面的觀感和影響觀眾情緒的東西,其實並不是某一個單一鏡頭的內容,而是若干個鏡頭的並列和組接,這就證明了任何一種電影或是視頻
  • 《天堂電影院》——請允許我保留這最後的瀟灑
    為了將影片的各個環節處理得自然流暢,影片製作者用了蒙太奇的技術,比如中年多多躺在床上回憶時,海風吹到屋內,屋內的風鈴叮噹作響,這時鏡頭一轉,閃回到童年多多他在教堂裡睡覺,手裡拿著祭祀用的搖鈴,比如艾佛特的手撫在童年多多的臉上,再展開時多多已經長大。同時影片還具有很強大的空間環境,《天堂電影院》的導演兼編劇渚塞佩.託爾納託雷曾經說過,「天堂電影院並不僅僅是間放映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