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赫戰爭二十年分裂之痛仍難消

2021-01-07 環球網

【埃菲社塞拉耶佛4月6日電】波赫首都塞拉耶佛6日舉行紀念儀式,紀念塞爾維亞軍隊圍困該城20周年。

組織者為死難者擺放了11541個紅色的椅子。塞拉耶佛許多地方都刷上了白色數字「11541」。

據各種統計數據顯示,20年前開始的塞爾維亞軍隊對塞拉耶佛持續將近4年的包圍,是20世紀在歐洲發生的最漫長的對一座城市的圍困。1992年4月6日,塞族軍隊用250輛坦克和120門火炮將塞拉耶佛包圍,不間斷地對其進行轟炸,波赫戰爭爆發。

1995年11月,代表前南斯拉夫三方的波赫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克羅埃西亞總統圖季曼和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在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達成並草籤了結束波赫戰爭和實現全面和平的協議。

【路透社塞拉耶佛4月6日電】20年前波赫戰爭爆發時,面對二戰以來歐洲最可怕的暴行,西方卻遲疑不決。

紀念日到來之際,這個巴爾幹國家嚴重分裂,在按照民族定額組建的難以駕馭的政府中,塞族人、克族人和穆斯林艱難地分享權力。在加入歐盟的漫長道路上,這個國家落後於其他前南斯拉夫鄰國。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4月6日報導】20年後的波赫仍存在相當深的裂痕。3個民族———穆族、塞族和克族相互間很難和平共處,儘管他們的語言十分接近。

在塞拉耶佛市中心的一家咖啡館裡,3位大學生坐在一起。他們看上去沒有多大區別:衣著相似、聽同樣的音樂、對未來懷有同樣的恐懼。三人都是1992年,即戰爭爆發的那年出生。然而埃妮達、娜塔麗婭和伊戈爾卻在不同的環境裡成長,他們在不同的學校讀書,從歷史課上獲得不同版本的關於這場戰爭的表述。穆族、塞族和克族對他們的過去都有各自的詮釋,甚至連戰爭何時爆發、怎樣爆發都沒有統一的看法。

如今,20年過去了,空氣中仍散發著緊張氣氛。對伊戈爾來說,這已習以為常:「我喜歡塞拉耶佛,卻不能在這裡生活,對此頗為遺憾。當我在這裡時,感到一種不安,因為我有塞族名字。當我與朋友一起坐在這裡、他叫我的名字時,我不禁要打個寒戰:我感到恐懼。」

(未經允許,其他媒體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

相關焦點

  • 「血與蜜之地」——波赫戰爭爆發二十年祭
    1992年4月6日,歐盟的前身歐共體正式承認南斯拉夫聯邦的加盟共和國波赫獨立,而就在這一天,反對波赫獨立(波赫波什尼亞克族[即穆斯林]、塞族和克羅埃西亞族[克族]支持獨立——編者注)、堅持留在南聯邦的波赫塞爾維亞族(塞族)動用坦克和火炮將塞拉耶佛包圍,不間斷地對其進行轟炸,波赫戰爭由此爆發。
  • 「波赫戰爭」,誰是輸家?誰又是贏家?
    「波赫戰爭」的歷史背景 上世紀九十年代,國際戰略格局劇烈震蕩,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也陷入一場深刻的國家危機,並且在國家分裂和民族衝突的漩渦中越陷越深
  • 解體之痛:前南斯拉夫為什麼會走上分裂之路?
    順便說一句,整個二十世紀歐洲的戰亂動蕩,肇始和終結都來自巴爾幹,先是世紀初兩次巴爾幹戰爭揭開歐洲動亂序幕,將歐洲拖入兩次世界大戰的泥沼,到世紀末再以前南斯拉夫解體引發的巴爾幹戰爭宣告20世紀的終結。中國人常說一句話:「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這裡可以套用這句描述蜀地之亂的話來描述巴爾幹:歐洲未亂巴(爾幹)先亂,歐洲已治巴(爾幹)未治。
  • 解體之痛:前南斯拉夫為什麼會走上分裂之路?
    順便說一句,整個二十世紀歐洲的戰亂動蕩,肇始和終結都來自巴爾幹,先是世紀初兩次巴爾幹戰爭揭開歐洲動亂序幕,將歐洲拖入兩次世界大戰的泥沼,到世紀末再以前南斯拉夫解體引發的巴爾幹戰爭宣告20世紀的終結。  中國人常說一句話:「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這裡可以套用這句描述蜀地之亂的話來描述巴爾幹:歐洲未亂巴(爾幹)先亂,歐洲已治巴(爾幹)未治。
  • 波赫戰爭風雲人物今何在?
    本報綜合報導 隨著前波赫塞族領導人卡拉季奇的被捕,全世界又一次把注意力集中到前南斯拉夫地區。上世紀九十年代這裡曾爆發了歷時三年多的波赫戰爭,導致20萬人死亡,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戰爭期間,出現了一大批風雲人物。十多年之後,他們的命運如何呢?
  • 老將軍法庭服毒自盡,波赫戰爭再添幽魂
    對他的審判算是在追討一段舊債,二十多年前波赫戰爭發生在巴爾幹半島上,而普拉利亞克的這段舊債就是在這場戰爭期間欠下的。二十多年前全世界較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有三個:蘇聯、我國和南斯拉夫。論資排輩的話,前蘇聯當然是老大哥了,可是老大哥後來逐漸失去了領導力,因為我們慢慢不再聽話,南斯拉夫也開始不聽老大哥的話,兩國先後都提出了帶有自身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對蘇聯那套東西有點拋棄了的意思。
  • 波赫戰爭風雲人物 西方大國的棋子
    當年波赫戰爭期間湧現出一大批風雲人物,十多年過去了,他們的命運有了天壤之別。可以說,這些風雲人物都或多或少地成為西方大國操縱的棋子,所以他們的命運自然不在自己掌握之中。南斯拉夫地區,從來都是大國棋盤上的棋子。
  • 逃亡十餘年 波赫戰爭「戰犯」被捕
    1993年,姆拉迪奇(左二)在波赫戰爭中,在逃亡十餘年後,他於26日在塞爾維亞被捕。米洛舍維奇卡拉季奇塞爾維亞政府26日確認,受戰爭罪指控、逃亡10餘年的前波赫塞爾維亞族軍隊總司令姆拉迪奇當天在塞爾維亞被捕。
  • 背景資料:波赫戰爭
    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開始解體。「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簡稱「波赫」,前南6個共和國之一)穆斯林、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三個主要民族就波赫前途發生嚴重分歧:穆族主張脫離前南獨立,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克族也主張獨立,但希望建立鬆散的聯邦制國家;塞族則堅決反對獨立。1992年3月,波赫議會在塞族議員反對的情況下正式宣布波赫獨立。4月,歐共體和美國相繼予以承認。塞族隨即宣布成立「波赫塞爾維亞共和國」,脫離波赫獨立。
  • 波赫戰爭「掌控生死的女主人」被判14年監禁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一家法院27日宣布,一名在上世紀90年代波赫戰爭期間參與種族屠殺的女子戰爭罪罪名成立,判處14年監禁。  阿茲拉·巴希奇,現年58歲,波赫戰爭中克羅埃西亞族武裝部隊成員,被稱為「掌控生死的女主人」。她在1992年至1995年波赫戰爭期間施暴,包括虐待被俘虜的塞爾維亞族平民、殘忍殺人不留全屍。
  • 波赫:飽受戰爭苦難的平民球隊徵戰世界盃
    2014年世界盃將是波赫首次參加世界大賽。1992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波赫宣布獨立,波赫足協也單獨獨立出來,但由於戰爭的原因,直到1996年波赫足協才被國際足聯接納,1998年才被歐足聯接納。1994年世界盃預選賽、1996年歐洲杯預選賽時,波赫足協還未成為國際足聯和歐足聯的會員,都未參賽。
  • 南斯拉夫解體、波赫戰爭和科索沃戰爭的起因和結果
    自1945年至上世紀東歐劇變約40年的時間內,南斯拉夫渡過了相對平靜的一段時期,但民族分裂的暗流在湧動。我們看這張1991年的南斯拉夫民族地圖,在這片2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民族和種族是如何的複雜,南斯拉夫的分裂與混亂,絕非一日之寒。
  • 阿媒:波赫戰爭走過20年 仍面臨嚴重政治經濟問題
    阿拉伯人投資建造的「塞拉耶佛城市之心」購物中心中國網4月20日訊 據卡達半島電視臺網站4月18日報導,波赫戰爭已過去20年1995年的代頓協議帶來了和平,但戰爭給波赫帶來的傷口難以癒合,成千上萬因戰爭流離失所的波赫人只有很少一部分重回家園。波赫政治分析家奧斯曼·索芙特時表示,代頓協議對國家進行了劃分,形成了10個行政區,建立了由波士尼亞人、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領導的框架,難以達成共識,由於政府框架問題,目前波赫面臨嚴重的政治分歧。
  • 南斯拉夫解體,巴爾幹成為動亂和戰火的代名詞,波赫戰爭一觸即發
    得知該消息的,穆斯林和克族主張波赫從南聯盟獨立出去,但塞族方面則堅決主張波赫留在南聯盟地域境內。南聯盟混亂的局勢,讓一直蠢蠢欲動的西方勢力開始"興奮"起來。以德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支持南聯邦的分裂,歐盟的前身——歐共體這時也參與了進來,並決定三方派出代表在葡萄牙進行會議。
  • 波赫:戰爭與和平|讀+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簡稱波赫)東鄰塞爾維亞、黑山,其餘三面均為克羅埃西亞所環繞。一條狹長的水道使得黑塞哥維那在亞得裡亞海內雷特瓦水道上有一個20公裡寬的出海口,它沿著達爾馬提亞海岸將克羅埃西亞分成兩部分。
  • 波赫老將當庭服毒,看海牙國際法庭之虛偽!
    結果2008年科索沃前總理拉穆什·哈拉迪納伊被判無罪。 哈拉迪納伊等3人都是前「科索沃解放軍」高級領導人,他們謀殺、虐殺的塞族人不計其數。塞爾維亞人不服,再起訴,2012年再判無罪。那麼就出現個很奇怪的問題,在波赫戰爭,科索沃戰爭中,別人殺人有罪,穆族殺人就是合法的?為什麼審判會如此荒唐?
  • 歷史的天空:波赫戰爭中的土造裝甲列車
    波赫戰爭無疑是近代最為殘酷的戰爭之一,殺戮與爭鬥之甚堪比《三國演義》;裝甲列車作為重要支援火力出現在那裡也是理所當然。參戰三方都動用了裝甲列車,比較出名的就是圖中塞族軍隊的「克拉伊納特快」號。這輛土造裝甲列車在1991-1995年間參加了多次戰鬥,包括進攻比哈奇的行動。
  • 波赫:差點淪為內陸國,是如何從克羅埃西亞拿到24公里海岸線的?
    公元11世紀,基督教分裂出東正教與天主教兩派,雙方分裂勢力穿過巴爾幹半島,以波赫作為分界線。這條分界線也曾經是東西羅馬帝國的分界線,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羅馬之後,東羅馬帝國不斷東徵西擴,而西羅馬帝國因抵擋不住蠻族入侵,被蠻族攻陷佔領最終滅亡。
  • 波赫戰爭「戰犯」姆拉迪奇逃亡十餘年被捕
    斯雷布雷尼察地區目前還處在聯合國的保護之下,雖然已經遠離戰爭,但是當地人對過去的那段歷史卻始終難以忘懷。  當地婦女協會的負責人卡提克對媒體稱:「經過了16年的等待,終於可以得到一個解脫了。」卡提克的丈夫和兒子在屠殺中遇難,「這個結果(姆拉迪奇被抓)對我來說非常非常的重要。」
  • 差點淪為內陸國的波赫,是如何從克羅埃西亞拿到24公里海岸線的?
    ,分裂出了6個國家。公元11世紀,基督教分裂出東正教與天主教兩派,雙方分裂勢力穿過巴爾幹半島,以波赫作為分界線。 這條分界線也曾經是東西羅馬帝國的分界線,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羅馬之後,東羅馬帝國不斷東徵西擴,而西羅馬帝國因抵擋不住蠻族入侵,被蠻族攻陷佔領最終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