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一線拍賣品牌首次入湘,創下湖南文物藝術品拍賣新紀錄——
長沙春拍激活湖南市場
7月15日上午,榮寶齋(桂林)2018長沙春季文物藝術品拍賣會開拍,兩個專場600餘件拍品正式舉槌拍賣。圖為拍賣會現場。 童迪 傅聰 攝影報導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殷晗 陳沐
7月15日,經過一天的火爆競拍,榮寶齋(桂林)2018年長沙春拍以6700萬元(人民幣)的總成交額在長沙溫德姆豪廷大酒店落槌,成交率達75%。本次拍賣由榮寶齋(桂林)拍賣有限公司主辦,聯合利國文交所和湖南省文物總店協辦。全國一線拍賣品牌首次入湘,創下湖南文物藝術品拍賣的新紀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拍賣激活了湖南的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湖南文化資源豐富,未來可期。
成交率75%,非常亮眼的成績
「可喜可賀!首次試水,許多人還在觀望,成交率能達到60%就已難能可貴,75%是非常亮眼的成績。這進一步證實了我們的判斷:湖南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潛力巨大。可以毫無疑問地說,此次拍賣開創了湖南高端拍賣的先河,為拓展湖南文物藝術品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廣州藝術品行業商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嚴君雲讚嘆連連。
良好的形勢在7月13日至14日舉行的拍賣預展中就有顯露。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藏家都是有備而來,組團「奪」寶。來自廣西桂林的陳先生和他的團隊共有30多人,經常參加國內一線城市舉行的拍賣會,在預展中相中100多件拍品。
當天的拍賣會從上午10時開始,能容納200多人的拍賣大廳座無虛席,此後不斷加座,甚至有愛好者拄拐前來。有數十年從業經驗,剛「從國內一線品牌拍賣會轉了一圈」的嚴君雲告訴記者,這已屬於中上等規模,可謂「人氣旺盛」。
拍賣會共徵集到603件拍品,設置了中國書畫和文玩清韻兩個專場。其中,中國書畫專場參與競拍藏品390件,包括齊白石、黃永玉、李可染、何紹基等大批名家的字畫;文玩清韻專場參與競拍藏品213件,大多數是來自各地文物商店的舊藏,帶有文物商店舊標或火漆,來源可靠,傳承有序。嚴君雲評價:「湖南文化名家雲集,拍品豐富。這是一次文化盛宴。」
「352號拍品,齊白石《雙壽圖》,350萬元起拍。350萬元、380萬元、400萬元、420萬元、430萬元,這位先生,你的報價425萬元被搶拍了,需要再加價……」臺上,拍賣師連珠炮式地報出競價。臺下,場內、場外眾買家摩拳擦掌,表面不動聲色,舉牌動作低調斯文,實則火力全開,競爭激烈。
多件拍品迅速被買家「拿下」。文玩清韻專場首件青花飛龍纏枝蓋罐即以38萬元成交;清雍正時期的仿官釉貫耳瓶以260萬元的成交價,成為該專場成交價最高的拍品。中國書畫專場更加火爆,齊白石的6幅畫作成為本場拍賣會的重頭戲;林墉、鍾增亞合作創作的巨幅人物畫作《勝利屬於高舉躍進紅旗的人們》首次在市場上露面,經過6輪競拍,最終以290萬元的高價成交;李可染的《牧牛圖》以80萬元成交……大量湖湘名人書畫作品受到藏家喜愛,成交率可觀。
「我們奔著齊白石的畫作而來,沒想到價格上漲如此迅速,都來不及出手。不過,我們委託的拍品都拍出去了,價格符合期待。」湖南本土藏家張女士一行6人,專門從事文物藝術品經營。她告訴記者,此次「榮寶齋」入湘,業內都很看好,吸引了很多高端買家和賣家。
上海文物商店代表王勤首次來湖南參加拍賣會,他們拿出了多件舊藏委託拍賣。她對此次拍賣很滿意:「人氣很旺,比預想的還要好。」
徵集一幅畫作,7次登門
「湖南文化產權交易行業在全國起步較早,聯合利國文交所於2011年成立。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等的變化,整個行業都在面臨商業模式的調整和轉型。湖南是文博大省,但文物藝術品拍賣一直是湖南藝術品產業市場的一塊短板,權威的品牌拍賣機構較少,精品和藏家外流的現象比較嚴重。聯合利國文交所是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企業,我們希望通過引入一線拍賣品牌,填補湖南沒有高規格大型拍賣機構的空白,激發市場活力,引入更多的投資者,發掘湖南藝術家的市場價值,把更多湖湘藝術家推向全國,推向世界。」聯合利國文交所總經理彭楚舒告訴記者,這便是舉辦此次拍賣會的初衷。
榮寶齋是有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央企,藏品廣泛,精品迭出,有「書畫家之家」和「民間故宮」的美譽。於是,聯合利國文交所攜手湖南省文物總店,向與湖南地域相近的榮寶齋(桂林)拍賣有限公司尋求合作。
「基於對湖南日報報業集團和湖南省文物總店兩家實力國有單位的信任,看重湖南市場的潛力,榮寶齋與我們的洽談非常順利,很快就確定了合作事宜。」彭楚舒說,2017年11月啟動拍品徵集後,社會反響熱烈,許多藏家主動送來藏品。
為了保證拍賣會的品質,彭楚舒與湖南省文物總店總經理郭學仁牽頭組成拍品徵集團隊,走訪全國各地文物商店與收藏家。「所有拍品都是我們一件一件徵集來的,太艱難了。」回憶起徵集之路,彭楚舒記憶猶新。
湖南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基礎薄弱,一開始,許多一線藏家都是拒絕的。但拍品徵集團隊不氣餒。為了徵集到一幅畫作,拍品徵集人員7次登門,終於打動了畫家的家屬。時間緊迫,他們曾經在1天之內跑了南京、上海、揚州3個城市。許多藏家三番五次到長沙考察,才確定委託拍賣。
最終,拍品徵集人員徵集到上千件藏品,甄選出603件精品參與拍賣。
構建具有湖湘特色的拍賣市場
「2010年到2012年是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的『億元時代』,一場大觀夜拍,總有幾件拍品單件成交價突破億元。這以後,市場逐步趨向理性,人們不再單純追逐一線名人作品,更傾向於購買價格相當的二三線精品。」嚴君雲說,此次拍賣結果正體現了這一趨勢。在這種趨勢下,價格泡沫會逐漸減少,拍品將回歸其應有的價值,性價比更高。
究其原因,嚴君雲認為,是人們的文化藝術修養提高了。他說:「外界往往只關注拍賣的高額成交價格,但是想要參與進來,專業知識、經濟實力、對市場的認知、判斷能力一個都不能少,勢必要對文化和藝術領域傾注時間與精力。構建良好的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對文化產業發展和國民素質提升都有好處。」
「場內、場外競爭激烈,最重要的拍品都成功拍出,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榮寶齋(桂林)拍賣有限公司書畫部經理劉研表示,今年底,該公司將繼續攜手聯合利國文交所與湖南省文物總店,在長沙舉辦秋拍,徵集活動即將啟動。
「讓我們驚喜的是,原本沒作為重點拍品的當代字畫很受歡迎。尤其是當代湖南書畫家的作品,很多的價格翻了好幾倍。」劉研說,秋拍將根據這一特點,深挖湖南本土名家字畫資源。
記者隨機採訪了多位賣家和買家,他們都表示對秋拍充滿期待,會再次參加。
「這次拍賣結果顯示,長沙後勁十足。拍賣會作為二級市場,信息量大、來源廣,將取代點對點交易的一級市場,成為文物藝術品交易市場的航向標,發揮定價和規範市場的作用。」嚴君雲認為,長沙一級市場根基深厚,有湖南省文物總店、聯合利國文交所和頗具規模的古玩城、古玩街,為發展二級市場提供了很好的基礎。他建議,通過專業大型機構,組織業內行家規範有序運作,細分買家市場,找準拍賣切入點。同時,深挖湖湘文化資源,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拍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