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服裝製作技藝,2011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老北京有「頭頂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踩內聯升」的說法,當時在京城的綢布店裡,名氣最大的要屬百年老店瑞蚨祥,為「八大祥」之首,憑藉優良的面料與精緻的做工,在北京傳統絲綢和中式服裝加工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瑞蚨祥的服裝選料精良、剪裁得體、滾邊講究、盤扣精美。2007年,瑞蚨祥中式服裝手工製作技藝被列入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瑞蚨祥中式服裝從前期選料到製作成衣要十幾道工序,且在裝飾手法上尤為講究,延續了清代服裝工藝中的「滾、鑲、宕、嵌、盤、繡「工藝,根據服飾需求,各種技法組合搭配。從領口到底邊到一個小小的盤扣,一針一線精益求精,每一步都是純手工製作。
就拿手工盤扣來說,雖然只是傳統中式服裝用來固定衣襟或裝飾的紐扣,但其從誕生到發展,沿用至今,也留下了歷史的印跡,兼具文化和藝術的審美屬性。盤扣由古老的「結」發展而來,在清初隨著服裝的發展而興起。如今,盤扣不僅作為紐扣使用,還可獨立觀賞,是一種新穎的工藝美術作品。其製作工藝包括了盤、包、縫、編等多種手法,在樣式設計、顏色搭配等方面也極為講究。
無論哪一種盤扣,都要先做成硬條,然後再盤制而成。手工盤扣有其特殊的工藝性,它運用細膩婉約的手工扦邊和盤花扣,表現出一絲不苟的自我涵養。精巧的盤扣中蘊含著精緻,且被賦予了更多文化寓意,如「金魚扣」象徵吉慶有餘、金玉滿堂;五個花瓣象徵五福的「梅花盤」;「鳳尾扣」寓意婚姻美滿、吉祥福瑞;「蝴蝶扣」象徵福運迭至。小小的一枚盤扣不僅蘊含著手工藝人的巧思和智慧,還表達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
一針一線地穿梭,曲曲彎彎地排列,終於盤口圓潤、端莊,成了美麗的樣子。古老的手工盤扣融進了製作者的創造和智慧,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給瑞蚨祥中式服裝增添了濃重墨彩的一筆。在瑞蚨祥中式服裝製作技藝傳承人鄒秋明看來,每一顆盤扣都是經典,它要求每一位製作者首先內心平靜,只有平淡如水的心性才能完整地做好每一道工序,這可能就是瑞蚨祥傳承百年的奧秘所在。
(責任編輯/姚澤民)文章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