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啥意思?老祖宗處世之道
信仰來源於宗教,在我國境內,佛教和本土起源的道教最受歡迎,佔領著半壁江山。有人信佛有人信道,這便是人們心中的信仰不同,很多人喜歡吃齋念佛,為自己的後半生積德行善,但是筆者卻更鍾情於道人的仙風道骨,因為他們身上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息。
說到吃齋念佛以及行善,筆者突然想起曾經聽到過的一句話,自認為講得很有道理,所以今天藉此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它就是「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翻譯成為白話文就是寧可不戒葷腥的念佛,也不要整天吃齋念佛卻張口閉口都是罵人的話。按照筆者的理解,這句話所想表達的含義就是誠心永遠比外在形式更為重要。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戰勝不了口腹之慾,而且並非只有通過戒掉葷腥來表明自己是潛心向佛的。有很多人的生活過得都比較瀟灑,他們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該吹牛的吹牛,和別人談天說地,但他們同時也會積極投身於各類慈善事業,或者是其他很多有利於這個社會的事情,為自己的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雖然他們不能像虔誠的信徒一樣遵守規則,但他們一直把這種善念放在心間,這樣的人其實是難能可貴的。
難道你能認為他們沒有吃齋念佛,其善行就不比那些注重形式的信善者珍貴嗎?答案是並不能,源自於心底最深處的善念才是最珍貴的東西,而信佛最終總結出來無非是四個字:積德行善。
後半句所說的「素口罵人」就是那些在意形式,並且德不配位,表裡不一的人。萬事皆有例外,所以並非所有吃齋念佛的信徒都一定是心存善念的人。有些人打著僧人的名號,各種坑蒙拐騙,甚至有一些十分下流的想法,這樣的人,別看他每天與青燈古佛相伴,但是有什麼意義可言呢?
在筆者的認知當中,一個有德行、懂修行的僧人是絕對不可能出口成髒的,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那麼他斷然是做做秀而已,並非是誠心的修行之人。這樣的人外表或許會很和善,內心一定是醜陋不堪的,也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偽善者」,這樣的人,值得大家去尊敬,甚至投之以信仰的態度嗎?
其實這句話並非單單是指那些僧人,其實它其中映射出的是所有表裡不一的人,這也是老祖宗的為人處世之道。人這一生,生而為人,就短短幾十年光陰,要做就做一個光明磊落坦蕩蕩的君子,雖然在形式上不受那麼多的約束,但是自己的內心卻總是想著良善的那一面。對於那些表裡不一的偽君子,我們應該有適當的辨別能力,既不要和這樣的人來往,也要謹防自己變成這樣的人。
有的時候,不得不說我們就是拘泥於各種形式,同時被這些形式束縛,弄丟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更有甚者選擇違背自己的初心,變成了自己最厭惡的樣子。很多時候,最重要的聲音其實源自於人的內心,我們要做到的無非就是不拘泥於形式,繼而遵從本心。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句話有著怎樣的看法呢?不妨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