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啥意思?老祖宗處世之道

2020-12-17 葉諾說文化

古人講:「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啥意思?老祖宗處世之道

信仰來源於宗教,在我國境內,佛教和本土起源的道教最受歡迎,佔領著半壁江山。有人信佛有人信道,這便是人們心中的信仰不同,很多人喜歡吃齋念佛,為自己的後半生積德行善,但是筆者卻更鍾情於道人的仙風道骨,因為他們身上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息。

說到吃齋念佛以及行善,筆者突然想起曾經聽到過的一句話,自認為講得很有道理,所以今天藉此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它就是「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翻譯成為白話文就是寧可不戒葷腥的念佛,也不要整天吃齋念佛卻張口閉口都是罵人的話。按照筆者的理解,這句話所想表達的含義就是誠心永遠比外在形式更為重要。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戰勝不了口腹之慾,而且並非只有通過戒掉葷腥來表明自己是潛心向佛的。有很多人的生活過得都比較瀟灑,他們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該吹牛的吹牛,和別人談天說地,但他們同時也會積極投身於各類慈善事業,或者是其他很多有利於這個社會的事情,為自己的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雖然他們不能像虔誠的信徒一樣遵守規則,但他們一直把這種善念放在心間,這樣的人其實是難能可貴的。

難道你能認為他們沒有吃齋念佛,其善行就不比那些注重形式的信善者珍貴嗎?答案是並不能,源自於心底最深處的善念才是最珍貴的東西,而信佛最終總結出來無非是四個字:積德行善

後半句所說的「素口罵人」就是那些在意形式,並且德不配位,表裡不一的人。萬事皆有例外,所以並非所有吃齋念佛的信徒都一定是心存善念的人。有些人打著僧人的名號,各種坑蒙拐騙,甚至有一些十分下流的想法,這樣的人,別看他每天與青燈古佛相伴,但是有什麼意義可言呢?

在筆者的認知當中,一個有德行、懂修行的僧人是絕對不可能出口成髒的,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那麼他斷然是做做秀而已,並非是誠心的修行之人。這樣的人外表或許會很和善,內心一定是醜陋不堪的,也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偽善者」,這樣的人,值得大家去尊敬,甚至投之以信仰的態度嗎?

其實這句話並非單單是指那些僧人,其實它其中映射出的是所有表裡不一的人,這也是老祖宗的為人處世之道。人這一生,生而為人,就短短幾十年光陰,要做就做一個光明磊落坦蕩蕩的君子,雖然在形式上不受那麼多的約束,但是自己的內心卻總是想著良善的那一面。對於那些表裡不一的偽君子,我們應該有適當的辨別能力,既不要和這樣的人來往,也要謹防自己變成這樣的人。

有的時候,不得不說我們就是拘泥於各種形式,同時被這些形式束縛,弄丟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更有甚者選擇違背自己的初心,變成了自己最厭惡的樣子。很多時候,最重要的聲音其實源自於人的內心,我們要做到的無非就是不拘泥於形式,繼而遵從本心。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句話有著怎樣的看法呢?不妨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農民:字字珠璣
    農村俗語:「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農民:字字珠璣。老人們經常聚在一起,總是說出一些農村俗語告誡大家,作者不僅喜歡聽這些,而且還喜歡收藏起來。這個農村俗語:「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字面上的意思是說,我們寧可吃肉喝酒,但是也要念佛,但是不能吃素卻罵人。如果我們往深層次剖析,這個農村俗語的意義就非常深刻了。這裡所說的「葷口」,是指的我們普通人,因為這些人酒肉穿腸過,沒有什麼吃喝忌諱。
  • 「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這啥意思?其實是老祖宗的智慧!
    有的總喜歡吃齋念佛,想藉此為以後積德,但我比較喜歡隱於山林的道人,他們仙風道骨,有著超凡脫俗的氣息。說起吃齋念佛和行善積德,我突然想起了一句古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寫下心得給大家一起分享下。「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用我們現代話來說意思就是,可以不戒葷腥的去念佛,絕不可以每天吃齋念佛,卻是張口閉口都是罵人的話,(這只是我自己的理解,可能有所偏差)主要的意思就是說誠心遠比形式重要的多!我們都是普通人,想要戰勝口腹之慾非常的難。而且並不只有戒掉葷腥才能夠證明出自己潛心向佛。
  • 古人常講的:「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是什麼意思?
    古人常講的:「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是什麼意思?老祖宗們根據自己的經歷和經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實用的諺語和告誡,雖然有些看字面意思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事實證明確實有可信之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比如古人常講的:「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是什麼意思?當一個人在旅途中無處落腳時,面對古剎和荒墳的選擇,一般人都會選擇安全的寺廟吧!可是老祖宗既然留下這麼一句告誡的話,自然有其道理。「古剎」因為古人對佛祖有種敬畏之心,不願深夜前往打擾。在古代,社會治安混亂,響馬,強盜盛行,如若一人獨自外出,一定要以安全為主。
  • 俗語:言輕莫勸人,無錢休入眾,啥意思?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俗語:言輕莫勸人,無錢休入眾,啥意思?老祖宗的處世之道千百年來,能夠教會我們為人處世之道的,除了那些聖人留下的聖賢書籍之外,還有俗語。這些俗語是人們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慢慢總結出來的,相比於那些名言警句來說,雖然俗語言語淺顯,但是道理卻是同樣深刻,而且更加容易被人們理解吸收。古人給我們留下了有這樣一句俗語:言輕莫勸人,無錢休入眾。這句話是教人們為人處世之道的。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古人云:「前門不進尼姑、後門不進和尚」啥意思?老祖宗處世之道
    古人云:「前門不進尼姑,後門不進和尚」啥意思?老祖宗處世之道中國人都比較熱情好客,我們一直遵循「來者是客」的原則,不管對方和我們的關係如何,只要他來家裡做客,那麼我們這個主人一定會熱情地接待。我們古人有這麼一句俗語:「前門不進尼姑,後門不進和尚」,這話是在告訴我們什麼呢?我們來詳細地看下。
  • 素口罵人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素口罵人,以茹素之口罵人。比喻偽善。出自:宋 李之彥《東谷所見 茹素》:「古語兩句甚好:寧可葷口念佛,莫將素口罵人。」素口罵人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處事。素口罵人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素口罵人(sù kǒu mà rén)成語釋義:以茹素之口罵人。比喻偽善。成語出處:宋 李之彥《東谷所見 茹素》:「古語兩句甚好:寧可葷口念佛,莫將素口罵人。」
  •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啥意思?老祖宗經驗,長見識了
    但是,最近腦洞君聽說一個俗語讓我很疑惑,那就是「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背後又隱藏了什麼道理?為什麼說寧願試別人的棺材,卻不能試別人的鞋子呢?我們的老祖宗想要表達什麼呢?那麼,我們一句句開始解析吧。
  • 古人云:上岸甲魚莫伸手,下山野雞不能追!老祖宗留下的處世之道
    古人云:上岸甲魚莫伸手,下山野雞不能追!老祖宗留下的處世之道古人作為我們的老祖宗,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不少的俗語來告誡後人,俗語作為老祖宗每一輩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給後人帶來了不少的教育作用。雖然這些俗語聽著很簡單,但其中包含了很多深刻的寓意和為人的處世之道。在俗語中我們能學到很多的知識以及為人處世方面的技能。明代大才子馮夢龍在《智囊全集》中曾這樣說道:知水溺,故不陷;知火灼,故不犯。其不入不犯,其無膽也,智也。
  • 古人講:「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啥意思?老祖宗道盡世間百態
    古人講:「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啥意思?老祖宗道盡世間百態在農村流傳著很多老話,這些話乍一聽會讓人覺得很好笑,認為這只是無稽之談。其實,你若是細細品味這些話,又會發現這其中蘊含了很多人生道理。接下來,筆者就來跟大家講一句,說的是「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大家知道這是在說什麼嗎?從字面上來理解,它是在說老虎十分兇猛,但人們在森林中遇到老虎的時候,老虎並不一定會傷害人,甚至還可以接近老虎。但是和你十分熟悉的人反而不可以過分親近,不然會給自己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後果。
  • 俗話說:「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啥意思?老祖宗的醒世良言
    有些俗語在我們現在看來,已經完全不適用,但是還有很多俗語,放在現在,依舊是讓人能夠懂很多道理的存在,我們應該秉著去其糟怕取其精華的理念去學習這些俗語,就比如這句「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是什麼意思呢?「寧可試人棺,切莫穿人鞋」的意思是,寧願幫別人試棺材,也不會向別人借鞋穿。或許現在很多人認為棺材是個不祥之物,其實不然,周公解夢中也說到,做夢夢到棺材是吉兆,預示人即將要升官發財。
  • 古人講:「不嫖莫轉,不賭莫看」是什麼意思?古人智慧教你為人處世
    古人講:"不嫖莫轉,不賭莫看"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教你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古人講的一些俗語,作為一種口頭流傳的、形象的、定型的語句,是人民群眾的口碑,反映著時代的風尚和人們的思想感情。對此,老祖宗早有計策,一句:"不嫖莫轉,不賭莫看",就道出了為人處世的準則。"不嫖莫轉,不賭莫看"出自《智囊全集》。正如書中開篇語所說:"昔時賢文,誨汝諄諄"。《智囊全集》裡面的箴言,大多是讓人變得智慧、勸人向善、給人以修身養性訣竅的。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由此可見,只有從古人的人生經驗當中汲取營養,才能夠總結成敗得失,避免重蹈覆轍!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
  • 古人講:「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日日欲止之,營衛止不理。」——陶淵明《止酒》在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俗語,其中有關於天氣的,有關於品德的,有關於社會的等等。不管是什麼俗語,都是先人智慧的結晶,老祖宗在生活中的經驗所得。別看俗語聽起來比較粗俗,但都蘊含著一定的道理。而今天我們就說一下關於「酒、色、財的俗語。
  • 世人皆知:「老牛吃嫩草」,下句更經典,道盡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世人皆知:「老牛吃嫩草」,下句更經典,道盡老祖宗的處世智慧!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 「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 「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 「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等等。
  • 古代俗語:「君子安貧,達人知命」啥意思?老祖宗留下的處世哲學
    古代俗語:「君子安貧,達人知命」啥意思?老祖宗留下的處世哲學君子和小人,關於這兩類人的話題似乎一直是人們討論的熱點。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都說是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確實,君子是對一個人的美稱,想要配得上這個稱呼也要付出很多。
  • 為什麼老祖宗說「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年輕人當謹記
    為什麼老祖宗說「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年輕人當謹記!「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出自《增廣賢文·上集》,翻譯過來就是為人寧願正直地安貞守拙,也不可靠邪門歪道謀取盈餘,聽昭君為您細細解讀。這句話是古人的智慧結晶,包含古人對後人的諄諄教導,告誡年輕人,要明辨是非,走道德之路,合理自己的欲望,不能眼一紅心就黑了,投機取巧最終也會為此付出代價。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
    由此可見,只有從古人的人生經驗當中汲取營養,才能夠總結成敗得失,避免重蹈覆轍!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
  • 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 「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 「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