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上岸甲魚莫伸手,下山野雞不能追!老祖宗留下的處世之道

2020-12-18 戲秦皇漢武

古人云:上岸甲魚莫伸手,下山野雞不能追!老祖宗留下的處世之道

古人作為我們的老祖宗,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不少的俗語來告誡後人,俗語作為老祖宗每一輩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給後人帶來了不少的教育作用。

雖然這些俗語聽著很簡單,但其中包含了很多深刻的寓意和為人的處世之道。在俗語中我們能學到很多的知識以及為人處世方面的技能。

明代大才子馮夢龍在《智囊全集》中曾這樣說道:知水溺,故不陷;知火灼,故不犯。其不入不犯,其無膽也,智也。

意思是,知道水會淹沒人,所以不下水;知道火會燒到人,所以不去觸碰,不是不敢,不以身犯險是一種智慧。

這些俗語我們要去其糟粕,讓我們在為人處世上更加的順暢,讓我們在遇事的時候,能夠多一個心眼,這樣就會少一份危險。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處事之道。

上岸甲魚莫伸手

甲魚在農村也叫團魚,老鱉,是個非常大補的東西,以前在農村的河裡或者池塘裡面都能見到,很多地方都有用它煲湯進補的說法。有些人覺得野生甲魚的營養和味道比養殖的要好的多,所以也經常會有人去水庫、河流、湖泊附近去進行捕捉。

但是甲魚這種生物十分謹慎,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藏匿到水中,很難抓捕。

之所以甲魚會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從水中出來,是因為需要到陸地上進行產卵。

而老輩人也多次交代,這樣的甲魚不要進行捕捉,讓甲魚可以安安靜靜的進行產卵,保證整個族群的可持續性。如果你抓了一隻要產卵的甲魚,毀滅的是未來的幾十隻上百隻甲魚。

所以這句話中深藏一個為人處世的智慧,那就是不能只貪圖眼前的利益,而不去思考長遠的發展。

竭澤而漁,雖然是暫時地得到了利益,但是長久地來說卻是破壞了更大的利益。

下山野雞不能追

野雞是一種比較瘦小的雞,但是身上有著美麗的羽毛和長長的尾巴,據說味道十分鮮美

農村裡老人們對於一些在高處往下處走的野雞,認為此時的野雞可能是產卵了或者是出外覓食,那麼我們要去捉它的話,小雞可能就沒人餵養了。

再者就是因為野雞雖然不能飛,但是能憑藉雙翼滑翔,即使是從高處掉落也不會有危險。如果看到野雞在下山就追的話,有可能會因為失足遭遇到墜落的危險,直接從山上滾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而這句話更深層的意思是做人一定要謹慎,千萬不能見小利而忘命,為了捕捉一隻野雞就忘記了自己的人身安全。

"上岸甲魚莫伸手,下山野雞不能追!"這句話雖然是對人們行為的規勸,但是卻深藏為人處世的智慧:不能貪圖眼前的利益,放棄長遠利益;不能見到利益,就置個人安危於不顧。

所以說,老祖宗通過經驗教訓給我們留下的至理名言,是中華文明傳承千年以來的智慧沉澱。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是值得我們研究並學習的!其中話語雖然簡單,往往只有十幾個字,但是字字珠璣,包含了流傳千年的智慧。

很多人也是通過學習老祖宗的智慧,解決現世的難題。那想要學習老祖宗智慧,又該從何下手呢?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曾國藩身上一窺端倪,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與其謀略過人、堅韌不服輸的精神有很大的關係,而他功成名就後的全身而退,靠的就是"智慧"二字。

而他獲得智慧的方式也很奇怪,居然是日夜捧讀《智囊全集》。

曾國藩曾說:"每當夜深入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可見,曾國藩是非常喜歡《智囊全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進行翻閱,慰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

《智囊全集》由明代大才子馮夢龍編著,書中內容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曆代智慧故事1238則,全部出自正史和筆記、野史。

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天下無餘智」,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此書紀曉嵐倒背如流,所以才能每每機智過人、妙語連珠。康熙將此書視為國之重器,只準大臣內部傳閱。王健林更是在企業年會上向員工推薦此書。

想要吸取書中智慧的朋友,建議選擇有完整馮夢龍評價的白話文版本,因為文言文實在是晦澀難懂,文言文版本比較晦澀難懂,解釋起來也是比較的耗費時間,還是白話文版本的比較通俗易懂。

我看的《智囊全集》就是這樣,還由中華文化大講堂做了注釋、講解,所以對比其他版本注釋要更詳盡也更容易讀懂。

這個版本的《智囊全集》將原版的故事全部紀錄進去,又加上了白話文翻譯,還有豐富的彩圖,還把陳夢龍的點評都完整的收納,注釋詳盡,更容易讀懂。

每一個故事都短小精悍,不會枯燥乏味,在不經意間就能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由淺入深的講解了故事背後的道理,並且還做到了原文與解讀相輔相成,通篇讀下來更容易將智慧吃透、理通,熔煉於心,並運用於現實。絕對會給你的人生帶來不一樣的智慧!

這本書分為上下兩冊,一整套的人生智慧只需要79塊錢,也就是兩杯咖啡的錢就夠讓你受益終生!

便能從古人的失敗中學習教訓,從成功中借鑑經驗,學習老祖宗們安身立命的智慧。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進行購買

相關焦點

  • 古人云:上岸甲魚莫伸手,下山野雞不能追,細細品讀蘊含人生智慧
    「上岸甲魚莫伸手,下山野雞不能追」為什麼叫古人云,這就是古人說的,都會對後世有一定的忠告。我們把古人說的對我們有幫助,教導的話稱之為俗語、諺語,這是我們民族流傳已久的一種文化。明代大才子馮夢龍在《智囊全集》中提到過這句話:「上岸甲魚莫伸手,下山野雞不能追」。這不只是一種對狩獵者的規範,更是用來警示後人。
  • 農村老話「上岸甲魚莫伸手,下山野雞不能碰」,到底什麼意思呢?
    俗話是大家老百姓長期性廣為流傳的文化藝術,在古人小結了工作經驗和經驗教訓以後,它是對子孫後代的警示。這種俗話不一定都對,可是能夠 提示大家,那樣在我們碰到不便時,我們可以多一個心眼,降低風險。古人曾警示過子孫後代:「成功甲魚莫伸出手,下山野雞不可以追」!究竟啥意思呢?
  • 「上山甲魚莫伸手,下山野雞不能碰」,為何這麼說?早知道早受益
    還有許多人從小生活在城市,到鄉下山區等地旅遊,都會聽到許多當地人給我們講一些俗語,有時候不知道什麼意思,比如「上山的甲魚,下山的野雞不能碰」,很多人可能一頭霧水,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能碰,碰了會怎麼樣?所以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上山的魚,下山的雞不能碰」是什麼意思?這是合理的嗎?
  • 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不要追」,老祖宗為什麼這麼說?
    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便是古人留下的有關打獵的經驗之談,那麼老祖宗為什麼這麼說?為什麼不能追「上山兔子」呢?這是因為兔子的生理特性,決定了它上山時跑得很快。養過兔子的人都知道,兔子有四條腿,前面兩條腿很短,後面兩條腿很長,所以它們的攀爬能力很強,山坡於它們而言就是有利地形。
  • 「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不要追」是啥道理?老祖宗經驗之談
    摘要:「上山兔子下山的雞,離水的甲魚不要追」,為啥不能追?古人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老話常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農村裡確實是這樣的。有些有經驗的農民,還會偶爾進山打獵,像野雞、野兔,蛇等動物就常被用來改善農民的夥食。不過在今天,這些野生動物都不多見了,好些也成為了保護動物,農民就算時間到了也不能去傷害或者是捕捉了。但是和老人們聊天,卻聽他們說起過一些過去的老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不要追」,是何道理呢?為何不能追?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 農村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野雞,離水甲魚不能追」,這是為啥呢
    在這些浩如煙海的俗語之中,有一句老話叫做:「上山兔子,下山野雞,離水甲魚不要追」,為啥不能追呢?上山的兔子:這句老話也是通過多年的觀察,掌握的經驗,對於野兔的生長、生活習性了解之後,得出的結論。為什麼上山的兔子不能追,這也是因為兔子的身體結構原因所致,兔子擁有強力後腿,上山的時候,反而具有很強的優勢,後腿能夠充分的發力,使兔子越怕越快,而且毫不費力,在這樣的情況去,去追趕上山的兔子,無疑是白費力,所以也乾脆就別追了。
  • 農村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野雞,離水甲魚不要追」,到底啥意思?
    比如說這句上山兔子,下山野雞,離水甲魚不要追,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句話,那麼這句話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第一,上山的兔子兔子農村山裡面最常見的一種野生動物。如果你去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兔子的前肢比後肢要短很多。所以在他們奔跑的時候,主要是靠後肢的強勁力量來推動身體前進。
  • 農村俗語2不摸:上山甲魚,下山野雞,有什麼深層含義?
    農村俗語2不摸:上山甲魚,下山野雞,有什麼深層含義? 俗語在我國擁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是我們的先輩老祖們根據自己的的生產、生活經驗和人生的閱歷為我們總結的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這句俗語也又另一種說法,它就是:農村兩不摸,上山甲魚,下山野雞。單看字面意思的話,這句話十分的好理解,說的不就是:不能去捉上山的甲魚和下山的野雞。但要是這麼理解的話,這句俗語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啊,那麼我們的老祖宗究竟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呢?事實上,我們的古人們是為了警醒我們不要去白費力氣,去做那些自己不可企及動的事情。
  • 俗語「離水甲魚,上山兔子,下山野雞碰不得」,老話如何理解呢?
    小時候大人告訴我們說,千萬不要去抓甲魚,它們也會咬人的,而且一旦咬住了就不會放開,一直要打雷了才會鬆口。當然這個是嚇小孩的說法。但是甲魚真的會咬人,並且很久才會鬆口的。如果被咬了,只要把它放入到深水裡面,它們感覺安全了就會鬆口遊走的。甲魚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水裡,但也會上岸的。而離水的甲魚一般都是到岸邊去產卵,古人說離水的甲魚碰不得,是因為這些是產卵的甲魚,腹中有很多的小甲魚蛋。
  • 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古人的話有科學道理嗎?
    下河抓魚摸蝦、上山打鳥追兔等娛樂活動,不僅讓枯燥的童年增添了很多樂趣,而且也從中獲得了豐富的生活經驗。 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就是農民朋友們在與動物們和諧共處時,積累下來的重要生活經驗。 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筆者認為作為老祖宗的智慧之談,不僅道出了生活的真諦,而且還充滿了人文關懷,古人的話有何科學道理呢?
  • 俗話說:「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是什麼意思呢?
    比如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上山兔子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前人主要的食物來源除了種地之外,大多都來源於大自然,靠近水邊的人們以捕魚為生,靠近大山的人們就以打獵為生。
  • 農村俗語「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不捉上山鱉,不逮下山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下山雞」為什麼不能逮?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語可能會比較懵,鱉和野雞能有什麼聯繫,為啥不能捉呢?其實這句俗語和我們常說的「不捉上山兔,不捉下山雞」有著異曲同工的意思。
  • 農村老人經常講:「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有什麼依據嗎?
    農村老人經常講:「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有什麼依據嗎?甲魚和野雞對人類來說都是非常美味的食物,但是最近幾年已經非常少在野外見到它們了。在以前的時候,家裡的老人每到甲魚和野雞頻繁活動的季節就會去山上抓野雞,去水裡抓甲魚,每次去都能夠有所收穫,家裡的孩子也能夠因此改善夥食。現在隨著人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再加上一些人的過度捕殺,野雞和甲魚已經很難抓到了,基本上市場上能夠買到的都是人工養殖的,其營養價值會稍微低於野生的甲魚和野雞。
  • 俗語:「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但就是禁不住,還是有那麼多的人狠心的要捕殺野生動物,就僅僅是為了滿足一時的口舌之快,這著實是非常不理智的一種行為。喜歡吃野味的往往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主要是沒有長時間的接觸過鄉村自然風光,缺少什麼就會對什麼充滿渴望,才會催生這樣的欲望。
  • 古人云:「前門不進尼姑、後門不進和尚」啥意思?老祖宗處世之道
    古人云:「前門不進尼姑,後門不進和尚」啥意思?老祖宗處世之道中國人都比較熱情好客,我們一直遵循「來者是客」的原則,不管對方和我們的關係如何,只要他來家裡做客,那麼我們這個主人一定會熱情地接待。我們古人有這麼一句俗語:「前門不進尼姑,後門不進和尚」,這話是在告訴我們什麼呢?我們來詳細地看下。
  •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老祖宗處世哲學
    文/素衣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老祖宗處世哲學雖然烏龜和王八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兩種動物,許多人依然不清楚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其實王八就是我們常說的甲魚,學名叫做鱉,一說甲魚可能有人就知道了,甲魚湯不是一道特別滋補的佳餚嘛,沒錯,大家鍋裡燉的啊,那就是王八。鱉和烏龜在我國的神話傳說裡,都是代表長壽的動物,它們的行走速度緩慢,而且具有非常有效的防守,傳說裡記載,烏龜甚至能有活到萬年的。
  • 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是什麼意思?
    「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可以說這個俗語,是一些人的經驗之談。他們是在告誡人們,若是打獵的時候,遇到這種情況,即便你去做了,最終的結果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當然了現在已經不讓打獵了,也沒有地方去打了。
  • 古人云:「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後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太善良的人不能做官,因為太善良容易被別人下套。官場可不是鬧著玩的,稍微一不注意就會鑽入別人鋪好的陷阱,這樣自己就算是毀了。對人不防備,對任何人都心地善良,這樣容易在官場上吃虧。太仁厚的人不能從政,因為政治路途不能被仁厚之心左右,這樣的人容易處理不好一些事務,關鍵時刻會引起亂子。
  • 古人講:「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啥意思?老祖宗處世之道
    古人講:「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啥意思?老祖宗處世之道信仰來源於宗教,在我國境內,佛教和本土起源的道教最受歡迎,佔領著半壁江山。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戰勝不了口腹之慾,而且並非只有通過戒掉葷腥來表明自己是潛心向佛的。有很多人的生活過得都比較瀟灑,他們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該吹牛的吹牛,和別人談天說地,但他們同時也會積極投身於各類慈善事業,或者是其他很多有利於這個社會的事情,為自己的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