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的山村,冬季的時候人們總是很清閒,於是三五成群的年輕人就會去跑山,若遇見奇怪的土洞,人們就會往裡燻煙,運氣好的話還能燻出來幾隻獾,那時候也經常有人能套下野豬、兔子之類的,當然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兔子在什麼情況下是抓不住的。比如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上山兔子
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前人主要的食物來源除了種地之外,大多都來源於大自然,靠近水邊的人們以捕魚為生,靠近大山的人們就以打獵為生。不光是普通老百姓,就連古時的皇帝也會在秋收之後舉行秋獵,而「狩獵」這個詞語可不是哪個朝代的事情,而是人類最早的生存技能。
相信很多農村人都懂得怎麼套兔子,首先要找到兔子經常走的路,有經驗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兔子的路一般都是從山上下來,到莊稼地之後,又會從另一條道上山,先要分清上山路和下山路,然後人們就會用細鐵絲做一個圓形的活套,活套的大小比兔子頭稍微大一點,放在兔子下山的路中間,要選擇比較窄而且較陡的地方,另一頭綁在固定的石頭或者小樹上,這樣一個兔子套就做好了。
然後在套子兩邊放一些雜草,只留下活套讓兔子經過,當兔子從山上下來之後,速度很快,腦袋直接就鑽進活套裡面被套住了,然後就會越拽越緊,再也跑不掉了。雖然這只是農村人套兔子的辦法,但也是百試百靈的辦法。
因為兔子的後腿長前腿短,上山的時候跑到很快而且很穩,還能迅速停下來。由於後腿發達,在下山的時候,加上慣性的原因也很快,但是兔子的前腿不發達,很難迅速停下來,即便是發現下面有陷阱,也會一頭撞進去的。
相信大家都聽過「守株待兔」這個成語,說兔子從山上下來直接撞到樹樁上,撞暈了。其實這種情況也是會發生的,就是因為下山的時候,兔子停不下來,如果是上山的話,兔子絕不會撞到樹樁上。因此才有了「上山的兔子不用抓」的說法,當然也抓不住。
下山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真正的野雞?就是山裡跑的那種野雞,俗話說「野雞顧頭不顧尾」,意思就是野雞在上山的時候跑得很慢,稍微跑一會兒就會找一個雜草叢鑽進去,但是它們都是把頭鑽進草叢中,尾巴卻露在外面,有點掩耳盜鈴的意思,人們很輕鬆就能抓住。但是在下山的時候,野雞可是一邊跑一邊飛,速度很快,根本抓不住。所以下山的野雞看看就算了。
離水甲魚
大家都知道,甲魚是生活在水裡的動物,但是它們有時候也會離開水去岸邊,這種情況一般是去產卵的,因此人們見了也不會去抓。畢竟在古人眼中,所有讓人「斷後」的事情是不能幹的,包括動物在產卵的時候。所以才有了「離水甲魚莫去追」的說法,也算是人們之間的一種約定吧。
「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這句話也是告訴人們,無論什麼事情,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就像兔子和雞一樣,如果非要去追上山的兔子,那只能是白忙一場,就算是找對了方法,也要留下餘地,任何事也不能做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