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山兔子下山的雞,離水的甲魚不要追」,為啥不能追?古人經驗之談!
文/農夫也瘋狂
老話常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農村裡確實是這樣的。農村的山上都是「寶藏」,在以前生活條件艱苦,山裡的一些野果、野菜就是「救命糧」。有些有經驗的農民,還會偶爾進山打獵,像野雞、野兔,蛇等動物就常被用來改善農民的夥食。不過在今天,這些野生動物都不多見了,好些也成為了保護動物,農民就算時間到了也不能去傷害或者是捕捉了。但是和老人們聊天,卻聽他們說起過一些過去的老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不要追」,是何道理呢?為何不能追?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上山兔子」指的是在看到兔子是往山上跑的時候,就不要去追它了,原因是追也追不到,只是徒勞。在以前冬季的時候,很多的農民都會在下雪後去山裡打野兔子。當時的方法也簡單,有些人就是把兔子從山上往山下趕,很快就能追到兔子。但是從山下往山上追兔子,只會把自己累得夠嗆。這是因為兔子的前腳短,後腿長,這樣的優勢就在於能擅長爬坡。它們的後腿非常有利,一蹦一蹦幾下子就不見了,人去追往山上跑的兔子,那抓到可能性很小,就算是獵狗也未必追得到。
「下山的雞」,指的是往山下飛的野雞,這樣遇到了更不要想著去追到它。野雞雖然是雞,但是卻會飛,它們的警惕性很高,人還沒有靠近就提前發現並且飛走了,然後躲在草叢裡面就藏起來了。尤其是往山下飛的野雞,那更是會藉助地利的優勢,撲閃著翅膀就飛走了。人往山下跑著去追野雞,可能只看天上了,卻忽視了腳下,很容易摔倒而受傷,這樣就得不償失了。也有人說是到山下來覓食的野雞不要去追。因為以前村莊都是在山腳下,而野雞一般不會靠近人群,除非是在沒有食物可吃的時候才會冒險。這樣的野雞本來就食物短缺了,是走投無路了才鋌而走險的,我們遇到了就不要趕盡殺絕了。
「離水甲魚不要追」,說的是離開水面往岸上爬的甲魚,看到了不要去抓回來。甲魚是水陸兩棲動物,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躲在水溝裡面,而如果甲魚離開水源地往岸上爬去,那只有一種可能,這隻甲魚要開始產卵繁殖後代了。甲魚在民間一直被認為是比較有靈性的動物,既然它們要繁殖後代,就更不要去抓來食用了。老話常說「勸君莫食三月鯽,萬千魚仔在腹中;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待母歸」,老祖宗的這話就是提醒我們要有好生之德,用今天的話來說就要要尊重生命,關愛動物。
古人所總結的這句俗語,不僅是他們的經驗之談,也是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事情要有自知之明,不能自不量力,像上山的兔子,下山的野雞,明知抓不到還要勉強為之,只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同時也是在告誡我們要懂得取捨,有舍才有得。比如離水的甲魚,是為了繁殖後代,這樣以後才能有甲魚可抓。但是現在把繁殖的甲魚抓走了,那後面就會導致大量甲魚的減少,背後道理是在告訴我們不能只顧自己的眼前利益。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