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經常講:「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有什麼依據嗎?
甲魚和野雞對人類來說都是非常美味的食物,但是最近幾年已經非常少在野外見到它們了。在以前的時候,家裡的老人每到甲魚和野雞頻繁活動的季節就會去山上抓野雞,去水裡抓甲魚,每次去都能夠有所收穫,家裡的孩子也能夠因此改善夥食。現在隨著人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再加上一些人的過度捕殺,野雞和甲魚已經很難抓到了,基本上市場上能夠買到的都是人工養殖的,其營養價值會稍微低於野生的甲魚和野雞。
通過野生和甲魚的數量變化,其實也可以說明我們的生態環境正在變化,環境質量正在下降,不過今年回鄉的時候發現很多野雞都已經去到了更深的林子裡面,這也就說明野雞也在根據生態環境的變化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今天我們要說的俗語就是與甲魚和野雞密切相關的,「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俗語的意思非常簡單,在山上見到甲魚的時候不要抓它們,野雞下山的時候也不能心存歹意。甲魚又被人們稱為「王八」、「鱉」,它們和烏龜是有區別的,不能混淆在一起講。甲魚含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經常被人們用來補身體,市場上一隻甲魚的價格也是比較高的。
既然是這樣,上山的甲魚為什麼不能抓,其實這和中華的傳統文化有關係。相信大家對一句老話不陌生,「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能夠活千年的王八就已經比較有靈性了,烏龜在古代文化中被人們當成是神獸,把甲魚和烏龜放在一起講足以說明甲魚也是有靈性的。甲魚屬於水陸兩棲類動物,但是大多數時間都是離水源比較近,山上的水源比較少,所以甲魚上山被人們看成是一種不吉利的象徵。當然了,這種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大家不用太過擔心。
野雞其實只算是一種野味,沒有其它的特殊寓意,如果一些手藝比較好的人來做野雞的話,其口感也是可以做非常好的。野雞在山上的奔跑速度是非常快的,再加上其下山的慣性,其速度會更加快,如果有人為了自己的口舌之欲想要抓下山野雞,估計花費了很多時間,也很難有收穫。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去山上抓野雞是非常危險的,尤其是下山野雞,筆者認為存在以下風險:
一是消耗巨大的體力,導致身體虛脫。山上本就高低不平,平常人走路都費勁,抓野雞的時候對體力的要求比較高,所以有可能會造成身體的虛脫。二是高低不平的山地很有可能摔傷。在山地上行走,如果不注意,非常有可能導致會受傷,嚴重的話會斷手斷腳。三是警惕山上的其它野生動物。近幾年由於封山育林,很多野生動物都開始進山裡面了,如果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會遇到一些毒蟲和毒蛇。
「上山甲魚,下山野雞不能碰」,其實這句俗語看似簡單,告訴的是人們不要去抓上山的甲魚,更不要去抓下山的野雞,但實際上我們應該知道的遠不止這些。筆者認為這句俗語還有以下兩點需要掌握:
一是甲魚和野雞都是相對比較珍貴的東西,更多象徵的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各樣的誘惑。如果抵抗不住誘惑,就有可能會被其潛在的風險影響到生命健康。
二是人生道路要具有冒險精神。這是從俗語的另一面來講,如果只是擔心怕事,在山上有可能錯過的是甲魚和野雞等的美味,但是在人生中錯過的可能就是機遇。以上兩點是筆者從俗語中了解到的和做人做事相關的一些東西,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