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醫生,今天你生日,千萬別給我做手術!醫生:這是什麼玄學

2021-01-10 醫脈通

導讀

什麼潛規則:醫生生日不宜做手術?

來源:醫脈通

作者:大菊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每年8月初8產科總是爆滿,經常有人跟醫生說:「醫生,我請大師算過了,我要在8點08分08秒把孩子剖出來,大吉大利。」 此時此刻,醫生只想化身為《甄嬛傳》裡的皇后,說:「臣妾做不到啊!」

視頻截圖

更有甚者,憑藉著「8」的好彩頭,用1988年8月8日8時8分出生行騙的,自稱是仙女轉世。

網頁截圖

儘管聽起來匪夷所思,但不可否認的是「看日子」是我國的老傳統。不管是生老病死還是婚喪嫁娶都要「看日子」,哪怕是科學、先進、現代的醫療行業,他們有些時候也需要「看日子」。

什麼潛規則:醫生生日不宜做手術?

患者:「醫生,今天你生日,行行好,千萬別給我做手術!」

醫生疑惑:「這是什麼玄學?」

那究竟是什麼「玄學」呢?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

2020年12月,《英國醫學雜誌》上曾發表了這樣一篇文章——外科醫生生日當天實施手術的術後死亡率的臨床觀察表明醫生生日當天做手術的術後死亡率明顯高於其他時間。這一結論的發布,不禁讓人紛紛感嘆:看來做手術不僅僅要翻黃曆,還得去打聽打聽好主刀醫生的生辰八字,以免犯衝。

論文截圖

該研究選取了47489名醫生實施的980876例手術數據,其中2064(0.2%)例是在各醫生生日當天完成的,已知各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相似,醫生生日組的患者30天死亡率為7.0% (145/2064),非生日組的30他死亡率為5.6% (54824/978812)。綜合考慮其他因素,校正後的統計數據表明醫生生日組的30天死亡率明顯高於非生日組(adjusted mortality rate, 6.9% v 5.6%; adjusted difference 1.3%,95% confidence interval 0.1% to 2.5%; P=0.03)。

論文截圖

神奇!究竟是什麼原因形成了這種不為人知的「潛規則」?

回歸到這個研究本身,它表明排除了患者因素,因此這一差異的造成還是出在醫生的身上,即醫生的表現可能受到與工作無關的生活因素的影響,而且很多醫生不會選擇在生日當天開展手術。

有幾個潛在的因素可以解釋為什麼外科醫生生日時患者的死亡率更高。

首先,與一年中的其他日子相比,外科醫生在他們生日當天可能處於相對緊急的時間壓力之下,即匆忙完成手術,術後也不會再返回病房交代術後護理注意事項等,因為他們可能要趕著去參加生日慶祝活動。而研究表明,時間壓力會導致人作出一些直覺性甚至試探性的判斷,出現認知偏倚。

第二,生日當天,外科醫生在手術過程中可能會與同事談論生日相關的事情或頻繁接收祝福簡訊,出現分心,從而可能引發一系列醫療事故。

第三,生日當天,外科醫生想早點結束手術,可能會讓助手來承擔原本應該是主刀完成的工作,這樣的話也會導致一些醫療事故的發生。

另外,還有一個關於「決定疲勞」的說法,即外科醫生在生日當天可能做了太多關於如何慶祝生日的決定,因此在手術方案、風險、注意事項等的思考以及決策方面就會出現精力不濟的情況,從而導致術後死亡率提高。

以上都是可能存在可能性。所以,做手術看日子還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畢竟生命只有一次,要避的雷太多,還是慎之又慎的好。

除了生日「雷」,其它的「雷」也不能踩

不僅僅是醫生生日當天不宜手術,其它的時間段也有「雷區」,大家輕易別踩。

比如「節日效應」和「周末效應」。有研究表明,周末和節假日的心臟病死亡風險以及腦卒中的死亡風險明顯高於非節假日。

《國際公共衛生雜誌》上的一篇文章表明,來自於山西31家醫院統計數據表明了「節日效應」和「周末效應」真的存在。即與非節假日和工作日相比,節假日和周末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風險明顯增高,國慶期間每1000例入院患者死亡數量與其他時間相比增加10例,周末每1000例入院患者死亡數量與其他時間相比增加4例。這個數據用百分數來表示看起來很微小,但是落到個人頭上就很恐怖了,就問你害不害怕?反正我是怕了。

以上皆為論文截圖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這種可怕的「周末效應」和「節日效應」呢?

通常來說,醫院每天24小時開放,每周7天正常運作,任何時間入院的患者理應享受到相同水平的診療服務和護理,然而,在臨床實踐中,人員的配置、患者的病情等等因素都是造成這一差異的直觀因素。

比如,周末或節假日的人員配置、檢查及治療的手段和措施沒有平時齊全等,值班人員的臨床經驗不足、搶救不及時等。另一方面,周末或節假日入院的患者病情較其他時候更重也是導致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寫到這裡,筆者想起了一位醫生朋友,本來她的預產期在國慶期間,但卻趕在國慶長假之前把小孩剖出來了。因為她擔心假期存在安全隱患,所以選擇提前分娩。畢竟假期只有值班醫生在,出現意外情況可能不會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所以啊,「看日子」真是門玄學。

不可否認,節假日甚至是周末確實是醫院存在安全隱患的特殊時期,因為院長、主任、副主任等經驗豐富的大佬都休假了,剩下我們這些年輕的戰戰兢兢、焦頭爛額。規則大家都懂的,過節的時候收的病人確實都比較重,畢竟,不是危急生命健康的情況下誰願意過節去醫院。

所以,珍愛生命,小病及早看,定期體檢,安全過節過周末。至於看日子嘛,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而不是盯著6、8、9幾個數字不放。

參考文獻:

1.Kato H, Jena A B, Tsugawa Y. Patient mortality after surgery on the surgeon’s birthday: observational study[J]. bmj, 2020, 371.

2.Huang H K, Chang W C, Hsu J Y, et al. Holiday season and weekend effects on stroke mortality: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controlling for stroke severity[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9, 8(8): e011888.

3.Lin X, Green J C, Xian H, et al. Holiday and weekend effects on mortalit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Shanxi,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20, 65(6): 847-857

責編 亦一 小脈

相關焦點

  • 患者:醫生,今天你生日,千萬別給我做手術!醫生:這是什麼玄學?
    什麼潛規則:醫生生日不宜做手術? 患者:「醫生,今天你生日,行行好,千萬別給我做手術!」 醫生疑惑:「這是什麼玄學?」 那究竟是什麼「玄學」呢?
  • 患者做手術前家屬塞5000元給醫生買心安,醫生:給他算到住院費裡
    患者做手術前家屬塞5000元給醫生買心安,醫生:給他算到住院費裡說起在醫院動手術送紅包,想必這也不是什麼不能說的「秘密」了。對於病人和家屬來說,醫生掌握著自己的「生殺大權」,不僅有處方權,決定著自己吃什麼藥、打什麼針。
  • 「媽別怕,我就在你身邊 」——眼科醫生陪59歲母親做手術
    「媽別怕,我就在你身邊看你做手術。」11月6日下午,59歲的韓阿姨在兒子的陪同下一起進了手術室。這位患者韓阿姨的身份「既普通又特殊」,說她普通,是因為她和其他老年人一樣多年深受白內障困擾,說她特殊,因為她的兒子是一名眼科醫生。「我母親本就有老花眼,她一直覺得人老了看不清很正常,這次我堅持讓她來醫院檢查,她猶豫了半天才來。」
  • 寧波一醫生坐輪椅做手術:答應患者就不要讓他們失望
    最近,又有一張醫生帶病工作的照片刷爆朋友圈。這位男醫生是寧波市中醫院普外科主任戴春山主任醫師,照片是他的同事剛上傳的。從照片上看,他穿著住院病人服,外面套著一件一次性的藍色手術服,戴著手術帽、口罩和支具,坐在輪椅上,聚精會神地在為一位患者做手術。這一幕,感動了所有人。
  • 為何在做手術時,醫生要求患者把衣服都脫光?護士偷偷說了真相
    對所有人來說,是最不想去的地方,畢竟每個人都不想生病,而醫院的手術室,對普通人來說是十分神秘的,不過當需要做手術時,醫生會要求患者把衣服脫光這是為什麼,護士朋友偷偷告訴你真相其實做手術並不是都要脫光,主要是看手術在什麼部位,要是在上半身脫掉衣服就行
  • 一醫生「跪姿」為患者做手術:醫患關係改善需彼此理解
    河北一醫生「跪姿」為患者做手術 河北省人民醫院供圖 攝中新網石家莊11月27日電 (李茜 張童)27日,河北一醫生跪著給患者做手術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等網絡平臺轉發,被網友「點讚」。有人稱此舉為「最美跪姿」。
  • 暖心聞丨醫生60歲生日,山東各地數十位患者自發趕到醫院為他送驚喜
    「身邊有那麼多的病人,都在您精湛醫術下恢復了正常人的生活,我想您看到這麼多人來祝福您,肯定也是開心的……我要感謝上天,能讓我在今生遇見您,我也慶幸,慶幸這輩子能做您的病人,能做您的孩子。王主任,我今天非常有幸能代表所有的腎友說一聲謝謝您。」3日的生日會上,吳巍作為王洪偉主任21年的老病號,代表其他病友們致辭,並對王主任再一次表達了感謝。
  • BMJ:醫生生日當天做手術,患者死亡率更高……
    可能會因與工作沒有直接關係的生活事件而分心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時,許多人考慮的是選擇哪個醫院,能否找到專家,但你是否想過,在不同的時間做手術,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的結局?有一種說法是外科醫生在生日當天做手術,由於分心或急於完成手術,接受手術的患者預後會有所不同。
  • 骨科醫生用左手給自己右手做手術:我是拿自己「練練手」
    手術前練習了很久,為了能在醫院順利做好這臺手術,曾醫生前幾天下班回家,就在家反覆對著顯微鏡練習。曾江華告訴記者。「打麻藥的時候稍微有點疼,真的做起來就還好,下刀的時候,開始還是有點害怕的。」「第一次刀進去的時候下手比較輕,對自己不夠狠,我又把刀伸進去割了第二次。」曾江華稱,整個手術的過程,只持續了幾分鐘,最後曾醫生讓同事幫忙包紮。術後休息了2天,曾江華又馬上投入了工作。在曾江華醫生手術前疼痛難忍的時候,科室建議他休息。但他說:不行,還是很多病人的顯微手術等著我,他們比我更痛,讓我自己給自己手術!
  • 美國醫生在生日當天動手術,患者死亡率更高?
    【環球時報報導記者 方晴】據日本時事通訊社13日報導,由日本慶應義塾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高校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分析美國醫療數據後發現,在外科醫生生日當天動手術的患者,術後死亡率比在其他日子接受手術的患者高。
  • 醫生成醫託?患者去積水潭醫院看病卻被醫生轉診到民營醫院
    楊先生:他(朱偉)說那個醫院是積水潭醫院的分院,說你趕緊到那裡辦住院手續,明天親自給你做手術去。  楊先生說,他到了北京國濟中醫醫院四層住院部,看到門外掛有「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技術聯合體」,便相信是積水潭醫院分院。但楊先生從網上搜索發現,北京國濟中醫醫院為一家民營醫院,兩家醫院到底是什麼關係,一直讓楊先生感到懷疑。
  • 醫生穿30多斤鉛衣做手術 接受輻射量遠超放射科
    圖片說明:4月8日,湖南省人民醫院微創介入醫學中心,醫生穿著30多斤重的鉛衣為患者做手術。圖/記者劉有志  留守日本福島核電站的維修工人,因為忘我冒險,被稱為「福島50勇士」。在長沙,也有一群「平民英雄」,每天接受輻射的時間超過8小時,穿著30多斤重的鉛衣為患者做手術。4月8日日,湖南省人民醫院微創介入醫學中心,手術室外亮起紅燈,黃色標誌在提醒:「當心電離輻射」。  接受輻射量遠超放射科醫生  下午3時許,一位中年女性躺在微創介入手術臺上。身體上方,是一臺叫「C臂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的儀器。
  • 大規模統計表明,醫生生日當天做手術,患者死亡率更高
    有一種說法是外科醫生在生日當天做手術,由於分心或急於完成手術,接受手術的患者預後會有所不同。一共統計了47489位外科醫生執行的980876例手術。其中,有2064個(0.2%)手術是在外科醫生的生日當天進行的。在綜合考慮了諸如患者年齡、疾病嚴重程度、外科醫生專長以及醫院人員配置等因素後,統計數據表明,在外科醫生生日當天接受手術的患者術後30天死亡率為6.9%,而在其他時間接受手術的患者則為5.6%。
  • 中國醫生在馬爾地夫展示「中國奇蹟」
    馬爾地夫胡魯馬累醫院的眼科醫生Dr. Waahid舉著計時的手機,一臉難以置信的表情。9月10日,中國赴馬爾地夫光明行醫療隊廣東陳偉蓉團隊在胡魯馬累醫院成功完成33例白內障復明手術,據悉,創造了該國白內障手術單日最多的記錄。「Great!」、「感謝中國醫生,感謝中國!」當地患者紛紛向中國醫生豎起了大拇指,表示由衷的感謝。「我無法想像這怎麼可能!」
  • 山西「白求恩式好醫生」 獲得者:待患者要有愛心
    一周前剛剛獲評中國第二屆「白求恩式好醫生」的梁炳生,對白求恩的這句名言記憶深刻,「放到現在來說,我們醫生也不應該在病人面前昂首而過,要有愛心和同理心。」11日,梁炳生向記者如此詮釋「白求恩精神」。今年66歲的梁炳生是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主任醫師、骨手外科專家,從醫四十多年間,為成千上萬名患者解決了肢體傷殘和疾病的痛苦。
  • 子宮肌瘤需不需要做手術,友好醫生這樣說!
    子宮肌瘤患者是否需要做手術因人而異,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再進行確定。一般來說如果子宮肌瘤直徑超過5cm,或者檢查發現腫瘤位於子宮黏膜下部,就最好及時做外科切除手術。對於肌瘤生長速度過快及症狀明顯的患者來說,也可接受手術。
  • 「啞科」醫生不好當 走近兒科醫生
    整個上午,姜紅都在病房裡忙碌著,查看患者病情、檢查醫囑。「今天工作量比較大,平時我們會抽點空,見縫插針地討論病情。」她說,這主要是因為患者都是新生兒,治療時間越長壓力越大。院內感染風險對孩子是致命的。眼看孩子一天天好起來,到後頭反而不慎感染,對家長來說很揪心,對醫生來說也是壓力最大的時候。  在新生兒科,每名醫生都配了一個計算器。
  • 胃癌晚期,做手術和不做手術,有什麼區別?醫生告訴你答案
    很多的人會問胃癌晚期,做手術和不做手術有什麼區別呢?醫生來告訴你答案其實患有胃癌的患者病情發展到晚期的時候,是要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來決定是否要做手術的。有些患者可以選擇手術治療,有些患者是不適合進行手術治療的。
  • 做手術那麼大的切口,怎麼樣止血?外科醫生為你揭秘
    經常有患者問我,我很容易出血的,切菜的時候被菜刀劃開了一個小口子,就會出很多血,很不好止血,你們外科醫生做手術的時候,把皮膚切開那麼大的口子,會不會大出血呢?是怎麼止血的?作為一名外科醫生,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做任何手術肯定都會出血的,只不過是出血多少的問題,大部分手術,都不需要輸血,出血量不會很多,那是因為我們醫生有很多辦法來止血:1、科學的選擇切口做手術之前,醫生會根據病變的部位、大小、患者的病情,選擇合適的切口部位、長度
  • 一年做了近千臺手術的醫生,想對肺部結節患者說什麼?
    這位幾乎每天都在做手術的醫生說:外科醫生最忌諱「沉浸」在手術裡,手術本身並不是醫生的目的,緩解病人的痛苦才是醫生的使命。本著這樣的理念,他常常會「勸退」一些沒有必要做手術的病人,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肺部小結節患者。► 唯一需要做的是隨訪方文濤的頭上總是戴著一隻印有精緻圖案的布帽子,他不是為了標新立異或者追求時尚,這是他自己「定製」的手術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