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數位化為企業開源節流?

2020-12-05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筆記俠(ID: Notesman),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分享嘉賓白昱,微盟集團高級副總裁、微盟智慧餐飲總裁。

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如何通過數位化幫助企業開源節流」。

一、疫情前後餐飲業的

幾個變化

2020年的新冠疫情對餐飲行業的影響是史無前例,我們選取了2020年的幾個重要事件:

①疫情後,無論是街邊小店還是購物中心,消費者的整體客流量都在減少;

②疫情後,特別是四、五月份很多餐飲企業優先恢復的是外賣業務,基於安全的考慮,很多消費者更願意通過「點外賣」的方式享用美食。所以今年外賣的增長率比堂食的增長率高。

③外賣提點漲價。儘管疫情後,全國各大餐飲協會聯合餐飲企業與外賣平臺協商,要求減少扣點,但是這件事情的成功機率並不大。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數據顯示了中國餐飲業過去5年的成長情況。

2019年,外賣增長率是28.08%,外賣收入佔中國餐飲總收入的12.92%。而堂食增長率只有7.06%,佔中國餐飲整體收入的9.9%,因此我們估計外賣的增長率還會增加。

因為很多消費者選擇在家就餐,一方面是因為方便、便捷,另一方面是疫情原因。

所以,不是因為有了平臺才有了外賣需求,而是因為消費者有了外賣需求才催生了平臺。

今天很多企業的外賣佔比非常高,但是因為平臺扣點很高,導致企業盈利困難。比如,很多餐飲企業在線上外賣平臺的扣點約18%,加上營銷推廣費用差不多25%,是非常高的。

疫情前後,全國各地很多餐飲協會都主動去和平臺商談,希望平臺能夠讓利,但作用很小。

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對一個平臺而言,面對每個餐飲企業,平臺都無法形成雙贏局面,平臺少扣商家2-3個點並不會催生商家的業務增長;如果商家貢獻給平臺的點少了,平臺的業務也不會增長,平臺和商家的關係就是典型的「零和博弈」。

因此,餐飲業現在面臨的局面就是門店生意恢復很慢,外賣生意恢復很快,流量很大,但是不賺錢。

二、餐飲經營進入

「門店+線上並重」的模式

那麼,餐飲業未來的出路和門店的經營發展趨勢是什麼?

目前,門店顧客在減少,消費者選擇外賣,甚至是買半成品自己在家製作,而這兩種需求增速很快,疫情之後顯得更突出了。

以前,消費者要消費我們的商品、品牌,主要是通過門店。

但是,現在消費者選擇在家消費或是在家購買半成品自己製作。未來,這兩種需求將會發展的更快。

如果我們在線上都無法經營上述兩種業務,要依靠平臺的話,高扣點將成為無法逾越的障礙。

我估計明年的營銷費用會更高,因為線上比線下的競爭更激烈。

三、「三店一體」模式

當下,餐飲業的數位化發展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數位化營銷1.0。我們以簡訊為媒介,實體卡作為載體,將消費者發展成為我們的會員,與我們產生關係;

第二個階段是數字營銷2.0。建立我們自己的私域,以微信為媒介,建立我們自己的私域;

第三個階段,將會是「三店一體」的模式。即堂食、外賣和商城三個業務和消費者建立互動關係。

「三店一體」的模式建立後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私域流量關係體系,目的是為了實現商品能夠在堂食、外賣、商城三個場景都能呈現給消費者,並建立粉絲群、會員群。

「三店一體」模式幾年前興起於零售業。比如,私域微商就屬於這個模式,消費者可以在門店購買商品,同樣也可以在微信端購買。

未來的「三店一體」指的是目前我們要經營好堂食業務,在此過程中提升消費者的到店頻率,促進堂食業務的發展。

當堂食業務積累了大量的會員之後,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上開展會員外賣業務,會員不到店也可以在小程序店鋪裡點外賣。

假如會員想購買半成品在家製作,也可以通過在微信小程序的商城購買,我們可以通過第三方物流進行配送。

這樣的架構就變成了「一個餐廳在線下開一家門店,但是在線上增加了兩家門店,一個是會員外賣,另一個是會員商城」,我們把這樣的模式稱作「三店一體」。

「一體」指的是一個品牌面對同一批消費者提供三種不同的場景服務和運營。

「三店一體」對企業的商業價值和變化是什麼?

它實現了對會員的全場景服務。

原來餐飲店的「外賣和商城」沒有自己的會員外賣之前,只能通過外賣平臺提供服務,平臺是公域流量,公域流量需要付費。

但是,通過「三店一體」的模式不但實現了面對客戶群的服務,還實現了會員價值的最大化。

原來你只能在門店實現對會員的服務,現在用戶不到店一樣可以享受服務。

此外,還有流量增值和流量變現。

我們依靠門店積累了很多會員,但是當我們希望利用會員的時候卻作用甚微,原因在於在運營方面做得不夠好。

因此,我們可以把「三店一體」打造成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讓私域流量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未來的三店一體是什麼樣的系統?

是全場景的——品牌與消費者在同一個系統裡統一管理、統一運營。

所有的場景包括商城、堂食、外賣、預訂等等,這些場景是和消費者互動的場景。

由後臺的同一個資料庫作為支撐,所有流量在一個資料庫裡進行保存,可以跨越不同的場景去運營。

「三店一體(會員)」運營的關鍵是什麼?

第一,企業需要有三店一體化的工具;

第二,企業需要一套新的方法論;

第三,需要專業的團隊做運營。

今天任何體系的運營的複雜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之前,遠非找一個大學生或非專業人士就能做到,工具、方法和專業顧問成為它存在很重要的基礎。

疫情之後,我們和很多餐飲企業進行了交流、溝通,幫助一些企業實現了「三店一體」的升級,其中有一部分企業在探索過程中也取得了小小的成績。

以玉林烤鴨為例。

玉林烤鴨創立於1993年,擁有「中國十佳魯菜名店」的美譽,主營魯菜、烤鴨,兼容川湘粵美味,市場認可度極高。

早期,我們幫玉林烤鴨做的是會員運營,那時還沒有「三店一體」的概念。

疫情之前,玉林烤鴨的堂食生意非常好,外賣量並不大。

疫情期間,玉林烤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到店顧客的數量大幅度減少。

此時,很多社區消費者就有「點外賣」的需求,但是玉林烤鴨外賣做得很少,在外賣平臺上並沒有得到很多訂單。

這時,我們做了會員推廣,我們主動在社區裡通知玉林烤鴨的會員可以在小程序「點外賣」,同時展開了折扣活動。

第一個月,整體運營數量不高;

第二個月,很多消費者都知道了玉林烤鴨的活動,開始在彼此之間傳播,同時我們讓每一個營業員進行傳播,之後訂單量實現穩步增長;

上線「會員外賣」不到三個月,玉林烤鴨的訂單量共計3332單,訂單總金額436,925元,玉林烤鴨實現了疫情下餐飲企業最大化的開源節流,企業私域流量價值逐漸顯現,同時品牌價值獲得了極大提升。

2020年6月24日我們打通了玉林烤鴨的會員,實現儲值資產同步,會員可以使用儲值餘額支付會員外賣訂單,極大地提升會員體驗,加快了儲值沉澱消耗,拉動了會員消費頻次。

會員券可以在小程序上使用,活動上線後訂單量呈現出爆炸式增長。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

原因非常簡單,消費者因為疫情不敢出門去門店消費,但是又喜歡吃這家餐廳的菜品。

而我們只是通過數位化的手段,讓這件事情變得更容易、更方便而已。

截至到7月,玉林烤鴨的會員外賣訂單總金額超過40萬,但這僅僅是剛剛開始,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玉林烤鴨全年採用「會員外賣」的形式,而不是利用平臺。按照當前的形勢,預計一年可以多盈利100萬。

當下,外賣平均利潤率只有5%左右,對於玉林烤鴨來說,要多賺取100萬利潤就需要獲得2000萬的收入,這個比例對企業來講,收入支出完全不成正比。

目前,很多企業在平臺上的年收入有1000萬,甚至是5000萬。但是,利潤很低。

我們認為,中餐企業的經營管理需要更加精細化,用合理的營銷成本實現收入提升,企業才有利可圖。

四.私域運營開源,

從採購中節省成本

企業的發展除了開源,還有節流。特別是在生意不好的情況下,如何通過節流讓企業實現利潤的提升至關重要。

接下來,我講一下如何通過數位化的工具和方法讓企業實現節流。

上圖是2019年中外餐飲成本管理現狀一覽表。

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和日本的平均利潤率只有2%-5%。

很多人會有疑問,日美企業的成熟度和管理能力比中國企業要好,為什麼利潤率反而更低?

我認為當一個行業走向成熟的時候,行業標準就是平均利潤率達到較低的水平,但是行業是可以持續長期發展的。

今天,大部分中國餐飲企業的利潤率可以維持在8%-10%,可想而知,未來的利潤率還會不斷地被擠壓。

我們選取了兩個最重要的因素:食材成本,人力工資。

中國餐飲的人力工資成本佔比為15%-22%,美國和日本則是25%-30%,中國的食材成本佔比40%-45%,美國和日本則是25%-30%。

所以,最大的「改進空間」是食材成本,因為未來十年人力成本上漲是必然的。

那我們在運營上有哪些缺陷?

第一,數據的滯後。

當前,由於數據的滯後造成很多餐飲企業的管理存在問題。

去年4-5月份,大量食材漲價,如果管理者不在月初做出判斷,等到8號或10號財務數據出來時候,可能一個月中已經有半個月是處在溢價購買食材的經營局面了。

第二,是管理過程中數據不準確,造成我們企業做判斷的時候,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

不準確包含數據的維度、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不夠上的欠缺。當下的企業管理者如果沒有準確、及時、多維度的數據,單單憑經驗判斷,這是十分困難的。

特別是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憑經驗管理會出現管理滯後。

如何通過提升效率,節省成本?

首先,看一下食材管理過程。

我們將食材管理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是採購的管理。採購管理,管的是買——是錢的效率;

第二,是用料管理。用料管理,管的是用——是物的效率;

第三,是加工管理。加工中心,管的是控——是人的管理。

做好採購管理,就是用100元錢買到更好、更多、更便宜的東西,這是採購管理的問題。

「用料」是我們買了100斤豬肉,我們能夠做出更多優質的食品、商品。

「控」就是我們用更少的人力,來實現加工中心和門店之間的效率。

今天,我們談的關於效率提升、成本優化的這些話題,對企業影響最大的是採購管理。

採購管理的提升空間比「用和控」的空間大很多,如果能把採購和供應商通過科學的方法有機結合起來,餐飲企業將會有更大的空間節省成本。

舉個例子。

我們在無錫有一個客戶叫「夏聯福記」,是典型的社區店。

去年5月,他們接入了成本管家的體系。同時,當地的豬肉漲價70%、藕漲價101%、雞蛋漲價35%,其中82種食材漲價超過10%。

「夏聯福記」通過監控數據,通知門店和後廚,及時調整配方和銷售,採購協同增效360萬。

這是根據數據部門掌握了實時數據之後做出的一整套管理動作,在當月1號做出應對,當月的虧損就不會太多,通過管理彌補虧損,這就是協同管理。

協同管理的前提就是能夠獲得及時、準確、多維度的數據,為管理團隊和業務團隊提供決策支持。

通過這個系統,餐飲企業可以做到:

①通過實時數據,保證採購端的一切物資都能實時反映在企業的經營成本中;

②企業管理層及時掌控,大幅度減少人工管理時間;

③流程透明,避免採購——供應環節出現質量、規格等問題;

④管理前置,管理者當月1號做出所有管理決策,避免更多的浪費和損失,及時調整配方和經營,讓企業永遠處於盈利的狀態。

結語

餐飲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精細化管理,而精細化管理不可缺少的就是數據、工具、方法和流程。

沒有精細化管理的方法、手段和工具,憑經驗辦事,餐飲企業的路會越來越難走,利潤空間會被不可控的因素吃掉。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要經歷「從粗放到精細」的過程。

當前,中國餐飲業的競爭並沒有激烈到讓大家難以生存的境地,很多餐飲企業的利潤率還是很高,說明還有大量的紅利亟待挖掘。

但是餐飲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朝著精細化管理發展。

未來,餐飲企業要想有更好的成長和發展,一定要用數位化的工具武裝自己,讓精細化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的基石。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餐飲業,如何通過數位化為企業開源節流?
    三、「三店一體」模式當下,餐飲業的數位化發展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數位化營銷1.0。我們以簡訊為媒介,實體卡作為載體,將消費者發展成為我們的會員,與我們產生關係;第二個階段是數字營銷2.0。第一個月,整體運營數量不高;第二個月,很多消費者都知道了玉林烤鴨的活動,開始在彼此之間傳播,同時我們讓每一個營業員進行傳播,之後訂單量實現穩步增長;上線「會員外賣」不到三個月,玉林烤鴨的訂單量共計3332單,訂單總金額436,925元,玉林烤鴨實現了疫情下餐飲企業最大化的開源節流
  • 物業公司如何開展開源節流工作?
    隨著人力、材料等各項成本不斷上漲,而物業費幾乎固定的情況,物業的盈利空間不斷縮小,這導致很多物業企業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困境,從而無法持續生存。其次,因追求利潤降低服務質量,從而難以維持企業優質服務,造成惡性循環,物業服務的品牌也得不到保證。這時候,開源節流成為了物業企業自救的關鍵因素,怎麼在保證優質服務的情況下節約成本?
  • 物管啟示錄:如何通過數位化建設提升物管企業人工效能?
    面對企業人工效能不足的情況,做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應該對如何提高人工效能進行更多思考: 標準化的建設。主要體現在能力、行為、業績、流程標準化四個內容,從而實現管理標準化、提升企業整體經營效率。 優化人才結構,抓業績提升的關鍵性人才。
  • 5個新零售案例,告訴你零售企業如何通過雲計算實現數位化轉型
    5家零售企業與5個雲計算廠商的故事,看數位化技術如何助力新零售 5個新零售案例,告訴你零售企業如何通過雲計算實現數位化轉型從永輝超市到華潤萬家,五個案例告訴你新零售如何上雲用數賦智 文/王吉偉 企業在進行數位化轉型與升級之後,前後能有多大差別?
  • 賈偉:不能數位化的企業,是時代的遺孤
    不止如此,更重要的是,我們整整做了6年的數位化改革。這次逆勢增長我們準備了6年▍什麼是數位化很多企業覺得在家辦公,擁有一套遠程辦公軟體,自己的公司就已經是數位化企業了。其實這還不是真正的數位化。對於數位化,我給了四個定義:1. 結構化2. 在線化3. 數據化4. 智能化現在我們有一千個自有設計師和4萬個平臺設計師,他們在家就能實現一秒建立項目空間,3秒就能為客戶提供100個logo,這樣神奇的事情,是怎麼做到的?這正是我們6年,通過結構化、在線化、數據化、智能化這四「化」做到的。
  • 中目,助力企業開源節流
    傳統會議開展方式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有眾多弊端,比如成本高,受到空間局限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下讓視頻會議軟體走進了企業的視野。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眾多職場人士只能居家隔離,許多企業的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地影響,這時候,視頻會議發揮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 數位化堪比胡服騎射,家居企業如何推行?
    顯然,要想更好在這個時代生存發展,家居企業需要來一場「胡服騎射」。這個時代是數字經濟時代,這個時代的「胡服騎射」就是數位化。1統籌點面,有序實施「胡服騎射」超出了人們既有的經驗範疇,如何來具體推行呢?對此,深諳家居數位化之道的數夫有著獨到的認知。數夫認為,家居企業數位化要遵循管理優化五部曲,即流程化、規範化、信息化、績效化和單點突破。
  • 為什麼說企業數位化轉型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企業數位化轉型是大勢所趨 今年為加快各行業各領域數位化轉型,幫扶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和轉型發展,在國家政策層面也有許多有利支持。 這些都說明了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浪潮是不可逆轉的,是大勢所趨,市面上更多的平臺也正在探索通過共享模式開放自身資源,聯合打造一體化轉型服務,支持中小微企業降低數位化轉型成本、縮短轉型周期、提高轉型成功率,這是企業的機會,這一次你一定不要再錯過。
  • 數位化時代如何重構企業戰鬥力
    陳春花認為數位化最重要的本質就是通過連結實現各種技術創新,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等把現實世界在虛擬世界中重建。「今天對於每個企業來講,擁有數位化的能力應該是最基本的能力訓練,也是一個企業的基本功。」  對此,廈門國貿(600755)集團首席信息經理王春賓亦深有感觸。「過去做費用報銷,用戶填寫一個報銷單就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各個流程跑下來,快的時候也得需要一天左右的時間。
  • 藍盟淺析:It外包服務能為企業開源節流,是真的嗎?
    其實IT外包服務總的來說就是把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工作轉交給專業化服務公司來做。這麼說起來好像有點複雜,簡單來說就是當企業內部沒有聘用或者缺乏專業IT運維人員的時候,把企業的IT服務外包給其他專業公司的服務。IT外包服務主要包括企業全部辦公硬體、軟體、網絡、伺服器機房設備等及外設的維護工作。
  • 跨越門檻 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如何「平步青雲」
    傳統企業如何跨越數位化轉型2.0的門檻傳統企業的數位化轉型進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比如企業原有的信息系統孤島,在新的業務需求下,企業不得不面對將各個系統打通的挑戰。大部分企業並沒有把這些系統統一在一套硬軟體平臺上,信息孤島效應未能充分實現企業內部信息共享和決策的高效。
  • 華泰證券謝春生:盈利越好的行業數位化程度越高
    本報記者 王思文11月20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獨家協辦的「2020數字經濟領航者峰會——數位化轉型的紅利藍海」在北京召開。當前,數字新浪潮的技術創新與深度融合正在路上。那麼,企業如何通過優化策略實現開源節流,新實體新內需亟需企業智能化改造投入多少力度?企業如何通過數位化手段打破傳統商業模式?數位化生態如何實現多業態跨界融合?在「賦智」——數字新浪潮的技術創新與深度融合的圓桌論壇環節,華泰證券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謝春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 數據為核心 唯亞尼珠寶探索企業數位化轉型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在世界影響力得到提升的同時,也間接推動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尤其是在如今全球貿易化的影響下,使得我國經濟與世界變得緊密相連,而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比於其他網際網路企業,傳統企業如何才能夠在世界經濟的侵襲化浪潮衝擊下獨善其身並且有所表現,「結合時代進行數位化轉型」成為了國內眾多傳統企業的首要目標,根據埃森哲公布的《2019
  • 中歐EMBA丨數位化轉型企業該如何生存發展?
    如今,「雲端」互動,「宅經濟」火爆;直播帶貨,助力產品熱銷……近年來,生活服務業加速了數位化步伐,為日常生活帶來新體驗,也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來到中歐EMBA學習的學員們也知道,服務就是競爭力。數位化為服務業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那麼要如何在這個數位化時代生存下來,企業要如何生存和發展?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方躍教授來為中歐EMBA系列課程——HEMBA的學員們提出了寶貴意見。
  • 企業數位化升級並非權宜之計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不少企業選擇走數位化升級道路,在危機中尋找生機。如何理解企業數位化升級?企業數位化升級對相關行業發展產生哪些影響?對此,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尹俊。記者:面對疫情,很多企業加快向數位化、智能化升級,如何理解出現的這一趨勢?
  • 企業使用靈活用工模開源節流
    靈活用工是當下非常火的用工模式,受到企業和個人的喜歡,但是很多人對它的了解是比較模糊的,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吧。在整體市場情況還處於不明朗的階段,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在加速靈活用工市場規模的發展。疫情期間其所在公司的線下業務受阻,其中,私營企業從業者感受較為明顯,佔74.2%;超四成以上受訪者表示公司資金鍊出現問題。
  • 科技企業如何開源節流?建工德順的做法亮了丨「緊緊」有條國企行
    作者 | 記者 黃旻 通訊員 謝建華 劉清 來源 | 國資瀟湘融媒 過「緊日子」,迎「好日子」,科技型企業怎麼做
  • 于吉:如何推進企業數位化轉型 五方面發力
    過去幾十年信息化建設與工業條件和工業增長範式開展著手於如何應用信息化技術提升,今天數位化轉型面向數字經濟新時代的全新探索,要從工業化時代的企業範式轉型,轉為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範式。包括發展理念、治理體系、價值創造、組織與管理、企業文化,這是系統性全方位的變革與創新。
  • 新華三:為半導體企業鑄造數位化引擎
    以長江存儲為例,它的自動化率是100%,其他自動化率比較高的行業,即使如汽車行業,自動化率也就是70-80%。所以半導體行業的興起,帶來巨大的設備和方案購買需求,對ICT企業營收的拉動是非常明顯的。王燕平告訴集微網,全國各地正在建的半導體企業,都將會進行周期性設備換新,這就為整個行業帶來持續增長的機會。
  • 中騰信出席企業數位化及供應鏈科技峰會 積極擁抱數位化
    前不久,中信產業基金「企業數位化轉型與供應鏈科技」峰會在上海盛大召開。中騰信受邀出席此次峰會,中騰信CTO王立博代表中騰信介紹展示了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完成數位化轉型、提升金融服務效率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