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筆記俠(ID: Notesman),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分享嘉賓:白昱,微盟集團高級副總裁、微盟智慧餐飲總裁。
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如何通過數位化幫助企業開源節流」。
2020年的新冠疫情對餐飲行業的影響是史無前例,我們選取了2020年的幾個重要事件:
①疫情後,無論是街邊小店還是購物中心,消費者的整體客流量都在減少;②疫情後,特別是四、五月份很多餐飲企業優先恢復的是外賣業務,基於安全的考慮,很多消費者更願意通過「點外賣」的方式享用美食。所以今年外賣的增長率比堂食的增長率高。
③外賣提點漲價。儘管疫情後,全國各大餐飲協會聯合餐飲企業與外賣平臺協商,要求減少扣點,但是這件事情的成功機率並不大。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數據顯示了中國餐飲業過去5年的成長情況。
2019年,外賣增長率是28.08%,外賣收入佔中國餐飲總收入的12.92%。而堂食增長率只有7.06%,佔中國餐飲整體收入的9.9%,因此我們估計外賣的增長率還會增加。
因為很多消費者選擇在家就餐,一方面是因為方便、便捷,另一方面是疫情原因。
所以,不是因為有了平臺才有了外賣需求,而是因為消費者有了外賣需求才催生了平臺。
今天很多企業的外賣佔比非常高,但是因為平臺扣點很高,導致企業盈利困難。比如,很多餐飲企業在線上外賣平臺的扣點約18%,加上營銷推廣費用差不多25%,是非常高的。
疫情前後,全國各地很多餐飲協會都主動去和平臺商談,希望平臺能夠讓利,但作用很小。
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對一個平臺而言,面對每個餐飲企業,平臺都無法形成雙贏局面,平臺少扣商家2-3個點並不會催生商家的業務增長;如果商家貢獻給平臺的點少了,平臺的業務也不會增長,平臺和商家的關係就是典型的「零和博弈」。
因此,餐飲業現在面臨的局面就是門店生意恢復很慢,外賣生意恢復很快,流量很大,但是不賺錢。
那麼,餐飲業未來的出路和門店的經營發展趨勢是什麼?
目前,門店顧客在減少,消費者選擇外賣,甚至是買半成品自己在家製作,而這兩種需求增速很快,疫情之後顯得更突出了。
以前,消費者要消費我們的商品、品牌,主要是通過門店。
但是,現在消費者選擇在家消費或是在家購買半成品自己製作。未來,這兩種需求將會發展的更快。
如果我們在線上都無法經營上述兩種業務,要依靠平臺的話,高扣點將成為無法逾越的障礙。
我估計明年的營銷費用會更高,因為線上比線下的競爭更激烈。
當下,餐飲業的數位化發展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數位化營銷1.0。我們以簡訊為媒介,實體卡作為載體,將消費者發展成為我們的會員,與我們產生關係;
第二個階段是數字營銷2.0。建立我們自己的私域,以微信為媒介,建立我們自己的私域;
第三個階段,將會是「三店一體」的模式。即堂食、外賣和商城三個業務和消費者建立互動關係。
「三店一體」的模式建立後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私域流量關係體系,目的是為了實現商品能夠在堂食、外賣、商城三個場景都能呈現給消費者,並建立粉絲群、會員群。
「三店一體」模式幾年前興起於零售業。比如,私域微商就屬於這個模式,消費者可以在門店購買商品,同樣也可以在微信端購買。
未來的「三店一體」指的是目前我們要經營好堂食業務,在此過程中提升消費者的到店頻率,促進堂食業務的發展。
當堂食業務積累了大量的會員之後,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上開展會員外賣業務,會員不到店也可以在小程序店鋪裡點外賣。
假如會員想購買半成品在家製作,也可以通過在微信小程序的商城購買,我們可以通過第三方物流進行配送。
這樣的架構就變成了「一個餐廳在線下開一家門店,但是在線上增加了兩家門店,一個是會員外賣,另一個是會員商城」,我們把這樣的模式稱作「三店一體」。
「一體」指的是一個品牌面對同一批消費者提供三種不同的場景服務和運營。
「三店一體」對企業的商業價值和變化是什麼?
它實現了對會員的全場景服務。
原來餐飲店的「外賣和商城」沒有自己的會員外賣之前,只能通過外賣平臺提供服務,平臺是公域流量,公域流量需要付費。
但是,通過「三店一體」的模式不但實現了面對客戶群的服務,還實現了會員價值的最大化。
原來你只能在門店實現對會員的服務,現在用戶不到店一樣可以享受服務。
此外,還有流量增值和流量變現。
我們依靠門店積累了很多會員,但是當我們希望利用會員的時候卻作用甚微,原因在於在運營方面做得不夠好。
因此,我們可以把「三店一體」打造成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讓私域流量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未來的三店一體是什麼樣的系統?
是全場景的——品牌與消費者在同一個系統裡統一管理、統一運營。
所有的場景包括商城、堂食、外賣、預訂等等,這些場景是和消費者互動的場景。
由後臺的同一個資料庫作為支撐,所有流量在一個資料庫裡進行保存,可以跨越不同的場景去運營。
「三店一體(會員)」運營的關鍵是什麼?
第一,企業需要有三店一體化的工具;
第二,企業需要一套新的方法論;
第三,需要專業的團隊做運營。
今天任何體系的運營的複雜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之前,遠非找一個大學生或非專業人士就能做到,工具、方法和專業顧問成為它存在很重要的基礎。
疫情之後,我們和很多餐飲企業進行了交流、溝通,幫助一些企業實現了「三店一體」的升級,其中有一部分企業在探索過程中也取得了小小的成績。
以玉林烤鴨為例。
玉林烤鴨創立於1993年,擁有「中國十佳魯菜名店」的美譽,主營魯菜、烤鴨,兼容川湘粵美味,市場認可度極高。
早期,我們幫玉林烤鴨做的是會員運營,那時還沒有「三店一體」的概念。
疫情之前,玉林烤鴨的堂食生意非常好,外賣量並不大。
疫情期間,玉林烤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到店顧客的數量大幅度減少。
此時,很多社區消費者就有「點外賣」的需求,但是玉林烤鴨外賣做得很少,在外賣平臺上並沒有得到很多訂單。
這時,我們做了會員推廣,我們主動在社區裡通知玉林烤鴨的會員可以在小程序「點外賣」,同時展開了折扣活動。
第一個月,整體運營數量不高;
第二個月,很多消費者都知道了玉林烤鴨的活動,開始在彼此之間傳播,同時我們讓每一個營業員進行傳播,之後訂單量實現穩步增長;
上線「會員外賣」不到三個月,玉林烤鴨的訂單量共計3332單,訂單總金額436,925元,玉林烤鴨實現了疫情下餐飲企業最大化的開源節流,企業私域流量價值逐漸顯現,同時品牌價值獲得了極大提升。
2020年6月24日我們打通了玉林烤鴨的會員,實現儲值資產同步,會員可以使用儲值餘額支付會員外賣訂單,極大地提升會員體驗,加快了儲值沉澱消耗,拉動了會員消費頻次。
會員券可以在小程序上使用,活動上線後訂單量呈現出爆炸式增長。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
原因非常簡單,消費者因為疫情不敢出門去門店消費,但是又喜歡吃這家餐廳的菜品。
而我們只是通過數位化的手段,讓這件事情變得更容易、更方便而已。
截至到7月,玉林烤鴨的會員外賣訂單總金額超過40萬,但這僅僅是剛剛開始,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玉林烤鴨全年採用「會員外賣」的形式,而不是利用平臺。按照當前的形勢,預計一年可以多盈利100萬。
當下,外賣平均利潤率只有5%左右,對於玉林烤鴨來說,要多賺取100萬利潤就需要獲得2000萬的收入,這個比例對企業來講,收入支出完全不成正比。
目前,很多企業在平臺上的年收入有1000萬,甚至是5000萬。但是,利潤很低。
我們認為,中餐企業的經營管理需要更加精細化,用合理的營銷成本實現收入提升,企業才有利可圖。
企業的發展除了開源,還有節流。特別是在生意不好的情況下,如何通過節流讓企業實現利潤的提升至關重要。
接下來,我講一下如何通過數位化的工具和方法讓企業實現節流。
上圖是2019年中外餐飲成本管理現狀一覽表。
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和日本的平均利潤率只有2%-5%。
很多人會有疑問,日美企業的成熟度和管理能力比中國企業要好,為什麼利潤率反而更低?
我認為當一個行業走向成熟的時候,行業標準就是平均利潤率達到較低的水平,但是行業是可以持續長期發展的。
今天,大部分中國餐飲企業的利潤率可以維持在8%-10%,可想而知,未來的利潤率還會不斷地被擠壓。
我們選取了兩個最重要的因素:食材成本,人力工資。
中國餐飲的人力工資成本佔比為15%-22%,美國和日本則是25%-30%,中國的食材成本佔比40%-45%,美國和日本則是25%-30%。
所以,最大的「改進空間」是食材成本,因為未來十年人力成本上漲是必然的。
那我們在運營上有哪些缺陷?
第一,數據的滯後。
當前,由於數據的滯後造成很多餐飲企業的管理存在問題。
去年4-5月份,大量食材漲價,如果管理者不在月初做出判斷,等到8號或10號財務數據出來時候,可能一個月中已經有半個月是處在溢價購買食材的經營局面了。
第二,是管理過程中數據不準確,造成我們企業做判斷的時候,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
不準確包含數據的維度、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不夠上的欠缺。當下的企業管理者如果沒有準確、及時、多維度的數據,單單憑經驗判斷,這是十分困難的。
特別是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憑經驗管理會出現管理滯後。
如何通過提升效率,節省成本?
首先,看一下食材管理過程。
我們將食材管理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是採購的管理。採購管理,管的是買——是錢的效率;
第二,是用料管理。用料管理,管的是用——是物的效率;
第三,是加工管理。加工中心,管的是控——是人的管理。
做好採購管理,就是用100元錢買到更好、更多、更便宜的東西,這是採購管理的問題。
「用料」是我們買了100斤豬肉,我們能夠做出更多優質的食品、商品。
「控」就是我們用更少的人力,來實現加工中心和門店之間的效率。
今天,我們談的關於效率提升、成本優化的這些話題,對企業影響最大的是採購管理。
採購管理的提升空間比「用和控」的空間大很多,如果能把採購和供應商通過科學的方法有機結合起來,餐飲企業將會有更大的空間節省成本。
舉個例子。
我們在無錫有一個客戶叫「夏聯福記」,是典型的社區店。
去年5月,他們接入了成本管家的體系。同時,當地的豬肉漲價70%、藕漲價101%、雞蛋漲價35%,其中82種食材漲價超過10%。
「夏聯福記」通過監控數據,通知門店和後廚,及時調整配方和銷售,採購協同增效360萬。
這是根據數據部門掌握了實時數據之後做出的一整套管理動作,在當月1號做出應對,當月的虧損就不會太多,通過管理彌補虧損,這就是協同管理。
協同管理的前提就是能夠獲得及時、準確、多維度的數據,為管理團隊和業務團隊提供決策支持。
通過這個系統,餐飲企業可以做到:
①通過實時數據,保證採購端的一切物資都能實時反映在企業的經營成本中;
②企業管理層及時掌控,大幅度減少人工管理時間;
③流程透明,避免採購——供應環節出現質量、規格等問題;
④管理前置,管理者當月1號做出所有管理決策,避免更多的浪費和損失,及時調整配方和經營,讓企業永遠處於盈利的狀態。
餐飲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精細化管理,而精細化管理不可缺少的就是數據、工具、方法和流程。
沒有精細化管理的方法、手段和工具,憑經驗辦事,餐飲企業的路會越來越難走,利潤空間會被不可控的因素吃掉。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要經歷「從粗放到精細」的過程。
當前,中國餐飲業的競爭並沒有激烈到讓大家難以生存的境地,很多餐飲企業的利潤率還是很高,說明還有大量的紅利亟待挖掘。
但是餐飲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朝著精細化管理發展。
未來,餐飲企業要想有更好的成長和發展,一定要用數位化的工具武裝自己,讓精細化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的基石。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