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印那麼多美元,美元會不會貶值呢?美元的貶值分為對內貶值和對外貶值,對內是否貶值這個是要看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就是CPI,對外的貶值就要看美元和其他國家的貨幣兌換的比率,簡單說就是看美元指數。
1、美國的CPI高嗎?
在美國的過去20多年時間,是有三次次大肆印鈔的時間,一次是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第二次是2008年次貸危機的時候,還有一次就是當前的這一次。在2008年7月,美股消費者物價指數達到5.6%的高點,然後就一路下行,到2009年7月達到了-2.1%。這段時間是美國物價在下降的時候,經濟不景氣,商品價格在下跌,但是這段時間也是美國在不斷印錢的時候,到2008年11月,利率降至零水平,美股在2009年3月觸底,然後開始了十年牛市徵程,經濟開始復甦,美國的物價水平也開始上漲,到2011年9月達到了3.9%的水平。此後美國的CPI一直處於2%的水平,這個數據並不高,所以,美國國內的物價基本是平穩的。所以不存在對內貶值的情況。
2、美元對外貶值嗎?
下圖是美元指數過去40年的走勢,幾乎是一個左高右低的W字型,在1985年2月達到了164的歷史高峰,然後就一直貶值,然後到1992年7月跌到80左右;然後開始升值,到2002年1月達到了120;然後又貶值,在2008年四月達到了一個最低點,當時的美元指數跌至71,說明美元在不斷的貶值,但是美元指數在次貸危機期間以及此後的兩三年,是一個巨大的波動狀態,在70和90之間來回的震蕩。這麼多年過去了美元指數又回到了100。從數十年的時間來看,美元是在貶值的。但是從數年的時間段來看,目前是處於升值的過程中。
從CPI數據上看,美國每次危機時期大量發行的貨幣並沒有進入到商品流通領域,或許是進入了 資本市場,比如2008年之後的次貸危機,比如是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之後的房地產市場。從而導致物價比較平穩。
從美元指數來看,美元從數十年的時間來看,是處於貶值過程,但是如果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看待,經歷過短暫貶值之後還會升值。
美元作為國際結算貨幣,他有穩定幣值的需求,否則會面臨被其他貨幣取代的風險,所以美元也受到這點無形約束,美國在金融危機時期發行美元也是為了解決流動性,這不僅僅是國內的流動性,而且是全球的。美元一方面要保障國內貨幣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國際貿易的貨幣需求。
個人覺得對美元幣值影響最大的還是另一種競爭貨幣的出現,比如上世紀80年代的日元;比如2000年之後的歐元。美國歷史上兩次最大的貶值都是和這兩種貨幣的強勢崛起密切相關的。當沒有新的貨幣強勢崛起的時候,美元是作為不多的選擇,反而會受到全球資本的追逐,反而會升值。
中國經濟雖然強勢崛起,也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但是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當中的佔比卻並不高,遠遠沒有達到當年日元和歐元挑戰美元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