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俄羅斯對華輸氣管道過境蒙古國的項目一直備受議論。12月6日,俄羅斯表示,該國已與中國和蒙古國就這一項目的可行性進行研究,目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簡稱「俄氣」)已和蒙古國籤署聯合評估的合作備忘錄,俄氣未來半年內將計算出經蒙向華鋪設天然氣管道的有利程度;如果證實可行,三方或將啟動進一步的合作。
俄羅斯對華輸氣管道過境蒙古國,利弊如何?
目前,中俄正在天然氣領域進行「東」「西」多線的合作。12月2日,價值4000億美元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西伯利亞力量」正式投入使用。一年內將引進50億立方米天然氣,黑吉遼、京津冀等地將直接受益,以後將逐年增加輸量,最終達到380億立方米/年。
此外,2015年,俄氣與中石油籤署協議,確定了從西西伯利亞沿「西線」——「西伯利亞二號」天然氣管線對華供應天然氣的主要條件;同年,雙方還籤署了從俄遠東對華出口管道天然氣項目的諒解備忘錄。
實際上,早在2006年,蒙古國就提出要當中國和俄羅斯過境運輸的中間商,並提議如果在蒙境內巴彥奧爾加自治區鋪設阿爾泰天然氣管道(西線),可縮短1000公裡路線。有專家也「蓋章」稱,經蒙古鋪設西線管道除了能縮短運輸距離、降低成本外,蒙古地形多為草原,鋪設難度也比不取道蒙古要低得多。
不過,經過第三方運輸對於供應穩定性同時也具有很大的風險。比如,俄羅斯每年通過烏克蘭境內管道向歐洲供應大量天然氣,但在2014年6月,俄氣與烏石油天然氣公司均向仲裁法庭提起訴訟,隔年,烏克蘭停止從俄羅斯購買天然氣,這也令俄經烏向歐洲供氣的項目面臨風險。也正基於此,多年來俄羅斯才一直沒有答應蒙古國的提議。
同意「借道」卻有條件!巨額外債之下,蒙古與美國討論稀土合作?
顯然,俄羅斯對華輸氣管道過境蒙古國有利有弊。但值得關注的是,蒙古國在表示願意讓中俄「借道」的同時,還提出了一個條件:中俄天然氣管道要向蒙古國供應一部分天然氣。可見,對於蒙古國來說,「中間商」的這一建議其實更多的是出於自身經濟效益的考量。但如今,俄羅斯確認啟動聯合研究,說明這項三方合作已被提上日程。
不僅是在天然氣領域,蒙古國近期在關鍵礦產上似乎也有所計劃。今年7月,美國到訪蒙古,並就共建自貿區和美國在蒙投資建設稀土礦產等問題進行討論。根據去年全球稀土產量的統計,蒙古的稀土產量雖然遠遠不到200噸,但已探明的稀土礦產資源高達3100萬噸,僅次於中國的6588萬噸,是全球稀土儲量第二大國。
而其與美國進行合作討論的一個重要原因則是,該國目前背負著巨額債務,僅貸款利息就高達230億美元——雖說只相當於一個跨國企業的市值,但已經是蒙古國民生產總值的1.8倍。也就是說,在巨大的外債壓力下,蒙古只能開始四處尋找產品尋求發展,這也符合了美國的訴求。
回歸到「借道」輸氣的事件上,據我國能源研究所分析,在2030年之前,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量將一直保持增長趨勢,這就意味著我國需要建設更多的天然氣管道來滿足消費增長的需求;加之,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顯然更符合「賣家」俄羅斯的利益,在此情況下,中俄啟動借道蒙古國的可行性研究,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