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最為繁榮昌盛,當之無愧是宋朝,宋朝上接漢唐下啟明清,是華夏文明的一個最為璀璨的時期。
北宋時期更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為鼎盛的時代,這個時代不僅有著卓越的文化,更有著令世人矚目的經濟發展。
北宋京城汴梁
中國十大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把北宋都城東京汴梁城的風土人情和經濟發展面貌生動的描繪出來,充分展示了當時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為繁華的都城開封的歷史形象,也側面發映出了北宋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讓世人矚目,本文就以清明上河圖入手,分析北宋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清明上河圖郊區部分的農耕展現了北宋農業的發展縮影。北宋時期因為南方戰亂較少,北地人口大量南遷,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南方人口超過北方的情況,而且南方雨水較多,雨量充沛,氣候適宜農作物發展,加之引入了越南的優良佔城稻,佔城稻的耐旱、適應性強、生長期短使北宋佔城稻產量成為糧食作物首位。
清明上河圖
江南作為北宋的糧倉,集中在長江中下遊和太湖流域一帶,素有&34;的諺語,從這裡可以看出北宋農業的發達。
除了農業作物,北宋的經濟作物也有了較好的發展,南方各地普遍種植了茶樹、棉花,茶葉和棉花的產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1、造船業的發展。
東京汴梁是當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清明上河圖中汴河碼頭可以清晰的看到來往的船隻絡繹不絕,展示出了北宋造船業的發達。
汴河
北宋的船大多數用作交通運輸,北宋朝廷為了更好地控制好地方,十分重視船舶這一交通工具,所以對造船業也非常重視,當時朝廷就曾設&34;來獎勵造船有功的人,北宋朝廷不許私營的船廠隨便造船,只能由官家船廠造船,並設置了&34;對造船進行管理,另外從軍中或民間招募造船技術工匠,可見,北宋朝廷十分重視造船業的發展。
因北宋的國都在開封,對於與南方連通的東南向漕運十分繁忙,因此促使了北宋對於造船業的重視也超過了歷代王朝,北宋的造船量極大,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一年大約能造出2900艘船,而且造船規模宏大,還配備了指南針引航向,這在當時算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船了。
2、棉紡織業的發展
紡織圖
北宋時期,農業的發展直接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紡織業又是同農業最為緊密相關的行業。由於長江流域與兩廣及雲貴川地區經濟往來日趨密切,棉花開始從南向北移植,並逐漸在福建廣東一帶盛行,當時南方種植的棉花是從東南亞一帶引進的木棉,這種棉花的特點是結桃多,產量高。福建等地多有種植,
彭乘《續墨客揮犀》記載:&34;。
在福建,木棉種植極為廣泛,並靠織吉貝為生,
絲織業是北宋最重要的紡織業,從北宋政府的賦稅數據來看,北宋元祐初年為兩千四百多萬匹,超過唐代收入最高年份(唐玄宗年間)歲入七百四十萬匹的三倍,反映了絲織業在北宋有著舉足輕重的經濟地位,更顯示出了北宋經濟之強盛遠超過盛唐。
3、北宋陶瓷業的發展
北宋陶瓷
宋代是中國陶瓷發展的輝煌時期,甚至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空前鼎盛的狀況,在我國陶瓷史上,宋代瓷窯有著舉世矚目的地位,北宋的瓷窯主要有汝窯、官窯、鈞窯、定瑤等,其中有些是官窯,有些是民窯,這些產瓷窯的地方主要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等地,這些地方產出的瓷器,品種多樣、造型新穎、富於裝飾、美觀實用,既不斷創新,又保持傳統,飽受當時的消費者青睞。
北宋宋徽宗時期東京汴梁設立&34;,專燒御用瓷器。
《坦齋筆衡》記載:北宋大觀年間,汴京自置窯燒造,名為&34;。
總而言之,宋代興辦官窯和派出監督瓷窯生產的人員,對于振興瓷業和提高工藝技術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我國陶瓷從唐代開始向國外出口,到了宋代,對外出口的瓷器大量增加。我國的制瓷技術傳到世界各地,不僅為各國所效仿,而且對外進行文化交流,加強了與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同時陶瓷行業所產生的巨大賦稅給北宋的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商業繁華
清明上河圖中汴河兩岸人群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商賈叫賣不絕於耳,酒樓、茶肆、妓院、街頭戲曲及眾多娛樂場所遍布,可以反映出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華程度,甚至可以映射出整個北宋商業發展之鼎盛。
《兩宋文化概論》中提到過宋代重農同時不抑商,並鼓勵農商並重,商業行為不再受到打壓開始逐漸蓬勃發展起來,商稅也從宋代開始出現並發展起來。自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開始就積極鼓勵百姓農商並重,從事各種行業的發展,不管是農業,商業,手工業,製造業等一系列經濟發展行列都得到官府大力支持。
所以國家富強、百姓生活富足美好,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正是這種良好的國家政策,宋朝的商業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環境。
北宋王朝對海上貿易的重視程度也超過了歷代,是當時世界上海上貿易最為繁榮的國家,廣州港和泉州港是北宋兩個最為重大的港口,還設立了對外的海上貿易管理機構—市舶司,對海上外貿進行管理,依託著國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高超的造船技術,北宋商船遍布朝鮮、日本,遠航至非洲和阿拉伯半島,繁榮的海上貿易給北宋王朝帶來了大量的財政收入。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對北宋都城汴梁的經濟生活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全圖氣勢恢宏、規模宏大、人物眾多、商鋪林立、車馬喧囂、貨攤鋪街……,從郊外農耕、汴河兩岸的船運、汴梁街道兩岸的商業,折射出了北宋的經濟發展狀況之繁榮。
參考文獻:
《宋代經濟史》
《清明上河圖反映的社會生活》
《北宋商品經濟的發展》
《兩宋文化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