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濟南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延仁就市農業局針對農業汙染源採取了哪些汙染控制措施進行了介紹。濟南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延仁近年來,為做好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推動全市農業綠色發展,我市堅持「一控兩減三基本」的基本方針,以控水,減肥減藥,秸稈、農膜基本回收利用為目標,先後出臺了《土壤汙染防治行動實施方案》、《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近三年來累計投入5.8億餘元,初步建立了農業面源汙染防治的「濟南模式」。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在化肥減量增效方面通過推廣水肥一體化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現化肥減量增效,通過開展綠色農業示範區建設,推進農業面源汙染防治示範。目前,全市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面積累計達57.65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90%以上,綠色農業示範區核心示範區面積達12萬畝,生態效益顯著。在農藥減量方面通過構建病蟲監測預警體系,不斷提高病蟲害監測預警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全市病蟲預報綜合準確率達85%以上。通過推進統防統治,建設病蟲防治專業化服務組織,實現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0%。通過政策支持和示範引導,加快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的推廣應用。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一是推進秸稈綜合利用。通過推行秸稈還田後立即耕作;秸稈過腹還田、秸稈打捆外運等,推進秸稈轉化利用,實現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8%。二是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加快畜禽糞汙處理設施配建,目前全市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89%,畜禽糞汙處理設施配建率達100%。三是加強農膜回收利用。在萊蕪、平陰、長清、章丘設置地膜殘留監測長期點位進行採樣監測,開展農膜殘留情況調查,今年我市農膜回收率達90%以上,提前完成2020年農膜回收目標。此次汙染源普查成果已經成功應用到我市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中,根據初步測算,我市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已達到100%。下一步,全市農業農村系統將繼續利用汙染源普查成果,及時總結應用,讓我市綠色農業產能明顯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更加高效、農業產地環境更加清潔,實現我市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