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到2008年底,我國各種翻譯服務機構已超過3000餘家,翻譯服務市場的產值已突破300億元人民幣。但目前全國只有13所高校開設翻譯本科專業,20所高校開設研究生專業,培養的人才很有限,國內翻譯人才異常緊缺,因此翻譯學科建設顯得尤其重要。如何建立我國高校翻譯教學機制,培養既有較高的跨語言文化交際能力、
又懂得相關學科知識的複合型人才,是當前高校翻譯學科建設所面臨的突出問題。
我國高校翻譯學科建設現狀
從定性方面看,「翻譯理論與實踐」專業是我國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專業名稱,列在文學門類的外國語言文學之下,與「英語語言文學」和「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等專業並列。從定位方面看,在 1992 年11 月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學科分類與代碼》(GB/T13745-92)中,「翻譯學」被列為語言學(一級學科)中應用語言學(二級學科)之下的三級學科。這無疑制約了翻譯學科的發展空間。於是,多數學校只好把翻譯作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的一個分支方向。在國家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科研項目申報工作中,翻譯學被歸屬在「外國語言文學」這個「大家庭」裡,其地位和作用未能得到彰顯,導致許多很有研究價值的翻譯研究課題得不到應有的資助。
進入21世紀以來,翻譯學科建設日益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各高校的翻譯研究學者和翻譯家們也紛紛加強了對翻譯學的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等問題的研究,著名學者如劉宓慶、楊自儉、譚載喜、穆雷等對翻譯學科的研究範圍還進行了界定和分類,出版了一系列翻譯學學術著作和研究論文。
隨著社會對翻譯高端人才需求的不斷增長,各高校越發重視翻譯學科建設。到2008年12月止,全國27個具有外語類博士授予權的高校中,擁有翻譯研究方向博士招生資格的已有12所,這也反映出在資訊時代的條件下,在我國對外交流日益發展的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高校對翻譯學科越來越重視。十年前,全國還只有8所高校設有「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方向的碩士點,2所高校分別以「翻譯理論與實踐」名稱作為英語和法語博士點,其餘20多所高校的翻譯專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是在「語言文學專業(翻譯方向)」下培養出來的。
較之內地,港、澳、臺地區的翻譯教學則先行一步。香港目前8所政府資助的大學,除香港科技大學外,其餘7所均擁有翻譯教學與研究機構。香港的翻譯教學已經形成了從專科、本科到碩士、博士的完整體系。各校特色鮮明,針對性強。例如:香港浸會大學翻譯課程主要培養傳媒翻譯;香港城市大學以法律翻譯與科技翻譯為主;香港中文大學則以電腦翻譯為兩年制研究生班的主攻方向;香港理工大學除法律翻譯外,還有商務翻譯等非文學翻譯項目;香港嶺南大學則以文學文化翻譯為特點。而在澳門,澳門大學已招收翻譯方向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目前正在籌建翻譯系。在臺灣,輔仁大學外國語言學院成立了島內第一個翻譯學研究所。國立師範大學也從20世紀70年代起開始招收翻譯方向研究生,並於1996年成立了翻譯研究所。長榮大學和彰化師範大學等高校也均已成立翻譯研究所,招收博士生。
教學翻譯與翻譯教學
隨著翻譯學科意識的增強,人們認識到翻譯能力不是在語言習得過程中自然獲得的,而是需要專門培養。聽說讀寫只是翻譯教學的準備階段,翻譯教學除了語言技能仍需提高外,還要通過課程設置安排一定的人文訓練和翻譯技能訓練。翻譯教學包括四大塊,即語言技能、翻譯技能、雙語語言與文化對比以及翻譯理論、相關職業知識與職業道德。上述內容顯然大大超出了傳統教學翻譯的內容。我國長期沒有職業翻譯,缺乏培養職業翻譯的意識。其實,譯員譯前、譯中和譯後要做的事情,都需要在翻譯教學中解決。
翻譯教育的發展趨勢
根據當前國內外翻譯學科的發展態勢,可以推測我國翻譯教育在不久的將來將從過去僅僅作為外語教學的輔助手段,發展成為培養職業翻譯人才和翻譯研究人才的專業教育,翻譯學科體系也將日趨完善。主要發展趨勢有:1、翻譯工作專門化:傳統的翻譯工作僅僅是一種工具,其涉及的範圍一般限於外事接待、文學作品、馬列經典著作等領域,工作範圍在政府機關和相關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及高校的分支部門,而今後翻譯工作將發展成為專門職業,輻射到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科技、軍事等方方面面,翻譯服務作為新興的現代服務產業不斷發展壯大。2、翻譯形式多樣化:翻譯由傳統的的筆譯、口譯擴展到文學翻譯、科技翻譯、影視字幕翻譯、同聲傳譯等多種形式,而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將打破傳統的翻譯方式,機器翻譯或機器輔助翻譯日益彰顯其活力。3、翻譯師資專業化:翻譯教師接受過翻譯專業系統培訓,具有翻譯理論素養和翻譯實踐經驗,懂得翻譯行業的守則和辦事精神,翻譯不再是任何懂一些外文的人就能從事的工作。4、翻譯方法靈活化:以往的翻譯重視全譯研究和能力的培養,在信息化時代,科技、經濟、新聞等領域信息傳播的方式和手段日益多樣和迅捷,這就要求培養學生的「變譯」能力,包括編譯、摘譯、譯述、譯寫、述評、綜述等能力,提高翻譯時效,以充分利用國外信息資源。
(作者單位:湖北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