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界知名學者線上匯聚,共話「當下翻譯研究的熱點問題與理論探索」

2020-12-18 同濟大學新聞網

8月15日,以「當下翻譯研究的熱點問題與理論探索」為主題的第四屆《外國語》翻譯研究高層論壇線上舉行。此次會議在線聚集了國內翻譯界知名學者,與會專家圍繞對外話語能力提升、譯學理論建構、應用翻譯研究、翻譯教育發展等議題展開精彩研討,新說頻現、銳見迭出。

本屆會議由上海外國語大學《外國語》編輯部主辦、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同濟大學副校長呂培明、《外國語》主編束定芳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當下,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的深刻變革,人類社會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翻譯作為溝通世界、服務國家發展需要的重要路徑,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與責任。此次論壇即是翻譯學界對國內外時事變化的回應,旨在紮根現實需求,推動譯學理論建設,具有特殊且深遠的意義。

提升對外話語能力,拓展翻譯研究疆域

新時代語境下,翻譯成為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人民實現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提升對外話語能力已成為應對當前形勢、勝任當前需求的急迫需求。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教授表示,疫情反映出中國對外話語能力仍存在明顯不足,我們中國外語與翻譯的能力與力量都需要加強。應創造有利於翻譯發展的環境,在繼續「翻譯世界」的同時,加大「翻譯中國」的力度。

上海交通大學王寧教授認為,翻譯研究在新文科背景下具有跨學科性、前沿性、理論性與國際性,主張在全球人文的視角下發出中國聲音,重視翻譯研究的人文性與圖像翻譯。計算機與多媒體技術在人們日常交際中得到廣泛應用,科技化、電子化已成為當今時代的關鍵詞。「讀圖時代」的來臨將訴諸文字的言語與訴諸畫面的圖像結合起來,指明了翻譯研究的新增長點與突破點。

同濟大學吳贇教授指出,多模態已經成為意義表達、闡釋與接受的基本特徵,翻譯研究有必要拓展以語言為中心的研究疆域,探索除語言信息之外的其他模態符號在翻譯過程中意義的構建、轉換與輸出。在當下提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國家命題之際,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與非語言符號系統,開拓文字、圖畫、視聽等多模態融合的翻譯敘事成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的題中應有之義。

構建當下翻譯研究現實與譯學理論

近些年,學術界都在積極開展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構建。翻譯學科也不例外,譯界同仁全心探索,力求尋找理論拓展、深化與創新的新方向、新路徑。在當前的現實語境下,譯學理論構建與翻譯實踐相互影響,共同推動我國翻譯研究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浙江大學許鈞教授表示,文學翻譯作品在語言方面的創造性能夠引導我們對生命與存在的問題展開深入思考。他深度解讀了文學翻譯中的語言問題,提出了文學翻譯中幾組不可迴避的矛盾,呼籲我們重視中國文學外譯實踐中的語言問題。

北京外國語大學王克非教授表示,當下翻譯研究的兩個基本取向便是中譯外研究與語料庫研究。中譯外研究主要涉及中國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一帶一路」倡議、中外人文交流以及大國外交話語等與中國當下現實密切相關的研究議題,能夠為理論構建提供真實的案例素材。基於語料庫的語言對比、翻譯特徵、譯者風格以及翻譯教學等成為國內研究者研究的重要課題,同時也代表著與國際接軌的中國特色翻譯學術研究。

深圳大學譚載喜教授聚焦翻譯史學研究,回顧了一般史學與翻譯史學的關係,介紹了翻譯史學研究的常用方法,認為中國特色研究是一個自然形成的過程,譯學研究與發展應「以史為鑑」,重新思考翻譯研究的發展以及研究方法等問題,這一論點為今後的翻譯史學研究帶來諸多有益啟示。

南京大學劉雲虹教授認為,翻譯理論的產生依賴於翻譯實踐,而翻譯批評作為連接翻譯理論與實踐的紐帶,具有促進兩者實現互動的作用。從事件的角度考察文學翻譯批評,並在此基礎上有意識地推動翻譯批評事件的構建,可有助於進一步彰顯翻譯批評的建設性,於翻譯理論研究而言意義深遠。

推動應用翻譯研究與翻譯教育發展

歷經幾十年的發展,我國應用翻譯研究更具體系化與系統化,應用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均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隨著中國特色學術話語體系構建呼聲的高漲,中國特色應用翻譯研究逐漸獲得譯界學者的重視。上海大學傅敬民教授認為,中國特色主要體現在符號特色、資源特色、主體特色、問題特色與價值特色方面。開展中國特色應用翻譯研究在完善學科體系、促進自身發展、彰顯主體意識、展現理論自覺、服務國家戰略、對接翻譯行業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他在解析應用翻譯研究目前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深化挖掘我國傳統翻譯思想、系統引介國外先進研究成果、凝練應用翻譯研究概念表述、合力構建應用翻譯話語體系、加強對接學術與行業之需求、整理中國特色應用翻譯研究問題六點建議。

上海外國語大學胡開寶教授表示,得益於近些年的發展,語料庫翻譯學已經成為成熟的翻譯研究領域,然而,語料庫翻譯學研究很少以多語語料庫的應用為基礎,結果導致語料庫翻譯學關於翻譯共性與翻譯規範等領域研究的代表性尚有較大的上升空間。鑑於這一現狀,譯學界應加大力度剖析國內外語料庫翻譯學研究的特徵與不足,深化語料庫翻譯學研究,拓展語料庫翻譯學研究範圍。

北京外國語大學張威教授表示,口譯研究作為翻譯研究的一個較為「邊緣」的分支,在近年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國外的口譯研究關注點逐漸轉為譯者本身的研究,包括自我效能、譯者定位、操控、技術使用以及職業認證等;國內的研究主要側重口譯教學,聚焦會議口譯或口譯課堂等方面,他就未來研究的主要方向與重點、方法規範、多元闡釋等方面作了進一步的解析與建議。

翻譯研究的深化發展對翻譯人才培養影響深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翻譯教育事業已走過四十年餘年,為國家發展及對外交流培養了一大批卓越的外語與翻譯人才。在翻譯教育及研究發展進程中,我們也不得不正視一些與現實需求不相協調的問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穆雷教授表示,目前,國內翻譯教育整體呈現出一個金字塔型的教育結構,塔尖部分翻譯學博士、翻譯專業博士數量很少,翻譯學碩士與翻譯碩士數量比較大。基於此,他以教育體系本身的問題入手展開論述,揭示了翻譯教學研究存在的問題,從校企師資隊伍的深度融合,改革學位論文寫作模式與評價方式,提前植入企業崗前培訓落實實習實踐方面出發,為國家翻譯碩士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改革的方向。(李偉)

 

相關焦點

  • 依託國家發展需求 加強翻譯理論建設:第四屆《外國語》翻譯研究...
    2020年8月15日,第四屆《外國語》翻譯研究高層論壇以「當下翻譯研究的熱點問題與理論探索」為主題,即是翻譯學界對國內外時事變化的回應,旨在紮根現實需求,推動譯學理論建設,具有特殊且深遠的意義。此次會議在線聚集了國內翻譯界知名學者,與會專家圍繞對外話語能力提升、譯學理論建構、應用翻譯研究、翻譯教育發展等議題展開精彩研討,新說頻現、銳見迭出、智慧交響。
  • 熱點聚焦|全國翻譯教學與研究論壇在青科大舉行!
    熱點聚焦|全國翻譯教學與研究論壇在青科大舉行!12月5日「齊聚雲端青島 共謀譯學發展」全國翻譯教學與研究論壇暨山東省國外語言學學會翻譯學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在青島科技大學舉行會議簡介本屆年會採用線上會議的方式舉行,由山東省國外語言學學會翻譯學專業委員會主辦
  • 黃忠廉:翻譯思想≠翻譯理論
    更多的傅譯研究主要是宏觀的、外圍的和掠影式的。對其翻譯文本的深入研究不多,原因有二:其一,國內法語學者不多, 法漢翻譯研究者更少, 鍾情於傅譯者屈指可數;其二,不懂法語如我者研究傅譯,只能是隔靴搔癢,以至於譯學界人人皆知「神似」說,人人引用,卻不能產出系統的研究成果。傅譯研究是理論行為,那麼傅雷本人對翻譯的思考是思想還是理論? 推而廣之, 翻譯家嚴復又如何呢? 翻譯思想與翻譯理論有無界限?
  • 廖七一教授:翻譯研究的哲學思考、研究範式與批評話語
    如果跨學科研究之路是翻譯研究未來的方向,那麼翻譯研究還可以建構專屬於自身的理論框架嗎? 廖:這是翻譯界長期以來爭論的問題,這涉及到兩個層面,一是翻譯的跨學科問題,另一個是翻譯的理論建構問題。
  • 許均:新中國翻譯研究
    「新中國翻譯事業60年論壇」特別邀請了在我國外交外事、外國文學翻譯與研究、翻譯教育與科技翻譯等領域的資深翻譯家和學者作論壇主題發言,以期從一個側面回顧、展現和審視我國翻譯界六十年來取得的成就和發展歷程。中國外文局常務副局長、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郭曉勇主持論壇。
  • 國內專家學者齊聚中南大,共話後疫情時代翻譯事業與教學發展
    楚天都市報12月3日訊(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王玲 陳錦洛)近日,第十五屆中西部地區翻譯理論與教學研討會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召開,採用線上和現場相結合的形式,圍繞「疫情話語的翻譯」以及「後疫情時代翻譯事業與教學發展態勢」展開討論,設有12場主旨發言和12個小組六個分主題論壇。
  • 黃忠廉:翻譯思想≠翻譯理論——以傅雷、嚴復為例
    對其翻譯文本的深入研究不多,原因有二:其一,國內法語學者不多, 法漢翻譯研究者更少, 鍾情於傅譯者屈指可數;其二,不懂法語如我者研究傅譯,只能是隔靴搔癢,以至於譯學界人人皆知「神似」說,人人引用,卻不能產出系統的研究成果。傅譯研究是理論行為,那麼傅雷本人對翻譯的思考是思想還是理論? 推而廣之, 翻譯家嚴復又如何呢? 翻譯思想與翻譯理論有無界限? 若有, 具體何在? 分清二者有何作用?
  • 多模態:翻譯研究的新視角
    由此可見翻譯的含義有兩個維度:廣義的翻譯指不同符號系統之間的信息傳遞活動,包括語言與語言之間、語言與符號之間,以及符號與符號之間。因此,翻譯活動本身包含著多模態信息傳遞的內容,我們借鑑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與成果來考察翻譯產品與過程,作為翻譯研究的新視角,具有其內在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 翻譯研究中的問題域轉換:生態翻譯學視角
    雖然生態翻譯學理論也受到一些質疑與批判,對生態翻譯學的分析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偏見,但是生態翻譯學的問題域本質上已經與西方譯論的問題域有著重要區別,而且越來越呈現出一種新的研究趨向。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產生的問題域轉換對於當代中國翻譯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論路徑與認識論視界。那麼,生態翻譯學與西方譯論在翻譯研究的問題域上有什麼根本上的區別呢?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的問題域對西方譯論的問題域是一種怎樣的轉換與拓展呢?
  • 淺談互文性理論為翻譯研究提供的方法論啟迪
    摘 要:互文性理論和翻譯研究作為兩個獨立的學科近年來發展迅猛,二者之間的聯繫也逐漸顯露。互文性理論與翻譯研究具有深刻的內在共通性,因此能夠為對方提供方法論上的重要啟迪。互文性理論深化了人們對翻譯過程和翻譯本質的理解,凸顯了譯者的主體性地位。
  • 翻譯傳播研究促知識轉化效果
    翻譯傳播研究,正在成為人文學科研究的聚合現象。它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是跨學科研究的新表徵,是接近翻譯的新路徑。它以「問題」為單位,匯聚各個學科的力量,來解決因翻譯引發的各種問題、觸發的各種現象,正在引起學界的新思考。
  • 翻譯理論學習不應成孤島
    現在有的翻譯在拋開原文讀譯文時,有些語句甚至做不到達意,更遑論其他。筆者教學伊始,認為這是語言能力的問題,但在英譯漢的教學中逐漸發現,其在更大程度上受翻譯觀念的束縛而非語言能力不足。課堂教學中先對英文原本進行講解,在不存在理解障礙、學生母語的基本聽說讀寫能力毋庸置疑的前提下,得到的仍舊是有閱讀障礙的譯文。所以,翻譯理論教學的第一要素是促成學生翻譯理念的轉變,深化並拓寬對翻譯的認識。
  • 全國翻譯技術研究與教育高峰論壇在廣外舉行
    南方網訊(記者/唐巧燕 通訊員/顏梁柱)5月18日,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高級翻譯學院主辦,翻譯技術教育與研究中心承辦的全國翻譯技術研究與教育高峰論壇在廣外舉行。
  • 曹丹紅:管窺今日法國翻譯研究
    不同院校與機構的研究側重各有不同,例如,作為法國釋意派理論發源地的巴黎高等翻譯學院,其研究偏重翻譯教學和實踐,由巴拉爾設立、擔任主編並在阿爾多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翻譯學」叢書偏重理論探索,而巴黎第四大學比較文學研究中心更偏重翻譯史研究。   既獨立於高校又與其緊密合作的各大翻譯協會也是推動法國翻譯學發展的活躍力量。
  • 翻譯批評,有哪些新趨勢?
    原文 :《翻譯批評新趨勢》 作者 |揚州大學翻譯行為研究中心主任 周領順 圖片 |網絡 翻譯批評的探索過程 傳統上的翻譯批評學科和翻譯批評實踐都不很景氣
  • 西方翻譯理論十大學派
    作為學派的創始人之一,他對翻譯理論的貢獻主要體現在《論翻譯的語言學問題》(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之中。文章從語言學的角度,對翻譯的重要性、語言和翻譯的關係以及存在的問題給出精闢的論述。自1959年發表後,此文一直被西方理論界奉為翻譯研究的經典之一。
  • 「匯聚翻譯力量 助力亞太抗疫」——抗擊疫情亞太翻譯雲論壇舉辦
    來源:中國網中國網5月11日訊 2020年5月11日,由亞太翻譯論壇聯合委員會和中國翻譯協會聯合主辦的抗擊疫情亞太翻譯雲論壇成功舉辦,論壇主題為「匯聚翻譯力量 助力亞太抗疫」。由此他向亞太翻譯界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團結協作,凝聚亞太抗疫共識,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二是抓住機遇,加強翻譯人才隊伍建設,尤其是醫療衛生領域翻譯人才和應急服務翻譯人才的培養;三是開拓創新,推動行業發展,利用此次危機帶來的機遇進行翻譯行業調整;四是加強亞太翻譯論壇聯合委員會機制建設,加強亞太區域內翻譯機構和翻譯工作者的交流互鑑和經驗分享,共同推動亞太翻譯的繁榮發展。
  • 「翻譯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京召開 中日韓專家探討日語翻譯課題
    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 人民網北京11月9日電(許永新)昨天,由中國翻譯協會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主辦的「翻譯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研討會暨2015年全國日語MTI教學研討會」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舉行。 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校長邱鳴教授致開幕辭。
  • 基於問題式學習的英語翻譯教學改革與實踐
    摘 要:在問題式學習模式的理論指導下,通過教學實驗,探索該教學模式運用於英語翻譯課程的教學改革。2014年約翰·薩弗裡在對問題式學習模式進行全面回顧的基礎上指出,問題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課程)設計方法,讓學習者掌控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使理論與實踐相統一,運應用知識和技能去找出特定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4]。可見,問題式學習是在對建構主義、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情境學習等理論進行整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教學(課程)設計開發模式[5]。
  • 楊武能教授獲中國翻譯界最高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今天帶給大家一個好消息 我校校友楊武能先生榮獲 中國翻譯界最高獎項 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