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何喜歡跪著?原因有2個,其中1個難以啟齒!
其實說日本人喜歡跪著是不合適的,因為跪姿是日本的一種文化傳統,而這種文化傳統,最早源於中國。
「跪姿」的起源在中國
在漢代以前,中國還沒有發明真正意義上的凳椅,但古人並不是直接坐在地上,而是坐在蓆子上,所以有「席地而坐」這樣的成語。
三國時曾有一個「割席斷義」的故事。
管寧和華歆本是同窗好友,2人曾經在一個菜園中鋤地,地裡出現一片金子,管寧照樣鋤地,不予理會;華歆卻管不住自己的手,撿了起來。有一次,他們在一張席上看書,有達官貴人從窗外經過,管寧依舊讀書,絲毫不受影響;華歆卻把書丟到一旁,出門去看熱鬧,羨慕不已。華歆回來後,發現管寧把蓆子割開,一分為二,表示華歆並不是自己的朋友,不願和他同坐一張席上。
看得出來,古人不是隨地而坐,而是坐在蓆子上,甚至和誰同坐,都十分講究。
古人的坐姿,也和現在不同,他們是雙膝著地,臀部落在後腳跟上,也就是現在所認為的跪姿。
就算沒有發明凳椅,古人的這種坐姿也太奇怪了吧?為何不一屁股坐地上,或者乾脆蹲在地上呢?蹲在地上這種姿勢,現在仍十分流行,特別是一些農村的朋友,很喜歡蹲在地上進食,但實際上蹲久了腿就會發酸很難受;一屁股坐地上這種姿勢,估計除了傻子才會這樣幹。
古人之所以採用跪姿,是有很多因素在裡面的,周朝建立之後,創建了許多禮儀制度,特別是其中的「跪禮」,基本上貫穿中國整個古代。所以在古代人看來,採用跪姿是發乎情,合乎禮的。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古人採用跪姿是因為當時穿的是開襠褲,直接坐在席上門戶大開,實在是不雅。
孟子有天回家,發現妻子並不是跪姿,而是正打開腿坐著,孟子當時就火了,這幸虧是自己回來了,要是別人看到,那還得了?於是他打算休了妻子。
孟母就問:「你們倆有啥矛盾,你非要休了她啊?」孟子說:「她坐姿太奔放了,於禮不合!」孟母說:「你怎麼知道她坐姿奔放?」孟子說:「我親眼看到的,還能有假?」孟母說:「那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你知不知道進門之前要敲門?你不敲門進去,看到了她奔放的坐姿,反而說她不對,還說她於禮不合,我看是你不懂禮吧?」孟子一時語塞,最後妻子也沒休成。
所以古人的跪姿,更多的是一種禮,所以後來凳椅發明之後,跪姿仍然維持了好長一段時間。
「跪姿」何時傳到了日本呢?
日本和中國最早的交流,是在東漢光武帝時期,光武帝賜給日本一個印,上面寫著「漢倭奴國王」,這也是日本被稱為「倭」的起源,意思是身材比較矮小。
三國時期,日本女王卑彌呼也曾派使者來到魏國,並上貢稱臣。日本現在仍然對三國時期的歷史有著非常的偏好。
唐朝時期,中國國力強大,對周邊國家形成了極強的向心力。特別是日本,和中國文化交流最為頻繁,唐朝幾百年間,日本派了很多遣唐使和留學生來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唐朝時,雖然已經出現了「胡床」這樣的凳椅,但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坐姿仍然是以「跪姿」為主,這種文化無形中被傳到了日本,一直延續到現在。
日本人真的喜歡跪著嗎?
「跪姿」雖然起源於中國,但其實一點都不合理,而且很不舒服。這種姿勢對膝蓋損傷很大,人如果從小跪坐,還會影響身體發育,所以大多數的日本人,都給人一種腿很粗很短的感覺,這可能也是長期跪坐導致的。
跪著這麼難受,中國人早就改過來了,日本人為啥還跪著呢?
第一,日本雖然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但其實思想仍然很封建,日本人飽受禮教的束縛,日本人的禮貌,全世界知名,但他們真的想這樣嗎?其實也不盡然,這都是被逼出來的。
第二,日本人在穿和服時,裡面是不穿內衣的。和服又是在正式場合穿的,如果他們不採取「跪姿」,那豈不是又會門口大開,裡面風景一覽無餘嗎?
日本人心裡苦卻說不出來,誰也不想整天跪著啊,但是不跪著又能怎樣呢?
對於日本人的這種習俗,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
本文系「豫薦你」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豫薦你,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者,人類歷史講述者,關注我,了解更多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