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聊夫差與西施8

2020-08-27 錫惠書生

西施

歷史中,我想大家最感興趣的就是「美人」了,西施可以說是夫差歷史中一個亮點。美人計恐怕就是說的吳越爭霸的一個了。其實,西施屬於《孫子兵法》中的間諜,是越王勾踐直接安插在吳王夫差身邊的。歷朝歷代,這種「揚州瘦馬」型的故事一直在上演。瑪麗蓮夢露,不是讓赫魯雪夫和甘迺迪都神魂顛倒麼?

鄧麗君作為國民黨特工,差一點就來大陸開演唱會了。二三十年代的某個電影工作者,也成為「國母」,英雄難過美人關啊!

不過,很多美女其實也是會背叛老闆的,美國人針對卡斯楚的美人計就弄巧成拙。

人們總是對美女懷有美好的嚮往,比如,傳說中,西施完成了偉大工作,顛覆了吳國之後,就與範蠡,泛舟蠡湖,出雙入對。真實情況是,沒有哪個間諜能有完美的結局,他們往往不是自殺,就是被滅口。西施是被勾踐裝麻袋沉江的。跟上海青幫流氓殺人沒有啥兩樣。

「越滅吳,範蠡逃國歸隱。勾踐殺大臣文種後,忌範蠡逃國,到處探範蠡行蹤,遙聞範蠡隱居吳地,勾踐親自帶兵包圍泰伯城,沿途濫殺無辜,毀太伯城,吳民奮起抵抗,戰死者不少,吳民將忠骨都埋葬在故文臺。範蠡聞之,深感吳民之德,特偕西施憑弔故文臺。吳民聞西施到來,群情激憤,痛責西施傾國之罪,西施愧對江東父老,悲痛欲絕,才生輕生之念。祭畢,範蠡和西施再去姑蘇憑弔,乘船行十餘裡,遇一蕩,西施投身自沉,死於蕩中。範蠡將屍體撈起,撫屍三嘆,後人稱此蕩為三嘆蕩。

此蕩位於無錫市後宅鎮與蘇州東橋鎮之間,現仍名三嘆蕩。」

蠡湖

再說範蠡,吳滅後,梅裡附近,以及太湖邊到處是「蠡」的痕跡,例如,梅村有西蠡橋,東蠡橋,太湖有蠡湖,有罵蠡港。應該說,範蠡曾經被封在無錫,管理過無錫。

前494年於夫椒之戰大敗越國,攻破越都(今浙江紹興),使越屈服。此後,又於艾陵之戰打敗齊國,全殲十萬齊軍。前482年,於黃池之會與中原諸侯歃血為盟。夫差執政時期,吳國極其好戰,連年興師動眾,造成國力空虛。勾踐不忘會稽之恥,國力逐漸恢復。趁夫差舉全國之力赴黃池之會時,越軍乘虛而入,並殺死吳太子。夫差與晉爭霸成功,奪得霸主地位後匆匆趕回。前473年,越國再次興兵,吳國被滅,夫差自刎,時年55歲。

夫差的功績,開了邗溝,當然,他是為了北上爭霸。

邗溝

再來解答一個問題,為何吳王夫差打敗越王勾踐之後沒有滅了越。

越變遷

「越」族是大洪水之後,在浙江山區中倖存下來的原古代良渚文明後代。

大家有沒有去過四明山旅遊。四明山又名句(音gōu)餘山,分布在寧波市西部的餘姚、鄞州西南和奉化,平均海拔700米。因其大俞山峰頂有個「四窗巖」,日月星光可透過四個石窗洞照射進去,故稱「四明山」。巍巍四明,他的山水風光並不足道,卻以其不朽的歷史功績芳澤後世。

在四明山上居然可以種稻。100米的大洪水當然是摧毀不了這裡的人民的。

這些經歷磨難之後的越先民,後來逐步下山了,到寧紹平原,慢慢北上到太湖平原,開始跟吳地居民產生衝突。所以,在上一回中,我們說到,闔閭建城來防備從宜興方向過來的越人的衝擊與偷襲。

所以說,即使殺了勾踐這個人,也沒有用。越族老家在山裡,你根本滅不了。

還有一個傳說,叫「三千越甲吞吳」,勾踐用的是特種部隊!擒賊擒王,直接幹掉夫差的兒子。

有一個美好的傳說,夫差最後沒有死,而是出國了,去了日本。倭國就是吳國。

吳國爭霸時形勢圖

吳國鼎盛時期,長江是吳國的內河。

戰國爭霸

第一個吳國,就這樣在夫差手裡結束了。以國為姓,吳國先民顛沛流離,現在已經到達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姓吳的也不乏大人物。比如,吳伯雄。

中華德城

相關焦點

  • 夫差對西施如獲至寶,百般寵愛
    夏天到來的時候,夫差就駕一葉輕舟,與西施在香水溪賞蓮花,讓嬪妃們赤裸身體在溪內採蓮,西施與夫差則撫掌而笑。在音樂聲中,他們的船隊從城南直至湖上,只見一片錦帆,接連不斷,使人目眩神迷,後人因這錦帆十分美麗,於是將所經過的地方稱為「錦帆涇」。
  • 楚國範蠡是否真愛西施,把西施送吳王夫差
    西施自入了吳後宮,便把吳王夫差迷得團團轉,夫差更是對她百般寵愛,春夏秋冬,賞朝霞白雪,雨露蟲鳴,更是吟詩作對,歌舞昇平,夜夜歡歌,從此將軍國大事放置一邊,伍子胥次次來與吳王商量國事均被擋在門外。因西施好舞,一舞驚人,吳王夫差還專門命人修建舞臺,製作舞衣舞鞋。一舞完畢,夫差將西施摟入懷中問她,什麼都不做就這樣長長久久陪著我可好。
  • 夫差與西施的故事:西施愛夫差還是原夫君範蠡
    本身好色成性的吳王見了西施,自然十分歡喜。伍子胥認為這是「美人計」,苦心勸諫,夫差卻充耳不聞,立刻將西施納入後宮。西施聰明伶俐,頗具愛國主義情懷,時刻牢記自己來到吳國的政治使命,她用盡渾身解數讓吳王寵愛她並聽信她的話,夫差果然對她寵幸有加。
  • 西施盡施美人計,吳王夫差終自刎
    西施,名夷光,又稱西子,春秋吳國人,婚配吳王夫差,封號妃。 西施是越國施姓樵夫的女兒,因為家住在村西頭,所以被人們稱為西施,隨家境貧寒,但西施卻亭亭玉立,貌比天仙
  • 夫差聽了西施一句話,付出了整個國家的代價
    在夫差25歲那年,他見到了西施。那是他見過的最美麗的一道風景,從此他的心就永遠停留在了這個女子的身上,一直到死。這日,夫差正在研究一段他新學的樂譜,他希望將這首曲子在西施的面前彈奏出來。一想到西施隨著他的曲子翩翩舞蹈的模樣,他的心裡就被欣喜填滿了。「夫差,你在做什麼!」一聲怒喝傳入耳中,夫差的手驀地一抖,譜子掉落在地上。
  • 西施,夫差,範蠡之間的情緣,西施捧心為何故
    那麼歷史上的西施為何會經常捂著心呢?她的一生中有著一個夫差寵愛著她,儘管不過數十年,卻也是付出了全部的心思。要說西施的心痛是心臟病發作,是不是表示她的愛情或許不能準確地傳達出去。還是因為西施不愛夫差,愛的是範蠡,這個為人臣子之人,只能在夫差倒下之後才能帶著西施一起去過生活。
  • 西施秘史:西施帶著肚裡的孩子跳樓身亡隨夫差而去,範蠡阻攔不及
    夫差準備開啟爭霸之戰,伍子胥阻攔他但是夫差覺得他老了,已經變得畏首畏尾。夫差一夜之間失去了兩個兒子,他不能再等了,他要在有生之年稱霸諸國,留伍子胥監國。範蠡和勾踐要讓鄭旦、西施勸夫差,他們要爭取在夫差出徵之前回到越國。夫差看到兩個婢女嬉笑,讓喜子狠狠的打她們,西施求情也不管用,夫差拂袖而去。
  • 西施身邊的綠葉,吳王夫差妃鄭旦
    鄭旦,春秋末年越國美人,與西施齊名,同樣都是被越王勾踐選中進獻給吳國的美人,用來迷惑吳王夫差,與西施有「浣紗雙姝」的美譽,只不過,多年以後,人們只記住了古代四個美女西施的美名,鄭旦則被人遺忘在了歷史的角落中。
  • 西施秘史:夫差警告衛姬不準傷害西施,並希望衛姬可以為自己生子
    夫差讓範蠡評價兩件袍子的美醜,範蠡說是西施做的好看,還巧言討得夫差的歡心,衛姬百般阻攔希望夫差喜歡自己所做的袍子,夫差將西施所做的袍子送給範蠡,西施取下袍子親自為範蠡穿上,範蠡心裡產生一絲欣喜。衛姬回來審問鄭旦和秋蟬,衛姬覺得大王雖然選擇了她所做的袍子,但是大王卻在敷衍她。衛姬希望鄭旦不要三心二意。西施回來心裡很高興,王后也看出西施和範蠡情投意合。
  • 沉魚西施:夫差被殺後她的結局如何
    唯一擁有美好結局的西施,卻也是有待考證,西施究竟是沉湖而死還是與範蠡退隱,歷史上對於這種說法也是眾說紛紜。西施,原本是越國邊境上的一個農家女,每天織布浣紗。相傳有一天她去湖邊浣紗,水中的魚兒看到她的模樣羞愧地沉入了湖底,自此便有了西施沉魚的佳話。吳越大戰,吳王被殺,新任吳王夫差重整旗鼓,率軍攻打越國,越國大敗。
  • 西施愛的究竟是誰?不是範蠡而是吳王夫差?
    又聞「據說範蠡一是喜歡西施的美貌,二是怕勾踐像夫差除掉伍子胥一樣殺掉自己,就在吳國滅亡後掛印而去,帶著西施泛舟五湖,做生意去了。」經過上述的事情,範蠡和吳王夫差兩個人,西施到底喜歡誰呢?從一個女人的角度來說,這個答案很容易得到,但是換一個角度去看,範蠡和夫差誰更喜歡西施呢?
  • 夫差呵護西施十多年,西施作為美人計的工具,真的無動於衷?
    美女多為人們津津樂道,下面我們就來談談我國古代四大美女的引導者西施。春秋吳越戰爭中,吳王夫差大敗越國,越國岌岌可危。為了報仇,新任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把西施作為越國美人計的工具獻給吳王夫差,麻痺吳王,最終讓吳國勞民傷財,最終打敗吳國。
  • 西施是勾踐送給夫差的「禍水」嗎?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吳王夫差非常寵愛西施,想方設法地為她提供奢華的生活,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長時間與西施嬉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  據說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就專門為她築「響屐廊」,排列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舞蹈起來鈴聲和大缸的迴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夫差很自然地沉湎女色,專寵西施。
  • 夫差死後為什麼西施沒有嫁給越王?勾踐:夫差就是我的鏡子
    在吳越之戰中,勾踐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全面佔領了吳國,逼死了夫差。到此為止吳越爭霸算是徹底的結束。而對于越國來說,西施就顯得比較重要了,如果沒有她迷惑夫差,越國很難取得勝利的。所以吳國的城池攻破後,大家首先關心的是西施的去想,其中範蠡對這件事就更為關心了!
  • 美女西施香魂歸何處?吳王夫差真被西施的「美人計」所敗嗎?
    勾踐認為,要大道報仇之目的,不僅要本國強大,還要使吳國削弱,於是勾踐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勾踐採用了範蠡的「美人計」,範蠡吧趙姬心愛的美人西施,讓勾踐送給吳王夫差,以此來離間吳國君王與忠臣,以便大道禍亂吳國的目的。
  • 範蠡為何將西施獻給別人?夫差去世後,西施結局如何?
    不少人都對勾踐和夫差有濃厚的興趣,可兩者中間夾的一個人給後世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他就是越國大夫範蠡。 最讓人不值得,大概就是他將自己最喜愛的女子獻給了夫差吧?
  • 西施和越王勾踐,吳王夫差,大夫範蠡的愛恨情仇
    要說西施的愛恨情仇離不開三個男人,越王勾踐,吳王夫差,大夫範蠡,這三個男人貫穿了西施的一生,也是西施悲劇一生的原因。而越夫人看這西施是的小模樣是不錯,確實漂亮,可再看言談舉止,直晃腦袋說,我也算「伺候」夫差兩年了,夫差的喜好我還是了解一些的,你看這孩子有毛病,腳太大了,夫差不會喜好。這句一出口,可把西施臊不行,這時候範蠡說,不忙不忙,夫人放心,人在我手裡頭調教,這都不叫事,轉回頭帶著西施換上了木屐,為什麼要換木屐呢?
  • 吳國滅亡因為西施?看看伍子胥對待夫差的態度就知道了
    在歷史的長河裡,總有一些君王時貪戀女色而亡國的,最經典的恐怕就是夫差了。範蠡為了讓吳國儘快的滅亡,當年不惜把自己心愛的西施送給夫差。得到西施的夫差徹底被她迷惑。轉眼間又到了秋日狩獵的季節。但這一年卻有所不同,獵場上出現了一個女子的身影,這個女子自然就是西施了。夫差現在已經離不開西施,不論去哪裡,只要能帶上西施,他都會讓她伴隨左右。西施已經如同他的影子一般。大臣們雖然頗有微詞,卻也不敢吭聲。伍子胥自然早已看夫差不順眼,但是夫差根本不聽伍子胥的話,執意要帶上西施。伍子胥就算再蠻橫,他也要遵循君臣之道,只好任由夫差胡鬧下去。
  • 勾踐用美人計,把西施獻給夫差,吳的滅亡和西施有關係嗎?
    那時候,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美女,每天在溪邊浣紗,溪中的魚兒見到她長的如此美麗,自覺得羞愧,不敢浮上水面,都沉到水底去了,後世傳說西施有沉魚落雁之美。這樣的一個美人後來被範蠡找到,把她獻給了吳王。果然吳王見了西施以後,便整天不理國政,與她飲酒作樂。夫差只顧著與美女玩樂,漸漸精力就不放在朝政上,疏遠了臣子,忽略了治理國家。
  • 範蠡那麼愛西施,為何還要狠心割愛,把西施送給吳王夫差呢?
    了解春秋時期吳越之爭的朋友們都感慨那是一個英雄的時代,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給我們留下了臥薪嘗膽的寶貴精神財富。傳說當時的越國大夫範蠡為了瓦解吳王夫差的戰鬥力,將自己喜愛的西施獻給了夫差。那麼這個事情是不是真的,歷史上範蠡和西施到底有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