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世為人難,每個人來到這個世間,都是帶著自己的責任和使命的,做父母的要盡父母的責任,做兒女的就要當一個好兒女,在社會上立足,每個人都是這個社會的一分子,即使沒有大的貢獻,也要遵守做人的道德,維護好社會秩序,而不是成為社會渣子,為社會添亂。
清初重臣年羹堯,在自己的書房門口寫有一副對聯:不敬師尊,天誅地滅;誤人子弟,男盜女娼。對為人子弟和為人師表,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尤其是當老師的拿著人家的薪水,卻不盡力,甚至誤人子弟,就是失職和不盡責任。
有一句話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尤其是公職人員,拿著國家的俸祿,本來應該兢兢業業為老百姓辦事情,主持公道;有的人卻徇私舞弊,遊戲官場,貪汙腐化,最終自毀前程,甚至成為階下囚,接受道德的審判和法律的懲罰。
人生在世,能夠有緣服務大眾,就要盡職盡責,否則拿著國家的薪水,卻中飽私囊,騙吃騙喝,最後的結果就會要受到正義的審判,接受懲罰。
宋朝的布袋和尚,相傳是彌勒佛的化身,他有一首偈子:一缽千家飯,孤身萬裡遊,睹人青眼少,問路白雲頭。
沒有世俗責任的出家人,憑什麼要接受眾生的供養?佛家最講因果,一個出家人為什麼會無功而受祿,尤其是古代,生活不易,耕種困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為什麼有的在家人甘願把不多的口糧,願意供養出家人?
當代佛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出家人應該是社會文化的領導者,通過學習佛法,能夠開佛知見,能夠成道悟道,升華智慧,能夠引領眾生,度過生死之河,抵達智慧的彼岸,解決眾生的煩惱和苦難。
出家人是為眾生種福田的,是為了眾生而修道,所以才會接受眾生的供養,有一句話說: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就是騙吃騙喝,修行沒有成就,甚至自欺欺人,就是欠下了天下眾生的債,是債總有一天要還的,所以古大德就有這一首偈子:佛門一粒米,大辱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欠債太多,還不起了,他生來世只能做牛做馬替眾生耕種來償還債務了。
當今社會有許多花和尚,拿著俗人的錢財供養,卻做著有違佛家戒律的勾當,有的出家人的行為,甚至連世俗的人都過之而無不及,這也是人們不信仰佛法和出家人的原因,但這畢竟都是少數,真正的出家人,都是捨棄了世俗的榮華富貴,甘願享受青燈佛號的寂寞,希望修行能夠有成就,能夠成佛作祖替眾生消災滅難。
一個人一旦選擇出家修行,一定就要發願為眾生謀福利,把自己的修行所得回向給天下眾生,如果不努力修行就是自欺欺人,真正的修行是大行大願,是道德的成就,是為了挑起天下眾生苦難;如果心安理得地享受眾生的供養,卻修行不力,有一天就要「披毛戴角還」。
杜荀鶴有一首詩曰:利門名路兩無憑,百歲風前短焰燈,只恐為僧心不了,為僧得了盡輸僧。一個出家人這一生能夠了生脫死,出離世間,能夠有智慧的的成就,就會有修行的成果,這又那裡是世俗的名利能夠買得到的呢?
我是白衣居士念佛,感恩閱讀與分享!
念一句佛號,結一世佛緣!祝願大家六時吉祥,一切如意!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