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陽的牛肉麵館之多,大概就像前些天的暴雨,雨滴密集,讓人「無處可躲」。
但總有一個是你心之所向。
即使大雨浸溼衣衫,也想感受這悶熱天氣中的一股清涼;即使牛油厚重糊嘴,也要大汗淋漓的幹一碗直呼過癮!
它或許是一橋頭下老襄陽和外地人都紮根排隊,名聲不小的某家,亦或就藏身在城南城北的老巷中,火的不動聲色...
都說在襄陽,襄城最宜居,有山有水綠植成片,連溼熱的微風都涼爽些。可要我說,襄城不僅宜居,食物也宜人。
馬家牛肉牛雜麵館就位於極具襄陽古城風韻的陳侯巷,旁邊臨著的是曲徑巷,曲徑通幽綠樹蔭蔽,是個福地。
先不在襄陽的牛肉麵館中分個伯仲,光坐在巷中的樹下,吹著微風嗦一碗清爽的牛油牛雜麵,就能稱得上這個夏天最幸福的事之一。
#01
只做專一的牛肉牛雜麵
在襄陽的麵館中,不論以何種「功夫」出名,牛肉牛雜、炸醬、川味、熱幹...都會為了兼顧食客口味,做些其他點綴。
專做炸醬麵的也賣牛肉麵,專做泡菜面的也賣豆腐面。
可老馬家就不同了,店裡除了牛肉牛雜就只有素麵,單一卻也專一。
每天固定200斤麵條,賣完就收。今天九點多來時,牛肉麵就已經賣完了。
剛在門口點完單站定,一位大姐就火急火燎的小跑過來,「搞快點!搞快點!一兩面,餓的狠。」
味道口碑雖沒有親自嘗過,卻也能從街坊鄰居的信任中看出一二。
#02
一碗少見的還有心肺的牛雜麵
要說襄陽的牛肉麵館不計其數,想始終在人們心中留有姓名,必須有個一招兩式。
老馬家的麵條除了一碗還兌有心肺的牛雜麵,實在難講出什麼特別之處,讓人印象深刻。
就像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不偏科惹眼,但處處穩健優異。
麵條在撈麵大哥利落的動作中,出落的順滑爽口,配上濃鬱的牛油湯底,清清亮亮。
不需要牛肉牛雜的加持,簡單的一碗素麵吃著就很舒心。
暴風吸入麵條的時候,牛油不會很快的糊在嘴上,等到幹完一碗,才覺得嘴上糊了一層薄薄的牛油,不厚重不黏膩。
新鮮軟爛的牛雜也是深得人心的原因之一。
面碗中滿滿當當的澆頭,除了牛腸還有牛心肺。雖說很多人不吃心肺,現在許多麵館做牛雜也不添加了,但還是有不少老襄陽愛這一口。
牛腸煮的軟爛入味又不失彈性,夾著面大口吃下,早上那股朦朧的睡意瞬間就消散了,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
再嚼一瓣大蒜,喝一口黃酒,爽利的過一頓早,才是襄陽人每天該幹的第一件「正事」。
#03
食材是味道的根本
由於銷量太大,店裡的牛油都是前一天晚上熬煮,冷卻後一大鍋留著第二天早上備用。
光是看著結成塊的牛油就能想像那糊嘴的迷人滋味。
每天早上六點開賣,基本到九點多,三個小時面就已經賣光了。這時店裡的夥計們便開始早早準備第二天的食材。
熟識的供貨商送來牛肉牛雜,需要經過多次工序,才是入口恰到好處的口感。
先將牛大腸清理一遍,再煮熟撈出來,時間把握是關鍵,多一分太爛,少一分太硬,只有經久的師傅心中有數。
撈出後需要兩人同時操作,把腸子剪成段備用。第二天早上大鍋現熬湯底,這時才放入牛肉牛雜,新鮮又入味。
清爽的牛油和新鮮的牛肉牛雜是馬家麵館立足的根本,想要拴住食客的心,少一分功夫都不行。
那麼,襄陽這麼多牛肉麵館,哪家是你心中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