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上村是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神西鄉下轄村。五臺神西鄉坪上村地處五臺縣城南35公裡,滹沱河畔,海拔620米,全村420戶,1120人,在實行退耕還林計劃後,耕地929畝,水澆地400畝,人均土地不到9分,人均年收入2770元,其中五保戶5戶,低保戶47人,勞動力550餘人,其中男勞力300多人,由於經濟下行影響,外出打工者較往年有很大減少。
五臺縣第三水電站 位於神西鄉坪上村,1977年興建,命名為「坪上水電站」,裝機容量28千瓦。20世紀70年代末,發電機擴容到2×125千瓦20世紀80年代末,設計總裝機720千瓦。1994年1號機組併網發電,更名為「五臺縣第三水電站」。2001年、2004年2號機、3號機相繼安裝完畢。縣水利局負責經營,從業人員15人,年發電120萬度。
邊少峰,1961年2月生,五臺縣神西鄉坪上村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1978年9月考入解放軍測繪學院。1982年獲學士學位,並考取測繪學院研究生。1985年6月獲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88年考入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1991年6月後調回解放軍測繪學院,歷任講師、副教授。
測繪學院(Topography Academy),中國人民解放軍培養高、中級軍事測繪技術人才的高等學校。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院址在河南省鄭州市。前身為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測繪學校,1946年在長春市建立。首任校長石敬平。1948 年遷瀋陽。1950年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校。1953 年改為測繪學院,遷北京。
1969年撤銷。1970 年在武漢復辦,改名測繪學校。1976年遷現址。1978年改現名。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士兵以及現役軍事測繪軍官。設大地測量、軍事工程測量、航空攝影測量、軍事遙感技術、地圖製圖、指揮與管理等專業。學制2年~4 年。有權授予博士、碩士學位。設有人造衛星觀測站、天文觀測站、電子計算中心及各種專業實驗室。具有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體系,在教學中貫徹基礎理論與軍事測繪學科相結合的原則,所訓人才具有軍事指揮與測繪技術結合的特點。
1995年9月受德國洪堡基金會邀請,赴德國Stuttgart大學進行合作研究。1997年4月受德國研究基金會邀請,又轉往 Freberg礦業大學進行合作研究在德國期間,曾受到德國總統接見。
洪堡基金是為紀念德國偉大的自然科學家和科學考察旅行家亞歷山大·封·洪堡於1860年在柏林建立的。有來自100多個國家的近14000名學者得到過它的資助。洪堡基金會每年向大約600名具有博士學位,年齡不超過40歲的成績優秀的外國科學家提供獎學金,使其有一段較長的時間(1至2年)在聯邦德國進行科學研究工作。中央選拔委員會由100名各學科的德國科學家組成,在德意志研究聯合會主席的主持下負責對申請者進行選拔。選拔的唯一標準是學術水平,不分國別,也沒有專業限制。從1953年至1990年,有98個國家的11760名青年學者獲得該研究獎學金。
中國的洪堡基金學者從1979年至1998年,先後有774名中國學者獲得洪堡獎學金的資助,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副院長嚴義壩、教育部副部長韋鈺等。國際泥沙研究培訓中心的王兆印博士是水利行業第一位獲得洪堡基金資助的學者,此後還有清華大學水利系的周建軍教授等7~8人得到過資助。
斯圖加特大學(Universitt Stuttgart)位於德國巴登-符騰堡州首府斯圖加特,不僅是巴登-符騰堡州的高等學府,德國著名的國立大學,也是世界著名理工科大學。它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技術大學之一,德國九所卓越理工大學聯盟TU9成員之一,PEGASUS歐洲航空航天大學合作聯盟德國六所高校之一,歐洲頂尖工業管理者高校聯盟(TIME)的成員之一,CESAER歐洲高等工程教育和研究大學會議聯盟德國十所高校之一。
斯圖加特大學的前身是創建於1829年的斯圖加特聯合技術工業學校,它的建立標誌著巴登-符騰堡州工業時代的開始,1876年被改名為高等技術學院(TH),並且在1900年獲得了工程類學科的博士授予權,1967年改名為斯圖加特大學。是德國九所卓越理工大學聯盟TU9成員之一,與亞琛工業大學、柏林工業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一道被認為是德國六所聲譽最為卓著的理工大學。斯圖加特大學亦擁有全德國第一超級計算機中心(Hazel Hen),每年有9億歐元預算及社會贊助的4億2千萬歐元科研經費。
在2017年QS的世界排名中,斯圖加特大學有10個專業進入世界前200名,分別是:機械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工程、材料科學、化學工程、計算機科學、數學、化學、語言學、物理與天文,其中機械工程、土木工程、電氣工程都進入了世界前100名,機械工程排名尤高,位居世界第47位,德國第3位 ——僅次於亞琛工業大學和慕尼黑工業大學。
1998年5月完成預定任務後返回祖國。1999年入選美國《世界名人錄》、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20世紀的傑出科學家》。
相關連結
山西省坪上應急引水工程。位於忻州市東中部,是從五臺縣境內的滹沱河幹流及其支流清水河水源地取水(水源地位於滹沱河流域的坪上泉域內,泉水出露點相對集中且出露量比較大的河段,在神西鄉水泉灣村),通過管道向忻府區、定襄縣和原平市提供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是山西「大水網」規劃中第二橫內的重要骨幹性工程。
工程總投資9.56億元,2007年被山西省政府列為省重點工程,2007年11月正式開工,2009年12月,五臺境內的泵站建設、山洞挖掘、輸水主管道鋪設等主體工程基本完工。該工程近期年設計引取泉水3500萬立方米,設計引水流量1.61立方米/秒遠期年設計引水1億立方米。
包括水源工程和供水工程兩大部分,其中水源工程主要建築物包括水源地建築物、引水管道、加壓泵站、引水隧洞等,供水工程主要建築物包括供水管道、加壓泵站以及各供水點調節池等。供水線路總長123公裡,其中供水管道總長115公裡。通過修建全封閉式的集水廊道及輸水管道,將出露的泉水匯集,由壓力輸水管道輸送至供水區。
西龍池抽水蓄能電站為山西境內建設的第一座抽水蓄能電站,由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山西國際電力集團公司、華北電網有限公司和山西電力公司共同投資建設和經營。動態投資50.72億元,設計水頭640米,是國內水位最高的水電項目,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年發電量18.05億度2002年6月開工,2008年正式投產發電。
作者簡介:胡立成,筆名虹雨,山西五臺人,醫教世家之後。文化傳媒人,品牌創意人,抗戰紅色文化傳承人,鄉土文化宣傳人。北京市寫作學會會員、國際攝影協會會員、文字友情新媒體總編、中國網特約編輯、《旅遊作家》專欄作家、山西新聞網慢遊山西專欄作者、國際攝影雜誌記者等。曾榮獲2019倉央嘉措國際詩歌獎全球100位優秀詩人獎,多次在全國刊物上發表並獲獎。文化主張: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