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金馬獎電影《大佛普拉斯》
我們永遠無法探索人們內心的宇宙
生活本身就是不止一幕明碼標價的戲,誰都是多重身份的前行,像這種導演不時戲謔的旁白,除了打撈觀眾過分沉浸的情緒,實際上就是讓你看戲,而不入戲,或許,不入戲,才是最深的入戲。
電影中撿垃圾的肚財死於醉酒後的車禍,不喝酒的肚財死於醉駕,這多少有點懸疑與荒誕。肚財與他周圍的菜埔一樣,卑微貧窮的無聊,只好用菜埔老闆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打發時間。
錢這東西,我每天都期望做個發大財的夢。可是老天爺給了我們逼仄糟透的現實,卻連一個像樣的白日夢都不願給。肚財與菜埔在行車記錄儀裡看到了有錢人的紙醉金迷,無錢的,有錢的,惦記的都是貌美如花的女人。
曾經有個《大佛》的短片,後來拍劇情長片,為了名字糾結不已,後來就如蘋果之類手機後面的Plus,譯成同音,就是《大佛普拉斯》的普拉斯,來自Plus的音譯。
電影裡導演的畫外音時隱時現,他講眾生的故事,先告訴你這是故事中的故事,類似偷窺,劇中是窮人窺視富人的點點滴滴,在他們眼中是彩色的欲望,有錢人的買春偷情,用錢砸出來的女人,到了窮人那兒就是灰色的貧賤夫妻百事哀。
歷史世情基本是權錢划過的痕跡,不得不相信,為之奮鬥的終極目標,不過是有錢人早晨起來的一個噴嚏。諸如其他底層的土豆、釋迦、無名自殺者,影片中只有一句話,或者無語,成為真正的失語者。
肚財和菜埔看行車記錄儀裡有錢人的愛愛,果真是彩色的,自然也瞧出了麻煩,裡面竟然有菜埔東家行兇殺人的經過。有錢人的新歡舊愛,舊愛不願被丟棄,死死抓住之前的秘密,也把自己墜進了深淵。
佛到底是不是信仰?抑或只是人間的虛幻?眾人頂禮膜拜的阿彌陀佛,基本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慾念,無錢的想錢,有錢的想更多地錢。肚財和菜埔被行車記錄儀最後的東西嚇得不輕,只好去廟裡求籤。
這種籤,得到的大多是假大空的套話,等著有心事的人往上撞,卻與現實無幹。佛祖仿佛能代言社會的公平道義,這有點黑色幽默,就像菜埔東家川流不息地生產著佛像,並不妨礙他的聲色犬馬,佛像就是他的掙更多錢的工具。
現實中類似菜埔東家這種人,多的離譜,如魚得水地遊弋在社會各界,電影裡,他也作為嫌疑了進了警察局,後來被更高一層的社會人打撈了出去。結果可想而知,別人的聲色犬馬繼續。
撿垃圾的肚財死了,膽小懦弱的菜埔苟活著,前者有可能是被滅口,後者則是直接被漠視。眾人殫盡竭慮謹小慎微的大佛如期完成,這大概是善男信女努力的結果。
最後一片光明祥和,大佛莊嚴神聖,俯瞰眾生,大佛裡面卻放著一具被菜埔東家殺死情婦的屍體,接受著魑魅魍魎的膜拜。
這令我想起那場著名的家宴,拋開錄像上傳者的心態,關於馮小剛,關於陳道明,一個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齷齪,一個也沒你想像中那麼儒雅,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一個階層,那個光腳跳舞的除外。
導演黃信堯在片中說了,我們永遠無法探索人們內心的宇宙。人都是執著眼前的意義,有錢沒錢,都過年,譬如今天是元宵節,過來了今天,才是真正往正月末尾走。這樣看來,俗不可耐的人生,有錢沒錢到底還是不一樣。
【偶有劇透,敬請見諒】
- The End -
【菩提之惡花】
一個文藝大叔的個人囈語
讀書、看電影
用心靈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