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爸爸已經修復千餘部老電影 讓年輕觀眾欣賞到經典的「真容」

2020-12-19 川北在線網

央視爸爸已經修復千餘部老電影 讓年輕觀眾欣賞到經典的「真容」

時間:2019-05-25 12:09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央視爸爸已經修復千餘部老電影 讓年輕觀眾欣賞到經典的真容 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電影頻道近期推出紅色經典電影展播活動,先後播出了《敵後武工隊》《平原遊擊隊》《地道戰》《四渡赤水》《八女投江》等一系列紅色題材電影,讓觀眾有

  原標題:央視爸爸已經修復千餘部老電影 讓年輕觀眾欣賞到經典的「真容」

 

  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電影頻道近期推出紅色經典電影展播活動,先後播出了《敵後武工隊》《平原遊擊隊》《地道戰》《四渡赤水》《八女投江》等一系列紅色題材電影,讓觀眾有更多機會走近經典。

 

  老電影膠片由於保存時間過長、存檔環境欠佳或使用不當等因素,會導致膠片受損。膠片上的塵埃、劃痕、膠印、黴斑、油漬等多種痕跡,經過膠轉磁(將膠片電影錄製到磁帶上)處理後,一併遺留在畫面上,成為影像的一部分。有畫質問題的老電影在高清播出以後,隨著解析度的提高,畫面問題也更加突出,所以必須藉助專業的修復設備,對畫面進行數字修復。

 

  數字修復通常要經過粗修、精修和調色三個工序。在粗修環節使用實時修復設備,利用計算機的自動識別技術預處理修復一部分問題,使修復效率提升30%以上;精修是依賴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人工並輔以計算機計算逐幀修復視頻圖像;如果影片存在顏色方面的問題,還需進一步優化圖像質量。比如,電影《地道戰》由於年代久遠,全片的畫面始終有滿屏細小碎道,還有膠片因各種劃傷遺留的痕跡、換本記號等。電影經過精心修復,清除了各種畫面問題,影片質量明顯提升。

 

  電影修復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工作。一部90分鐘左右的影片,約有12萬—14萬幀畫面,需要每幀畫面逐一修復。通常情況下,每人每天能夠修復6000—8000幀,片長大約4—5分鐘;遇到修復難度大的片子,每人每天只能修復幾百幀,片長大約20—30秒。修復人員常說,修復如同「修心」,一天時間過去了,經常只是度過了電影中的幾分鐘甚至只有幾十秒鐘。

 

  修復電影需要秉以工匠之心。電影修復是一項幾乎每天都在不斷重複的工作,要求始終保持極大的耐心和細心。電影修復工作者更深懷敬畏之心,一筆筆、一幀幀慢慢復原影像,每個操作都秉持著對老電影負責的態度,不能因為修復引起畫面失真變形,也不能引入新問題遺留在畫面上。每逢修復成片的時刻,就像在欣賞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有種發自內心的喜悅與成就感。

 

  修復電影需要將技術和藝術巧妙結合。老電影具有鮮明的年代特徵,比如膠片畫面的顆粒度、具有年代感的影片色調等。在解決這類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影片的歷史藝術性,不能一味追求修復效果,把影片修復得太新。對影片做降噪處理時,並不是把噪點降到 就是好的修復效果,而是需要把握好降噪的程度,抑制住令觀眾感到不適的噪點,保留下影片畫面原有的顆粒質感。對影片做調色處理時,也要充分尊重老舊影片的色彩特點,通過調色改善畫面層次、偏色、變色和褪色等問題,不能對影片在色調上做二次創作,改變老影片的原有風格,需要真實還原老電影的「舊顏」。

 

  經過12年積累,電影頻道已經修復千餘部電影作品,包括《地道戰》《閃閃的紅星》《南海長城》《平原槍聲》《大決戰》《四渡赤水》《橫空出世》《焦裕祿》等一大批經典電影。修復團隊的主力軍是85後、90後年輕人,他們在一幀幀修復畫面的過程中,與經典老片有了近距離接觸,也慢慢產生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

 

  老電影記錄著老一輩電影人的芳華,記錄著社會發展的烙印,更記錄著時代變遷的足跡,記錄著新中國70年走過的偉大曆程。電影修復讓更多經典的影片不再褪色,讓更多年輕觀眾欣賞到經典的「真容」,也讓老電影中從未褪色的精神與理想延續傳承下去,銘刻在一代代中國觀眾心中。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央視電影頻道已經修復千餘部老電影 讓經典不褪色
    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電影頻道近期推出紅色經典電影展播活動,先後播出了《敵後武工隊》《平原遊擊隊》《地道戰》《四渡赤水》《八女投江》等一系列紅色題材電影,讓觀眾有更多機會走近經典。 老電影膠片由於保存時間過長、存檔環境欠佳或使用不當等因素,會導致膠片受損。
  •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圓滿落幕|電影修復是個啥?加入群聊漲知識!
    如果說電影是每秒24幀的藝術那麼電影修復則是一幀一幀的技術電影修復技術能夠讓年輕觀眾欣賞到經典的「真容」老影迷感受到經典的「溫度」本屆電影節,總臺央視記者採訪到中國電影資料館發展事業部主任黎濤中國電影資料館修復師王崢一起打開他們的聊天記錄吧!
  • 五部國產經典老電影獲資修復
    原標題:五部國產經典老電影獲資修復   本報訊(記者周南焱)昨天,中國電影基金會「向經典致敬——中國老電影修復基金啟動儀式」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並公布第一批獲得捐資修復的經典電影,包括《永不消逝的電波》、《林海雪原》、《駱駝祥子》、《漁光曲》和《小兵張嘎》。
  • 與時間賽跑的電影修復師,如何讓老電影「重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4日電(任思雨)「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195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黑白故事片《上甘嶺》上映,插曲《我的祖國》成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金曲。而最近,觀眾有望在影院再次欣賞到這部經典影片。
  • CGV首次推出珍藏:十部修復老電影成為電影市場新力量!
    遵義舉辦「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共有10部修復版國產經典影片將通過「新中國新農村」、「保家衛國」、「名家名作」和「上官雲珠百年誕辰紀念」四個單元與觀眾見面。此前,全國藝聯已經連續兩年舉辦「藝術新作·冬暖主題影展」,從今年起,由中國電影資料館珍藏和修復的經典影片也將加入到主題展映中。這些影片中經過精緻修復的部分作品,計劃進行全國復映,此次影展也是對老片復映的一次市場預熱。
  • 西電團隊創業項目「歷史影像智能修復系統」登上央視
    西安新聞網訊(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姜泓 任娜)將人工智慧技術運用於老舊影像資料的修復,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創業項目「AI看紅影——歷史影像智能修復系統」2月21日晉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財經頻道《創業英雄匯》總決選,與全國優秀創業者同臺競技,並當場獲得多份投資意向。
  • <小兵張嘎>等5部老電影修復 博納計劃重映<林海雪原>
    搜狐娛樂訊 (哈麥/文 玄反影/圖)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了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京劇片斷紀錄片),因此這一年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年。到2015年,中國電影誕生110周年。12月26日,中國電影基金會在北京中國電影資料館啟動向經典致敬——中國老電影修復活動,宣布修復《永不消逝的電波》、《駱駝祥子》、《漁光曲》、《林海雪原》、《小兵張嘎》五部老電影,分別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影股份有限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博納影業集團、小馬奔騰影業有限公司捐資。
  • 14部經典嶺南電影熒幕「重生」,一起重溫老電影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這個春天,依然有電影相伴。4月13日至4月28日每晚8:05,珠江電影頻道推出的《嶺南電影·原色展播》將集中播放一批獨具嶺南特色的經典電影。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珍貴的膠片影像均經過原色修復。
  • 央視重播經典老電影《上甘嶺》
    資料圖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峰  本報訊7月26日晚,CCTV軍事頻道播放了經典老電影《上甘嶺》,有很多觀眾才意識到,平時沒怎麼看到過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劇。另外,根據目前的公開消息來看,有兩部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劇鎖定10月檔期,一部是張黎監製的網劇《我們的戰爭》,另一部則是由管虎、郭帆、路陽執導,張譯、吳京主演的《金剛川》。  還有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被疫情耽誤了,2019年底,博納影業主投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冰雪長津湖》就已立項和開拍,「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重要戰役。
  • 電影修復還時代原貌
    從第一部無聲電影《火車進站》到現在特效發達、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大片,電影已經走過了百年的歷程。但流淌在歲月長河中的電影膠片的壽命卻是有限的,電影百年,膠片卻未必撐得到百年。電影修復技術因此應運而生,所謂電影修復,指的是通過技術手段將傳統的膠片電影拷貝轉移到新膠片或數字載體上。同時,通過修復、降噪、補光、調色等技術,進一步復原甚至優化原片的影音品質。
  • 1927年電影《盤絲洞》回歸中國 揭秘老電影修復
    年輕的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借著這樣的動作向大名鼎鼎的前輩們靠攏。專門的經典老片放映單元是許多著名國際電影節的常設節目,現場伴奏的默片放映則是此類節目中的上品。比如2004年的坎城電影節,法國MK2電影公司邀請了日本著名作曲家久石讓,為美國默片時代喜劇大師巴斯特·基頓的《將軍號》重新譜曲,並現場指揮坎城管弦樂團,為影片放映伴奏。
  • 全國藝聯推出經典影片展映 十部修復老電影將映_娛樂頻道_中國青年網
    1905電影網訊 12月10日——30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將在北京、上海、重慶、南京、杭州、濟南、長沙、廣州、廈門、遵義、安溪等11個城市舉辦「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共有10部修復版國產經典影片將通過「新中國新農村」、「保家衛國」、「名家名作」和「上官雲珠百年誕辰紀念」四個單元與觀眾見面。
  • 《七十二家房客》《山葉魚檔》等14部老片修復後螢屏重放
    記者獲悉,從4月13日至28日,由珠江電影頻道推出的《嶺南電影·原色展播》,將於每晚20:05分集中播放一批經典粵產影片,這些老電影在經過專業修復之後,《七十二家房客》、《山葉魚檔》等14部經典影片,在經過膠片原色修復之後,將於螢屏重現光彩。
  • 優酷修復經典愛國片 「小兵張嘎」等27部影視劇「煥新」
    《戰狼2》HDR增強對比《小兵張嘎》修復後今年國慶節期間,觀眾不僅可以到影院觀看《我和我的祖國》等國產新片,還能在家裡的「小屏幕」重溫堪比影院畫質的《戰狼2》《大江大河》等展現祖國實力的愛國經典影視劇。
  • 當經典老電影《開國大典》遇上4K修復新技術
    4K修復,撣去時間之塵,讓《開國大典》所展示的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歷史瞬間,持續照亮人心——  當經典老電影遇上新技術  10月18日,《開國大典》4K新版正式上映。  「全片24萬多幀畫面,我們40人的技術團隊日夜兼程,每天奮戰20小時,修復了近兩個月,就是為了讓這部影壇經典插上高科技的翅膀,撣去時間之塵,持續照亮人心。」 三維六度(北京)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維六度」)首席技術官周蘇嶽說。  難點鏡頭,一天只能修復一秒  《開國大典》於1989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
  • 愛奇藝「國劇修復」工程第四批上線25部劇集 以技術賦能經典傳承
    其中,愛奇藝利用自主研發的Zoom AI智能增強技術對49部經典電視劇進行了數位化修復,最終以高清品質分四批呈現給用戶。前三批共75部片單已分別於2019大年初一和暑期、國慶期間上線,2019年12月31日,第四批25部經典國劇也正式上線。
  • 網友自發4k修復老電影,「雲端共修」未來有可能實現嗎?
    它們有些已經停產,修理、維護都需要老師傅來完成。把影像從膠片轉為數字,一臺掃描儀的價格同樣令人咂舌。這也使得真正的電影修復很難在民間通過個人來完成。如今也有私企在做老影片的數字修復,但通常直接跳到數字修復這一步。胡勍勍的數字修復團隊有5個人,平均年齡25歲。一天正常工作8小時,以前一年要做60部影片修復,忙的時候,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
  • ...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啟動 請你去看修復4K老電影《英雄兒女》
    首席記者 張磊12月10日-30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將在北京、上海、重慶、南京、杭州、濟南、長沙、廣州、廈門、遵義、安溪等11個城市舉辦"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共有10部修復版國產經典影片將通過「新中國新農村」「保家衛國」「名家名作」和「上官雲珠百年誕辰紀念」四個單元與觀眾見面
  • 「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啟動 十部經典電影精緻修復煥發新生...
    12月10日,由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主辦的「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開幕式在北京舉行。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李現曾出席開幕式。開幕式後,放映了經過4K精緻修復的國產經典影片《上甘嶺》。影片放映前,本片的修復師王崢向在場觀眾介紹了影片修復過程。
  • 「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啟動 十部經典電影精緻修復煥發新生
    12月10日,由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主辦的「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開幕式在北京舉行。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李現曾出席開幕式。開幕式後,放映了經過4K精緻修復的國產經典影片《上甘嶺》。影片放映前,本片的修復師王崢向在場觀眾介紹了影片修復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