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一頓,仿佛經歷了一場大戰,吃飯一顆米一顆米地進,菜是一根一根地挑,一個小時下來,吃不了兩口,就說不吃了,父母是威逼利誘,軟硬兼施,孩子依然油鹽不進。周而復始,只要吃飯,家長就頭疼。
彤寶有段時間也是吃飯困難戶,一口飯老是含著,經常吃兩口就說不吃了,那段時間天氣很冷,我擔心孩子不好好吃飯,抵抗力會下降,怕孩子感冒,就誘惑她:你把飯吃完,我給你看會兒小豬佩奇。她很喜歡看小豬佩奇,以至於每次吃飯,都要和我講條件:媽媽,我把飯吃完,你就讓我看三集小豬佩奇。
這典型就是對孩子的縱容,一段時間下來,她是越來越會應付我,每次就把自己碗裡的飯只裝一點點,這樣扒拉吃完後,就可以去看電視了。
於是我改變了政策,談的條件被收回,改為了威脅,甚至逼迫,但是孩子吃飯的問題從來沒有解決過,她變得只吃飯,不吃菜。
我媽看不下去了,說:孩子吃飯,你能不能不要這樣子管她,每次吃飯,都弄得緊張兮兮的。
既然這樣,那就不管了吧,說不定不管比管更有效果呢。我變得佛系起來,你吃就吃,不吃就算了,餓一兩頓,也沒什麼大問題。我們把飯吃完了,就把碗一收,也不管她到底有沒有吃完。孩子剛開始鬧情緒,鬧就鬧唄,強大的心理讓我充耳不聞,一次兩次後,她發現即使鬧情緒,也改變不了事實,肚子餓了還只能自己扛著。孩子很精明的,這樣不超過三天,只要飯點一到,她就乖乖坐在她的高椅子上,很自覺地開始吃飯,並且特別害怕我們會比她先吃完,看她這樣,我們心照不宣,總是等她吃完了,我們才放下筷子。
在孩子吃飯這個問題上,我由之前的管和逼迫到現在的不管和放任,最起碼現在孩子吃飯,氛圍會特別和諧,不會再像以前,每天都是暴風雨。
其實孩子不好好吃飯,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在早教中心的時候,就發現很少有孩子能好好吃完一頓飯的,每次家長會問我: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孩子好好吃飯,我就會把我的經驗告訴家長:不要管。也許很多家長認為我不負責,但是不管孩子吃飯是有科學依據的。
孩子不好好吃飯,到底要不要管呢?
催逼孩子吃飯才是孩子不愛吃飯的源頭
美國著名兒科醫生、心理學家本傑·明斯巴克先生對這一問題闡述得非常清楚:
為什麼有那麼多孩子吃不下東西?主要原因是喜歡催逼孩子吃飯的父母也不少。
這已經解釋得非常清楚,孩子不喜歡吃飯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長太在意孩子的吃飯,在這個問題上太強求了。
反觀上個世紀50、60年代,什麼時候出現逼迫孩子吃飯的情況,因為那個時代本來物質匱乏,有吃的就不錯了,那麼多個孩子,哪個孩子是追趕著餵飯的,只要有吃的,都是狼吞虎咽,生怕自己落後了。
可為什麼現在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孩子反而食慾下降,就是因為催逼孩子吃飯的家長增多了。催逼孩子吃飯才是孩子不愛吃飯的源頭。
斯巴克先生認為:
兒童有一種被逼急了就要頂牛的本能,吃什麼要是吃得不高興,下次見了就討厭,催逼兒童吃飯是無益的,反而會進一步敗壞食慾,使之長期得不到復原。
所以大人不要去幹涉孩子,在吃飯的問題上,儘量不要去管,孩子自然能發揮自己的飲食功能。
父母覺得餓
大人追著孩子餵飯,歸根結底就是不相信孩子自己懂得饑飽,仿佛只有把大人規定的飯菜吃完他才是真的飽了。這不由得想到了那句經典:奶奶覺得冷,和追趕著給孩子餵飯如出一轍:父母覺得餓。
都說「十孩九積食」,積食不僅影響孩子食慾,還會耽誤孩子長身體,孩子偶爾不吃飯,沒問題,但是如果頓頓吃撐,那問題就大了。試想一下,有幾個孩子是因為餓著了去醫院的,都是因為積食導致的,所以大人逼迫孩子吃飯,要求頓頓都吃完,對孩子來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凡事都這樣,過猶不及,任何東西都有一定的量,但一旦超過了這個量,就會發生質的變化。
順其自然
李玫瑾教授也曾說:
孩子就算不吃飯,也不能喂,一是對孩子太縱容了,二是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如果孩子不吃飯,那就不給他飯吃就是了,沒有不吃飯的,只有方式不對。
孩子不吃飯,那就不給他飯吃,這同樣也是說家長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採取不管的態度。
把孩子放在我們平等的位置,如果你吃飽了,還要被硬塞,你難道就不反感嗎?孩子也一樣。
父母要做的,就是順其自然,孩子想吃多少就多少,不吃就不吃。家長要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
無為而治,讓孩子正常吃飯
雖然一直強調,大人不要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進行幹涉或者逼迫,不要管太多,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有時候無為而治就是最好的治。但是要真正做到無為,那麼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1、平常心對待
家長要改變態度,孩子吃多了不表揚,吃少了不批評,讓孩子沒有任何心理壓力,能愉快地用餐。努力創造一個愉快平和的用餐氛圍。
2、不要給食物下太多的定義
家長不要在食物與營養間劃上等號,告訴孩子,這個有營養,要多吃點,其實這還是在幹涉,有沒有營養是需要做飯的時候調節的,拿到桌上的食物,就要允許孩子自己選擇。
3、讓孩子自己吃飯
孩子的很多壞習慣都是家長慣的,餵飯對孩子成長並沒有好處,從小就要給孩子立規矩,自己動手吃飯。父母寧願花更多的時間給孩子收拾殘局,也不要去給孩子餵飯。
4、不要在飯桌上和孩子談事情
吃飯就是純粹的吃飯,不要拿孩子的事情在飯桌上討論,這樣非常影響孩子的就餐情緒,即使很有食慾,面對父母的喋喋不休,也會立馬沒有胃口。
5、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向別人抱怨自家孩子不好好吃飯
即使聊家常,這種話儘量背著孩子,千萬別給孩子貼標籤,孩子會從你貼的標籤裡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不好好吃飯的孩子,
6、適當控制孩子零食
適當控制孩子零食,不是不讓孩子吃,而是孩子吃零食不要耽誤吃正餐。如果孩子一心只想吃零食,不想吃飯,那就把零食全都收起來,這樣孩子也就自然吃飯了。
孩子吃飯本來就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就像我們走路、睡覺一樣,是再正常不過了,對孩子施壓、逼迫只會讓孩子對吃飯這件事更加厭惡,作為父母,我們要擅長不管,有時候,不管才是真正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