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好好吃飯,父母要不要管?專家:無為而治

2020-12-12 彤媽育兒路

孩子吃一頓,仿佛經歷了一場大戰,吃飯一顆米一顆米地進,菜是一根一根地挑,一個小時下來,吃不了兩口,就說不吃了,父母是威逼利誘,軟硬兼施,孩子依然油鹽不進。周而復始,只要吃飯,家長就頭疼。

彤寶有段時間也是吃飯困難戶,一口飯老是含著,經常吃兩口就說不吃了,那段時間天氣很冷,我擔心孩子不好好吃飯,抵抗力會下降,怕孩子感冒,就誘惑她:你把飯吃完,我給你看會兒小豬佩奇。她很喜歡看小豬佩奇,以至於每次吃飯,都要和我講條件:媽媽,我把飯吃完,你就讓我看三集小豬佩奇。

這典型就是對孩子的縱容,一段時間下來,她是越來越會應付我,每次就把自己碗裡的飯只裝一點點,這樣扒拉吃完後,就可以去看電視了。

於是我改變了政策,談的條件被收回,改為了威脅,甚至逼迫,但是孩子吃飯的問題從來沒有解決過,她變得只吃飯,不吃菜。

我媽看不下去了,說:孩子吃飯,你能不能不要這樣子管她,每次吃飯,都弄得緊張兮兮的。

既然這樣,那就不管了吧,說不定不管比管更有效果呢。我變得佛系起來,你吃就吃,不吃就算了,餓一兩頓,也沒什麼大問題。我們把飯吃完了,就把碗一收,也不管她到底有沒有吃完。孩子剛開始鬧情緒,鬧就鬧唄,強大的心理讓我充耳不聞,一次兩次後,她發現即使鬧情緒,也改變不了事實,肚子餓了還只能自己扛著。孩子很精明的,這樣不超過三天,只要飯點一到,她就乖乖坐在她的高椅子上,很自覺地開始吃飯,並且特別害怕我們會比她先吃完,看她這樣,我們心照不宣,總是等她吃完了,我們才放下筷子。

在孩子吃飯這個問題上,我由之前的管和逼迫到現在的不管和放任,最起碼現在孩子吃飯,氛圍會特別和諧,不會再像以前,每天都是暴風雨。

其實孩子不好好吃飯,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在早教中心的時候,就發現很少有孩子能好好吃完一頓飯的,每次家長會問我: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孩子好好吃飯,我就會把我的經驗告訴家長:不要管。也許很多家長認為我不負責,但是不管孩子吃飯是有科學依據的。

孩子不好好吃飯,到底要不要管呢?

催逼孩子吃飯才是孩子不愛吃飯的源頭

美國著名兒科醫生、心理學家本傑·明斯巴克先生對這一問題闡述得非常清楚:

為什麼有那麼多孩子吃不下東西?主要原因是喜歡催逼孩子吃飯的父母也不少。

這已經解釋得非常清楚,孩子不喜歡吃飯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長太在意孩子的吃飯,在這個問題上太強求了。

反觀上個世紀50、60年代,什麼時候出現逼迫孩子吃飯的情況,因為那個時代本來物質匱乏,有吃的就不錯了,那麼多個孩子,哪個孩子是追趕著餵飯的,只要有吃的,都是狼吞虎咽,生怕自己落後了。

可為什麼現在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孩子反而食慾下降,就是因為催逼孩子吃飯的家長增多了。催逼孩子吃飯才是孩子不愛吃飯的源頭。

斯巴克先生認為:

兒童有一種被逼急了就要頂牛的本能,吃什麼要是吃得不高興,下次見了就討厭,催逼兒童吃飯是無益的,反而會進一步敗壞食慾,使之長期得不到復原。

所以大人不要去幹涉孩子,在吃飯的問題上,儘量不要去管,孩子自然能發揮自己的飲食功能。

父母覺得餓

大人追著孩子餵飯,歸根結底就是不相信孩子自己懂得饑飽,仿佛只有把大人規定的飯菜吃完他才是真的飽了。這不由得想到了那句經典:奶奶覺得冷,和追趕著給孩子餵飯如出一轍:父母覺得餓。

都說「十孩九積食」,積食不僅影響孩子食慾,還會耽誤孩子長身體,孩子偶爾不吃飯,沒問題,但是如果頓頓吃撐,那問題就大了。試想一下,有幾個孩子是因為餓著了去醫院的,都是因為積食導致的,所以大人逼迫孩子吃飯,要求頓頓都吃完,對孩子來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凡事都這樣,過猶不及,任何東西都有一定的量,但一旦超過了這個量,就會發生質的變化。

順其自然

李玫瑾教授也曾說:

孩子就算不吃飯,也不能喂,一是對孩子太縱容了,二是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如果孩子不吃飯,那就不給他飯吃就是了,沒有不吃飯的,只有方式不對。

孩子不吃飯,那就不給他飯吃,這同樣也是說家長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採取不管的態度。

把孩子放在我們平等的位置,如果你吃飽了,還要被硬塞,你難道就不反感嗎?孩子也一樣。

父母要做的,就是順其自然,孩子想吃多少就多少,不吃就不吃。家長要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

無為而治,讓孩子正常吃飯

雖然一直強調,大人不要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進行幹涉或者逼迫,不要管太多,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有時候無為而治就是最好的治。但是要真正做到無為,那麼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1、平常心對待

家長要改變態度,孩子吃多了不表揚,吃少了不批評,讓孩子沒有任何心理壓力,能愉快地用餐。努力創造一個愉快平和的用餐氛圍。

2、不要給食物下太多的定義

家長不要在食物與營養間劃上等號,告訴孩子,這個有營養,要多吃點,其實這還是在幹涉,有沒有營養是需要做飯的時候調節的,拿到桌上的食物,就要允許孩子自己選擇。

3、讓孩子自己吃飯

孩子的很多壞習慣都是家長慣的,餵飯對孩子成長並沒有好處,從小就要給孩子立規矩,自己動手吃飯。父母寧願花更多的時間給孩子收拾殘局,也不要去給孩子餵飯。

4、不要在飯桌上和孩子談事情

吃飯就是純粹的吃飯,不要拿孩子的事情在飯桌上討論,這樣非常影響孩子的就餐情緒,即使很有食慾,面對父母的喋喋不休,也會立馬沒有胃口。

5、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向別人抱怨自家孩子不好好吃飯

即使聊家常,這種話儘量背著孩子,千萬別給孩子貼標籤,孩子會從你貼的標籤裡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不好好吃飯的孩子,

6、適當控制孩子零食

適當控制孩子零食,不是不讓孩子吃,而是孩子吃零食不要耽誤吃正餐。如果孩子一心只想吃零食,不想吃飯,那就把零食全都收起來,這樣孩子也就自然吃飯了。

孩子吃飯本來就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就像我們走路、睡覺一樣,是再正常不過了,對孩子施壓、逼迫只會讓孩子對吃飯這件事更加厭惡,作為父母,我們要擅長不管,有時候,不管才是真正的管。

相關焦點

  • 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孩子總是不好好吃飯,怎麼辦啊?從我開公眾號以來,有一個問題就從來都沒斷過:橙子,我家小孩不愛吃飯怎麼辦?
  • 孩子不好好吃飯?挑食怎麼辦?這些方法告訴你!
    各位爸爸媽媽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煩惱,就是孩子不好好吃飯,爸媽每天端著碗在孩子屁股後面追著趕著,苦口婆心的讓孩子吃口飯,先不說這有多累人,孩子不好好吃飯營養就跟不上,是很影響孩子生長發育的。今天就來理性的探討一下孩子為什麼不好好吃飯?
  • 寶寶不好好吃飯,那是因為父母沒有用對方法,這4點必須要了解
    孩子吃飯難的問題,許多父母都會碰到,不少人因此心力交瘁。要想孩子好好吃飯,這些方法值得寶媽寶爸們學習。像很多剛剛做爸爸媽媽的人一樣,堂弟和弟媳在帶孩子的問題上,走過非常多的歪路。沒幾天就是孩子滿三歲的生日了,孩子和其他親戚倒是開心,堂弟夫妻倆有苦說不出,只能配合著大家。
  • 孩子不愛吃飯,「強迫餵下去」還是「餓他一頓」?聽聽專家怎麼說
    ,文章探討了全社會父母普遍的焦慮問題,其中有一位媽媽的留言獲得無數點讚:說不焦慮的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怎麼能不焦慮呢?娃不好好吃飯=身體素質差=學習不跟趟兒=考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化身啃老一族=被人嘲笑,我就是這樣焦慮的。
  • 孩子不好好吃飯,可以來聽聽陳津津主任怎麼說
    孩子不好好吃飯,可以來聽聽陳津津主任怎麼說 2020-08-28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這樣來正面管教孩子,是父母與正面管教師的完美組合,親測有效!
    楊某某的父母,作為楊某某人生中的最重要的老師,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與家庭教育無效或缺失有莫大的關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制」的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也是「終身制」的學校。父母與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時空的。想要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父母一定不能丟失家庭這塊最重要的教育陣地,如何有效進行家庭教育?
  • 公司-無為而治
    「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因為不違背客觀規律,遵循客觀規律而為,所以無所不為,就是什麼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觀規律。 無為而治用在企業管理上,要求企業管理者從瑣事中跳出來,主要抓好企業發展戰略和識人用人的工作,至於具體的研發、技術、生產、銷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員工和下屬來做。
  • 關於嬰幼兒要不要遊泳,看看權威專家怎麼說的吧
    最近,網上關於嬰幼兒要不要遊泳的爭論十分激烈,因為有不少非專業、非權威媒體的煽風點火和蹭流量,讓家長對嬰幼兒遊泳產生了懷疑。之前嬰遊網已經有寫過相關內容和針對事故的分析,今天我們來聽聽權威兒科專家的看法。
  • 有一種智慧叫「無為而治」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主要是針對當時統治者而言的,「無為而治」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過分的幹預,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的積極能動性,讓每個人都能夠為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漢朝的漢文帝,就充分實施了這一主張,才在中國歷史上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漢文帝個人修為極高,完全落實了老子的「一曰慈,一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的教導。漢文帝時期,減輕刑罰,更改法律,減免賦稅,社會寬鬆到極點,生怕打擾了百姓的正常生活,漢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全國監獄裡幾乎沒有幾個犯人。
  • 寶寶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很多媽媽都反應寶寶是吃飯困難戶,一到寶寶吃飯就頭疼,這該怎麼辦才好呢?1.進餐時為寶寶創造良好的進餐環境,而且大人要以身作則,豎立好的榜樣,比如吃飯時不看電視、手機,儘量讓寶寶在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時間用餐,不要滿屋子追著寶寶餵飯。
  • 孩子叛逆期越管越不聽話,專家給出這3點建議,比吼破嗓子管用
    每一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肯定都會遇到一個非常難以管教的時候,在孩子處於性格叛逆期的時候,父母們管得越嚴,孩子會變得越加叛逆。比如很多家庭中會出現的一個情況就是,在飯點時候喊孩子吃飯,孩子不但不聽,反而是坐著一動不動地看電視,即使父母的態度已經非常嚴肅了,但是孩子依舊是視而不見,繼續挑戰著父母親的極限。
  • 對父母最大的不孝是不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
    ,並且之前身體出現小毛病又不肯聽父母的話及早去醫院就診,一直拖延至今,想想現在的孩子很多不都是這樣?挑食,任性,熬夜,我行我素,總認為自己年輕 ,身體不是問題,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卻不知你總有一天要為自己的任性買單,父母將老,卻還得為不聽話的兒女操心擔憂,傷害了自己也同樣傷害了家人,肆無忌憚的消耗身體,才是對自己最大的不愛惜,也是對父母最大的不孝順。一個人如果想要愛別人,就應該學會愛自己,愛自己的身體,愛自己的健康,不和自己過不去。試想,如果連自己都不愛惜,怎麼談得上愛別人呢?
  • 為啥孩子會成為「飯渣」?父母別光抱怨孩子,也找找自身的原因
    有養育過孩子的父母,對於餵孩子吃飯這件事情肯定印象深刻。尤其是遇到了不好好吃飯的「飯渣」孩子,父母更是頭疼。有的父母想不明白,明明一開始孩子還願意吃飯的,但後來就是不肯吃。有一位寶媽在網上發帖吐槽,說自己的孩子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變成「飯渣」了,小的時候還能好好吃飯,但是長大一點,說什麼都不肯好好吃飯,還經常吃到一半就跑去看電視玩玩具了。
  • 孩子挑食不吃飯,長不高怎麼辦?來看看讓孩子乖乖吃飯的小妙招吧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困惑,就是孩子挑食怎樣的處理方式最好。現在的物質條件都不算太差,更何況家長都是寵孩子的,家裡的零食更是一大堆,就避免不了孩子到飯點不吃飯的情況。有些家長的處理方法便是威脅孩子說不吃飯就不讓吃零食,甚至嚴重的會動手打孩子。我想說這些都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孩子是不會接受的,即使是接受了也只是暫時的。我曾經也很挑食,很多不喜歡吃的東西。我的父母也是逼迫著吃,但是對於我來說沒有任何效果。比如我很討厭吃芹菜,但是我的弟弟很喜歡。
  • 2017年壓歲錢調查:兩成父母不給,7%父母讓孩子自己管
    2017年壓歲錢調查:兩成父母不給,7%父母讓孩子自己管 9日,《中國孩子的壓歲錢調查報告(2017)》發布。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參與問卷調查的家長給孩子發壓歲錢的平均數是392.25元。
  • 為什麼中國孩子最不尊重的人是父母?
    1、經常埋怨孩子不聽話的父母,是得不到尊重的;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管的家長,是得不到尊重的(比如非要孩子學鋼琴,要偷著看孩子的日記本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要孩子爭班級第一最好是全市第一)。3、真正大款大腕的家長也不一定能受孩子的尊重(即使尊重也不是尊重家長而是尊重富有),孩子從社會退卻到家庭,無非是什麼事都想讓有錢或者有權有勢的父親解決。孩子孝順父母說起來是天經地義的,是文明古國的美德,但是,尊重以後才能談孝順,把父母列在第10、第11位,談孝順還早了點。眼下,中國所謂的「孝子」,是父母孝順兒子的意思:孝——子。
  • 李玫瑾直言: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更懂事
    就是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更懂事。這個時間就是在6歲之前,父母要有意地對孩子進行性格培養。李玫瑾教授在演講中表示,很多孩子到了12歲離家出走、用生命要挾父母的案子,她經常碰見。而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父母管教他們引起的。
  • 李玫瑾:6歲之前你不捨得管孩子,長大之後想管也管不住了
    孩子總是調皮搗蛋,非常不聽話,時不時還跟小朋友打一架,也不尊重長輩,還在商場裡為了得到一樣東西大哭大鬧,就地打滾。而這些問題是不是讓你感到非常苦惱,無論是他還是嘛也好,都試過了,孩子就是改不過來。其實這樣的問題是有答案的。
  • 父母與孩子的矛盾大多源於不會好好說話
    通過不斷否定孩子、跟孩子談條件,與別人家孩子這個比較那個比較,成功地激發了孩子的痛苦。 知乎上有句話說的好,打擊式教育,只有打擊,沒有教育。 雖然父母都知道「打擊式教育」的種種不對,可現實中,很多人仍不自覺地陷入了「打擊」的教育模式中。
  • 嬰幼兒不好好吃飯較普遍 7-12個月培養很關鍵
    不少家長納悶:為什麼每到吃飯時間原本乖巧可愛的寶寶就開始鬧彆扭,甚至將精心製作的營養餐推到一邊?而更多常見的景象是:孩子吃飯挑三揀四,還喜歡含在嘴裡;大人們拿著飯碗追,寶寶堅決不多吃一口。  上周末在上海舉行的「科學應對兒童飲食行為問題專家論壇」上,與會的多位專家表示:孩子不好好吃飯等飲食行為問題普遍,醫學界應充分重視飲食行為問題給兒童和家庭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  嬰幼兒飲食行為問題普遍  「我相信在絕大多數寶寶成長過程中,家長都會或多或少地面臨兒童飲食行為問題。」